•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什么情况才到了不得不离职的地步?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21:13:19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什么情况才到了不得不离职的地步?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社会百态随心谈】的最佳回答:

根据题主的情况,我认为是应该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做好,达到了一个瓶,另一个没有弄明白职场上应该怎么去生存,或者说这两方面有所欠缺,我相信在职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想法

第一,为什么老板不认可你的想法?

老板在经营一家公司,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谋求公司更好地发展,不会说对公司不利。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一定有着你所不具备的能力。老板站的角度更广更高,以及掌握的信息一定更加全面,所以有了种种与你不同的想法。

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自己考虑的是否全面,是否有过换位思考,是从公司整个盘子出发考虑,自己收集的信息是否全面充分有效。在与老板思想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自己有没有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会造成不一样,老板这样考虑的目的是什么样的。管理学上有一句话,像老板一样思考能迅速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请好好琢磨这一点,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老板的认同,及时你的直线领导再好,可能你在这个公司也不会有更多的机会。

第二,为什么感觉自己没有东西可学了?

绝大多数职场的工作在接触的第一年可能是学习的过程,在掌握了工作的流程、要领之后,就会变成日常重复的工作。毕竟绝大多数人在职场上不是去搞什么科研,公司经营始终是 focus 在一些重复的业务上,单一的业务模式。

但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是应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的,在每一个阶段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自己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达成,自己需要收获什么,需要让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得到增长。时常去复盘过去的工作,达成的,没有达成的,不足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古人还有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么可能没有学习进行的地方和空间,更何况才两年时间,职场上有个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想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至少是需要一万小时的积累。

当然有这样的苦恼是正常的,我也有遇到,这个时候应该对自己进行深度的剖析,问自己几个问题?

1.自己最初来这个公司的目的是怎么样的?达成了吗?

2.自己在职场上想要达到什么程度?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多远?有哪些地方不足?

3.这个公司的业务流程真的熟悉了吗?熟悉了,是否存在不足?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4.自己在职场的职业优势是什么?离开这个公司自己能找到更好的,更心仪的公司吗?

5.如果持续这样的状态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自己是否能够去承受这一点呢?

请认真地思考一下,再去做决定,谢谢!

【2】、来自网友【生汤不如老姜】的最佳回答:

遇到以下 10 种情况还不离职的人,大写的“服”,不接受反驳!

第①种,身体“告急”,隔三差五生病!

我有个朋友,姓林,属牛,他在公司勤勤恳恳 10 年,全公司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加班狂人,经常凌晨 2-3 点还盯着电脑加班,他领导也很清楚,因此每次给他安排超负荷的工作,关键这样压榨他都能“准时”完成。

不过付出的代价是:左、右眼视网膜先后脱落。医生说,熬夜加班是诱因,以后尽量不要长时间熬夜盯手机和电脑,可做完手术回到公司,他依然如此拼命。

后来我跟他说:“以后,领导安排的工作,你每次故意留一项不完成,另外晚上 12 点后不论什么工作都放下不管,先坚持一个月。”

朋友一脸疑惑,不理解!

不久他感谢我支招,还说现在领导安排的工作越来越合理,以前我是敢怒不敢言。

我笑着说:“工作是做不完的,留一项工作不做,是告诉领导工作安排不合理,晚上 12 点后不处理工作,就是对他说的原则底线。”

身体是自己的,一旦垮了,公司还有选项换性价比更高的“牛”,但是自己已经没得选,这可是家里的顶梁柱。

身边有很多同事,少年白发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洗头发一抓掉一大把,甚至有同事出现秃顶????????,可才 30 左右的年龄。

还有的同事,眼镜度数越来越高,把眼镜取了,走到跟前都认不出是谁。

还有人每天肩膀、腰特别酸疼,有时候起身上厕所,头就会发晕。

……

最明显的是隔三差五生病,身体严重“告急”,关键这样依然不敢离职。

第②种,‬上班犹如“上坟”,下班就像“炼狱”,持续高压,“弹簧”失灵!

‬我外出广州打工的那年,就有过这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那段时间,莫名其妙对工作失去激情,每天上班的心情犹如“上坟”,但还是努力克制,可领导长期在快下班的时候开会,并安排完临时工作让第二天就汇报,关键难得的休息日,领导也不忘安排事情,而且是特别急的那种。

尽管工资可以,但长期处在高压状态,完全没有私人时间,人有点受不了,最后坚持了一年,我选择结束“炼狱”般的工作,回到老家发展,尽管工资低点,但是工作和生活都可以兼顾。

作为打工人,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老板的????,老板要我们的命,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但是压力太大或者太小,都会让人荒废,最先受影响的是身体,然后波及到心理,有些人会因此患上抑郁症。

这就好比一个“弹簧”,极限拉伸,短期可以,时间一长,弹簧就失去弹性,也就离报废不远了。

而一个人在没有伸缩弹性的时候,创造力就会下降,开始对枯燥的工作心生厌恶感,每天上班犹如“行尸走肉”一样。

上班犹如“上坟”,下班就像“炼狱”,很多人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工作 2-3 年是高发期。我当初忍受不了选择离职逃避,也有人选择混日子“摸鱼”。

‬第③种,“一招鲜”走遍天,过时了,技能迭代跟不上节奏!

以前刚入职场的时候,领导对我讲:“混职场只要有专长,不需要样样精通,“一招鲜”就可以走遍天下”。

当年我居然信了!

事实证明,只要你不是搞科研工作的,在一个行业主攻一个方向,或者只会某一方面的技能,那么大概率会被淘汰,因为年龄是硬伤,越老越香的工作在职场失灵。

现在不是简单事情重复做的年代了。

谢霆锋,一个歌手,当演员,最后跨界成了厨师。

大衣哥,一个农民,模仿歌手,最后跨界成为网红,关键还成为老板。

如今的社会,信息透明化,做什么只要赚钱立马蜂拥而至,想靠“一招鲜”已经很难持久,取而代之的是变通。

同样在职场也是一样,如果不持续迭代自己的技能,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那么年龄红线一到,就是被清洗的对象。只有在中年危机到来之前,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有备无患。

很多人安于现状,习惯做井底之蛙,每天做着重复机械的简单工作,不学习不变通,殊不知离被清退不远了。

第④种,被领导用一只无形的手打压,员工居然还有阿 Q 精神!

领导说:“小汤,好好干,不会亏待你的!”

当我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加班的时候,“摸鱼”的同事却在刷剧、打游戏。

本以为升职加薪志在必得,结果却为他人作嫁衣裳,就问气不气?

更可气的是,曾经的下属一跃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事后一打听背景,人家是老板远房亲戚的姑舅老表,什么能者居之都是扯淡。

职场并不是,越努力就越幸运,而职场厚黑学会教你做人,相信很多人都被领导无形打压过。

面对不公平,有抱负的人可能会另谋高就,可有人却能说服自己:我能力还不行,没升职那是还有哪方面工作没做好。

只能说把阿 Q 精神演绎得入木三分。

第⑤种,公司换架构比换老婆还勤快!

曾经待过一家公司,一年要换 2 次架构,出一趟差回来,人事突然通知你以后向新领导汇报工作,而且不会告诉你架构为什么要调整。

等业务顺了,工作要发力的时候,公司新架构又出来了,你又被划到以前的领导下面。

就问你烦不烦?但是公司高层乐此不疲!

有人调侃,这换架构比换老婆还勤快!

有个朋友说:换架构还算好的,员工只用做常规基础的事情。而我所在的集团,每任 VP(副总裁)都活不过一年。

几乎都是高开低走,老板高薪挖过来的副总裁,前期充分授权,哪怕大刀阔斧都支持,结果短短几个月就失去信任。

而高层来一个就带来新思路,哪怕前任顶层设计是对的,也要想尽办法推翻,不然怕老板觉得他没有“真才实学”。

问题是,高管折腾一年,拿了钱拍屁股走人,员工被搞得团团转,最后人心浮动,要么浑水摸鱼,要么辞职走人。

第⑥种,同岗不同酬,什么都涨唯独薪水不涨!

干最累的活,挨最狠的骂,担最重的责,拿最低的工资。

关键领导还告诉你:要把公司当家,没有公司拿什么养家,要懂得感恩,吃点亏是为了享后福。

最后亏是实打实的吃了,但福没享受到,反而惹了一肚子闷气。

而同岗不同酬就是这种背景下孕育出的怪胎!别人能力比自己强就算了,关键新人什么都不懂,还要自己带教,最后发现工资比自己高,就问气不气?

第⑦种,公司“偷梁换柱”,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我堂弟之前的公司,已经有颓废濒临倒闭的迹象,业内业外都在传公司要破产等负面新闻。

后来人事跟他谈,公司要跟所有人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可新公司和法人都变更了。尽管人事说不影响工资、福利待遇,甚至工龄都直接衔接过去,可新公司就是空壳,没有具体业务,谁敢签呢?

最后堂弟不想紧耗,找到下家就跳槽了,没多久他老东家就申请破产,员工被遣散,凡是签了新合同的压根没赔偿,就算员工走劳动仲裁,人家空壳公司就跟你慢慢耗,他们有律师,时间多的是,可员工耗不起。

如果有公司中途要跟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那就要留个心眼了。

这种情况,要么是公司开始裁员了,要么就是提前转移风险,总之不是好事。

第⑧种,当团队成为“团伙”,优秀员工都被逼走!

有个现象级的问题:只要公司走下坡路,优秀员工会陆续走完,留下的几乎都是混日子的人。

关键在公司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有人上演最后的疯狂,巴不得榨干公司最后一点利益,不过这种事情,个人办不成,基本都是“团伙”作案,最后只有老板是傻子。

好公司,员工都是高效协作,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造成你追我赶的氛围。而濒临破产的企业,除了老板会急得一夜白头,其它人压根不当一回事,甚至希望公司越乱越好。

‬第⑨种,所处的行业“面临大洗牌”,甚至会消亡!

有人说,世界上最可怕的敌人不是你面对的人,而是藏在暗处一直盯着你的人。

现在这个规则已经修改了,“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你可能想象不到你的下一个对手在哪里,或许这个新对手一下就可以使你灭亡。

最典型的案例:凉茶“王新吉”和“加少宝”的争端,最后是“和其歪”躺着受伤!

做为打工人,你所选的行业至关重要,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注定是两个不同的轨迹,下面列举下可能会消失的工作(排名不分先后):

1. 实体店收银员、服务员;

2. 窗口售票员(火车票代售点已经没了)、黄牛(年检的也不例外);

3. 停车场收费员、高速收费员;

4. 银行基层职员;

5. 房产中介;

6. 图书管理员;

7.流水线工人;

8. 电话销售;

9. 前台(很多酒店开始线上办理)

10. 保安;

11. 在线人工客服;

12. 专职司机、代驾;

13. 新闻记者(人人都是自媒体);

14. 外语翻译(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15. 导游(保留良心导游);

16.山区老师;

17. 秘书;

18. 印刷工;

19. 法庭书记员、速记员;

20. 牙医(可能争议最大);

如今的年代,干掉同行的基本都是外行,行业也在高速洗牌,也许今天你所在的行业还是资本追逐的对象,不出多久这个行业就成为烫手的山芋(最近“双减”波及的行业,大家就懂了)。

处在行业红利期,做什么都事半功倍,就像电梯上行,你不用跳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如果所处的行业开始萎缩,可能说消失就消失了。

还记得曾经的 BP 机、小灵通、大哥大等吗?

‬第⑩种,实在想不出,欢迎补充……

相信最后一条因人而异,大家尽情地发挥,请问你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得不离职呢?

‬什么情况才是不得不离职的地步,到底要考虑什么因素?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确定离职与否的时候,重点参考以下 7 点建议:

第一点,如果辞职,是否有其它被动收入?

第二点,存款能否支撑房贷、生活的开支,是三个月还是一年?

第三点,是裸辞?还是找好下家?

第四点,辞职后是创业?还是继续打工,是在本行业还是跨行?

第五点,辞职是一时冲动,还是跟家人充分商量过的?

第六点,辞职是不是最优选项?

第七点,如果以上的问题都问过自己,都是模棱两可的答案,那么离职请三思。

在没有更好的退路前,不要轻易开口提离职,哪怕痛苦不堪,哪怕被领导下了逐客令,哪怕被同事坑得惨不忍睹,也不要辞职一时爽,就忘乎所以。

‬结束语!

人!没有谁一辈子都是顺风顺水的,总会经历这样或者那样的坎坷,这是很平常的事情。

但是人,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特别是混职场,不要什么事都火烧眉毛了再来想对策,那样已经来不及了。

所谓人挪活,树挪死,这句话没有错,但是离职前一定要慎重考虑,一旦开口就不要回头,因为领导的挽留只是走过场,谁当真谁就输了。

做为个人,什么时候不得不离职,谁都给不了具体的建议,自己的事只有自己做主,但必须深思熟虑再做决定,这样才不会后悔!

各位朋友,你最近一次离职,是因为领导?同事?还是公司呢?‬

【3】、来自网友【二哥拾影】的最佳回答:

我讲一下我现在的工作状态吧!也许可以给你带来参考!

我觉得我现在就是到了不得不离职的地步!

第一,在这里干的时间太长了,有句话叫人挪活树挪死,长期呆在一个地方,思想就会变得僵化,人也会变得懒惰,不求上进得错且过,可以说是混日子吧!呆的时间长了,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套路都看得明明白白,每天都是同一种环境,面对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学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与自己一同进公司的人全部辞职了,就剩下了自己一个人在坚守,身边的人有人退休,有人辞职,自己慢慢成了这里年龄最大的人,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不能再干了,该走了。

第二,关于薪水的问题,公司里没有理想的工薪增长制度,更多干少一个样,来的时间长的与新来的工资一个样,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与新来者常常干不到一块儿,感觉自己被孤立,被排斥,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第三,离职的时候也要给自己找一些退路,裸辞这种方式不适合所有人,比如有自己的打算,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使自己从这里离职,以后可以迅速地重新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至于将自己的生活变得被动。

当然还有很多的原因,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如果认为在这里真的不合适,辞职也是一种选择,不要太难为了自己。

【4】、来自网友【罡風大大】的最佳回答:

这里面是不是组织架构不对,你上面有领导,但需要老板认可你的想法,领导和老板是同一个人吗?所以有点不清不楚的。而提到的所谓“不得不离职”,仅仅是因为老板不认可你的想法,所以核心问题就变成了

“领导经常不认可我的想法,我需要辞职吗?”

首先我想说,因为领导不认可你的想法就辞职,就是一个失败者,在我看来这就是逃避。你想过没有,如果下一个工作的领导也不认可你的想法,怎么办?继续辞职吗?肯定不现实。我经常会提到一句话“不会游泳的人,即便换个泳池,依然不会游泳”,所以你要学会的是如何处理与领导之间的思维差异。这种思维差异有可能是因为职位、角度、信息不对称、阅历等等因素造成,这种情况是无可避免的,毕竟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

那么如何处理这种与领导思维不一致的情况呢?

1、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优先听领导的意见

与领导之间除了意见不一致以外,还存在一定的上下级关系。在中国上下级关系往往都很微妙,没有上级喜欢不听从自己意见的下级,要想解决与领导思维不一致的问题,就需要先稳定住上下级关系。稳定上下级关系的目的是在于让领导认为,你和他都在同一个战线上,他才会引导你去思考更多,否则就会变成上下级不合的问题了。

所以,咱们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至少在前期很大部分都优先听从领导的意见,切莫与领导去争执。

2、对比你的思维与领导的思维

我曾经因为一个报告的展现方式与领导发生不悦,我认为我的展现方式比较好,领导却认为我的展现方式不利于其他人理解,当时僵持不下。毕竟他是领导,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按他的意见修改。

后来我仔细反思下,对比两种报告展现的方式,发现我的方式的确存在问题。我所展现的形式,对于我们常年做数据的人而言,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但是这份报告是到时候领导向大老板汇报的报告,观看者是大老板,他对于我们业务细节不是很清楚,也不是很清楚报告数据之间的联系,他只会看核心的重点。所以我需要把第一版里的核心重点进行展示就好了。最低级的是我第一版里的一长串数字,需要变成以万来记,便于大老板心中有数。

所以,咱们需要学会对比你与领导之间的思维,可能大家都没有错误,仅仅是面对的人群不一样才需要进行优化。

3、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必然有过人之处

没有人喜欢听反对意见,都喜欢听好话。在工作中领导经常会指正我们工作哪里出错了,或者哪里怎么做会更好,如果是刚毕业的职场新人,显然会觉得学到满满的东西。但对于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来讲,可能并不希望别人来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即便他是领导。

这种心理很常见,也是人之常情,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个性,但我们也需要听到一些反对意见,不然我们将会一层不变。我自己的工作也经常会受到领导的指正,年轻气盛的时候会和领导去争执,但现在不会,我会接受一切反对意见。如果我觉得这个意见是对的,我会虚心接受。如果我觉得这个意见其实是不对的,我也会感谢对方,因为这是对方尊重你劳动成果,毕竟他也耗费精力去思考如何能够做的更好。

所以,领导的意见,我们可能还真的需要虚心去听一下,然后自己去判定哪些需要修正的,千万不要拿情绪说事。

总之,逃避与领导意见不合,并不能解决问题,辞职往往不是逃避的终点,而是下一个问题的起点,所以我们需要去面对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


-END-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银桑笔记】,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师,十年职场人,专注职场干货分享,感谢阅读、点赞与评论,欢迎关注向我提问

【5】、来自网友【焱公子】的最佳回答:

我有个朋友小宇,是个软件工程师,曾经在一家外企上过 4 个月的班。那家外企是做安防的,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试驱动。

本来他想好好融入这家公司,没想到第一个星期就和领导产生不愉快了。当时,他的部门经理召开会议,讨论一个产品问题。小宇听了相关分析后,提意见说让硬件工程师先排查硬件是否有问题。结果被经理理解为逃避责任。

小宇很无奈,做出了一些解释,但似乎并没有改变领导对他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工作接触中,他才渐渐了解,原来领导不懂技术、也不懂软件,只会凭各类分析来判断责任人。

小宇刚开始是忍耐的,后来发现,不论自己做的报告有多详细,领导总是喜欢找别的同事来和他互相对质,以判断报告真实性。后来,小宇终于忍无可忍了,提出了离职。

像我朋友这种情况,始终无法得到领导的信任,最终不得不离职。

回到你的问题,什么情况下,才到了不得不离职的地步呢?总结来说,有以下 3 点:

一、始终得不到信任

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入职 4 个月了,始终得不到领导信任,领导始终不把他当自己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任何事情都会被怀疑,甚至被否定。那么,留下来的话,只能把更多的时间只会浪费在澄清和解释上,真正做事的时间少之又少。

虽说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但更多的是领导自身的问题。

一个不称职的领导,给公司造成的后果就是,牛人留不住,平庸的人一大堆。

如果你感觉周围的人都很平庸,甚至不如你,也许就是换个平台发展的时候了。

二、掉入了舒适区,没有成长空间

李笑来在《时间的朋友》一书中讲到,判断自己是否掉入舒适区的简单方法,就是当你接到一个项目的时候,看看闭上眼睛,是否就能够清楚该谁来做哪部分,该向谁寻求支持。如果是,那么很不幸,你掉入了舒适区。

而判断自己是否成长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看看 3 年前的你,是否能胜任现在的这份工作。如果能,说明这 3 年来,你一直没有成长。

掉入舒适区和没有成长,是职业生涯中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还记得那个收费站被撤掉时,36 岁的收费员大姐说的话吗?她说:“我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正是因为她掉入了舒适区而不自知,入职第一天到下岗,也都没有成长,才导致了自己“什么都不会”的结果。

自媒体人粥左罗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之所以离开上家公司,是因为他自认为已经触及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他不允许自己一直没有成长。所以即使位居副总裁之位,他仍然辞职,去创立自己的公司。

所以,如果你掉入了舒适区,同时也没有了成长空间,就要认真考虑是否跳槽了。

三、没升职没加薪,甚至发不出工资

有一句话这么说:“只谈情怀,不谈工资的老板,都是在耍流氓。”

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这说明,金钱是衡量一个人在公司价值的最重要手段。

我不相信一个工资比你高的人,在公司体现的价值会比你低。

如果你从入职至今,过去了两三年,都没有被升职或加薪,除了要自我检讨外,也要审视公司是否出现了问题。

如果周围的同事都有升职加薪的经历,就你没有,那么大概率是你本身的问题。但是如果大家都没有,那么一定是公司出现了问题,你就要认真考虑这个平台是否还适合你发展了。

再往深一点考虑,如果公司发不出工资,并且似乎没有好转的迹象,某些高管和领导甚至都先跑路了,那么你还等什么呢?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 500 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什么情况才到了不得不离职的地步?】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