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定国都在北方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13:35:44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定国都在北方呢?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依依尔耳】的最佳回答:

公元 1127 年,靖康之变,中原大地的两个宋朝皇帝包括皇族和大臣们,被一股脑俘虏到了北京城,没过几年,直接到了黑龙江,享受冰天雪地了。已经和辽国和平数百年的宋朝轰然倒塌,侥幸逃脱的赵构,率领剩余的大臣们南迁,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城,建立了南宋。而从殷商时期,就是全国政治中心的中原大地,第一次彻底的放弃给了少数民族。而这一次,和几百年前的东晋不相同,因为这一次,那些属于帝国顶尖的各行各业的人们都离开了。南方迎来了一次急速的发展,并且凭借着天然的优势,开始迅速积累财富,并且超越了北方,一直到了现在。

为什么要定都北方,而不是南方呢?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地理环境,南方多烟瘴之地,在古代医疗条件太差,这样的环境不利于人口的增长。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最起码要有足够的地方,可惜南方作为水乡,在古代营建技术不够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营造大型的宫殿。

其次,中华民族发源地就是黄河流域,已经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代的繁衍,人们已经适应了北方的环境,而南方一直作为发配犯人的流放之地,然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人们生存的主要食物五谷杂粮,除了水稻,其他的主要种植在北方,定都南方,那么作为首都,在早期,南方的食物根本养活不了一个巨大城市人口的消耗。

中华民族,离开最大的威胁,一直是来自塞外的游牧民族,如果定都北方,则帝国的整个防守重心就在北方,如果定都南方,一旦有变,从准备到抵达前线时间太久了,这也是朱棣在明朝决议迁都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之前在朱元璋时期,本来也要把帝国首都迁移到北方,太子朱标生前最后一项大任务就是去西安,开封做考察,看看北方哪里合适做首都。可惜,太子朱标骤然去世,朱元璋的目标变成了如何平稳过渡给自己选定的新继承人,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迁都事情就搁置了。

【2】、来自网友【勇哥 0501】的最佳回答:

谢邀!

至今,中华文明较为公认的起源为黄河两岸及其支流,这也是为何华夏儿女尊黄河为母亲河的缘故,黄河流域现在看来在祖国的北方,但宋朝之前,那叫中原地带,生产力先进,那是先进文明的聚集地。

旧、新石器时代,由于人类生产力低下,抗争自然的能力不足,文明主要集中在渭河、汾河、洛河等黄河较大支流的上游两岸台塬上,一方面易守难攻,最主要是防范水患等自然灾害,随着文明发展,青铜、铁器等金属技术的掌握及种植能力的提高,人囗大量增加,再加上自然条件发生变化,黄河流域逐渐干旱,大量沼泽地带消失!水患减少等几大原因,人类沿河而下,至平原地带发展,最终形成黄河文明,即华夏文明。

【3】、来自网友【文史墨客】的最佳回答: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南方气候温和,经济发达,物产丰饶,是极好的去处。可是回望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大一统的王朝在决定都城所在地时,绝大部分都选择了北方的几个城市:长安、洛阳以及现在的北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除去永嘉南渡、安史之乱、建炎南渡几个战乱频仍的时期,绝大多数统治集团都会在黄河以北巩固自己的大本营。难道古人的选择,真的错了吗?

华夏文明从耕种文化开始

埋藏在中国人身上的诸多天赋技能中,有一个特别的天赋就是:种菜。国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方,如果见到一块闲置的荒地的话,都会不遗余力的在上面种满蔬菜。这个种族天赋的代代相传,与我们的古代社会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型社会不无关系。

在远古社会时,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内刀耕火种、铁器牛耕,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蜿蜒而下,流经中下游的时候也塑造了大量的冲积平原,农耕文明的中心也就在此孕育。都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人民吃饱了肚子才会有力气去想“文明”的事儿。农耕的繁荣催生出了先秦文明、诸子百家,从大禹制九鼎到诸侯逐鹿中原,所有的战争与掠夺,都在北方中原一带轰轰烈烈的进行。抢夺平原地区的主动权问题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有了不一样的使命感和信念感。作为都城,自然要选择在经济和文化更为发达的地区。

在古代将南方地区看作是蛮荒之地

而经济中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则是南宋末期的事情了,在此之前,北方的经济实力是要高于南方地区,所以,在宋之前,长安就可以作为十三朝古都,看尽世间的繁华风流,古人选择经济条件更好的北方城市,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原王朝的战乱多源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骚扰

对于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来说,他们的威胁永远来自于辽阔的更北方。从汉朝的匈奴到明朝的瓦剌,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南方地区丘陵山地交错,天险众多,易守难攻。李白所作的《蜀道难》中更是点明了蜀地的特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古代,于南方地区偏安一隅,建都立国绝对是上上之选。南宋时,一座位于重庆小城钓鱼城,更是为整个风雨飘摇的南宋续了二十多年的国祚,守城将士王坚带领着为数不多的兵马,在钓鱼城中利用天险,拉起了一道抗辽战线。

公元 1259 年,蒙哥汗率领着四万蒙古铁骑南下,称兵 10 万,浩浩荡荡的向南方进发,却在这座小城这儿铩羽而归,蒙古大汗蒙哥本人也阵亡在钓鱼城下。而王坚带领着城中的展示百姓,不仅在城中凭借着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自给自足,在蒙军围城断粮的时候从城中摔出了几条十几斤重的大鲤鱼,把蒙军气个半死,而且整整在这个小城里坚守了 36 年。凭借这样的天险,偏安一隅可以,可是却难以带动辐射整个大一统王朝。

《荀子·大略》中记载到:王者受命创制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也。而定都北方,既可以震慑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京杭大运河建成之后,又可以源源不断的接收来自南方地区的物资供应。自从明朝的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去之后,也就有了“天子守国门”的说法。

所以,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中哪一角度来衡量,对于大一统王朝来说,定都北方都是利大于弊。

【4】、来自网友【汗乌】的最佳回答:

一个朝代的定都选址,考虑因素有很多。不仅仅要考虑地理位置是否合理(如是否有龙气,龙脉),军事位置是否安全)、气候条件是否适宜等自然因素,还要考虑人口的多少、经济实力、文化地位等社会因素。

先从社会因素说起:在南宋以前,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直在长江以北的地区。经济的高度发达造成文化繁荣,人口的高度集中。在中国古代很长的时间里,北方人口一直多于南方地区。

并且中国的古文明,包括远古文明都是基本在长江黄河流域起源的。北方人文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定居在北方的部落或者说族群就已经十分之多了。

在北方社会因素如此优越的条件下 ,在长期定都的历史文化下,定都北方也豪不奇怪。

我们再从自然条件上分析:南方地区多山,多丘陵,北方多平原。南方气候比较潮湿,洪水泛滥,并且沼泽十分之多,并且人口少,害虫多。古代很长时间里 ,缺乏开发的情况下。这样的条件下,定都北方十分正常的。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定国都在北方呢?】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