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司马懿权力落空后,是怎么让三千死士依然对他死心塌地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11:55:18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司马懿权力落空后,是怎么让三千死士依然对他死心塌地的?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踏白飞渡】的最佳回答:

司马懿虽然权利落空了,但司马师还执掌中护军的权力。中护军是掌管禁军、中下级武官的选拔和监督。三千死士不一定全部来自隐匿的市井,也可能有一部分是各军的中下级武将及其部曲。

【2】、来自网友【有书共读】的最佳回答:

三国演义里,有个连精明得如妖怪的诸葛亮和曹操都无可奈何的人物,那就是司马懿。

历史上以晋代魏最重要的一战就是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

司马懿一身红裙,召集汲布及三千死士,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曹爽,夷其三族,可谓威风八面,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而高平陵政变成功的关键是他拥有的三千死士。

那么问题来了,在司马懿权力落空后,是怎么让三千死士依然对他死心塌地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三千死士从何而来的呢?

司马懿实际权力虽然被架空了,但是司马家势力依然不小: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是尚书令,这是当年荀彧做过的职位,虽没有实权,但有这个职位,就能让司马家多预政事,司马家对朝中发生的大小事件是心知肚明的,司马懿没有脱离社会。

而且,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是中护军,这确保了司马家在洛阳还有一定的禁军军权,正是这一点军权,给了司马师腾挪的空间,也给了司马家翻盘的机会。

在耳目众多的京城,司马师能秘密豢养三千死士可不容易,好在他有中护军这个职务作掩护。

中护军不仅是禁军的统领,也负责典选武官,主要负责中下级武官的选拔,监督管制诸武将,这在当时具有相当重的职权,非常容易形成忠于自己的军事势力。

司马师在这个位置上,一直以秉公无私,举荐良材而闻名,这自然给了他收买死党的方便。

还有,司马懿通过自己在军队中的影响,笼络一些将士愿意誓死效忠司马懿,这些将士有很多成了司马懿家族的仆人、家丁,他们一起和司马师召集的人才,构成了三千死士。

这些死士分成十组隐藏在十处山林里由汲布训练他们,汲布是总教头。训练好的死士,平时分布在山村集市中,等到用时再召集起来。

从高平陵政变,可以看出司马家族的野心由来已久,那些突然出现的三千死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可见他们早就暗中谋划着。

最后我们来分析三千死士为何死心塌地跟随司马懿:

一、司马懿在曹魏威望很高。

司马懿一生操劳,为曹魏征战多年,其功劳在当时无人可比,曹魏后期的权臣都很敬重司马懿。

司马懿当时已经是四朝元老,挡过孙权,战过诸葛亮,擒杀过孟达,平定过公孙渊,还搞过粮食生产,在曹魏的地位名声非常之高,远非只侍奉了两朝的曹爽可比。

作为世袭士族,他和世家大族的关系,比曹魏皇室和这些大族的关系还好,石苞、邓艾这些人,都是司马懿提拔的门生故吏。

所以当时有许多人愿意追随司马家,效忠司马家。

二、三千死士受到了司马家的恩惠。

司马师召集三千死士,并秘密豢养,分散到各地。

他们的衣食住行均由司马家提供,他们的家人也由司马懿赡养,自然也少不了高官厚碌的承诺。

可以说司马家为了这些死士,也是煞费苦心,这些死士也必然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效忠司马家。

对于司马懿来说,自己没有什么实权,但他的地位和待遇没降,财力并没受损失,司马家供养这些死士完成有能力。

三、三千死士做的是谋反忤逆之事,没有回头的余地。

历朝历代,偷养死士都以谋反罪论处,是要诛灭九族的。

司马家私养三千死士,一方面是为了活命,另一方面当然是对权力的更高向往。

豢养死士是死罪,作为死士更不用说了,不管是被发现都还是背叛司马家,都会是死。

三千死士和司马家就是一根藤上的蚂蚱,没有任何回头的余地,除了忠心,别无选择。

四、凭司马懿卓越的谋略,让死士变义士

当时司马懿发生政变,符合天时、地利、人合三要素,是众望所归。

司马懿是曹魏四朝元老,他的才能和胸怀朝野上下都很认同。

曹睿托孤,曹爽排挤,把他明升暗降,但他的影响力还在。

曹爽结党营私,任人唯亲,骄横跋扈,为所欲为,朝中大臣对他的不满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都希望推翻曹爽,自作孽不可活。

而且曹爽带着皇帝曹芳不敢自立门户,不使用手中兵权调兵遣将讨伐司马懿,反而投降了,天助司马懿啊。

司马懿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郭太后。魏明帝曹叡的妻子郭太后住在永宁宫,实际上被曹爽一伙软禁着。

司马懿是很有眼光的,很早就与郭太后拉上了关系。

司马懿把两个孙女嫁给了郭太后的侄子,变亲家了。

郭太后在关键时刻,竟然答应了司马懿的要求,发布诏书。

只要郭太后发布了诏书,司马懿的三千死士就变成了曹魏拥帝的忠臣,名正言顺,既不用担心掉脑袋,还变成功臣,受到嘉奖,名利双收,光宗耀祖。

你说那些死士能不拼命效忠司马懿吗?

司马懿一生的状态都是“藏”,既不犯错,也从不出头,在领导面前藏着野心,在同事面前藏着锐气,晚年又装病将杀气藏着。

直到天时地利人和才发动著名的“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奠定晋朝的根基。

各方枭雄驰骋战场几十年也未完成天下一统,天下的江山,最终却落到了司马家的手里,其根本原因是司马懿的智慧和谋略。

作者罗贯中喜欢借他人之口,骂司马懿叫“司马老贼”,这个“老”字,不只是年龄,还应该指他为人老到,手段老辣。

他熬过了曹操,熬过了曹丕,熬过了曹叡,熬过了曹芳,耗死了诸葛亮,他就是三国时代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应该说他是智者中的智者。

司马懿的情商、智商非一般人可以比拟的,他是百年忍者,千年的狐狸,万年的龟!七字总结他的人生哲学:

“藏、怂、装、忍”“稳、准、狠”,最终,司马懿凭借自己的人生哲学一步步从柔弱书生变成一代枭雄,一生磨一剑,一剑定乾坤!为后来以晋代魏奠定了基础。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3】、来自网友【奕天读历史】的最佳回答:

司马懿有三千死士这个事情,正好应了曹操曾经做过的一个梦,即“三马同槽”。所谓的“三马”,就是司马懿父子三人。司马懿虽然被架空了,但还有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呀,三千死士就从这里来的。

这件事情还要从头说起。魏明帝曹叡去世之前留下遗诏,让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任命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辅政之初,因为司马懿“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曹爽这时候对待年龄较长,威望很高的司马懿,还是很恭敬的。

但是,好景不长,曹爽随着自己的势力膨胀,听从了何宴等人的谏言,开始专权,排斥司马懿。曹爽将司马懿晋升为了有名无实的太傅,剥夺了司马懿原太尉的军权。同时,曹爽还让自己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再加上早已经掌控了中护军的夏侯玄,曹爽一派完全掌握了宫中禁军。司马懿无奈,只能装病避祸。

但是,曹爽做错了四件事,这才让司马懿有机可乘,最终被司马懿完败。

曹爽做错的第一件事,就是除了自己的心腹何宴、邓飏、李胜等人之外,得罪了朝堂上一大批的重臣,如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人。这让司马懿拥有了一批支持者。

曹爽做错的第二件事,就是得罪了郭太后。曹爽将郭太后迁入了永宁宫,等于将郭太后彻底与朝堂隔离。曹爽更是以魏明帝曹叡的才人为歌伎,还僭越使用皇帝仪仗,这彻底得罪了郭太后,让郭太后站在了司马懿一方。

曹爽做错的第三件事,就是在发动灭蜀的兴势之战时,将夏侯玄提拔为征西将军,却将中护军一职改由司马师担任。虽然曹爽后来解散了中护军所管的中垒中坚营,并将营兵编入了曹羲所掌管的中领军,看似削弱了中护军,加强了中领军,这完全是一步昏招。不管怎么样,司马师都有了自己的禁军,先给兵权再削弱兵权,这只会加深司马氏和曹爽的矛盾。曹爽直接把中护军交给其他曹氏、夏侯氏族人掌管不就好了。所以,曹爽昏呀。

司马师正是借中护军的便利,偷偷在民间“阴养死士三千”,准备发动兵变。这三千死士就是司马师偷偷训练,养在民间的,自然是对司马懿誓死效忠了。

有了三千死士做后盾,还有司马师手下的禁军,再加上朝内反对曹爽的重臣支持,司马懿趁曹爽等人随曹芳外出谒陵之机,发动了高平陵事变。司马师的三千死士,“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直接震惊了留在洛阳城内的大小官员。司马懿带兵占领了京城武库,又拿郭太后的诏令,关闭了洛阳的所有城门,罢免了曹爽兄弟,夺了曹爽的军权,以及曹羲的中领军。

原本,曹爽可以带着小皇帝曹芳,远避许昌,然后号令天下勤王,诛杀司马懿。但是,懦弱的曹爽既没有抗争到底的魄力和雄心,更舍不得城内的家属,最终做错了四件错事之中的最后一件,曹爽投降了。最终,曹爽落了一个被诛三族的恶果,而司马懿却凭借司马师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将自己的孙子司马炎最终送上了皇帝的宝座。

【4】、来自网友【祥子谈历史】的最佳回答:

虽然,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的权力落空,只担任了个掌管礼法制定和颁行的虚衔,但这个太傅的虚衔,却依旧是三公之一的正一品大员,可谓“职虚而位尊”。

不过,这和跟随他起事的“阴养三千死士死心塌地”的忠诚表现,却并无多大关系。毕竟,“见异思迁”的算不上死士,而“忠贞不渝”的才算死士。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养出死士”,就不用担心他们的忠诚,关键是如何“养出死士”。

那么,司马师的“三千死士”究竟是如何“阴养”(暗中培养)出来的?

虽然,并无史料记载司马师是如何阴养死士的,但可通过《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的“孟尝君养士”的故事找到答案。

司马懿剧照

孟尝君,又名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在齐国薛邑(今滕州市官桥镇境内)时,就有“养士”的名声。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养士的?

  • 养士的对象:各诸侯国的宾客(社会闲散人员,包括游侠)以及犯罪逃亡(落难之人或亡命之徒)人员。
  • 养士的形式:给他们以丰厚的待遇,相当于不工作也有钱拿,也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形式相似。
  • 养士的礼遇:不分贵贱,生活一律与自己相同。自己吃什么,也给他人吃什么;自己穿什么,也给他人穿什么,以表现对宾客的足够诚意。
  • 养士的手段:每当接待宾客时,都会安排下人在屏风后面作记录,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宾客亲戚(包括父母)的住处。当宾客离开后,他还会安排人员带上礼物到宾客亲戚家中慰问。这样做起码有两个目的,一是可在民间赢得“爱士”的贤名;二是又可完全掌握结交宾客的人品、才能等实际情况。

那么,如此养士究竟效果如何呢?

有一天吃晚饭,有人遮挡了孟尝君吃饭的光亮,有一个宾客却误以为孟尝君吃的饭食比较特殊,这才不想让宾客看到,便很气愤,当即起身打算离开。

然而,当孟尝君将自己的饭碗端到宾客面前时,宾客却发现和自己吃的是完全一样。因此,宾客惭愧难当,并自刎谢罪。此后,孟尝君爱士的贤名便传开了。

孟尝君剧照

后来,孟尝君的贤名传到了秦昭王的耳中,孟尝君被请到秦国担任宰相。结果,却因臣僚谗言而被罢相,还差点被秦国囚禁杀死。最终,还是在宾客“鸡鸣狗盗”的帮助下,这才逃出秦国。

不过,在当时“养士”,不但不会被视为“不臣”,反而会被视为士丈夫阶层求贤若渴的一种文化氛围。

若以当时的三国乱世,社会闲散人员和落难人员会少吗?若再辅以孟尝君的养士手段,还怕挑选不出三千忠诚的死士来吗。

再来看看司马懿的家世,高祖父司马钧曾为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曾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曾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曾为京兆尹。绝对称得上是官宦世家,世家大族。就算到了司马懿失权之时,依旧身处三公之一的一品大员高位,还怕没钱养士吗。

显然,无论是养士的条件,还是能力,司马家都完全具备。

若以此推断,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很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只是所不同的是,孟尝君是“明养”,而司马师却是“暗养”。

因此,这也较符合《晋书·景帝纪》中“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的说法。

其实,纵观三国历史,也并非只有司马师才“阴养死士”,只是他“阴养的死士”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更是成功的死士,这才备受人们的关注。

那么,三国时期还有哪些“阴养死士”的典型案例呢?

三国历史中,除了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较为出名外,还有二人“阴养死士”也很出名。

  • 一是成功刺杀孙策的吴郡太守许贡三门客,他们用自己的性命为许贡报了仇,而这三门客应该就是许贡“阴养的死士”。
  • 二是诸葛诞“倾帑藏赈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更是在诸葛诞身死后,依旧誓死不降。《三国志·诸葛诞传》: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

许贡三门客之所以能成为许贡养的死士,是因为三门客逃难时得许贡收留。而诸葛诞养的数千死士,则是他散尽家财收买的死士之心。

司马懿、司马师及三千死士剧照

同时,除了这些典型案例外,至少还有两人有过养死士的记载。

《傅子》曰:(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

《后汉书·袁绍列传》: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兒……

说白了,之所以要说“养死士”,重点就在一个“养”字上,而“养”则需要大量钱财。但是,钱财对于司马懿这样的世家大族来说,却是最不缺的。所以,古代只有身家富有,地位尊崇的人,才有“养死士”的条件。

当然了,在养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借鉴孟尝君“养士的手段”,来发现真正忠诚可靠的死士。否则,很可能就是养虎为患,而不是养士为己所用了。

又因“好养士”者,大都是野心勃勃之辈。所以,历朝历代对于“阴养死士”者,一经发现,基本都会以造反罪论处。这一点,从司马师、袁绍及许贡等人的身上就能看出,无一不是野心勃勃之辈。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司马懿权力落空后,是怎么让三千死士依然对他死心塌地的?】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