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三国时期曹操杀杨修你认为对不对?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7 04:27:09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三国时期曹操杀杨修你认为对不对?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渭水一老翁】的最佳回答:

先从杨修的出身说起。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在汉朝四世三公,是朝廷的铁杆支持者。以杨修的父亲杨彪为例,董卓乱政时,唯有他敢于和这位大逆贼据理力争;汉献帝东迁许都时,也是杨彪不顾生命危险,持节护佑天子。到了许都,杨彪屡次与对汉帝不恭的曹操发生冲突,还曾下过监狱。其后,杨彪见汉室衰微,于是谎称有足疾,不问世事。

杨彪隐退后,其子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事。从其作为来看,杨修不仅仅只有小聪明,他辅佐曹操处理军国大事,无论是内外、大小事务,都合曹操心意。因此,曹操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很好的。但是,杨修似乎继承了弘农杨氏亲汉的家族传统,因此在努力做事的同时,多次找曹操的不痛快。杨修为人聪明,很会揣摩曹操的内心,比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门写下个“活”字,杨修令将门改小;曹操在酥饼盒子上写了“一盒酥”,杨修遂打开分给众人;揭穿“梦中杀人”事件;“密告曹丕”事件;“教植杀门吏”事件等等作为人臣,杨修在揣摩到曹操的举动后,本应缄口不言、看破不说破。但是在其“亲汉”心理的刺激下,杨修却总将曹操心里的想法大肆宣扬,让曹操下不来台。顾忌于杨修高门贵族的身份,曹操一时间还不敢杀他。但在汉中之战时,曹操与刘备作战不利,不仅感叹出“鸡肋”二字。杨修听了后,很快便猜出了曹操意图退兵的想法。于是,他再次卖弄聪明,将曹操的退兵之意在军中大肆宣扬,最终动摇军心。这一次,曹操再也容不下杨修,将他推出辕门斩首。

杨修之所以被杀,主要犯下了曹操两条大忌:其一,杨修以及其家族亲近汉朝,与自己是政敌。曹操身边第一谋士——荀彧,因亲汉而被逼死,更何况是与曹操不甚亲近的杨修;其二,杨修喜欢揣摩曹操心理,而且还大肆宣扬,用以显示自己的能耐。杨修的行为,即使是刘备都不可能容忍,更何况阴刻的曹操。

自古帝王疑心重,曹操看着杨修的权力,心里对他的隔阂已经到达了顶峰。他心里在想要是自己去世了,杨修把持朝纲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嘛。

所以,曹操忍到极限,终于找了个机会,杀掉了杨修。

【2】、来自网友【大白白野】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去看。我记得多年前有一位作家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小说在巜小说月报》转载了。“鸡肋”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封建社会统治者绝大多数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追求个人利益、荣华富贵,不一定是为天下苍生百姓着想,谈不上高尚、对错。只是杨修有一定才华,被杀很可惜,但是杨修本人有一些毛病。曹操口口声声自己没有野心,实际上处处维护自己利益,釆用宁可错杀一千,不漏掉一人的原则。只是司马懿隐藏深,夺了曹魏江山,杨修耍小聪明,却不一定像司马懿那么狠。杨修出身弘农杨氏,是世族大家,袁术外甥。公元 219 年,45 岁杨修被杀时,罪名是“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杨修预料到自己结局。公元 220 年,曹操去世。杨修为曹操集团做了很多工作,显示出很高的才能,曹操都曾经感叹不如杨修。杨修被杀原因:1、站错队。杨修支持曹植,曹植文彩比哥哥曹丕强。起初,曹操很喜欢曹植,后来决定让曹丕接替自己位置后开始打压曹植。知道杨修多次帮助过曹植后非常气愤,想除掉杨修。2、杨修有才能,这样人留着让曹操放心不下,感觉到害怕。像汉中之战,杨修知道曹操说出“鸡肋”为口令后知道要撤军了。3、杨修有才能,又往往口无遮拦,容易说过头的话。和曹植在一起,又做出一些出格事情。例如:有一次,杨修与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又谤讪鄢陵侯曹彰。曹彰是曹操三儿子,武将,是有贡献的人,遭到曹植与杨修谤讪是不应该的,自然引起曹操等人的不满。4、曹操年纪大了,又身患疾病,外部存在刘备、孙权势力,内部也不稳定,儿子之间争位,忠于汉室还大有人在,像耿纪、魏讽等想推翻曹操统治,比曹操年龄小 26 岁的汉献帝刘协还存在,这些情况让曹操决心搞政治大清洗。过去搞政治大清洗常思常常进行肉体消灭,曹操原本对杨修有想法,政治清洗自然不会放过杨修。5、杨修出身世家大族,忠于汉室,与曹操出身庶族地主官宦家庭有着一定隔阂,终究很难一心。6、杨修自己意识到有些事情曹操不会放过他,有自知之明,临刑前曾说自己早就该杀了。曹操是文人,有时候对文人不手软,像孔融、许攸等都死于曹操谋划之中。

【3】、来自网友【dhrldu2】的最佳回答:

正史中这样记载杨修:曹植聪慧异常,几乎被立为太子,然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曹丕(文帝)

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于是曹操定曹丕为君嗣,也就是太子。曹植曾车马行驰道中,开司马门而出,曹操震怒,曹植失宠。曹操因为杨修颇有才策,又是袁氏的外甥,于是就杀了杨修。

从三国志中记载,不难看出杨修的死因:1、曹植任性

2、杨修有才策

3、杨修是袁绍的亲戚

4、曹植失宠。

一切责任都是曹植的,与杨修没关系,因为杨修颇有才策,曹操怕曹植翻盘,于是杀了杨修。

杨修的死类似于西游记,主犯逃脱罪责,从犯被打死,难道杨修不冤吗?

【4】、来自网友【怪锅先生】的最佳回答:

杨修该杀,杀杨修符合曹操的人物性格。

首先,杨修聪明胜过曹操。从解读曹娥碑上“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为“绝妙好辞”一事可以看出,曹操都觉得自己才学不如杨修,曹操性格多疑,猜忌较重,往往对于聪明的人大部分都是持有嫉妒心理的。

其次,杨修自恃聪明揣摩领导意图,从门内写“活”字事件可以看出,杨修确实有智慧,能准确揣摩曹操意图,当领导的喜欢聪明,能领悟领导意图的顺从的下属。但杨修并不顺从曹操,把“一盒酥”解读成“一人一口酥”,说明杨修自恃才学,喜欢挑战领导,不断在试探领导的底线,对领导者缺乏顺从和应有的尊重。身边有个能猜到自己心思,想做什么事的人,是多么危险的事呀。

再次,杨修是袁术外甥,虽然关系可能没那么近,但毕竟有瓜葛,袁术和袁绍是堂兄弟,杨修有被策反的可能性。曹操的人生信条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提前杀了杨修杜绝事件的可能性。

另外,杨修的父亲杨彪是典型的亲汉世家,对汉忠贞不渝,而曹操是谋篡汉朝政权的关键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杨修作为杨彪的儿子,其对曹操的忠诚是值得推敲的。

此外,杨修在曹丕曹植储位之争中站队曹植,在曹操立曹丕为继承人后,杨修等人还鼓动曹植争权,破坏人家兄弟关系,忤逆领导决策。曹操担心不杀他以后可能会出现手足相残的悲剧。

还有,杨修不给领导面子,揭曹操之短,揭秘曹操“梦中杀人”是曹操生性猜疑所致,指出“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关键是,杨修还自作主张,从“鸡肋”事件可以看出,杨修能准确揣摩曹操的心细,但领导不说也没有授意下属做的事杨修却自作主张,告诉军士收拾行装,为撤军做好准备,说大了是替领导作了决策,犯了大忌,也让曹操杀他找到借口。

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下属就应该拥护领导、支持领导决策,杨修有才但不能恃才傲物,也不应该掺和领导家事,更不应该揭领导的短处。所以该杀!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三国时期曹操杀杨修你认为对不对?】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