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赵构在杀死岳飞后,会不会后悔?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7 00:10:53 4次浏览

关于问题赵构在杀死岳飞后,会不会后悔?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沂蓝书院赵月光】的最佳回答:

赵构杀了岳飞后,心硬得狠,从来就没有后悔过。

在秦桧死后的绍兴二十六年,宋高宗赵构仍然下诏:“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与金国议和,是赵构自己的意思,秦桧只是赞同赵构的意思而已。很多人上书要给岳飞平反,赵构本来可以推卸责任,把害死岳飞的罪恶都推到秦桧头上,但赵构就是不给岳飞平反,心硬嘴更硬。

绍兴十一年,金兀术已经吃了不少宋军的苦头。赵构已经看出来,金兵已没有对南宋的大规模进攻能力了。于是收三大帅(张俊、韩世忠、岳飞)的兵权,但赵构是饱经患难的,有很多小心眼,也留下了官阶略低一点的几员大将:杨沂中、张锜、吴璘、王德。要是金兀术再反腔,剩下的这几员大将也够金兀术喝一壶的(他们对金兀术都有胜绩。)

赵构的卖国嘴脸,连秦桧都看不下去了。

绍兴十一年十月(农历),秦桧关押岳飞。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金宋达成绍兴和议书面协议,谈判使者签押。

赵构无条件全盘接受金兀术的条款,秦桧都看不下去了(秦桧原来的议和条件是以黄河为界,赵构以淮河为界,还多割了四州之),心想我是卖国贼,你比我卖的还狠:“自古盟会,各出意以为之誓,未有意自彼出,而反覆更易,必欲如其所要者。”(应该是双方按自己的利益讨论,你答应的条款却都是金国他们提出的,并且金国还反复修改,你一点都不改吗?) 赵构厚着脸皮说:“朕固知之。然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既无及矣,太后年逾六十,日夜痛心。今虽与之立誓,当奏告天地、宗庙、社稷,明言若归我太后,朕不惮屈己与之和。如其不然,则此要誓,神固不听,朕亦不惮用兵也。”我是为了孝顺太后,我不怕用兵的,我一样能把金兀术的屁股打烂!“(韦)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其未也,虽有誓约,徒为虚文。”

金兀术捏住了赵构的命根子:

韦太后是个老太婆,我留着没用,送给你!但你赵构必须答应我的所有条件,还要把岳飞杀了。如果你不答应,就让宋钦宗签押,然后把宋钦宗放回去,看你怎么办?。

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 年 1 月 27 日),赵构、秦桧杀害岳飞。

绍兴十二年(1142 年)正月,赵构派端明殿学士何铸去金国,二月到达金国首都,进献赵构亲笔写的誓表:“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何铸请迎赵构的母亲韦太后、宋微宗的灵柩回送,金国答应这些条件。

1142 年三月,宗弼派遣左宣徽使刘筈出使宋朝,册封赵构为宋帝, “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十二月,赵构的母亲韦太后回归宋朝,宋微宗的灵柩随后抵达。

补充一点

有位答主(不点名)列出了《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七:

绍兴三十年,北虏(改作金兵)犯边,连年大举,上思曰:岳飞若在,虏(改作金)军岂容至此?即时下令修庙宇。

赵构似乎在绍兴三十年后悔杀岳飞。但这是一个孤证,我会给出其他证据证明赵构并没有真心后悔,更谈不上有任何一点忏悔心。也许是金兵打来了,赵构一时的气愤话,赵构何时又修过岳飞庙?

另外绍兴三十一年九月,完颜亮才领兵入侵南宋,绍兴三十年金兵哪里连年大举犯边???这是这段史料的一个漏洞!

《三朝北盟会编》参照了大量野史,权威性不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

绍兴三十有一年冬十月

“诏:蔡京童贯岳飞张宪子孙家属,令见拘管州军并放令逐便,用中书门下省请也。于是飞妻李氏与其子霖等皆得生还焉。”

绍兴三十一年,赵构在许多大臣及太学生给岳飞平反的呼吁下,做出了他狡猾的一招:把岳飞与大奸臣蔡京童贯并列,释放其家属。用心之歹毒、之邪恶、之卑鄙、之残忍、之无耻、之狡诈、之阴险,跃然纸上。赵构可曾真有一点后悔之心??全无也!说明赵构还是认为岳飞属于奸臣。

绍兴三十有二年六月(此时赵构已退位,孝宗为皇帝。后来大臣留正等评价孝宗。)

臣留正等曰谈者类曰承毙政者务更革继治世者尚循守是大不然治世独无可更革之政乎?夫天下之事贵于随时而变通,不可执一而偏徇承明集曰苟当变通之时而专拘循守之说不几于胶柱鼓瑟乎?唯夫虽务循守而不害其为更革,虽有更革而不失其为遵承,得继述之意而不泥其迹斯为尽善。臣等窃观寿皇初政虽不能不少变于绍兴,然其大要则未尝不以遵奉太上德意为说。且曰凡今者发政施仁之目皆得之问安侍膳之余。此寿皇所以能继高宗之大业也。龟鉴曰凡今者发政施仁之目皆得之问安侍膳之余,此非即位之诏乎?进而得之谆谆之训,退而得之浑浑之书,此非圣教之序乎?炎兴诏令命官裒集必欲恪意奉承,是一政一事无不遵之也。稽山宸翰分赐宰执且使奉以周旋是一字一画无不敬之也。侍从台谏条陈事务重言责也。亦检举绍兴之制而行之也。卿监百执事日轮面对广言路也。亦举行绍兴之典而用之也。述太上之意以责守臣令佐承太上之问,而择监司郡守知光尧念岳飞,则亟复元官,闻光尧之召尹焞,则亟访岩穴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吾于孝宗见之。

孝宗“择监司郡守知光尧念岳飞,则亟复元官”,这分明是曲笔写孝宗在挑选郡守大臣时想到了岳飞,然后把孝宗想的虚构成赵构在想,把仁政归给太上皇赵构。谁叫宋孝宗孝顺呢。所以后来就把孝宗做的事美化到赵构头上了。

呵呵,真相大概如此。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2】、来自网友【叶飘刀】的最佳回答:

赵构杀岳飞之后绝没有后悔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赵构绝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平庸,作为一个经历乱世曾经被金兵追得上天入地的君主,赵构对于战争的残酷以及战败的后果都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赵构会对金国存有什么幻想。

然后再说岳飞,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没错,但绝对说不上是南宋的支柱,这一点赵构清楚明白。正因为如此,赵构才会杀岳飞,而历史也证明了,南宋并没有因为岳飞的死而倒下,并稳稳的支撑了下来。所以相比战国时期赵国的李牧这样的,他死赵国就亡的局面,岳飞在南宋的重要性,远远不如。换言之岳飞可以算是鸟尽弓藏,但绝对算不上是自毁长城。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赵构不后悔,那么要搞清楚赵构会不会后悔,就得搞清楚,赵构杀岳飞的原因。赵构杀岳飞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其一,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传统,杀岳飞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传统。在南宋建立初期,因为处于战乱状态,一切以战事为重,大量的资源向武将倾斜,导致了南宋初期的武将掌控了相当大的权力。但当南宋局面相对稳定之后,那么权力的分配就会出现问题,文官想要要回自己曾经执掌的大权,而岳飞却是主张北伐的激进派。可以想见,一旦北伐,那么必然又是大量的资源向军方倾斜,这样的情况下,武将的权力会继续做大,这不是文官甚至是赵构想看到的,所以岳飞才死了。这是第一个原因,也是宋朝一贯以来对武将提防的结果,赵构是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后悔的。

其二,南方势力集团并不想北伐。北宋灭亡,宋朝南迁,这给南方带来了极大的混乱与问题。大量人口的涌入与当地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为了打仗南方需要出人出钱出粮食,这给南方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在女真的兵锋之下,为了自保南方也不得不为,但一旦南宋稳住了局面,南方的地方势力并不希望北伐。北伐一旦开启,那就代表了南方需要继续付出极大的资源,承受极大的压力。而且哪怕北伐成功了,北方的土地也不属于原本南方的世家大族,他们能分到的利益有限,而且北方久经战乱民不聊生,就算是收复了失地,也需要比如减免税赋来恢复生产,这还需要南方对北方的输血。所以可以想见,如果继续打下去,南方将在长时间内处于极度消耗却没有什么收获的状态,南方的世家大族并不想北伐。而立足北伐的岳飞自然也就成为了眼中钉,这是赵括杀岳飞的第二个原因,赵括也不会因此而后悔,因为他要掌控南方,就需要南方势力的支持。

其三,如果仅仅是上边两点,岳飞还不一定会死,毕竟贬官也是可以的。但第三条才是岳飞的死因,原因很简单,就是岳飞执意北伐。有人会说,北伐难道不对吗?其实这并不是北伐对错的问题,而是岳飞态度的问题。

我们现在有一句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话,”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也就是说军队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军人只需要服从就好了。不然一个命令下去,不同的士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军队也就没法带了。岳飞虽然是统帅,但他其实也是一个军人。

军队对于帝王来说,就是手中的一把刀,帝王需要的时候就挥出去,不需要的时候就收回来。而如果有一天,刀有了自己的思想,你觉得握刀的人会放心,会不担心有一天刀会转回来伤到自己。岳飞就是那把刀,他需要做的就是赵构让他打他就打,让他收手他就收手,这才是一把没有思想合格的刀,但他偏偏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和握刀的人思想不同。这就注定了岳飞非死不可,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很多,白起因为有自己的思想不愿意领兵,从而被赐死就是这样的例子。对于赵构来说有思想的刀是危险的,所以岳飞必须死,故而赵构不会后悔,但凡赵构有一点可能后悔,当初岳飞也就不用死,削职为民一类的并非不行。、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