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的诈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11:23:41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的诈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红色历史文化故事】的最佳回答: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张丁材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的诈降?

答: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诈降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诈降,就是指两兵交战,利用施诈的手段反败为胜!也可引证解释为假装投降的意思。

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成功的诈降主要有以下几个:

1、黄盖诈降曹操。

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208 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曹操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黄盖在战争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吴军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黄盖惟有自己大声呼叫韩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解开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

2、李陵诈降匈奴。

李陵

李陵(?-前 74 年),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字少卿。李广之孙。武帝时,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拜骑都尉,教射酒泉、张掖将士,防备匈奴侵扰。天汉二年(前 99)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自请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至浚稽山,为单于所率八万余骑包围。虽率军力战,终因粮尽矢绝,救援不继而投降。单于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尊贵用事。后武帝听信谣传,以为李陵教匈奴为兵,遂族灭其家。

前 99 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要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李陵来到武台殿,向武帝叩头请求攻打匈奴。汉武帝为他的勇气所感便同意了,并诏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

司马迁

于是,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到浚稽山扎营。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手下骑兵陈步乐回朝禀报。陈步乐被召见,陈说李陵带兵有方得到将士死力效命,武帝非常高兴,任陈步乐为郎官。

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多名壮士和他们一道冲出。匈奴数千骑兵紧追,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于是下马投降了。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的仅四百余人。 李陵兵败之处离边塞只有百余里,边塞把情况报告了朝廷,武帝想必李陵已战死,就把他母亲和妻子召来,要相面的人来看,却说他们脸无死丧之色。后来得知李陵已降匈奴,武帝大怒,责问陈步乐,陈步乐自杀了。

韩延年

文武百官都骂李陵,武帝以李陵之事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则说:”李陵服侍母亲孝顺,对士卒讲信义,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他长期以来养成了国士之风。今天他一次战败,那些为保全身家性命的臣下便攻其一点而不计其余,实在令人痛心!”

起初,武帝派李广利率领大军出征,只令李陵协助运输,后来李陵与单于主力战斗,李广利却少有战功。武帝认为司马迁诬罔,是想诋毁贰师将军为李陵说情,于是把他下狱施以腐刑。

很久以后,武帝悔悟到李陵是无救援所致,说:”李陵出塞之时,本来诏令强弩都尉接应,只因受了这奸诈老将奏书的影响又改变了诏令,才使得李陵全军覆没。”于是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李陵在匈奴一年后,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

无功而返,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母亲、兄弟和妻子都被诛杀。陇西一带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

【2】、来自网友【葭明通半瓶历史】的最佳回答:

诈降这种事,三国时代比较多,因为其他时代的人都不如三国人“无耻”,比如春秋战国,比三国是乱!但春秋人有一个“尊王攘夷”的口号,强调己方是文明人,奉行“周德”,敌方是未开化的人。文明人去未开化的野蛮人那里主动投降,说不过去,也不容易成功。

战国是比春秋下作了点,但凡是在政治舞台上表演的人物,几乎都是七国贵族后裔,脸面还是要的,做不成诈降的小人行为。

三国不然,三国人物明晃晃搞的全是阴谋诡计,暗黑手段,少有堂堂正正之战。

诈降就是暗黑诡计之一。

所以,又有一句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因为老读《三国》是为贼也!

一个人岁数大了,读懂了《三国》,想一想以前的经历,忽然看懂了人家对他使用过的阴谋诡计,免不了怒向胆边生,说不定就做出冲动的事情,再去寻仇,老了老了,又起争端,反而不美。

三国最著名的诈降就是赤壁之战中黄盖诈降曹操火烧连船,这一段故事凡中国人皆知,这里不详述,下面说《三国演义》中其他五次比较大人物的诈降,加上黄盖一共六次,是真多。

  • 1

马茂,先是魏国钟离县令,诈降吴国孙权,很成功,孙权让他做了征西将军,又做九江太守,外部都督,还封了候。只是后来与朱贞和虞钦等几人预谋搞一次大行动,打算趁着孙权打猎之时暗杀孙权,然后抓捕吴国群臣,搞一出灭国之战,然后风光返归魏国。

这行动太胆大了,失败被杀。

但他诈降是成功了的。

  • 2

第二个还是曹魏的人,隐蕃。

隐蕃奉曹叡之命诈降吴国,要他去离间吴国君臣,因为这个家伙口才很好,笔下也不错,可惜太年轻,当年只有 22 岁,孙权有点瞧不上,没有亲自召见他,于是隐蕃搞了一次上书向孙权表达不满。他说:

下臣听闻纣王无道,所以微子出逃;汉高祖宽明,所以陈平来投。下臣今年二十二岁,委身来投,放弃了在魏国的荣华富贵,归命有道君王,多亏了上天的庇佑,才能安全到达。但下臣到了吴国已经有些时日了,您却把我和一般的投降者一样,没有特别对待我,使得下臣有许多好的言论和计策没办法告诉您。我在家中一日三叹,害怕自己这辈子就这样度过。所以只能冒昧的上书拜见圣君,恳求您能引见下臣一次。

看看,一个去诈降的间谍,动辄全是大仁大义,果然够厚黑。

孙权上当,“小伙子不错嘛!有点才气和见识。”

于是召见隐蕃,一番交谈,孙权让隐蕃做了廷尉监。

隐蕃一个间谍,肯定钱多,于是开始大肆结交吴国群臣,一时间隐蕃门口宾客如云。

谁知第二年,孙权也使了一个诈降之计,命令孙布诈降魏国诱骗王陵,准备趁王陵迎接孙布的时候打一次伏击战。隐蕃为了救王陵,仓促发动叛乱。

事发,隐蕃被杀。

但孙权开始问责吴国群臣,他不责怪自己识人不明,反而责问廷尉郝普:“这事都怪你,是你说隐蕃有大才。”

郝普自杀,左将军朱据被免官。

隐蕃离间吴国君臣的目的成功。

  • 3

曹魏郭修诈降蜀汉,做的打算是刺杀刘禅,虽然没有杀掉刘禅,却也杀了蜀汉大将军费祎。费祎被杀,蜀汉政权高层人员大变动,甚至国策都改变了。

所以,郭修的诈降也是成功的。

  • 4

吴国周鲂仅仅凭了一封信说动曹休信了他要带着鄱阳郡投降曹魏。曹休兴冲冲带了十万兵去接收鄱阳郡,结果进入了包围圈,伤亡惨重,从而改变了淮南地区曹魏和东吴的力量对比,东吴胜利。这是一次完美的诈降。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