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在苏德战争前夜,斯大林不愿听从德军即将进攻的警告?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8:07:43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在苏德战争前夜,斯大林不愿听从德军即将进攻的警告?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王司徒吃瓜】的最佳回答:

其实这颗雷是苏联人自己引爆的,在伟大卫国战争胜利 44 周年之际,《共青团真理报》刊发了整版文章,称斯大林当年无视了纳粹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警告,未能为一场 2000 多万苏联人丧生的战争做好准备,其专断独裁应被重新审视。

大致内容集中在谴责斯大林与纳粹德国签署友好条约,在国家处于战争边缘时清洗红军,并无视战争即将来临的警告。

实际上,这是《真理报》在戈尔巴乔夫政策下做出的报告,他们甚至为此出版了书籍,拥集了大批历史学家和当事人,对斯大林进行全面的否定和谴责。

文章的作者为历史教授 A·拜达科夫(A. Baidakov),据称其从国家安全机密档案中收集了这些内容。

其中一条是这么写的:早在 1940 年 11 月,安全官员就向苏联领导人转交了希特勒入侵计划的具体信息,德军将于 1941 年 6 月 21 日入侵。

拜达科夫说:“在我看来,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和国防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层并没有尽一切努力说服斯大林和该其他领导人,让他们相信与德国的冲突迫在眉睫是不可避免的。”

“错误估计战争开始时间的主要责任在于当时的苏联政治领导人,因此苏联没有及时转变为武装策略,没有进入充分的军事准备状态。”

拜达科夫认为,这些报告已送交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

还有其他的说法,当年苏联的间谍在 1941 年 4 月,通过一位南斯拉夫王子身边的眼线,得知了希特勒透露出的“计划 6 月进攻苏联”的线索。

当月晚些的时候,德军开始在罗马尼亚和苏联的边境集结,但斯大林不为所动,并没有关注这些事情。

6 月初,苏联特工截获了罗马尼亚警方的一份电报,该电报指示 6 月 15 日之前在德国人稠密的地区挖掘沟渠,以防止空袭。

苏联的王牌特工理查德·佐尔格也在 1941 年 4 月搞到了消息,这份信息是从东京弄到的,甚至提供了确切的日期,佐尔格还为此付出了被捕的代价,最后被日本绞死。

驻柏林的苏联特工 6 月 12 日报告:航空官员被告知,已做出袭击的最终决定,因此,应考虑可能发生意外袭击的情况。

这个特工渗透到了赫尔曼·戈林身边,并且打探到了戈林已经在派人订制苏联境内目标的军事地图。

边防军也发来了报告,称德国侦察机和特工多次侵犯苏联边境。

6 月 16 日,又一个紧急信息被传递给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

“德国准备对苏联进行军事侵略,所有当前军事行动已经完全停止,苏联随时都可能受到打击。”

斯大林在第二天询问了情报官员,问这份文件的信息来源是否可靠。

情报官员的回答是绝对可靠,德国人穿着苏军制服冒充巡逻队,深入了苏联边境。并且驻外大使、特工、与德国交战的外国、美国都已经发过类似的德国入侵警告。

结果,斯大林反倒沉默了,他似乎是因为情报来源过多、过杂,而开始排斥“杂音”,进入了自我的权衡模式。

他最后留下一句模棱两可的话:“除了威廉·皮克,没有一个德国人是可以信任的。”

(注:威廉·皮克是德共领导人,建立了德国共产党,担任过德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因希特勒的国会纵火案而流亡,之后成为德共中央主席并留在了苏联。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德国成立统一社会党并成为主席和东德的国家总统。)

言外之意,这些情报全是扰乱视听的东西,当时德国已经在胖揍英国,难保没有什么势力搅浑水,煽动苏德开战。

这并非愚蠢,就事论事,斯大林作为领导人,在考虑方向上并无大错。

当时的局势非常微妙,大有山雨欲来之势,苏军如果动作过大,确实存在被误解为挑衅的可能。

如果德国真的想打,那么也不能因己方的动作而落给德军发动的口实。

何况信息确实过杂,西方的信息很难辨认,美国人的信息就一定是对的么?如果他们是煽动战火呢?

日本人的信息也不好判断,39 年日本与苏联已经在诺门罕打过一仗,如果佐尔格得到的信息是掺水的,那么必然是日本调走远东苏军的计谋。

就在苏联方面不断检查情报和进行参谋工作的时候,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人入侵了。

唯一正确做出反应的是库兹涅佐夫。

6 月 21 日 23 时,铁木辛哥元帅向库兹涅佐夫通报了德国当晚可能发动的袭击,海军舰队立即宣布进入一号战备状态。

午夜时分,海军部队做好了应敌的准备,他们成了德国入侵后损失最小,也立即进入反击的部队。

据称提醒斯大林的情报可罗列出 84 条之多,但斯大林拒绝相信或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他“不想采取任何可能激怒希特勒的行动”。

斯大林想等,等待最佳的作战时机。

苏联红军的大清洗才刚刚减弱,内部实在是乱糟糟一团。斯大林比谁都明白苏军需要恢复元气,更需要时间完成进一步的现代化。

在当时许多苏联领导人看来,德国的作战是仓促而低效的,纳粹只不过刚刚从凡尔赛条约中突破出来,真正的发展时间也不过 1935-1939 年而已,又在与英国开战,哪有力气打苏联?

这正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希特勒真的狂妄地宣战了,而且德军打得相当厉害。

希特勒玩了一手非常漂亮的弧线战略,直至“巴巴罗萨”发动。为此希特勒甚至在进攻敦刻尔克的残军时,硬是留下了那些宝贵的装甲兵力。

实际上,直到 1939 年 9 月 1 日,苏联才开始实行普遍兵役制,苏联领导层也自 1937 年就在关注可能与纳粹爆发的战争,在斯大林的桌案上,与德国开战是“不可避免的”,但苏军的改革也是“不可避免的”。

1941 年对苏联而言确实太紧张了,苏军的改革根本没有完成,部队的重组和调整困难重重,苏联高层是真心宁愿拖一会儿,却没料到德国是个丧心病狂的疯子。

苏联之前甚至与德国一同瓜分了波兰,这部分新国界被作为天然的缓冲地带。

苏联也不是没有做出吓阻行为,成百万的大军被密集排布在边境,以展现出“进攻姿态”,逼迫德军继续维持苏德条约。

结果此举可能反倒进一步刺激了希特勒,苏军又未做好防御纵深准备,当“巴巴罗萨”发动以后,成片的苏军被分割歼灭,差点让苏联亡国。

有相关的文件记载,斯大林在 1940 年 12 月就在认真考虑希特勒 1941 年会做什么,但斯大林最后仍然一厢情愿地将苏德战争冲突规划到了 1942-1943 年。

在他看来,希特勒无法支持两线作战,他甚至需要大批时间和兵力来消化占领地,不然德国如何立足?

可以肯定的是,苏联从未低估过德国,1935 年图哈切夫斯基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时,就已经提出纳粹迟早会威胁到苏联,并且斯大林很认同。

这个观点刊登在了 1935 年 3 月的《共青团真理报》上。但认识到问题不代表能解决问题,没多久图哈切夫斯基被肃反,“红色拿破仑”的倒台和斯大林大清洗破坏了苏军的发展计划,35000 名红军中高级军官被洗掉,让红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还有不同的解读。

叛逃西方的苏联情报人员维克多.苏沃洛夫在自己的书《破冰船》中声称,是斯大林想打希特勒,但希特勒识破并先下手为强了。

苏沃洛夫表示,斯大林在借希特勒下一场大棋,他像西方绥靖政策培育德国纳粹那样,帮助德国迅速强大,帮助德国培训军官,与德国合作搞武器试验,然后坐视发育起来的德国拆欧洲的房门……而这一切的目的都是给苏联入侵欧洲提供机会。

帮助前苏联驻英大使伊万·迈斯基编注伦敦日记:苏联驻伦敦大使二战回忆》的英国人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在《大妄想:斯大林和德国入侵俄罗斯》中回应了苏沃洛夫的观点。

他认为斯大林是个谨慎、迟疑,并且越来越谨小慎微的领导人,他试图保护苏联的国家安全利益,同时固执地希望推迟与德国的战争,想将战争拖到 1942 年和 1943 年,并且相信当时的苏联红军能挡住德国纳粹。

不同于苏沃洛夫的是,戈罗德茨基认为斯大林觉得自己“能与德国达成传统的权力平衡,建立公认的势力范围”,而且斯大林极为讨厌英国,看到英国挨揍他老高兴了。

所以,当人们告诉斯大林,德国会来打你们时,斯大林第一反应是“我不会帮着英国整德国,变成英国的马前卒”。他对英国的不信任超过了对希特勒的担忧。

实际上,很多观点都充满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属于后世对苏联半真半假的抹黑。

黑锅不应该斯大林全背,1940 年 12 月下旬至 1941 年 1 月初,在莫斯科举行了长期的学习会议和战争模拟会议,会议上朱可夫当众驳斥了此前人们对“苏军可以在边境挡住德军”的观点。

朱可夫认为,如果德军一旦进攻,苏联只能组织起连续的防御梯队,分三个梯队对苏联进行纵深防御,以此不断消耗德军的力量,继而进行反击。

斯大林很认同朱可夫的观点,并迅速将朱可夫任命为总参谋长。

历史在这时开了个玩笑,此前还是基辅军区司令员的朱可夫,被赶鸭子上架一般任命为总参谋长。如果“巴巴罗萨”时他还在原位上,那八成就没了。

显然,斯大林还是很知人善任的,他也明白战略的正确性,否则单单只是个昏君的话,是没法听进“我军不行”这种话的。

朱可夫其实在 1941 年 5 月 15 日也曾经提出过“先发制人”的进攻方案,但斯大林没有批准。

有趣的是,根据 1941 年 2 月 2 日希特勒与冯·博克元帅关于巴巴罗萨的谈话,冯·博克认为德军能速胜苏军,但问题在于如何让问题快速解决并和平下来。

希特勒对此表示,只要德军占领乌克兰,占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那么苏联肯定会坐下来谈判并达成和平协议。

希特勒在这段时间接到了斯大林的来信,对德国军队在波兰集结表示担忧,他毫不避讳地告诉希特勒,德国是不是打算向苏联开战。

希特勒回信,称:他确实在波兰集中了大量的军队,但他保证德国军队的集中不是针对苏联的。

德国人的理由是,德国西部和中部的领土遭到了英国人的猛烈轰炸,因此,他不得不向东部调动大批部队,以便能够秘密地在波兰重新武装和集结。

也许,这也是斯大林相信战争会在 1942 和 1943 才爆发的原因呢?至少也是一个影响斯大林的因素。

但不管怎么样,斯大林赢了,他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

【2】、来自网友【yinyin1983】的最佳回答:

经常被歌颂“伟大”的人物,总会认为自己真的“伟大”。对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不要探讨斯大林信不信,首先要探讨他为何愤怒。

很多档案解密显示,斯大林的终极目标确实是德国,可能还包括把红旗插到

英吉利海峡

。“

大雷雨计划

”不是苏联参谋部稀松平常的推演,它有苏联最高层近似清楚的战略预示,只需稍加揣测便能“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大雷雨计划”在 1940 年夏天开始,到 1941 年 2 月才被正式定名。苏联进攻德国的最佳时间,是在德国进攻荷兰、

比利时

、法国期间。由于法国快速的战败及苏联混乱的后勤水平和糟糕的道路状况,使得有人无枪、有枪无弹、有装备没汽油的相关事情多如牛毛。虽被迫定在 1941 年 7 月 6 日的星期天,但布琼尼、铁木辛哥,甚至包括朱可夫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们不敢向斯大林如实报告。

苏德战争前,很多德国即将要进攻苏联的情报放到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比如丘吉尔的、佐尔格的、“狗腿子”贝利亚的及一连串的边境来信儿。特别是“红色间谍”佐尔格发来的电报,已经把德军进攻的时间和兵力精确到:“170 个师组成的德国 9 个集团军将于 6 月 22 日

不宣而战

,向边境发动进攻。”

对此,斯大林非常愤怒!谁走漏了消息?

在斯大林眼里,“苏德边境”上,苏军的人数及装备都远远地超过了德军。希特勒敢进攻,除非他找死!是不是“大雷雨”被泄露!毕竟,德国间谍的能力有目共睹。于是,斯大林在佐尔格的情报上批示: “或许我们应该让这个情报员滚蛋!他提供的不是情报,而是谎言。”在此,可以适当猜想一下,这是不是斯大林有意为之。

除此之外,1941 年 6 月中旬,德国不光继续在边境地区集结重兵,而且德国外交官及其家属也开始撤离

莫斯科

。对于所有国家来说,这是明显的开战信号。但苏联的列车仍在源源不断地向德国运送包括 150 万吨粮食、10 万吨棉花、200 万吨石油、150 万吨木材、14 万吨锰的战略物资。不要以为苏联人具有契约精神,更不要以为他们愿意当“运输大队长”。

1941 年 6 月 21 日晚,面对边境德军的重兵云集,斯大林下令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开始不久,朱可夫打来电话报告:“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德军士兵越过边境,他告诉苏军,德军将在 6 月 22 日黎明入侵苏联。”这时离战争爆发只有几个小时。斯大林对此仍然怀疑:“这会不会是德国人在挑衅?”

不要以为斯大林的反应匪夷所思。苏军的人数、装备、战斗力给予了斯大林强大的自信。苏芬战争,诺门坎之战及一系列进攻德国的演习早已把苏军锻炼成“天下无敌”。对于德国,我不打你,你应该感到幸福,你怎么敢打我。德国人所有的行动,无非是在防御或者虚张声势。“苏德边境”上,德军的人数及装备远远不足以进攻苏联。如果苏军进行战备总动员,无疑会招来德军全部兵力。这样“大雷雨”岂不成了光打雷不下雨。

苏德战争前,“苏德边境”上,苏军总人数 430 万,飞机 11000 架(其中有 3719 架新型飞机,性能至少与德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 M-109 不相上下,而德国 6 月 22 前,部署在东线的 M-109 最多不超过 500 架),大炮、迫击炮 59787 门,坦克 15687 辆(包括约 1500 辆举世无双的

T-34 坦克

和克伏重型坦克)。

德军总人数 250 万,飞机 1830 架及老式的 300 架芬兰飞机和 400 架罗马尼亚飞机,大炮、迫击炮 43000 门,坦克和突击火炮不超过 3650 辆。另外还有 86 辆芬兰坦克,60 辆罗马尼亚坦克,160 辆匈牙利坦克。当然,这些坦克开始并没有参加战斗。

另外,斯大林对于他的将领,同样自信。

帕夫洛夫身为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司令,拱卫着莫斯科。朱可夫身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拱卫着苏联的资源。

帕夫洛夫、朱可夫,同为斯大林的爱将,也是之前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实现“大纵深攻防战役理论”,而在全军选取的 2 名优秀指挥官。

自信的斯大林,没有预料到希特勒的赌徒本性如此癫狂。至于苏军孱弱的战斗力,更加让斯大林吃惊。

众所周知,“巴巴罗萨”伊始,苏军被打懵圈了。除了准备进攻的苏军全部部署在边境线上,没有战略纵深及纵深防御工事外,将领的指挥能力便成为主宰战争的主要因素。

苏德战争爆发,苏军西方面军被包围,帕夫洛夫全然不觉。斯大林通过德国广播获知白俄罗斯完了。结果,帕夫洛夫被专机快速地接到莫斯科,快速地被审判,快速地被枪决。

相比于帕夫洛夫,朱可夫幸运的多。苏德战争前,朱可夫升任苏军总参谋长,并在基辅围歼战之前被斯大林撤职。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