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袁崇焕死得冤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6:42:15 4次浏览

关于问题袁崇焕死得冤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一枝青荷】的最佳回答:

导语:作为镇守辽东的明军统帅,袁崇焕之死,其实并不冤枉。

袁崇焕是明末镇守辽东的著名将领。他曾经坚守孤城,取得了宁远大捷,气死了努尔哈赤;又屡次挫败皇太极的进攻;当时的袁崇焕可谓是威震辽东。

后来,由于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影响到了辽东,袁崇焕被罢去官职,回到了内地。

崇祯皇帝即位、除掉了阉党之后,为了挽回辽东的局势,又重新起用了袁崇焕。并且,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极其信任,有求必应,期望有加。

然而,1629 年己巳之变的发生,改变了一切。袁崇焕被逮捕下狱,第二年被议罪处死。

当时,明朝朝廷是经过严格审理,才给袁崇焕议罪、判处死刑的。

袁崇焕之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大言“五年平辽”。

在崇祯皇帝起用袁崇焕、并亲自召见他时,袁崇焕由于离开辽东时间已久,并不了解辽东当时的情况已经大变,不是他在任时期的局势了。

袁崇焕基于原来对辽东的认识,面对崇祯皇帝的殷切期望,脑子一热,许下了“五年平辽”的诺言。

事实证明,这个诺言许得有点儿太大了。在封建社会里,确属“欺君之罪”。

二.暗中与虏议和。

到任以后,袁崇焕看到辽东局势已经对明朝大为不利,采取措施,积极防御,已属不易;更遑论“五年平辽”了。

为了平息辽东战事,袁崇焕私下派人去跟皇太极接触,试探有无双方停战议和的可能性。

这个行动,袁崇焕是私下秘密进行的,并没有上报朝廷。

三.通过蒙古,以粮资敌。

当时满清饥荒严重,陷入危机之中。袁崇焕却把大批粮食卖给蒙古。殊不知蒙古诸部已臣服皇太极,这些粮食经过蒙古,统统运送到清方,帮助皇太极渡过了难关。

四.擅杀大将毛文龙。

皮岛总兵毛文龙属于明朝的方面大员,对满清作战,屡立大功。虽然毛文龙飞扬跋扈,但是皮岛的明军集团对清军起着很大的牵制作用。而且这支军队久悬海外,已经是只有毛文龙一人能够有效地节制了。

袁崇焕性格强硬,见毛文龙对自己不恭,就持尚方宝剑,设计诛杀了毛文龙。

结果,袁崇焕无法有力地节制皮岛明军,使得这支军队哗变,几经周折,最后这支军队携带大量火器投降了皇太极,使皇太极大喜过望。后来,这支军队中走出了满清著名的三位藩王: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这些人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苛刻猜忌的崇祯皇帝对跋扈自雄的大将左良玉都能包容,袁崇焕一介大臣,为何不能容忍一员有缺陷的方面军将领呢!

五.纵寇侵扰京师。

1629 年,皇太极避过坚固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从长城叩关而入,一路上势如破竹,兵锋直趋北京。

袁崇焕闻讯,率军追击清军。他认为北京城坚固异常,适于固守。当皇太极久攻不下,兵疲力竭之时,自己率辽东铁骑与之决战,定能一战歼之。

可是袁崇焕忽略了一点。京师乃国之首都,清军一旦兵临城下,势必引发人心混乱,对明朝的威信造成极大的损失;皇帝及朝廷大臣对袁崇焕势必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怀疑。

当清军在前,袁崇焕率军尾随,一前一后到达北京城下之时,利令智昏的袁崇焕丝毫没有想到:朝廷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是在引清兵进攻京师了。在此危疑时刻,他竟然向朝廷提出请求:让自己率军进入北京城中,休整备战。

这简直就是找死的节奏啊。

在随后的混战中,袁崇焕所部又开炮击伤了朝廷倚重的大将满桂。不久,满桂就带伤与清军殊死搏杀,英勇战死了。

种种情况,使得朝廷不能不对袁崇焕的忠诚表示怀疑。

结语:袁崇焕是被朝廷会审以后,议罪判刑,然后明正典刑的。这在形式上属于司法程序公正,他当时也是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辩解的。

从杀死袁崇焕的刑场上,京城百姓争食其肉的情形来看,袁崇焕决定在北京城下与清军决战的计划,在军事上是可行的。但是,在政治影响方面,是万万不可行的。

【2】、来自网友【鬼影问道化真身】的最佳回答:

袁崇焕将军与崇祯皇帝,有很多共同之处,甚至可以说,这君臣二人实在是太像了,无论是性格,还是能力,其相似度都极高:

1,这两位都性情刚烈,而且都有道德洁癖。

因此崇祯帝要杀魏忠贤,袁将军要杀毛文龙。

2,这两位都极好颜面,将做人的尊严,看得远比个人生命更重要。

因此崇祯帝宁死也要守节,决不苟且偷生。袁将军宁死也不喊冤、不认错丶不求饶。

3,君臣两人都无知人之智,亦无自知之明。

崇祯帝无识人之能,因而高估了袁将军的才能。崇祯帝亦无自知之明,高估了他自己个人的能力,因而过于独断专行,导致了他没有任何值得称颂的功绩。

袁将军无识人之能,也无全局观念,因而导致他杀了毛文龙。袁将军个人能力欠缺,且独断专行,导致清军绕道,兵临京城,从而给天子脸上抹了黑,也给自己带来了惨祸。

总之,这君臣两人不但性格十分相似,为人处世也十分相似,最终结果也相似。

个人认为袁崇焕将军是得冤,也死得惨烈。但是,这也许是他注定的命运。个人理由是:

1,因为崇祯帝与袁将军,在性格与为人处世上的高度相似性,所以他们才一见如故,崇祯帝才会对袁将军寄予厚望,对袁将军委以重任。

2,正因为两人的高度相似性,所以才造成了两人悲剧性的人生结局。

崇祯帝成就了袁将军,也残忍的杀害了袁将军,同时也成全了袁将军,让袁将军名扬青史。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杀袁将军时,当时心里最痛的也许是崇祯帝。因为残酷杀害了袁将军,也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诛崇祯帝的心!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