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曹洪两次救了曹操,为何曹操儿子曹丕还要杀曹洪?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0:50:38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曹洪两次救了曹操,为何曹操儿子曹丕还要杀曹洪?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纪元的尾声】的最佳回答:

因为曹洪做错了一件事:抠门抠到了曹丕身上去了。

正史上记载,曹洪是曹操的“从弟”,在汉代时,从弟指的就是堂弟,所以曹洪是正儿八经的曹家血脉,跟曹真这种被曹操收养,赐姓为曹的“曹家人”完全不一样,所以曹丕于情于理,都要对曹洪恭敬一点,曹洪怎么说都是曹丕的堂叔。

但曹丕却对这种叔侄关系视若无睹,当了皇帝后还要把堂叔抄家下狱,此事在朝堂掀起惊天波澜,各大臣纷纷都疑惑于曹洪到底犯了什么事,要惹得曹丕杀他。

朝廷廷尉给出的理由是曹洪的门客犯事了,所以曹洪受了牵连,要抄家才能治罪。

这罪名看似是这么回事,但曹洪是谁啊?他是曹操的从弟,最原始的从龙功臣、宗室大臣,怎么可能因为门客犯事就要被抄家处死,于是在一些大臣刨根问底之下,才知道曹丕要对曹洪痛下杀手的根本原因,太阳底下无新事,还是因为曹洪那点破事:

“这曹洪,实在是太抠了”

抠门,并不是罪,但如果很有钱,却为富不仁,那肯定是要遭人鄙夷了,更何况被“不仁”的这个人,乃是曹魏皇帝曹丕。

曹丕当年还是魏王世子的时候,曾经向堂叔曹洪借一百匹绢布,既然是借绢,那么曹丕的想法要不就是给自己做点好看的衣裳,要不就是给妻妾做点好看的衣裳按照正常人的想法,曹洪既然对曹操那么忠心耿耿,又还那么有钱,肯定就会借给曹丕了。

可事实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曹洪他不借,拒绝了曹丕,这让曹丕怀恨在心。

文帝在东宫,尝从洪贷绢百匹,洪不称意。——《魏略》

如果你曹洪没有这个绢布,借不了,那么没人会记恨你,但是曹洪天天衣着靓丽,家里财富万金,方圆数百里没有人不知道曹洪是个豪富,这种背景下,曹洪的“吝啬”行为,很难不让曹丕怀恨在心。

所以曹丕登基为帝后,宁愿顶着

“残杀亲族长辈、功臣”

的骂名,都要将曹洪“整死”。

曹洪:天下可无我,却不可以无曹操。

曹洪不是曹操一般的从龙之臣,毫不夸张地说,曹操能够顺利崛起,曹洪作用很大。

比如在资源方面,曹洪在曹操创业之初,给曹操提供了很重要的“财”、“人”。

曹操“龙亢会兵”前夕,曹洪为曹操招募了数千精兵,曹洪有钱,可他自己的私军仅是千余,人数根本不够,于是曹洪就找到了好友陈温,让陈温帮忙一起招募兵士,而募兵最需要的,无非就是钱财,这些钱毋庸置疑都是曹洪掏腰包的。

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三国志》

在庐江、丹杨先后募集到了数千士兵,而且这些士兵都是带有“装备”的,到了龙亢之后,曹洪将这些士兵全部交给了曹操,当时的曹操人马也并不充裕,因此曹洪的资助效果有多大可想而知,既舍得出钱,又舍得出力,曹洪很难不让曹操感动。

出钱出人都还只是资源帮助,曹洪对曹操的彻底可不止于此,在公元 190 年,曹操组织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洪又起到了改变历史的作用。

当时曹操一心征伐反贼董卓,可是董卓的力量和曹操此时的力量根本还不是一个量级的,等曹操带着军队来到荥阳后,董卓的部将徐荣带着大军把曹操给击溃了,曹操和曹洪被打得落荒而逃,此时跑得连马都丢了,只剩下曹洪的那批“宝马”,曹洪毅然决定让曹操上马,让曹操先跑。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曹洪在这个时候依然选择相信曹操,并且说出了一句“天下可以没有曹洪,但是不能没有曹操”的话,这句话在曹魏时期是一句名言,曹洪本人靠着这份“救主”之心都足以被厚待到老,而曹操则是不愿意让兄弟为自己去送死,因此把曹洪也拉上了这匹马,两个人一起骑着马逃跑了。

所以曹洪是救过曹操命的,曹洪为了曹操那是既出钱又出命,曹操因此对曹洪十分看重。

曹洪并不复杂,其实是个有钱的“老好人”。

曹洪为什么那么有钱,历史上没有说明,但曹洪的有钱,是让曹操都叹为观止的,曹操都不敢与曹洪比富,当年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他下令让家乡谯县的县令去清查谯县当地人们的“财富状况”,当查到了曹洪家的时候,谯县县令为了照顾曹操的面子,告诉曹操,曹洪的家产和曹操一样多。

初,太祖为司空时,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平赀。于时谯令平洪赀财与公家等,太祖曰:“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

可是曹操听后便明白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了,他知道曹洪很富有,自己根本不可能比得过曹洪,于是告诉谯县县令,他自己的家财怎么可能比得过曹洪呢。

不过曹操说这个话没有什么恶意,纯粹是感慨罢了。

而曹洪,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富有就自觉高人一等,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他最拿得出手的身份,是曹操的从弟,他最拿得出手的特点,那就是非常懂事,非常听话,相当有眼力见,并不是什么嚣张跋扈、油盐不进的性格。

公元 200 年官渡之战时,曹操听取了许攸的计谋,发兵突袭乌巢,留下曹洪和荀攸守护大本营,在曹操离去后,袁绍派出了手下的两个部将张郃、高览来反攻曹操的大本营,这让曹洪和荀攸遇到了艰难的“守城战”,但所幸的是,曹洪很听荀攸的话,在紧密配合下,守住了大本营。

让曹操成功攻破乌巢后,班师回营,张郃与高览眼见攻城失败,于是便让部下烧掉了兵器,向曹洪和荀攸投降,曹洪一开始听到投降就想到了诈降,不敢接受,而荀攸则是及时地告诉曹洪,张郃之所以投降,是因为他的意见没有被袁绍所采纳,现在战败已经是让他们君臣翻脸了,这种投降可以相信。

太祖乃留攸及曹洪守。太祖自将攻破之,尽斩琼等。绍将张郃、高览烧攻橹降,绍遂弃军走。郃之来,洪疑不敢受,攸谓洪曰:“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乃受之。——《三国志·荀攸传》

曹洪听闻荀攸的解释后,豁然开朗,因此同意了张郃和高览的归降。

所以曹洪这个人不是什么桀骜的性格,反而是虚心听谏的人。

而曹洪有钱,当然也会做当时富人最喜欢的事情,那就是开办宴会,曹洪开办宴会时,安排了大量的舞女穿着轻薄的衣服,让她们在鼓上跳舞,鼓声伴随着舞女们的舞蹈,这可谓是极致的视听享受,不过曹洪宴请的宾客杨阜却没有领情,反而是训斥曹洪的行为,说即便是夏桀和商纣王,都没有如此之靡乱。

洪置酒大会,令女倡著罗縠之衣,蹋鼓,一坐皆笑。阜厉声责洪曰:“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何有於广坐之中裸女人形体!虽桀、纣之乱,不甚於此。”遂奋衣辞出。洪立罢女乐,请阜还坐,肃然惮焉。

如果是一般人,对于这种不赏脸还破口大骂的客人早就已经勃然大怒了,毕竟扫了别人的面子,这是很恶劣的行为,可曹洪却不是这样,他觉得杨阜说得很有道理,杨阜说这是有损国节,曹洪也自己觉得细细想来,也觉得这种靡靡之音难登大雅之堂,因此把舞女都赶出去了,郑重地请杨阜坐下,开始正经地对待宾客。

不管曹洪是真的顿悟了还是做做样子,曹洪身上有着富人极其难得的一个特质,那就是愿意听别人的话,没有那种固执和傲气,所以曹洪的历史形象并不坏。

曹丕抄家曹洪,群臣太后皆反对。

看到曹洪这种性格,这种脾气,很多人或许纳闷了,他就不像那种为富不仁的人,理应很慷慨才对,为什么当年曹丕问曹洪借绢,曹洪不愿意给呢。

其实曹洪到底是不是吝啬性格,历史没有什么明确的描写,对于曹操的“慷慨”,更可以理解为曹洪的一种投资,曹洪是典型的大事不糊涂,但是小事会不会犯迷糊,那就不好说了,所以拒绝了曹丕的请求,也并不奇怪。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曹洪“大智若愚”,他看似对曹丕小气,但事实上他是为了避免曹操的猜忌,因为曹丕本身就是一个有野心有想法的人,比如曹操当年让曹丕不要和司马懿来往密切,曹丕并不听从,这背后反映的是曹操和曹丕之间若有似无的“矛盾”,所以曹洪不想和曹丕接触太深,唯恐曹操排斥他。

在曹丕接受了汉献帝禅让登基后,曹丕对功臣、宗室进行封赏,曹洪被曹丕封为“卫将军”,后来又迁任为骠骑将军,最重要的是,曹洪被授予“野王侯”,总体来说,曹洪的待遇和回报还是不错的。

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三国志·曹洪传》

可是曹洪不知道的是,给他分封是一个表面的礼貌,实际上皇帝曹丕心里对他十分记恨,总想找到机会置他于死地,所以曹丕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个捕风捉影的东西都做好准备将曹洪彻底消灭。

而曹洪的门客就“送”上门来,因为曹洪门客犯错,曹丕下令抄了曹洪的家,并且抓他下狱,择日处死。

或许曹洪都没想到过,自己的门客会把自己送到了绝路,曹洪只能连连喊冤,所幸的是曹洪人缘不错,朝堂上很多大臣愿意帮他说话,他们前后陆陆续续给曹丕上谏,说不能如此对待曹洪,曹洪乃是从龙功臣,一旦因为这种理由被杀,大臣们的心里会有很大意见的。

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

曹丕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才把这些大臣们挡回去,眼见曹丕都要成功了,有人搬出了卞太后,卞太后立即找到曹丕并且训斥他,告诉他曹洪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曹洪,那么可能曹操早就没有了,要求曹丕立即放了曹洪。

除此之外,卞太后还“威胁”曹丕的郭皇后,如果曹洪没有被释放,那么卞太后就会以太后的身份要求曹丕废掉她皇后的位置,经过母亲和妻子的压力,曹丕最终还是把曹洪放了出来。

会卞太后责怒帝,言“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诏乃释之。犹尚没入其财产。太后又以为言,后乃还之。

其实除了群臣和卞太后以外,曹真也劝谏曹丕不要处死曹洪,不然人们就会以为这是曹真的意思,曹真的劝谏看似是在“明哲保身”,事实上也是在拯救曹洪,所以说白了,整个朝廷除了曹丕,没有几个人真的希望曹洪被杀,所以曹洪这个人的人品和人际关系,是并不差的。

曹洪被释放后,曹丕本来还想“吞”了曹洪的家产,可见曹丕对曹洪的“富”还是很有成见的,但这个行为又被卞太后训斥了,曹丕只能作罢,乖乖把钱还给了曹洪,曹洪因此还上表了一封奏折,里面写满了自己以前吝啬的忏悔话语,这件事就算结束了。

只不过曹洪被废为庶人这件事成为了不变的事实,后来也是曹丕驾崩后,曹叡登基,才重新将曹洪封为将军并且封爵为乐城县侯,虽然曹叡没有给曹洪恢复以前的爵位,但能够再次给予爵位已经算得上是曹叡讲道理了。

当然,对于富豪曹洪来说,他也不需要爵位的俸禄来养活他,只要他还能活着,这就是无尽的财富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2】、来自网友【超级七品小芝麻官】的最佳回答:

曹丕之所以要杀曹洪,表面上看是因为曹洪吝啬,曹丕记恨曹洪没借钱给他,但实际上这个原因经不起推敲,此事件背后大有深意!

对曹魏有大功的曹洪

曹洪在曹魏的创建过程中,立下了大功,毫不夸张地说,若没有曹洪,曹魏根本不可能做大做强,曹丕也当不了皇帝!为何这么说呢?我们看看曹洪干了哪些事!

首先,曹洪是曹操起兵过程中的大股东!别看曹操威风八面的,但最开始的曹操也很落魄,曹操家族中,就曹洪最有钱,也是因为曹洪的资助,所以曹操才能够迅速的组建起一支军队,据保守估计,曹操起兵的一半人马,都是曹洪给拉起来的!试想一下,人家曹洪家大业大,有钱有势,不自己起兵争夺天下,却去辅助曹操,这是多大的恩情啊!当时的曹操也是非常窘迫的,还没有可预见的前途,曹洪的行为对于他来说,就好比是雪中送炭!而雪中送炭,往往比锦上添花更令人感激!

其次,曹洪救过曹操的命!曹操起兵前期,由于手下的名将比较少,所以他需要自己亲自率军作战,而在追击董卓时,曹操遭到了董卓部将徐荣的伏击,慌乱之中,曹操的坐骑跑丢了,这对于曹操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战败就已经很难受了,现在坐骑还跑丢了,而没有战马的曹操,对于敌军来说,就是一块肥肉啊,随便一个小兵都可以追过来抓获曹操。危机关头,又是曹洪挺身而出,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曹操,让曹操重获新生!

曹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曹操,这种恩情让曹操大为感动,而且曹洪赠马之前的一番话,更是将他的形象拔高得无以复加!

《三国志》: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好一句“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此话一出,直接把曹操给感动得热泪盈眶,什么是好兄弟?什么是患难见真情?曹洪的行为使这些问题得到了充分诠释!据三国演义所说,曹操在征讨马超的过程中,差点被马超当场击杀,又是曹洪舍命相助,成功的救下了曹操,令曹操再次大受感动。自此,曹洪的地位再也无法撼动,无论是他犯下何种大错,曹操都不愿意计较,毕竟曹洪这种人,那是对曹操绝对的忠心啊,人家都拿命来换了,还能说什么?

散尽家财资助起兵,面对危机,舍命相救,这种行为,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一句好兄弟!以后哥哥发了,绝对不会忘了你!而后续的事实也证明,曹操对于曹洪,那可是相当的宽容!

曹洪有钱、吝啬、嚣张、飞扬跋扈、不守规矩,这些特点在曹操看来,都是能够容忍的,他甚至还打趣,自己的钱都没有曹洪多。换作一个主公对臣子说这话,估计臣子都得吓死,可曹洪不一样,他和曹操有大交情,他知道曹操不会动他。后来曹洪纵容宾客嚣张跋扈,胡作非为,满宠想要处理曹洪,又是曹操阻拦,因为他不愿意针对曹洪。后面曹洪发展到在宴会大臣时直接让侍女跳脱衣舞,有辱斯文,被群臣弹劾,曹操也只是象征性地批评两句,足见曹操对曹洪是多么的宽容!

曹操可并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他为何会如此纵容曹洪?不就是因为曹洪对曹家贡献巨大吗?没有曹洪,曹操哪来的天下,没有曹洪,估计曹操早就是一堆白骨了!对于曹洪的恩情,曹操一直没有忘掉,化用曹操老婆卞夫人的一句话,足以证明曹洪对曹家的恩情: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

说上面这句话的卞夫人,乃是曹丕的生母,既然曹丕的老爸老妈都知道曹洪对他家的功劳,那曹丕怎么可能不知道,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诛杀曹洪,令众人大惊!

惨遭下狱的曹洪

黄初七年(226 年),曹洪的门客又一次犯错,这种事情其实以前也有过,只不过曹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了曹洪。但这一次,曹丕不愿意放过曹洪,而是借题发挥,说曹洪对下人管教不利,直接将曹洪抓了起来。抓了曹洪后,又有消息说曹丕年轻的时候曾向曹洪借过钱,但是曹洪没答应,所以曹丕记恨曹洪,准备这一次要趁机搞死曹洪,令众人震惊!

《三国志》: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

曹洪有大功于曹魏,众人自然是不愿意看到他被弄死,所以去向曹丕求情,但是曹丕就是不松口。最终还是卞太后出马,威胁曹丕的郭皇后,说如果曹丕弄死了曹洪,她就撺掇曹丕,一定要把郭皇后给废了。郭皇后被卞太后吓住了,只能去向曹丕求情,最终曹丕放过了曹洪,但革去了曹洪的官职。自此,曹洪再也不像之前那么嚣张了,其势力也大受打击,虽然曹睿继位后,恢复了曹洪的官职,但是曹洪也变得非常低调了,渐渐淡出了众人视野!

从正史记载来看,曹丕之所以要把曹洪下狱诛杀,是因为曹丕一直记恨曹洪当年看不起他,不借钱给他,所以当曹洪门客犯法后,他要趁机把曹洪拉下马,弄死曹洪,给自己报仇。不过在本文看来,这个原因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曹丕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小气。当年他刚刚继位,就直接给仇人丁仪来了个满门抄斩,可见曹丕这个人,是典型的睚眦必报,有仇报仇,根本不会拖那么久。而曹丕在他继位的前几年,对曹洪可是非常优待的,他不断地给曹洪升官加爵,表示善意,根本没有要处理曹洪的意思,由此可见曹丕对于曹洪,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恨意,要是他真的记恨曹洪,怎么可能不早处理曹洪,还给他这么好的待遇?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曹丕处理曹洪的时间节点非常微妙!曹丕是黄初七年(226 年)处理的曹洪,而曹丕也正是在这一年去世的,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曹丕之所以要处理曹洪,并非是记恨他当年没借钱给他,而是在故意打压曹洪!那么为啥曹丕在临终前不处理其他人,却偏偏要去处理曹洪呢?

曹丕要杀曹洪的真正原因

曹丕之所以要杀曹洪,表面上看是因为曹洪吝啬,曹丕记恨曹洪没借钱给他,但实际上这个原因经不起推敲,曹丕之所以要杀曹洪,主要是因为下面三个原因!

一、曹洪本身有问题

曹洪对曹家有大功没错,但曹洪本身的问题也是比较大的。他这个人有钱有势、为人吝啬、喜好声色犬马、行事放荡不羁,总是惹祸,这种品性行为在众人看来,其实是对曹家形象的玷污,尤其是没人处理曹洪,这无疑是更加让人质疑曹魏的法治。所以于公方面,其实是应该教训一下曹洪的。

于私方面,曹洪对曹家贡献巨大,曹操时期拉不下脸面处理曹洪,所以也就听之任之了。曹丕即位初期,也不愿意对这个叔叔动手,可眼看曹丕身体越来越差,再不处理曹洪,下一辈人恐怕更难处理曹洪,毕竟曹洪算是下一代皇帝的爷爷辈了,威望甚重,新皇帝怎么可能有那个魄力去处理曹洪?所以说,曹丕干脆就直接处理了曹洪,这样至少为下一代人免去许多麻烦!

二、打压曹洪势力

曹丕自登基称帝后,对于宗室的态度,基本是以打压为主,之前他念着曹洪的功劳,一直没有针对曹洪,导致曹洪的势力越来越大。再加上曹洪这个人本身就比较有钱,还是曹操那一辈的功勋,这就更加使得曹洪的声势和名望远超常人。而这,对于新皇帝可并不是一件好事!曹丕死后,曹睿上位,虽然需要老臣辅助,但并不需要一个如此强大的曹洪,曹洪本身就是宗室,权势又如此大,万一他有点小心思,曹睿根本应付不过来。

所以说,曹丕干脆直接把曹洪打压下去,为曹睿铺路!而等到曹睿登基以后,再重新启用曹洪,势必会让曹洪感恩戴德,这也方便新皇帝收揽人心!

三、曹丕担心曹洪与曹植有染

曹丕将曹洪下狱的原因,表面上说的是记恨曹洪没有借钱给他,可大家想一想,当时曹丕正年轻,还在和曹植争继承人的位置,双方都在寻支持,拉赞助,曹洪又怎么敢借钱给曹丕呢?这不是公开表示支持曹丕吗?曹洪又不傻,曹操没有表态之前,公开站队,这不是找死吗?万一站错了呢?所以说,曹洪不借钱的行为是没问题的,顶多被人骂作吝啬,但至少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在曹丕看来,则是另外的看法了!

你曹洪不借钱给我,意思是不看好我,那么你是不是看好曹植呢?再结合曹洪被下狱之后,听闻曹丕是因为当年借钱的事情要杀他,顿时知道自己没有了活路,这一点其实值得深思!曹洪势必是怀疑曹丕认为他和曹植有染,才会将他下狱诛杀的,否则一点小事情而已,他怎么可能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呢?

再站在曹植的角度来说,在曹丕继位以后,大多数人都以为曹植就此淡出了,没有名利的想法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曹丕刚刚死,曹植就迫不及待地给新皇帝曹睿上书,描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示想要出山为国效力,可见曹植这个人,其实一直是不死心的,一直想要有所作为!这么一个不安分的弟弟活在人世,曹丕怎么可能不担心?万一曹洪当年真的是支持曹植的,万一自己死后,曹洪和曹丕联合起来,小皇帝曹睿真的挡得住吗?这不由得让曹丕陷入了沉思!

曹植是曹睿的叔叔,能力不俗,曹洪是曹睿的爷爷,威望和势力足以掀起滔天巨浪,这两人若是真的联合在一起,势必影响曹睿的皇位!所以曹丕必须斩断这种可能性,于是诛杀曹洪的事件便出现了!

结语

曹洪资助曹操起兵,救过曹操的性命,对曹家贡献极大,而曹丕却根本不念旧情,坚持想要诛杀曹洪,这令人感到非常奇怪!在很多人看来,曹丕想杀曹洪,就是因为曹丕记恨曹洪没借钱给他,但在本文看来,上述原因经不起推敲,曹丕之所以要杀曹洪,主要是因为下面三个原因!一、曹洪本身问题比较大,不得不处理;二、曹洪势力强大,影响曹睿的统治;三、曹丕担心曹洪与曹植有染!

对此,你是否认同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