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何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欧洲的火药桶?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09:48:06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何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欧洲的火药桶?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巴尔干半岛占地 55 万平方公里,人口在 5500 万人左右。这地方凶得很,被称之为欧洲的火药库,若干战争都是围绕巴尔干半岛展开的。

早年,奥斯曼土耳其对这里统治了 500 年左右的时间。到了 19 世纪初,附近一些崛起的列强纷纷打起了巴尔干半岛的主意。

  1. 第一,沙俄表示:这里有我们的斯拉夫兄弟!所以我们是来解放他们的!其实沙俄是为了打通前往地中海的通道而已。
  2. 第二,奥地利帝国表示:这地方离我最近,我有义务帮他们一把!其实奥地利是想着把地盘扩张到亚得里亚海。
  3. 第三,英国和法国表示:我们是欧洲老大哥,我们有责任帮扶落后的小兄弟!其实英法两国是为了打通自己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

总之每一个列强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争夺巴尔干半岛,唯独巴尔干半岛上的自己人,似乎没有决定权。因此这里才被称之为欧洲火药库。

一、两次俄土战争。

其实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之间,打了何止两次?具体来说他们俩应该发生过至少 12 次大战,战争时间持续了 241 年之久。

战争结果我们也会发现,沙俄的地盘是越来越大,而奥斯曼土耳其则逐渐成了一个蕞尔小国。那么围绕巴尔干半岛的这两次战争,又是怎么回事呢?

1828 年,第一次俄土战争。

1828 年,希腊这个小兄弟打算从奥斯曼帝国手底下独立出去,奥斯曼当然不肯答应,结果问题来了,英法俄三国非要来拯救一下希腊小兄弟。

英法来也就算了,此前俄土之间可是有各种协议的,所以奥斯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场大战便这么爆发了,奥斯曼土耳其还给这场战争起了一个很神气的名字:神圣战争。

沙俄这边出兵 12 万,奥斯曼出兵 20 万大军。结果是俄军扫荡巴尔干半岛,迫使奥斯曼土耳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神圣战争成了耻辱战争。

战争结束后,沙俄不仅获得了多瑙河口,还迫使土耳其承认沙俄拥有格鲁吉亚、伊梅列季亚、明格列利亚等地的统治权。

1878 年,第二次俄土战争。

50 年后,双方又打了一仗,这回双方的焦点依旧还在巴尔干地区。可惜这回奥斯曼还是不敌沙俄,俄军一路杀到了奥斯曼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

接下来要干嘛?当然是签订不平等条约了!沙俄迫使奥斯曼土耳其承认了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成为沙俄的自治国。

二、两次巴尔干战争。

1912 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列强们的多次介入,使得巴尔干半岛上的居民们也逐渐觉醒了。原来他们的确可以摆脱奥斯曼的控制,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于是到了 20 世纪初期,巴尔干地区的各族人民组建成了巴尔干同盟。这是在干嘛?当然要造土耳其的反。

此前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黑山等国已经宣布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可是你觉得奥斯曼会死心吗?当然不会。

同时奥斯曼手里还掌握着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大片地区,而且阿尔巴尼亚还在奥斯曼手里。所以奥斯曼土耳其依旧在朝着那些已经宣布脱离的国家渗透。

于是乎在 1912 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黑山等四个国家建立了反土同盟。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这次的战争结果是奥斯曼土耳其惨败,阿尔巴尼亚也趁机宣布独立。自此奥斯曼丧失了它在欧洲的所有领土。

真不知道奥斯曼土耳其这个所谓的大国,为啥还有脸活下去的。打了这么多仗,真没看到他们打赢过几次。

1913 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战争胜利以后,巴尔干半岛内部的几个国家居然起了内讧。这可把土耳其高兴坏了,恰逢战后奥斯曼内部发生了政变,新政府上台以后,再次染指巴尔干半岛。

当时罗马尼亚把保加利亚打得够呛,土耳其发现了机会,立马攻占了保加利亚大部分地盘。而塞尔维亚又打算笼络波黑地区的人(此前波黑已经被奥地利吞并),希望成立大塞尔维亚国。这事儿可严重侵犯了奥匈帝国的利益,因此奥匈帝国打算灭了塞尔维亚。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匈帝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对巴尔干半岛下手。尤其是 1914 年,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居然公然跑到巴尔干半岛的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宣传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兼并计划,这不是赤裸裸的挑衅吗?

于是乎斐迪南大公夫妻俩就被一位塞尔维亚的民族分子给宰了。这事儿可把整个欧洲都给搞兴奋了,为啥?

因为奥匈帝国的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太苦命了,媳妇儿茜茜公主被暗杀,儿子鲁道夫自杀,弟弟在墨西哥也被杀了,如今侄子兼任储君的斐迪南大公又被暗杀了。

老人家愁容满面,泪水早就流干了。这个时候德意志帝国立马派来了使者,怂恿他对塞尔维亚开战。那么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么爆发了。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以巴尔干半岛为起点的战争。所以你说这地方是不是个火药桶?

总结:内部不团结,你能够怪谁?

巴尔干半岛之所以成为那么多列强眼中的肥肉,其实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内部太散乱了。一根手指起不到什么作用,可五根手指握成拳头,才能打出力量来。

可惜人家不懂这个道理,在摆脱了土耳其以后,他们立刻开始互相翻脸。一战结束后,他们再次爆发斗争。总之谁都想做老大,结果没想到被外面的老大给一顿揍。

即使历史上存在过短暂的南联盟,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至今巴尔干半岛依旧是山头林立,谁都不服谁。

自己单干,你也得拿出点本事来吧?他们都有一颗做大哥的心,却都没有做大哥的实力,所以他们的问题压根就无法得到解决。

【2】、来自网友【小瑀说史】的最佳回答: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火药桶不假,不过准确来说成为“火药桶”是 19 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之前长期被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其中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长达 500 余年,虽然在公元 4 到 7 世纪,匈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对半岛的统治权进行过激烈的争夺,但那个时候的欧洲处于混沌中世纪,别说巴尔干,就算是西欧和中欧也是诸侯军阀混战,整个欧洲都不消停。

不过 19 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地理单元都消停了,但是巴尔干半岛依然热热闹闹打个没完,这就引人注目了,所以才获得了火药桶的“美誉”,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近代以来在这个半岛发生的比较大的战争:

1828 年~1829 年和 1877 年~1878 年两次俄土战争,1912~1913 年和 1913 年两次巴尔干战争。1914 年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为导火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半岛各国都被卷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半岛曾被德、意法西斯占领,各国都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1999 年,因科索沃问题引发了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野蛮轰炸。

可以说,生活在巴尔干半岛的居民简直是在血与火中成长起来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巴尔干如此“热闹”?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半岛如此多灾多难?笔者认为有如下两点原因:

一是地缘位置突出,列强垂涎觊觎。

巴尔干半岛与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及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西临亚得里亚海,东濒黑海,南滨伊奥尼亚海(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和爱琴海,东南隔黑海与亚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萨瓦河为界,西至的里雅斯特,面积约 50.5 万平方千米。

该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守黑海咽喉,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这一战略价值极高的地缘让周围的欧洲强国分外眼红,我们细数巴尔干半岛的大规模战争,会发现除了该地区民族发动的以外,大部分与俄国和奥匈帝国有关,其次是德国、美国等西方传统列强。

首先,对于俄国来说,土耳其海峡是俄国南部重要的生命线,如果土耳其海峡被敌对国封闭,俄国南部的对外联系将被断绝,黑海舰队将成为瓮中之鳖,巴尔干半岛的控制对于俄国来说至关重要,对于视出海口为生命的俄国来说,自然是拼了命的要将巴尔干控制在自己手中,以确保俄南部地缘战略安全。

其次,就是奥匈帝国,奥匈地处巴尔干北部,但 19 世纪后期国力衰微,面对北方的德国、西边的法国、东面的俄国,奥匈帝国无力与任何一个国家对抗,它的发展只能往南方,将巴尔干半岛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此进行最后的挣扎,而俄国势力的入侵会让原本就比较势弱的奥匈帝国受到敌对国的三面夹击(东边、南边俄国,西边法国),巴尔干半岛的控制对于这个帝国来说也是生死攸关的。

最后是德国,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GDP 超过了英国。德国修建“三 B 铁路”的计划也表明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意图,从它的首都柏林开始,过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到达亚洲的巴格达,这样一来,巴尔干自然就纳入德国扩张的视野,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俄国,德国联合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 1882 年签署《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这标志着大国势力开始以集团形式角逐巴尔干半岛。

此外英、法为了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也加入对该半岛的争夺,因而半岛成为俄、奥、英、法群雄逐鹿的地区,地区局势也更加复杂,包括上世纪美国等北约国家轰炸南联盟也是同样道理,都是为了争夺巴尔干控制权,至少不让这一地区落入俄国人之手。

二是民族宗教问题复杂,本土缺少强大统一政权。

巴尔干半岛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较早发祥地之一。南部是古希腊文化的发祥地,由于地处欧亚交界处,自古以来商业、贸易和宗教文化活跃,如今在这个 5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 5500 万人口,包括希腊、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黑山、北马其顿和波黑全境,以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欧洲部分等 11 个国家和地区以及 13 个主要民族,但任何一个民族在人口体量上都无法占据绝对优势,即便是奥匈这样半岛比较大的帝国,其国内也是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民族的二元制统治,正因为民族成分的多元和均衡削弱了这一地区出现统一中央政权的可能。

再加上巴尔干半岛多山地分布,缺乏适合农耕和建设的平坦地形,被山脉分割的支离破碎,因此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并未形成强大的大一统的本土政权。尤其是随着近代以来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各民族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但是各族在争夺领土、利益、权力分配等方面冲突不断,导致战争频发。而且巴尔干半岛地区由于曾受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多个外来势力的统治,因此居民多信仰基督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各宗教矛盾夹杂着民族矛盾,也成为巴尔干发生冲突的重要根源。

综上,巴尔干半岛由于自身的禀赋无法形成大一统的强国,但是却处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成为外来势力征服的对象,再加上自身民族宗教矛盾复杂,使外来势力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趁机介入,导致巴尔干半岛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