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空腹血糖一直是9-10mmlol/L,是得糖尿病了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30 16:47:26 4次浏览

关于问题空腹血糖一直是 9-10mmlol/L,是得糖尿病了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Vista 营养师】的最佳回答:

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你已经是糖尿病。

当前,医院确诊糖尿病的检查主要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实验。通常只要血糖超过标准值(空腹血糖大于 7mmol/l,餐后血糖大于 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

但是先不要紧张,或许你只是暂时性糖尿病!

糖尿病有四种类型,一型,二型,应激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种。

一型糖尿病是胰脏受损,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所致,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靶细胞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胰岛素抵抗)。这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最容易被误判的,就是应激型糖尿病,又称作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前仅特指少量烧伤病人等情况,但是现在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应激反应。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经证实,

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

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紧急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应激)状态,需求更多血糖用来应对危机。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拥有最强的升糖作用),持续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来规避低血糖风险,(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会有致命损害)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高血糖最可能发生的几种原因:

  • 那些糖尿病患者真的是爱吃糖(米面面包甜食),吃了太多糖而导致?(A)胰岛素不足

  • 还是因为他们经常不吃早餐、经常工作过度、劳累过度、没有及时就餐而导致低血糖,而身体无法承受低血糖状态所造成的各种损坏,启动高血糖基因进行自动调节,以保证整个身体对糖的需要呢?(B)低血糖应激

  • 或者因为长期应对压力,致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导致身体对糖的需求增加,肌体正常的血糖对于这些人显得不够,偏低,必须提高血糖供应呢?(C)压力应激

  • 又或者是因为血脂过高导致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无法有效捕捉血糖,细胞、大脑需要血糖却无法满足,不得不分泌胰高糖素同时抑制胰岛素,进一步提高血糖水平?(D)血脂高导致胰岛素抵抗

如果要治疗糖尿病或者控制血糖的话,必须分清糖尿病类型。上述几种情况中,AD 是二型糖尿病,BC 是应激性糖尿病。你觉得你是 ABCD 哪一种呢?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不一定能帮你康复,但一定可以帮你少走弯路。

空腹血糖高,如果没有胰岛素减少,最可能的情况是触发了应激反应!

应激性糖尿病是指在严重急性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

暂时性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典型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必须加以重视!应激也是造成血糖紊乱甚至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

应激性糖尿病出现的典型血糖情况为空腹高,餐后时高时而正常,偶尔还出现低血糖。比如昨天空腹血糖 9,餐后血糖 8,今天空腹血糖 8,餐后血糖 15。

调理的重点是:消除应激!

我们的身体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调控机制,人体影响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种,除了胰岛素,还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等等。 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饮食不及时、频繁低血糖都是常见的应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医院几乎从不检查

肾上腺皮质激素(GC)、胰高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因素引发血糖高的情况

。又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由于应激刺激引起的血糖高?是不是继发性糖尿病呢?

糖尿病是最易发生误诊的几种疾病之一,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糖尿病错误治疗两年之后,发现被误诊了糖尿病类型,说起来也是可笑可叹,但,这就是医疗诊断、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只有极少数有经验的医生,能通过经验和与患者沟通识别出应激性糖尿病(因为血糖检测结果无法识别),更少的医生会用利血平、艾司唑仑等抗应激焦虑药物来平稳血糖。

当前,由于压力、高负荷工作等应激导致的血糖高情况异常普遍,去年,全国医院中的护士由于熬夜加班,新增一万多例糖尿病,这一类大多应该属于应激性糖尿病,而不应该是二型糖尿病。

如何自我识别出应激性糖尿病呢?

如果你做了糖耐量实验或者 C 肽检测,有明显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那么你可以归入二型糖尿病,按照胰岛素不足来进行药物或胰岛素降糖治疗。

如果胰岛素分泌没有明显不足,而你又处于受到外界刺激,持续压力,紧张,熬夜,饮食不规律,频繁低血糖、负面情绪等容易触发应激反应的状况,或者有下列明显的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症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以及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

更大的可能就是应激型糖尿病,进一步去查一下糖皮质激素(GC)和胰高糖素的含量是否升高,再做判定。

压力与情绪等应激因素对血糖的影响比传统的认知要大的多

!恐惧、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压力、焦虑引发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外伤等原因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可促进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促进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从而升高血糖。这些因素反复发生,就会导致应激性糖尿病的出现。

应激性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暂时性糖尿病,只要避免了持续应激刺激,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血糖自然平稳。

不论是二型糖尿病还是应激性糖尿病,作为生活方式疾病,除了药物控糖,更需要在识别清楚类别之后,通过饮食、运动、呼吸、放松训练等多方面调理。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掌握科学的调理方法,一样可以血糖稳定,远离并发症,甚至摆脱药物。

关于糖尿病精细调理,生酮饮食,应激反应等可搜索我的问答。之前在疗养院指导慢病康复,全套非药物调理方法都在里面。Vista 在悟空的第 431 个回答。

vista 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点赞欢迎转发!

【2】、来自网友【张垒医生】的最佳回答: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内科医生。糖尿病可以说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了,但是你要说常见就代表大家都“懂”,那显然是片面了。这是一种慢性的进展性疾病,它所带来的并发症以及往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实才是最让人头痛的,相信此刻正罹患糖尿病的朋友,是深有体会的,今天我就结合一个病例,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病例分享

我昨天门诊,有个患者说他有泌尿系结石病史,这次是来复查一下看看结石情况怎么样。他也不知道是该挂哪个科,想着是肾脏的问题,于是就挂了我这个科室。我接诊后,同时还给他开了尿常规,哪知道检查完结石倒是没什么变化,却查出来尿中“葡萄糖 4+”,但患者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主诉,完全没有我们常说的“容易口渴、胃口好、小便次数多、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相关症状。

我马上就给她测了个随机血糖,高达 23.4mmol/l,这妥妥的糖尿病啊,如果不加注意,下次可能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要被 120 送到急诊去抢救了,于是我马上让他去找内分泌的同事去看。所以对于糖尿病这个慢性病,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仍非常有必要,那么什么程度才算糖尿病,如题主问题问到的,空腹血糖一直是 9-10mmlol/L,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呢?请跟着我继续往下看

糖尿病的确诊,是这么一个流程

先说干货,那就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常用的标准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将静脉血浆血糖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即伴有糖尿病相关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大于等于 11.1mmol/l 或者是空腹血糖大于等于 7.0mmol/l 或者是葡萄糖负荷试验 2 小时后血糖大于等于 11.1mmol/l。如果你是这么一个情况,那么我就可以确诊,你有糖尿病了。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我比正常血糖高,但又没有达到糖尿病标准,这算什么个情况呢?这可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情况是“糖耐量减低”,即空腹血糖<7mmol/l 和 75g 唐负荷试验 2 小时后血糖≥7.8mmol/l 但是小于 11.1mmol/l;第二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即空腹血糖大于等于 6.1mmol/l 但是<7.0mmol/l,而 75g 唐负荷试验 2 小时后血糖<7.8mmol/l。那么怎么去看待这种比正常血糖高,但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呢

我们可以理解为糖尿病的早期,如果不加注意或者干预,那么过不了多久,就会进展为糖尿病。在这里我有一点小细节需要提示一下,如果你是无糖尿病症状者,但是血糖化验出来又达到了糖尿病标准,这时候稳妥一点,需要择日重复检查一次,才能明确诊断;其二,我上面讲到的空腹状态指的至少是 8 小时未进食热量;其三,随机血糖的意思是指不考虑上次的用餐时间,随到随测。

注意,有些朋友可能不太理解我上面讲到的唐负荷试验什么意思,到底怎么操作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将 75g 的无水葡萄糖粉(医院有专门的这种做实验的糖)溶于 300ml 的温水中,在空腹状态下于 5 分钟内服下,然后再抽你前臂的静脉血拿去检验科化验,测定最终的血糖值,这是最标准的。如果你是在应激状态下(比如处在急性感染期、创伤等)出现的暂时性血糖升高,那么是不准的,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才行

得了糖尿病怎么办,难道要一直吃药吗?

这其实也是不少公众对糖尿病存在恐惧或者说是误解的地方,在这我告诉大家,如果是糖尿病早期,而且血糖也只是超过标准一点,那么是可以不吃药的,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采取非药物治疗进行干预,比如肥胖的,那么一定要减肥,注意饮食,忌食大量甜食,平时注意多运动,就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血糖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因为我也有指导的患者是这么治疗的。

如果有糖尿病相关症状,或者出现了相关症状或者采取了非药物治疗,血糖降不下来,那么该吃药还是得吃药,该用胰岛素,还是得用胰岛素。有些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不能治疗一段时间就停药呢?这其实说到底还是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全面,因为这是一个慢性病,我们只能通过药物去延缓疾病的进展,去缓解临床症状,它是无法治愈的,因为你的胰岛β细胞已经受损了,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者分泌不足(注:胰岛素是专门用来降血糖的,健康人可自身分泌)。

这是疾病所决定的,这是病根,断不了,所以就得理性的去看待。说白了,是你的血糖情况要求你必须用药或者用胰岛素去把血糖降下来,否则血糖持续升高,轻则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重则直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如果送医不及时,是有生命危险的。所以得了糖尿病怎么办?我想说的是从心理上去接受这个事实,积极通过各种药物/非药物的手段去把血糖控制好,才是正确之道

综合总结

那么再来说一说题主的这个问题“空腹血糖一直是 9-10mmlol/L,是得糖尿病了吗?”,从诊断标准来说,这个空腹血糖已经算蛮高了,由于问题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所以我建议及时去医院的内分泌门诊,行唐负荷试验,进行糖尿病的确诊 ,同时对可能存在的相关并发症进行筛查,如尿常规(看看有没有尿蛋白,排除糖尿病肾病)、眼底验检查(看看有没有出现视网膜病变)、糖化血红蛋白(看看近几个月血糖到底是啥情况)、动脉血管彩超(看看有没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糖尿病如同高血压一样,不容小觑,一定要尽早重视起来。没有糖尿病的,更要注意,别胡吃海喝,体重超标,生活不规律,否则人到中年,患上糖尿病,就会悔不当初了

作者寄语:本文是笔者综合数小时时间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收费,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人,感谢大家的支持。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