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有人说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北方民众的口碑依旧很好?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3 23:21:48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有人说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北方民众的口碑依旧很好?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是北方民众,而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少数旧部对他们口碑很好。

这并没有什么稀奇,因为任何军阀能够割据或者起兵,肯定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手下,不然根本就玩不转。

比如伊斯兰国的领袖巴格达迪,在全世界声名狼藉,形同鬼怪,但在他的控制区、在他的部下里面,这家伙仍然有很高的声望。

安禄山和史思明也是一样。

以安禄山为例,他之所以能够起兵反叛,关键在于建立了一整套粟特人的军政班子,并且以拜火教进行宗教洗脑。

安禄山本人并不是粟特人,他的父母应该都是突厥人。但他的养父为粟特人,安禄山从小生活在大唐境内营州(今辽宁朝阳)粟特人部落中,以粟特人自居。

而安禄山后来的身份,也是大唐北部粟特人的领袖。

他的助手史思明就是粟特人,或者是粟特化的突厥人。而安禄山核心部将何千年、安太清、安守忠、康节、安武臣等全部是粟特人。

在粟特人核心军政集团的基础上,又大量招募同为少数民族的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将领,也有部分汉人将领,形成了安禄山的大集团。

虽然安禄山麾下有一些汉人将领和士兵,但核心骨干仍然是胡人。

原因也不复杂,安禄山是被儿子安庆绪干掉的,安庆绪又是被史思明杀掉的,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被唐军逼死。

可见,这个叛军集团最高指挥权始终在粟特人手中,并没有转移过。

另外,由于藩镇节度使的特殊性,他手下的这些汉人官兵也是安禄山而不是李隆基招募的,首先会效忠安禄山。

一旦安禄山情况危急,汉人官兵就纷纷倒戈投降唐军,只有胡人还坚定支持叛军。

除了安禄山的君正集团核心为胡人以外,关键他还有宗教洗脑。

资料这么写:栗特人信奉拜火教。拜火教也称祆教,这种古老的宗教是西晋末年从波斯传入我国的,在波斯的名称是“琐罗亚斯德教”,主要崇拜光明之神。安禄山深受拜火教的影响,他原本的名字轧荦山正是粟特文“光明”一词的音译。安禄山充分利用拜火教来团结营州地区的胡人。在他得势之后,又利用拜火教不断神化自己。

他把自己塑造成“光明之神”的化身,并亲自主持粟特人聚落中群胡的祆教祭祀活动,让周围的胡人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由此形成一个紧密的团体。粟特人对此深信不疑,认为安禄山就是神明。“安禄山自称为‘光明之神’的化身,并亲自主持粟特人聚落中群胡的祆教祭祀活动,使自己成为胡族百姓的宗教领袖。大量蕃兵胡将追随安禄山起兵反叛,不能不考虑‘光明之神’感召的精神力量。”

所以安禄山死后,范阳地区的胡人还把安禄山尊称为圣人,河朔旧将与士卒为他修建圣人寺庙,可以看出来叛军的宗教信仰极高。

但对于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纪念,仅仅限于胡人,汉人则对他们没有好感。

因为叛军在河北也进行过血腥屠杀:史思明在侵攻河北过程中表现得异常残暴,每打下一座城池就会纵容部下烧杀劫掠,就是老人和婴儿也不放过,史思明还将杀人当成游戏。《新唐书》记载,思明兵所向,纵其下椎剽,淫夺人妻女,以是士最奋。是时,举河北悉入贼,生人赀产扫地,壮赍负,老婴则杀之,杀人以为戏。

翻译一下就是:史思明军队所到之处,纵兵杀人劫掠,强奸妇女,所以士兵进攻最为积极。整个河北都被叛军占据,财产被掠夺一空,强壮者成为奴仆,老人和孩子则被直接杀死,叛军以杀人为乐趣。

河北汉人被叛军蹂躏成这样,怎么可能对安禄山和史思明口碑好呢?难道被屠杀到犯贱了吗?

实际上,史朝义被唐军杀死后,胡人在河北还有相当强的势力。当时为了笼络胡人,给他们一些宽容政策。

诸如叛军投降将领田承嗣,本来出卖了大哥史朝义,此刻为了笼络人心就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人立祠,称他们为“四圣”。

只是,这个四圣庙没多久就被唐军铲除。

后来时任卢龙节度使张弘靖为了惩治罪魁祸首,杜绝追思安禄山、史思明的歪风邪气,下令扒开安禄山坟墓并毁其棺,当地胡人颇为不满,仍然认为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神明。

此时大唐已经控制局面,粟特人也不敢怎么样,反而为了保命而选择放弃传统。

到了唐朝后期,粟特人就高度汉化,随后融入汉族彻底消失了。

【2】、来自网友【老伊先生谈史】的最佳回答:

要不是叛军内部自己内讧。推翻唐朝,完全都有可能。

公元 755 年 12 月 15 日,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名,正式起兵反唐。15 万河北将士,号称 20 万,离开幽州,浩浩荡荡,滚滚南下。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大动乱之一。持续 7 年零 3 个月的大动乱,使得唐朝中原人口,由鼎盛期的 5300 万,锐减至不足 1100 万。85%的中原人口在这场大动乱中消失。黄河流域的经济基础被摧毁殆尽。中国经济重心,至此也南移至长江流域。自唐朝以后,再也没有一个朝代在长安建都。侥幸得以生存的中原百姓,以纸为衣。

公元 762 年,77 岁的唐玄宗,55 岁的唐肃宗父子,在间隔 13 天之内,双双在凄凉与孤寂中离世。一年后,安史之乱才算最终落下了帷幕。而这只是唐朝噩梦的开始。

唐朝真的平定了安史之乱吗?其实并没有。河北将士的强悍和铁板一块,真的让唐朝不堪重负。其实是双方的君子协议,你爱干嘛,就干嘛去吧。我们双方不要再互相攻打了,我也不管你了。你河北三镇独立好吧?你也别欺负我了。

河北三镇,至此彻底脱离唐朝中央,完全成为独立藩镇,一直困扰到唐朝灭亡。史学界一致认为当时河北有着胡化的情况,但安史叛军还是汉人为主,主要将领谋士官吏主要也是汉人,虽然河北地汉民依旧居多数,但已经不服长安的管。

一则当时被世家大族排挤的寒门子弟很多投奔河北,比如哪些科举被排挤的(当年的科举需要高官推荐,仅此一条就断了很多寒门子弟之路)使得河北藩镇有着充足的管理人才和军事人才,二则安禄山起事之初以拜火教为粟特人等胡民的号召,三则当地普通百姓不需要缴纳朝廷赋税,因此以安史为圣人的人不少,特别是名义上投降朝廷的河北将领特地为安禄山建庙。

面对这帮彪悍军人,唐朝中央跟个受气媳妇一样。河北军阀们,哪天不高兴了,动不动还揍一顿唐朝。唐朝的中央权威,自安史之乱后,彻底沦丧殆尽!

当时日本使者要抵达长安,不敢从河北地界和山东半岛登陆。必须绕道浙江登陆。河北三镇,可不是真正独立了吗?

安史之乱是彻底改写整个中国历史走向的分水岭。

大唐海纳百川,积极拥抱世界的开放心态,在安史之乱之后,逐渐消退殆尽。汉民族对于异族的包容能力,越来越差。同时开始走入自我封闭,自我收缩的闭关锁国的道路。

由于河北的丢失,也是后来两宋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根本原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