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孙权一定要暗杀潘皇后?潘淑究竟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9 15:22:16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孙权一定要暗杀潘皇后?潘淑究竟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寻根拜祖】的最佳回答:

孙权临终前下令暗杀皇后潘淑,这件事记载于冯梦龙的《智囊全集》。

冯梦龙对此事的逻辑推理是这样的:孙权病危之际,潘淑迫不及待地向中书令孙弘请教当年吕雉称制的旧例。这事让孙权吃惊不小,为了不重演女主称制,祸乱天下的悲剧,所以潘淑必须死。

不过,《智囊全集》不是史书,只能当故事读。很显然冯梦龙将吕雉、钩弋夫人和北魏“立子去母”的故事杂糅在了一起,宣扬太后干政的危害性而已,不可信。

潘淑去世时只有二十多岁,风华正茂,没有任何疾病,怎么就突然暴亡了呢?《三国志》是这么说的:

“侍疾疲劳,因以羸疾,诸宫人伺其昬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后事泄,坐死者六七人。”

一群宫人乘潘淑照顾孙权累病了的时候,将她勒死了,并对外称皇后亡于“恶疾”!

这种事也太离奇了!历史上除了潘淑,还没有哪位皇后被宫女们杀害,未来主人荣升太后,难道不是这群宫人的共同利益?难道潘淑跟嘉靖帝一样,平日喜欢虐待身边人?即便如此,戒备森严的皇宫,宫女们想作案,难度何其之大?

事实上对这段记录,包括司马光在内的史学家都是不相信的,他们普遍认为,这是吴国史官故意掩盖了真相,潘淑确实死于谋杀,不过凶手既不是孙权,也不是宫女,而是一个你想不到的人。

在揭开凶手面纱之前,我们要先从孙权乱糟糟的家事谈起。孙权有七个儿子四个女儿,分别是:

  • 长子孙登,生母不详,养母徐夫人;
  • 次子孙虑,生母不详;
  • 三子孙和,生母大懿皇后王夫人(追封);
  • 四子孙霸,生母生母谢夫人;
  • 五子孙奋,生母仲姬;
  • 六子孙休,生母敬怀皇后王夫人(追封);
  • 七子孙亮,生母潘淑,
  • 全公主孙鲁班,生母步夫人;嫁周循,改嫁卫将军全琮;
  • 朱公主孙鲁育,生母步夫人,嫁左将军朱据,改嫁刘纂。

另外两位公主与故事关联不大,省略不述。孙权去世后东吴帝国就一落千丈,就跟他乱得让人抓狂的后宫有关。

孙权在接班之前有两位夫人,即谢夫人和徐夫人。徐夫人嫁给孙权比谢夫人晚,可孙权却更喜欢徐夫人,他将徐夫人后来者居上立为嫡妻,并将长子孙登交给徐夫人抚养。

谢徐二位夫人嫡庶易位,埋下了孙权后宫的第一个隐患。不过孙权即位时,谢夫人的儿子孙霸还未出生,徐夫人领养孙登,将来徐夫人封后,孙登封太子,也算母子一体。问题是,孙权封吴王后,孙登被立为太子,而徐夫人却落选了。

原来徐夫人为人嫉妒,搅得后宫不得安宁,孙权移情别恋,喜欢上了步夫人。

孙权有意立步夫人为后,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理由很简单,太子是孙登,皇后是步夫人,将来步夫人生了儿子,孙登怎么办?你这不是又制造矛盾吗?

孙权也觉得不好办,只好就采取拖延战术,后宫之事交给步夫人打点,却不立皇后。

事情到这一步,所有隐患都没有爆发,后来的冲突点出在孙登身上,这位被孙权寄予了厚望的太子爷不争气,32 岁就跑路了。

孙登一死,储君又成了焦点,该立谁呢?

此时老二孙虑在大哥孙登之前就死了,老三孙和成了长子。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可惜步夫人没准备好,她依然膝下无子,可 59 岁的孙权已经等不起了。

于是只好立孙和为太子,步夫人依然是“代理皇后”。

头上老是挂着个“代理”,心里肯定不踏实。步夫人虽然没有过激反应,可她的女儿们孙鲁班、孙鲁育不干了:老妈啊,看王夫人(孙和之母)那副得意的模样,估计你被摘掉的不是“代理”,而是“皇后”!

为了保住“皇后”,只有替孙和摘掉“太子”!于是姐俩及夫家人齐心协力,准备对孙和发动反击,他们拉了一个同盟——老四孙霸。

孙霸为何进入他们的法眼呢?也很简单,孙霸的老妈谢夫人本该就是嫡妻,当初被孙权“摘了帽”,导致孙霸变成了庶子,他内心一万个不服气。假如搞掉孙和,无论从年龄上,还是考虑到历史因素,他必然是唯一候选人。

一方迫于形势逼人,为了保住“代理皇后”,一方心有不甘,准备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双方一拍即合,引爆了孙权晚年最大的政治危机。

客观讲,孙和其实是非常理想的接班人。晚年的孙权架不住步夫人派系与孙霸派系的轮番轰炸,对太子孙和越来越不信任,最终导致孙和被废。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霸却又因为谋害太子事泄,干脆被孙权赐死了!

这场宫斗戏就像闹剧,孙和废了,孙霸死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步夫人的“代理皇后”帽子还是被摘掉了!潘淑横空杀出,她一步登顶皇后宝座,她的儿子孙亮成了新任皇太子。

潘淑凭什么能当“大黄雀”?俩字——美貌!

这位潘淑其实是罪犯家属,她的父亲仅仅是个小吏,因为犯罪被处死,她与姐姐作为罪犯家属被没入宫中为奴。

但潘淑长得太美了,美得像神仙妹妹,宫中都以“神女”称呼她。潘淑在民间留下一堆神奇的传说,后人还尊她为“榴花花神”。

终于有一天,有人拿着潘淑的画像递到了 60 岁的孙权面前。孙权人老心不老,立刻两眼放电:快点,带朕去赏花。

就这样,潘淑从织布机上的奴隶,翻身成了吴大帝的新宠,并在第二年给孙权生下幼子孙亮。

可孙亮毕竟是幼子,前面还有两位哥哥老五孙奋、老六孙休,孙权为何不顾“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呢?

下面干货来了,以上都是故事的表象,其背后看不见的暗流即将把杀害潘淑的真凶引出来了!

如果我们单单把孙权看作好色之徒就浅薄了,对一个政治家来说,江山才是第一位,政治才是头等大事。他在立皇后和立太子上,始终没有偏离这条主线。那么这条主线是什么呢?

结盟豪门势力,为东吴政权夯实政治基础!

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刘备和孙家父子作为外来户,凭啥能在益州和东吴落地生根?地头蛇们的支持啊!

那是一个豪门士族的天下,如果不能获得当地势力的支持,他们连安放棺材的地方都没有,别说建立政权了!

刘备和孙家父子通过政治联姻,提拔重用当地豪族的手段,迅速实现了本家族与地头蛇们的融合,完成了政权的本地化建设。

看懂这一点,就会理解孙权为何废了谢夫人。因为谢夫人的父亲只是个小官吏,在当地没有势力,而徐氏家族是吴郡豪族,且徐夫人还是孙权的表侄女。

孙权又为何移情别恋步夫人?步氏家族就更牛了,人家从春秋开始,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步氏子孙在东汉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要员。这就是孙鲁班、孙鲁育两位公主有那么大能量的原因,她们既有步氏做后盾,还有朱氏、全氏夫家豪族的支持。

所以,孙权立皇后、立太子,绝不是自己随便摆弄棋子,而是跟一群豪族在博弈!

假如步夫人能有儿子,那就是最理想的结果,可惜她让一众人失望了。如果孙登不死,也是个相对不差的结果,可惜孙登太“不负责任”。

孙和就惨了,他自己确实是个好孩子,可惜他妈不行,外家势力不够,架不住步氏联盟的轮番轰炸。

孙奋和孙休也一样,母族实力不够,跟孙和、孙亮一个级别。既然如此,孙权为何不选择自己喜欢的女人生的儿子呢?何况孙亮自幼确实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好了,我们看懂了孙权后宫纷争的本质,谁是谋害潘淑的真凶,这个问题就相对简单了。

第一种观点:凶手是孙弘

是不是大吃一惊?潘淑视孙弘为心腹,特地向他咨询“吕雉故事”,怎么会是他呢?

孙弘是孙权临终前的顾命大臣之一,这家伙是个野心家,孙权刚一死就封锁了消息,准备矫诏干掉另一位托孤重臣诸葛恪。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同样是顾命大臣的孙峻背后捅刀,诸葛恪反手干掉了孙弘。

所以,包括司马光和胡三省为代表的史学家,大多认同孙弘是杀害潘淑的凶手。理由是,这家伙一听“吕雉故事”就很紧张:你当吕雉,我怎么当周公?

为了抢夺对孙亮的控制权,所以孙弘是存在杀人动机的,况且从他的行动来看,他已经在采取极端手段了。

不过,这仅是一种可能性,潘淑虽然想当吕后,但一定具备这个能力吗?孙弘肯定会综合考量,不会单凭潘淑的话就作出结论。我个人认为,凶手也许另有其人。

第二种观点:凶手是诸葛恪

怀疑诸葛恪的第一个证据就是,他原本就是孙和旧太子一党,还是孙和的太子妃张氏的舅舅。

就在孙权去世的当年,诸葛恪曾经让人给张妃捎过去一句话:你别急啊,舅舅一定会让你超过任何一个人!

这话什么意思?他这分明就是对孙和承诺:我早晚会废掉孙亮,重新把你扶上皇位的!

孙和虽然母族不行,但毕竟当了那么多年太子,还是培养起了一个相当庞大的班底,包括丞相陆逊、驸马爷腾胤、将军吕据等,都曾经是孙和的支持者。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诸葛恪等旧太子党也是存在杀人动机的。

第三种观点:凶手是孙峻

孙峻是孙权的侄孙。孙弘与诸葛恪刀光剑影,可离奇的是笑到最后的却是孙峻!诸葛恪反杀孙弘,可不到一年他又被孙峻杀害,朝政大权全部落入孙峻之手。

孙峻掌权后,把孙亮玩成了傀儡,他还杀害了孙和、孙鲁育等众多宗室子弟和实权派人物,从此当上了无冕之王。

可见孙峻绝对是个后发制人的高手,将所有阻碍他一手遮天的人都除掉,恐怕早就在他的计划中。既然这样,潘淑有没有可能也是他暗下杀手呢?

唉,潘淑好可怜!坐在金光灿灿的皇后宝座上,下面除了羡慕的眼神,全是射过来的暗箭,连吴大帝孙权都不能保全她。

潘淑去世后两个月,心里透亮的孙权在悲愤中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他再也无能为力的动荡吴国。

【2】、来自网友【贤哥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她原本也可像武则天一样青史留名,奈何她做错了一件事事让自己与帝位失之交臂。她从一个织布的女奴隶,因自己出色的容貌荣获了东吴孙权的青睐,她也是暨三国时期大乔,小乔,貂蝉之后出世的一位绝代佳人潘淑。

潘淑出身日不详,是会稽句章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宁波市人,她父亲只是个小吏,因触犯王法被处死后,潘淑与自己的姐姐一同被纳入宫中当织布的女奴隶,然而也就是这次机会让她乌鸦枝上变凤凰,改变了她的命运。

公元 220 年曹丕废了汉献帝,自立为帝,一年之后刘备在诸葛亮的精心辅佐下于公元 221 年称帝,三国鼎立的画面只剩下东吴的孙权因没底气不足,只得向曹丕俯首称臣,被封为吴王,直到公元 229 年,孙权终于也称帝了。追谥自己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追谥自己的的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但就是不知道孙权为何称帝后并没有马上立皇后,而是直到自己六十岁的时候遇到了潘淑后,才立潘淑为皇后,其儿子孙亮则被立为太子。她也是孙权称帝以来被立的唯一一位皇后。

潘淑受宠后,为孙权生下一皇子,孙权非常高兴,毕竟是自己老来得子,对潘淑宠爱有加,而潘淑得宠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同胞姐姐,便请求孙权释放自己的胞姐,准与出宫嫁人为妇,孙权准许了。潘淑的年轻貌美,婀娜多姿的身材,善解人意温柔体贴,深得孙权的欢心,太元元年 251 年 5 月,孙权正式立潘淑为皇后,潘淑被立为皇后后后宫大权在握加上孙权集后宫三千佳丽于一身,于是变得越来越娇气,嚣张跋扈,嫉妒心也越来越强,经常在孙权面前搬弄是非,诋毁她人,尤其是袁夫人,而这个袁夫人不是别人正是袁术的女儿,当年袁术战败后,地盘被孙策所占领,女儿被孙权纳入后宫当了自己的妃子。

太元元年 251 年十一月,孙权卧病不起,潘淑的野心越来越大,对权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想夫君孙权病逝后,自己的儿子孙亮继位了,她就借机临朝听政,效仿吕后,于是潘皇后在孙权还没有去世前就迫不及待的向中书令孙弘请教当年吕雉称制的旧例,被孙权知道后,孙权很是吃惊,为了江东的百年基业改姓,为了不重蹈女人称帝的旧制度,祸乱天下的悲剧,孙权在临终前下令暗杀了皇后潘淑。第二天早上,后宫果然就传来了一代佳人潘皇后香消玉殒的消息此事件记载于冯梦龙的《智囊全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潘皇后能够沉得住气,隐忍自己,待孙权病逝后,再伺机蜇伏而出的话,说不定能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各位看官你们是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