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鲁迅与许广平的感情如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23:35:45 2次浏览

关于问题鲁迅与许广平的感情如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国学微知】的最佳回答:

鲁迅是许广平的老师,这是一场“师生恋”;

鲁迅比许广平大 17 岁,这是一对“老夫少妻”;

两人同居时,鲁迅还有一位名义上的“夫人”,在鲁迅笔下那些“正人君子”们看来,这已经涉及“第三者插足”。

四年相恋,十载婚姻,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到底如何呢?

鲁迅一家三口合影

01.北京三年,相知相恋

许广平的一生,是从抗争开始的:8 岁反对给自己缠足,成功;再大一点反抗父母订下的包办婚姻,又成功。1917 年,19 岁的许广平离开家乡,远赴天津、北京求学。1923 年 10 月,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二年级就读的许广平,在课堂上认识了一口“蓝青官话”的老师鲁迅。

鲁迅讲课很受学生喜爱。许广平发现,这位外表严肃冷峻的老师,也有幽默可亲的一面。于是,她们在鲁迅面前“淘气”和“放肆”起来。比如,一个大好春日,学生们不想上课了,“要挟”鲁迅带她们出去玩。鲁迅见众意难违,就带她们去了历史博物馆参观,而且不用买门票,因为鲁迅还是教育部主管全国博物馆的官员。在这类活动中,许广平往往都是带头的,给鲁迅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5 年 3 月 11 日,许广平在同学的怂恿下,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倾诉衷肠。她在信中说,自己心中有“许多怀疑而愤懑不平”的话要向“先生陈诉”,希望鲁迅给自己“无时地界线”的指导。鲁迅当天就回信,称许广平为“广平兄”。许广平不解,鲁迅解释说,自己对关系密切的朋友、同学乃至学生,一律称“兄”;对关系疏远的人,才称先生、太太、少爷、小姐。4 月 14 日,许广平和同学第一次到鲁迅家“探险”让她进一步了解了这位文化名人的生活。

从此,两人开始了密切的通信联系。后来,鲁迅把这些书信编为《两地书》,共收录 4 年又 3 个月间的通信 135 封;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有 2 年又 4 个月是在一起的,不用通信。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平时每个月通信两次以上。

青年许广平

两人关系的进一步密切,是在女师大风潮中。当时,新任校长杨荫瑜作风专横,引起学生们的不满。许广平、刘和珍等人领导了“驱羊(杨)运动”,要驱逐杨荫瑜。杨荫瑜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支持下,以粗暴手段对待学生。鲁迅和一些进步教授站在学生一边,当军警到学校抓学生的时候,鲁迅让许广平躲到自己家住,替自己抄稿子,两人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1926 年 3 月 18 日,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段祺瑞的卫队打死打伤请愿的学生、群众 100 多人,许广平的好友刘和珍、杨德群都惨死在这次事件中。当天早上,许广平到鲁迅家送稿子,放下稿子就想去参加请愿,被鲁迅制止。鲁迅是反对请愿的,他说:“请愿、请愿,天天请愿,我还有稿子要抄呢。”就这样,许广平留在鲁迅家,幸免于难。

“三一八惨案”之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抨击段政府的暴行。北洋政府下令通缉一批进步人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名列第二,鲁迅名列第二十一,鲁迅只好躲进外国医院。不久,张作霖的奉军入关,逮捕杀戮进步人士,北京形势进一步恶化。

02.厦门广州,聚散考验

1926 年 8 月 26 日,鲁迅和许广平双双离开北京南下。鲁迅是应聘到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则是去广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他们在上海短暂停留后,分别乘船去了厦门和广州。

这是一次短暂的离别。鲁迅在厦门大学只工作了 5 个多月,就辞职去了广州,到中山大学任教,也是与许广平的再次团聚。当时的广州是国共合作的中心,鲁迅不时应邀发表演讲,但他不会讲粤语,许广平就充当了鲁迅的“翻译”。

鲁迅、许广平离广州前与朋友合影。

然而,广州也不是久居之地。1927 年 4 月 15 日,鲁迅到广州才三个月,广东军阀就配合蒋介石发动“四一五政变”,屠杀逮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在中山大学的党组织负责人毕磊是鲁迅的学生,也是中共党组织与鲁迅的联系人,在政变中也被抓走。鲁迅多方营救未果,毕磊已被秘密杀害。鲁迅目睹了大批青年人被逮捕杀害,目睹了青年分成两大阵营互相攻杀,他决定离开。鲁迅后来回忆说:“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东的。”4 月 21 日,鲁迅正式向中山大学提出辞职。中山大学当局还需要鲁迅装点下门面,一直拖到 6 月才批准。同时,许广平也向校方提出辞职,被当即批准。

03.上海十年,相濡以沫

1927 年 9 月 27 日,鲁迅和许广平双双乘船前往上海。10 月 8 日,鲁迅租下上海虹口景云里 23 号的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之间没有婚书、没有仪式、没有亲友证婚,但两人心心相印、情深意切。

许广平是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新女性,自信、自强、独立,可以不依靠丈夫生活。初到上海时,许广平和几位朋友准备一起办一份妇女杂志,但鲁迅反对,他说:“你还是不要出去,帮帮我,让我写文章吧。”鲁迅需要一个助手,需要有人照料自己的生活。两难之际,许广平选择了家庭。从此,她不仅是鲁迅夫人,还是他的助手、秘书甚至保姆,五四新女性成了专职家庭主妇。对此,许广平毫无怨言,她说:“不管谁向谁‘屈膝’,大家都为了替社会人类工作。”

鲁迅、许广平刚到上海时与亲人、朋友合影。

鲁迅非常体谅许广平的付出,把家里的事务都交给她打理,开支用度概不过问,连买烟都是许广平替他去买。1929 年 9 月,他们的孩子周海婴出生,鲁迅更是充当起“高龄奶爸”,事事亲力亲为。鲁迅喜欢夜里工作,到了晚上,鲁迅见忙碌一天的许广平就要休息了,会暂时放下工作,贴心地跟许广平说:“我陪你抽一支烟好么?”然后就边抽烟边和许广平聊天,直到许广平沉沉睡去,鲁迅才蹑手蹑脚地回到书桌前工作。

鲁迅和许广平都喜欢绘画。1934 年 12 月 9 日,鲁迅买到一部印制精美的《芥子园画谱》,送给许广平,并在扉页上题诗一首:“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寄画图娱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诗中的“十年”,是从他们在 1925 年相知相恋算起,正好十个年头。让许广平欣慰的是,鲁迅在上海 10 年的著作成绩,超过了以前 20 年的成绩,这其中应该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许广平是新女性,对朱安一生最看重的“名分”问题,她一点都不放在心上。鲁迅去世后,好友许寿裳约许广平、周作人一起编辑《鲁迅年谱》。许寿裳委婉地提到了鲁迅与许广平的关系问题,把这个问题表述为:“1927 年 10 月,与许广平女士以爱情相结合,成为伴侣。”许寿裳就此征求许广平的意见,许广平直接改为:“1927 年 10 月,与许广平女士同居。”我们知道,“结婚”和“同居”的意思是不同的。

抗战胜利后,许广平重修鲁迅墓。这是她和儿子在目前合影。

那么,许广平和鲁迅算是什么关系呢?许广平自有自己的看法。她说:

“关于我和鲁迅先生的关系,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在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样相待,相亲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要有任何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打破吗?所以,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足,绝不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准备着能自立谋生的,如果遇到没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那么马上各走各的路。”

鲁迅去世时,许广平才 38 岁。但她没有另组家庭,而是专心整理鲁迅的著作和遗物,抚养他们的孩子,赡养鲁迅的母亲和朱安夫人,同时还要参加各种进步文化活动。其间遭受的艰难困苦,是难以想象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她把解放区出版鲁迅著作的版税,全部捐给鲁迅艺术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她把鲁迅的遗物、版权等,都捐给了国家。这样的胸怀气度,才不愧“鲁迅夫人”的称号。

【2】、来自网友【希望星晨 58298869】的最佳回答:

1.许广平崇拜老师,首先萌发了恋情。

1923 年秋天,鲁迅应邀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学,尽管许广平经常坐在第一排,但鲁迅对这位女弟子并无深刻印象。可青春洋溢的许广平却对她的这位老师印象深刻。“突然,一个黑影子投进教室来了,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著,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许广平描述得细致入微了,笔触尽显赏识,鲁迅讲课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彰显了渊博学识。于是她后来都坐在了第一排,并且主动率真地提问。一来二往的,崇拜中萌发了爱恋的情愫,朦胧中滋生出超越师生之情的异样情感。

1925 年 3 月,女师大发生了“驱杨运动”。热血女子许广平是这场学潮中的中坚,这个时候,她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鲁迅先生:现在执笔写信给你的,是一个受了你快要两年的教训,是每星期翘盼着希有的,每星期三十多点钟中一点钟小说史听讲的,是当你授课时,坐在头一排的坐位,每每忘形地直率地凭其相同的刚决的言语······”,这是内心表白,尽露爱慕之意。许广平是有勇气的,鲁迅是有才气的,这一封直言不讳的表达爱意的信,开启了鲁迅和许广平频繁的通信模式。

2.鲁迅先生认识许广平前,有过一次无性无爱的婚姻。许广平唤醒了先生沉睡的爱。

其实,1906 年,鲁迅与朱安成亲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娶得的妻子朱安是一个没识多少字,满脑子封建三从四德,还裹着小脚的女人。这是他的母亲周老太太撮合的结果,1906 年春,在日本留学的鲁迅被老太太以身患重疾为名骗了回来,到家后才知道,母亲要他与朱安结婚,孝顺的鲁迅自是无可奈何,只好满足母亲的愿望走了过场。他与朱安并没同床共枕,自己睡在书房,三天后,又东渡日本而去……

面对率真的学生表白,鲁迅慌乱中内心又重新燃起了曾经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之火,但冷静的他懂得:安分守己,伺母至孝的朱安在,是没办法给许广平名分的。因此,理智的先生不愿意耽误学生的青春。自此,是多次的拒绝,先生向学生耐心而详细地阐述了自己不能与她结合的理由,其中不乏天真:“为什么还要爱呢?”,“我自己明白各种缺点,生怕辱没了你。”。许广平反倒成了先生,开始诘问鲁迅:“先生,你会真的不懂得爱情吗?你真要为这旧世界牺牲掉全部的生命吗?”。面对勇敢的学生炽热、真诚的爱,鲁讯终于抛弃了“怕不配”,“生怕辱没了你”的想法。1925 年 10 月,先生终于喊出:“我可以爱。”。

3.两地书信诉衷情。

1926 年,鲁迅携许广平南下。鲁迅在厦门大学任职,许广平回了广州,结果不到半年,鲁迅就应中山大学之聘也来到广州。1927 年 10 月,鲁迅与许广平一起回上海定居。二人分隔两地,书信不断。鲁迅在厦门教书时,信中告诉许广平:“听讲的学生中有女生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许广平暗笑爱人的幼稚,但心头荡漾着无比的甜蜜与幸福。鲁迅是认真的,几乎每天都去“”邮政代办所等信”,还丈量出这段路是八十步的距离。有时,为了表达爱意,经常在半夜里,翻越栅栏后将信投入的邮筒中。

许广平把亲手织的背心寄给鲁迅。他收到就穿在身上,还拍了一张照片,在信里说:“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我看这样就可以过冬,无需棉袍了。“。铁骨铮铮的鲁迅给了爱人昵称:“乖姑”、“小刺猬”、“小莲蓬”,尽现柔情,爱情使他年轻,书信中有无尽的爱意。“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度过预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忧虑。”。这在鲁迅后来将两人的信件整理出版的《两地书》中也可以看出。尽管生活琐事、烦事一大把,但言语之间,相爱之情溢于言表。两个人在特殊年代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肝胆相照,与对方一往情深。

4.此中甘苦两心知,爱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根本也无需回报。

1927 年 4 月,因为营救学生失败,鲁迅辞掉了中山大学的职务,后同许广平一起回定居上海。鲁迅对同居顾虑重重,朝气蓬勃的许广平再次给了丈夫鼓励:“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意,绝不需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始终准备着独立谋生的”,掷地有声,爱是付出,不是给他增加负担!此后,许广平照顾鲁迅的衣食起居,对他无微不至。先生写作至深夜,冬季茶易凉。灵犀的她特意为先生缝制了一个保温的茶壶帽。

在许广平的悉心照顾下,先生的头发不再像以前那样凌乱了,衣服也干净整洁,不再有补丁了。他有令人哭笑不得的感叹:“现在换件衣服也不晓得向什么地方拿了。”,许广平还兼任秘书的角色,帮鲁迅整理文稿,做校对工作,查阅各种资料、典籍,编排和保管先生的文稿等。她在,就不让他为琐事操心,让鲁迅全力以赴投入创作中。致使:“后期十年的著作成绩,比较二十年前的著作生涯虽只占三分之一,而其成就,则以短短的十年而超过了 20 年。”。这其中自有许广平的贡献。

1929 年,许广平临产时手术难产,鲁迅毫不犹豫地告诉医生“救大人”。母子平安后,许广平出院回到家中,发现丈夫把家中的家具全部清洗干净了。孩子的到来,为鲁迅注入了活力与生机。1934 年,鲁迅在《芥子园画谱》上题了一首诗,来纪念两人相守的时光:“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1936 年 10 月 19 日,鲁迅病逝,弥漫之际,深情地对许广平说:“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先生是无私的,许广平是幸福的,她没跟错人。此情此景,对许广平是不思量,自难忘了。许广平是坚强人女子,先生撒手人寰后,她尽心尽力地抚养着周海婴,还收集、整理、出版了鲁迅先生的遗著,继续着她的老师加爱人~鲁迅生前未竟的事业。新中国成立后,许广平把鲁迅著作的出版权上交给了国家,还将鲁迅的书籍、手稿及其他遗物捐赠给了国家的有关部门。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