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唐诗三百首一共有多少个版本?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8 01:02:31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唐诗三百首一共有多少个版本?一共有 1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木山文】的最佳回答: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蘅塘退士编选了《唐诗三百首》,他在序里说明编选的目的: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

就是看到当时的儿童读本《千家诗》编得不好,一是选得不好,工拙莫辨;二是体裁不完备,只有近体诗,没有古体诗;三是唐宋混杂,殊乖体制。因此选《唐诗三百首》来代替它,只作家塾课本,不作为“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著作,所以连自己的姓名也不署,只称蘅塘退士。

可是这书一出,“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四藤吟社主人语,见中华本《唐诗三百首》)。

到道光时,有章燮给它作注,有陈婉俊(女)给它作补注,写了凡例。

当时著名的学者姚莹虽然替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写了序,还是看不起这部书,他的序里根本不提蘅塘退士,甚至不提《唐诗三百首》,只说“见其案头有补注唐诗”。

直到 1920 年,大东书局刊印张萼苏评注《唐诗三百首》,还称衡塘退士,不知他的姓名。

到 1959 年刊行陈婉俊补注《唐诗三百首》,才在《点校说明》里指出编者孙洙,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进士。

到 1980 年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出版,才从《梁溪诗抄》和《名儒言行录》里辑录到孙洙的简史。

这样一位长期不为人所知的编者,编了这部他自己也并不看重而长期被人看不起的《唐诗三百首》,却把从唐朝到清朝所有大家或名家的唐诗选本包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选唐诗》都抛在后面。

成为最风行的唐诗选本。

唐诗的选本,在《唐人选唐诗》里就有十种,选者象元结、殷璠、令狐楚、姚合、韦庄等,他们的声名都比孙洙大得多,有的还是唐代著名诗人,却都没选过孙洙。

宋以后的各种选本,直到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也都远不如《唐诗三百首》风行。(1717 年出初选本;1763 年出增选本)

孙洙选诗好象没有自己的标准,不过从“择其尤要者”看,他在选择中还是有标准的。

《唐诗别裁》的初选本不选王杨卢骆的歌行体,白居易的讽谕诗,张王乐府,李贺诗,孙洙也都不选。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选诗注重讲含蓄而富有艺术性的,白居易的讽谕诗直率而欠含蓄,所以不选。他的选诗又不满于浮靡之作,王杨卢骆的歌行可能因为没有完全摆脱六朝的影响,而不选。

又反对怪诡难懂,李贺诗可能因而不选。他的选诗是给儿童读的,较深较长的诗不选,所以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都不选,但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也比较长,因为它们的音节流美,风华绮丽,所以入选。

又主张温柔敦厚,选了不该选的郑畋《马嵬坡》:“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远不如《长恨歌》写得真实。

对皮日休、陆龟蒙的诗,大概认为不够温柔敦厚都不选。

这样看来,孙洙的选诗标准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选了三百多首,分量适中,适于在读者中广泛流传。

选的作家中,以杜甫诗选得最多,其次是王维、李白、李商隐,因为他注重诗的艺术性,所以重点突出这几位诗人。又注重含蓄,要求音节流美,容易读,容易懂。

缺点是有不少名篇,因为写得不够含蓄,或不够温柔敦厚,内容比较深一点、长一点的,都没有入选,显得不足。

孙洙的选本,虽是参照《唐诗别裁》初选本,但跟它有不同。

如张祜七绝,沈德潜只选了一首《雨霖铃》,“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批为“情韵双绝。”

这首写唐明皇乱后回宫,看到宫内无一旧人,听到奏他在蜀道写的《雨霖铃》曲,不胜凄苦。沈德潜对此抱着极大的同情,借赞美这首诗来压倒别的诗,说:“(张)祜又有《集灵台》诗:‘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讥刺轻薄,绝无诗品。……朱庆馀之‘鹦鹉前头不敢言’,此纤小诗之派也。”

可是孙洙偏不选《雨霖铃》,反而选了《集灵台》和朱庆馀的《宫中词》,这里显出两人的看法不同。

看来孙洙是对的,对唐明皇昏庸误国,自作自受,不值得那样同情。《集灵台》的讥刺,《宫中词》的婉讽,都应该肯定。这里见得孙洙的见解高出沈德潜。

再象沈德潜在李商隐下批道:“顾其中讽刺太深,往往失之轻薄,此俱取其大雅者。”孙洙选的《隋宫》讥刺隋炀帝的奢淫昏暴,《瑶池》讥刺周穆王的求仙无益,沈都没有选。这两首也有借古讽今之意,都是传诵的名篇,沈大概认为讽刺太深。这里也显出孙洙的见解超过沈德潜。总的看来,《唐诗三百首》虽有不足之处,但孙洙就脍炙人口的诗来选,注意诗的艺术性,他的见界又超过沈德潜,所以不失为一部好的选本。

孙洙对入选的诗,有选择地作了批语,简明扼要,对读者有启发。

如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批:凭空落笔,若不着题,而自有神会。)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露襟。(批:应上半首)

批语指出这诗首尾呼应,都是纪念羊祜的。因为羊祜感叹山川无恙,而贤人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百姓因建羊公碑纪念他。这诗的开头正对此而发,这个批语对读者有启发,也指出作者如何构思。

又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批: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这个批语,指出这首诗的深刻含义,也点出了它的含蓄不露的写法,正显示出它的艺术特色。这是较长的批语。

有的批语只点一下,如刘方平的《月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批:“春意盎然。”

指出这两句诗好在通过虫声知道春意暖,显示充满春意,反映蓬勃生机。

刘禹锡《春词》:“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批:“无情处都有情。”玉掻头是无情的,从“蜻蜓飞上”里,这个玉掻头代表那个妇女的新妆,就有情了。蜻蜓本是无情的,但它能赞赏新妆,也有情了。

通过无情变有情,显出新妆的无人赞赏,反衬夫婿的无情,和她的寂寞孤苦。这个批语深可体味。

再象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批:“二句十四层。”

即认为上句说“风”又说“急”,说“天”又说“高”,说“猿”又说“啸”,又说“哀”,是七层,下句也这样。

这样讲太繁碎。不过从中也可看到他要我们注意,诗里不光说了三样事物,还写了它们的动态或形状,从而构成一种意境,帮助我们作分析。这样看来,孙洙的批语是有启发作用的。

《唐诗三百首》流行的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本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吸收了前代和当代的研究成果,除注释外,兼及风格,最为详备,后来居上。

中华书局本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保存了孙洙的批语,对理解这些诗有启发。补注引用典故的原文,比较详实,也有特色。

中华本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对每首诗都注明平仄,便于按平音步仄音步来念,可以收到“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效果,每诗后还附有注释和作意。

尤其是近年来,各种注释、翻译和诵读本各有特色,自可查阅。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