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胳膊拧过大腿的事件?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00:08:22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胳膊拧过大腿的事件?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司徒伯雷】的最佳回答:

那必须要说下布尔战争了。

布尔战争,一般指发生于 1899 年 10 月 11 日—1902 年 5 月 31 日,英国与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之间的战争,又称为南非战争。

战争一方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是当时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强国,布尔人只是移民到南部非洲的荷兰人后裔,战争双方看起来实力相差悬殊,但战争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英国人投入四十余万兵力,在阵亡两万两千人的情况下,最终只能与布尔人签订合约,停止战争。名义上,英国人取得了胜利,但实际是惨胜如败,战后英国实力大减,从此开始走向衰亡。

不过这场影响世界格局的战争,中国人却知之甚少,因为此时中国正赶上了八国联军侵华,全部人的眼光都集中在这场战争上,不过如果要回望世界历史,就不能忽视布尔战争。

英国人与布尔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南非的土地和资源上,特别是当南非发现金矿后,这种矛盾更加尖锐,为了对抗英国,布尔人将德国势力引入南非,这进一步导致双方矛盾尖锐化,最终,双方爆发战争。

布尔人率先进攻,第一场战役就打死 500 多英国人,战争第一阶段,英国人遭到惨败,这大大超出英国人的预期,毕竟同英国相比,布尔人简直不值一提,于是英国掀起巨大报复,前线战场配备了大量新式装备,包括李恩菲而步枪,马可欣机枪,阿姆斯特朗野战炮等装备。在战场上,英国人也大量使用现代通讯设备,由此取得战场优势。

但布尔人也不蠢,他们发明了现代游击战争,将游击队分散到广大农村,偷袭英国人的后勤补给,交通干线,最终英国人被这种现代游击战打得晕头转向,丧失了主动权。为此,恼羞成怒的英国人发动屠村行动,结果遭到世界舆论强烈谴责。

这场战争耗费了英国 2.2 亿英镑军费,超过列强在 19 世纪的全部军费总和,但最后还是签订了和约,这场战争中的巨大花销,让英国不堪重负,在随后的列强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日不落帝国也开始出现解体的征兆。

所以,布尔战争是一场典型的胳膊拧过大腿的战争。

【2】、来自网友【正史漫谈】的最佳回答:

胳膊扭过大腿,中国历史上的案例简直不要太多,那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都属于这一范畴。但若要问哪场实力对比最悬殊,那一定非“位面之子”刘秀扬名立万的昆阳之战莫属。

这场战斗中,刘秀一方仅有不到 2 万人,而且还是些贪图钱财、没什么出息的乌合之众;

而王莽一方,足足有 42 万人,号称百万;全国各州的精兵、所有精通兵法的世家大族悉数出场,凝聚了当时王莽手中最强悍的力量。

最终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获胜的竟然是前者。

真正的历史上,刘秀并没有召唤雷电、洪水、陨石的魔力。他之所以能获胜,主要倚仗两大秘诀:豁出一切的队友、猪一样的对手。

我们先看看战斗背景。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后成功篡位,并信心满满地开展了自己的一揽子改制计划。实际上,他并不是什么穿越者,而是如假包换的复古者。他所有的政策,都围绕着一个思路:实现儒家理论中所谓的“周制”。最终的结果也毫无意外:食古不化、鸡飞蛋打。

公元 17 年,在王莽一系列失败政策下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又遭受了频繁的天灾。为了活下去,他们开始流落荒野、占山为寇。“富者不自保,贫者无以自存,于是并起为盗贼”,大名鼎鼎的“绿林军”由此诞生(根据地为绿林山,今湖北省京山市大洪山)。

后来,这支队伍分化为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活跃于湖北、河南等地。不久后,山东地区爆发了赤眉军起义,他们一西一东,对王莽新朝政权造成了极大冲击,这也让一些刘氏宗亲看到了趁机起事的机会。

公元 22 年,居住在南阳郡的刘縯、刘秀兄弟开始崭露头角。从族谱推算,俩人算是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在汉武帝的推恩令下,他们随时逐渐失去了宗室待遇,但仍称得上拥有拥有大片土地的地主。

这年 10 月,刘秀兄弟与姐夫邓晨等人在今湖北枣阳地区起兵,主体为当地的宗族以及乡亲,大概有 7000 多人;其后,他们与新市、平林兵联合,在“反王”的一致目标下达成了战略同盟。

在取得棘阳大捷后,这股联军的规模发展到了十余万人,不过他们仍称得上是“乌合之众”,比如在一次战斗后因为分赃不均,绿林系的好汉们曾怒从心头起,几乎拔刀跟刘氏兄弟火并。多亏刘秀在宗室内部集资,才最终安抚了这群大爷。

为了避免内耗、统一行动,各位头领决定推选一位带头大哥,为人霸气的刘縯最具帝王相,但绿林军忌惮他的能力,故意推举了另一位汉室宗亲刘玄当皇帝,定国号“汉”,改年号为“更始”,史称“更始政权”。

刘秀兄弟虽不满,但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第二年,在吸收了下江兵后,汉军主力连战连胜,开始进攻南阳首府、战略要地宛城。同时,刘秀与新市军首领王凤则带着小部分人马,在宛城北面的昆阳、定陵、郾等地捏捏软柿子。

王莽得知宛城被起义大军围攻,决定调集兵力,一举铲除这股心腹之患。三月,他下诏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全权负责平定山东地区(崤山以东)的叛乱。为了毕其功于一役、确保万无一失,他征调了控制之下的全国各州郡精兵,由所在地区长官亲自挂帅;此外,还征召通晓六十三家兵法的世家大族俊才为军官,甚至还把皇宫的虎、豹、犀、象等猛兽都赶出来以助声势。

五月,王莽的 43 万大军(对外号称百万),浩浩荡荡南下,队伍绵延上千里。而正埋头抢得不亦乐乎的刘秀等人,则首当其冲(看下图),听说朝廷大军到来,他们吓得立即躲到了昆阳城,慌慌张张的商量对策。

此时的昆阳城里,满打满算只有八九千人。因此,面对北方看不到头的朝廷大军时,汉军将领们无不吓得心惊胆战,甚至有人提议瓜分财物、分头跑路,各自回家找老婆孩子去。

正当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平日里文文静静、寡言少语,一向被人轻视的偏将军刘秀却语出惊人:“如今我们人少粮缺,宛城外的大军又不可能来救援,如果再次分散的话,那等于自寻死路。豁出去干他一仗,搞不好还能有转机。如今你们却想着妻子、财物,这哪里有点男子汉的架势?!”

被平日的怂货这么一喷,出身草莽的王凤等人脸上挂不住了:“刘将军何敢如是!”刘秀微微一笑,淡然起身。

不过,得知绵延几百里的朝廷大军已经接近城北时,逃无可逃、惊惶不定的王凤等人,只得低声下气请刘秀主持大局。

刘秀早已成竹在胸:王凤等人守住昆阳迎敌,自己带着 13 个骑兵溜出城外,去定陵、郾地找帮手。

城外朝廷大军的总指挥王邑,是王莽的堂弟,曾率军镇压反对王莽夺权的势力,算得上一名老将。此时,他威风凛凛的带着大军抵近昆阳城,虽有部将建议舍弃这个无关紧要的小目标、直接杀向宛城外的汉军主力,但他决意要先拿这个小城祭旗,以鼓舞士气:“当先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

数十万大军的火力瞬时向小小昆阳倾泻而来,王凤撑了一会儿就打出白旗求饶,然而王邑果断拒绝:“不准投降,本帅就要活活打死你们!”这下,王凤他们只能豁出性命负隅顽抗。

此时,刘秀把定陵、郾的全部兵马都召集了起来,日夜兼程赶往昆阳。不过所谓的全部,也不过几千人而已。

但古往今来打仗,数量虽重要,气势更不容忽视。这点人马不要命的杀向昆阳,并一举冲破外围的防线,刘秀本人甚至亲手杀掉了好几个人。其他汉军首领见状,不禁又惊又喜:“刘将军平时看到弱小的敌军都胆怯,现在见到强敌反而英勇,太奇怪了!”大伙的杀气瞬间被点爆,无不争先恐后、猛杀猛冲;托大的王邑军队被杀掉数千,刘秀一干人马则顺利冲到昆阳城西。

直面身前的数十万大军,刘秀挑选了 3000 人,准备作为敢死队上前拼命。不过王邑脑子又犯抽了:也许是为了避免让自己落下胜之不武的恶名,他亲自带着一万人迎战,并且交代其他人不准擅自帮忙。

3:1,按理说怎么着也不会输。但王邑没想到的是,自己面临的是一群见血就疯狂的野兽,一番交手,己方瞬间溃不成句军,甚至连副手王寻还没回过神来就被人砍死;慌乱之下,他还没来得及给身后的大军发信号,城里的汉军也趁势杀出,他们内外合击、气势惊天动地。王邑大军目睹统帅身陷重围,不知如何是好,就地四散而逃。

巧的是,正当战场一片混乱之时,狂风四起、雷电暴雨交织而下,滍水泛滥,乱哄哄逃命的军人挤成一团,无数人被淹死,尸体堆积如山,甚至把河水都堵塞。

大势已去的朝廷军队就此作鸟兽散,只有王邑带着数千心腹跑回洛阳,各郡将士则逃回了老家,王莽朝廷从此颜面扫地,再也没有能够指挥的武装力量。几个月后,起义军攻入洛阳,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不到两万战胜四十三万,创造了古代战争最悬殊的比分,原本默默无闻的刘秀一战成名,甚至被后世冠以“位面之子”的美名。但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刘秀之所以能创造奇迹,不外乎内外两方面原因:

内因:在绝境之下,汉军队伍置之死地而后生;

外因:王邑被实力对比冲昏了头脑,把数十万大军拖在小城下,丝毫不能发挥出规模优势;甚至还屡次轻敌,被刘秀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惨败也在情理之中。

一句话:神一样的刘秀、猪一样的王邑,共同造就了昆阳之战这一奇葩战例。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