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宋孝宗赵眘都出五服了,为什么宋高宗还选中了他做储君?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9 11:23:47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宋孝宗赵眘都出五服了,为什么宋高宗还选中了他做储君?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平沙趣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简单来说,有三个原因。

第一:宋高宗独子去世,又丧失了生育能力

宋徽宗是个文艺皇帝,文化水平很高,身体也非常好,不仅活得长,生的也非常多,他一生共有 32 子,其中有 25 位活到了成年。

当然,宋徽宗治国非常菜,北宋在他手上濒临灭亡,他匆匆忙忙禅让给儿子赵恒(宋钦宗),折腾了一两年,汴京城破,父子俩一起北狩了,只是连累了汴京城中的百姓女眷,中原黎民,实乃千古罪人。

宋徽宗的儿子大多居住在汴京,城破之日,他们也一并被掳走,只有一个赵构逃到了南方,赵构自然被拥立为帝,再造宋室江山,也即宋高宗。

眼看着

父母、兄弟、姐妹、妻女等全部被抓,宋高宗却没有立刻兴兵北伐,他先向同族挥起了屠刀。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宋朝宗室的人员是很庞大的,金人也做不到一网打尽,南渡的赵氏宗室不再少数,其中有些人就招兵买马,起兵勤王,只不过他们勤的是不是自己,宋高宗不确定,也想信任,直接发兵将他们一一翦除,巩固自己的皇位。

或许是这么做太缺德?宋高宗完全没能遗传父亲的生育能力,一生只有五女一子,五女全部被掳,独子早夭,之后宋高宗再无生育,不得不考虑从宗室中选择继子。

第二:宋高宗故意选择远支宗室

宋高宗时期,宋朝宗室人员可以分为三系,即宋太祖赵匡胤一系、宋太宗赵光义一系和魏王赵廷美一系,这三兄弟是宋朝第一代皇室,其中有两个当了皇帝,宋高宗本人就是宋太宗的子嗣。

按照一般情况,无子皇帝选养子都是选关系最近的,比如汉昭帝选侄子刘贺(被废属意外)、汉成帝选侄子汉哀帝,就是北宋,宋仁宗也是选的堂侄子,因为他没有侄子可选(宋仁宗兄弟均早亡)。

不过也是宋仁宗的遭遇,改变了宋高宗选择养子的条件。宋仁宗,一代仁君,结果子嗣全部夭折了,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宋仁宗收养了堂侄赵宗实为子,也就是宋英宗,他是宋高宗的曾祖,这个曾祖结结实实给宋高宗上了一课,因为他继位后跟大臣们讨论生父濮王赵允让跟养父宋仁宗的称呼问题,即“濮议”。

按照宗法,宋英宗是以宋仁宗儿子身份继位的,拿了人家的皇位,自然就得叫声爹,吕诲、司马光等大臣主张称仁宗为皇考(考是对已去世父亲的称呼),称濮王为皇伯;但宋英宗是濮王生的,而且宋仁宗对生儿子一直抱有幻想,经常把宋英宗赶回家,所以韩琦、欧阳修等主张称濮王为皇考。

双方斗了十八个月,最终以宋英宗称濮王为皇考(追封为皇)结束,宋仁宗没儿子了。

宋高宗不想没儿子,所以他要找一个不能搞

“濮议”破事的养子,什么样的养子搞不起“濮议”?无非是支系远而且势力小的,如果他皇位传给这类养子,感恩涕零还来不及,怎么会想着尊崇生父,而从宗法上尊崇生父,支系太远,一尊就是好几代,等于废掉前面数代皇帝,这根本不可能实施。

确定下这两个标准,宋高宗往宗室一看,太祖系、太宗系和魏王系都是枝繁叶茂,人数很多,不过一个家族总有大宗小宗,继续往下分。

宋太祖只有两个儿子有后裔,就是燕王赵德昭系和秦王赵德芳系,最正宗的自然是燕王系,赵德昭比赵德芳大,也是赵光义重点关照对象,赵光义失踪久了,群臣还想拥立他为帝呢。

宋太宗有后裔的儿子就多了,最正宗的自然是当上皇帝的真宗系,可宋真宗有儿子没孙子,接下来上场的宋英宗是濮王之子,之后的皇帝都是濮王后裔,濮王系成了最正宗的帝系。

燕王系和濮王系势力都很大,尤其是濮王系,

有手握军权镇守地方的,有德高望重担任宗正的,宋高宗叔祖辈的就好几个,叔伯辈的更多,侄子辈的有上百个。燕王系也有很大政治影响力,因为

安定郡王跟

濮王是北宋唯二

允许世袭的宗王,宋高宗时期,也有很多他叔祖辈的人在世,子孙未必会比濮王系少。

宋高宗翻族谱翻得眼睛都快花了,终于给他找出来小宗当中的小宗,并从中选了两个侄子辈的,一个是

赵伯玖,一个是赵伯琮。

赵伯琮生父赵子偁,秦王系后裔,官宣教郎,从八品;赵伯玖生父赵子彦,官秉义郎,从八品,现在已经搞不清楚他是哪一系,不过混到这个官职,显然不是什么大系。

选养子选到这份上,显然不是因为宋高宗顾虑到什么金主长得像宋太祖、太祖之后当有天下这些传言,主要是为了好控制,故意选的小宗。

第三:宋孝宗脱颖而出

宋高宗收了两个养子,但还没死心,他在向宋仁宗学习,宋仁宗一直到病重时还想努力生个儿子,他这才哪到哪啊,所以绍兴二年收了养子后,他一直拖着,期盼能生个儿子。

一直拖到绍兴二十几年,宋高宗终于死心了,开始考虑立太子,人选自然是两位养子之一。

究竟选谁呢?宋高宗想出个非常直接的办法,他给两位候选人

每人送去美女十名,过了一阵又把她们召回。

经过检查,发现给赵伯玖的那十个都已经不是处女,而给赵伯琮的那十个依旧都是完璧。

宋高宗由此选定赵伯琮为嗣,绍兴三十年(1160 年)立为皇子,改名赵玮。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赵玮被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眘,即日后的宋孝宗。宋孝宗继位后,提都没提生父的名号,一来是宋高宗一直活着,二来是确实难度太大。

总的来说,宋孝宗能够被选中是凭借宋高宗无子不育又担心死后无子,再加上宋孝宗定力够,出五服反而成了他入选的条件。

【2】、来自网友【Mer86】的最佳回答:

宋高宗选择储君的标准很简单:

不能是皇族大宗,家族不能太有势力

。这两条标准,宋孝宗都符合。并且宋孝宗还有孝心加持,让高宗对他刮目相看。因此,宋高宗最终也就选定了宋孝宗赵昚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至于赵构和赵昚是不是出了五服,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宋英宗还是宋仁宗的堂侄呢,还不是对仁宗这个养父没什么孝顺之心。

一、不能选择皇族大宗子弟

众所周知,宋高宗赵构之所以要选择养子继承皇位,是因为他的儿子赵旉夭折,而他自己又因为阳痿而生不出孩子。所以他只能选择在宗室当中挑选继承人。

不过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就是赵构继承皇位,没有走正常的皇位传承,他是被别人推举上位的

因为宋高宗原本没有继承权。宋徽宗把皇位传给了宋钦宗赵桓,按照法统,下一任继承人要从钦宗的儿子中选出,高宗自动降级成皇族小宗,失去了继承权。

但是由于在靖康之变中,

宋英宗的后裔

被金兵一网打尽,全部押到了北方做俘虏,近支皇族当中仅剩赵构一人,于是他也就如同走了狗屎运一般,变成了皇帝。

正是因为皇位来的不正常,所以高宗心里一直都有一个心结——

既然他被推举上位,那么其它的皇族成员也一样能

说到这里,要澄清一个错误印象。很多人以为赵构把皇位传给赵昚(太祖后裔),是因为宋太宗赵光义的后裔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国人一锅端了,赵构别无选择,只能在太祖后裔当中选择继承人。

然而,这个印象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宋太宗有九个儿子,其中八个儿子都有后代。从宋太宗到宋钦宗,中间隔了一百四十多年,一共是六代人。试想一下,八个儿子都有后裔,这些后裔再经过五代人的繁衍,这个基数是多少?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宋太宗后裔的基数,起码在四位数以上。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宋英宗的生父濮王赵允让有二十多个儿子。宋英宗的其它亲兄弟基本上都有一大堆儿子。这些人不见得都是在京城居住。靖康之变时,

宋英宗的直系后裔被一网打尽,但是跟英宗平辈兄弟的后裔子弟,很多都逃过了一劫

比如说宋英宗的哥哥,濮王赵宗晟的后裔在靖康之变时就跑到了江南

。这些人里面,既有赵构的叔祖辈,也有他的平辈,封亲王和郡王爵的人就有十几个,其中以

齐安郡王赵士㒟

的势力最大。宋高宗能继位,其实就是仰仗了赵士㒟与孟太后(宋哲宗皇后)的支持,他才坐上了皇位。

试想,那么多的宗室子弟都跑到了江南,这些人都是携家带口的南迁,他们能拥立光杆司令赵构为帝,难道就不能拥立其它的宗室子弟为帝么?

每每想到这些,赵构心里就发慌。打压那些宗室子弟都还来不及呢,他怎么还敢在宋太宗的后裔当中选择继承人呢?

所以,皇族成员,赵构一概不选。他只敢在太祖的落魄后裔当中选择继承人。因为经过七代人的繁衍,宋太祖的这些落魄后裔,混的跟老百姓差不多。这些赵家人,对赵构没有任何威胁。

这里插一句,

其实宋太祖的后裔当中也有混的好的。比如安定郡王一脉,就是在北宋时期地位相当崇高的太祖后裔

。(北宋的宗室只有濮王和安定郡王允许世袭)

靖康之变时,当时的安定郡王叫赵令畤,他是燕王赵德昭(赵匡胤次子)的玄孙。赵构在选择继承人时,也直接跳过了安定郡王一脉。理由和他不选太宗后裔是一样,即皇族大宗,不好驾驭。

二、储君的家族势力不能太大

宋孝宗赵昚继位之前,北宋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改宗。由于宋仁宗无后,他只能选择养子继位。

这就导致继承皇位的宋英宗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而是宋仁宗堂哥赵允让的儿子

。(宋真宗这一脉也因此而绝嗣)

宋仁宗活着的时候,宋英宗很恭顺。但是仁宗驾崩后,英宗立马就原形毕露。他死活要追封自己的生父赵允让为“皇考”,坚持要给生父一个皇帝的名分。这一政治闹剧搞得满朝鸡飞狗跳,在历史上被称为“濮议”。

后来的明朝也闹出过这种闹剧,皇族小宗出身的嘉靖皇帝死活要把亲爹追封成皇帝,俨然一副孝子模样。而他对明孝宗和明武宗的遗孀却很是冷淡,丝毫看不出半点孝心。这种亲爹和养父的关系该怎么摆的问题,千年以来就是个难题。

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薄情寡义的养子搞政治清算,宋高宗便选择了身份卑微,家族势力不大的宋孝宗赵昚。

因为赵昚的生父赵子偁,官至宣教郎,只是从八品的文官

(秦王赵德芳后裔);

赵昚的竞争对手赵伯玖,生父赵子彦,官至秉义郎,区区从八品武官,甚至说不清是太祖哪一支的后裔;

这两个小孩子,不管哪一个当了皇帝,一定会对赵构感激涕零。因为没有赵构提拔,濮王和安定郡王的家族成员也是王爷。而没有赵构的提拔,宋孝宗和他的竞争对手就只能在老家玩泥巴。

一个是回去当王爷,一个是回去玩泥巴。这区别可就大了。

所以,

赵昚要维护自己的皇帝地位,他就一定要誓死捍卫赵构的地位!因为赵构和他的利益已经绑在了一起

并且,赵构也试探过宋孝宗的孝心,是确确实实很真诚的一个人。

另外,宋高宗选择让宋孝宗继位,还有一个难言之隐。由于靖康之变的原因,北宋的很多皇族逐渐都掌握了兵权。比如上面提到的濮王系和安定郡王系,都是南宋朝廷的中流砥柱。赵构的统治需要他们的维持。

而赵构把赵昚接到宫中抚养时,赵构本人只有 25 岁

。他对自己的生育能力还有幻想,觉得日子还长着呢,再生个儿子,问题应该不大。如果找皇族大宗当储君,比如濮王和安定郡王的子嗣当养子,日后如果自己生出了儿子,唯怕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搞不好,闹出兵变也是有可能的。

当年,宋真宗因为无子,便打算把四弟赵元份的儿子赵允让过继给自己当养子(就是前面提到的宋英宗生父)。

为此,真宗以绿车旄节的超高规格迎接赵允让到宫中抚养。结果皇子赵祯出生后(就是宋仁宗),真宗尴尬了。他有了亲儿子,哪里还需要干儿子?于是,他就以箫韶部乐的规格又把赵允让又送回了府邸。

这种突然中大奖,突然又发现买错了号码的遭遇,简直尴尬到了极点。

后来宋仁宗也无子,也需要寻找养子时,他首先就想到了自己的皇叔赵允让的儿子,最终挑中了宋英宗赵曙。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