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王昭君出嫁匈奴真的是毛延寿的错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7:44:14 2次浏览

关于问题王昭君出嫁匈奴真的是毛延寿的错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栖山君】的最佳回答:

是毛延寿的贪财和汉元帝的无情,铸就了王昭君悲情的一生!

公元前 33 年的仲春二月,年仅 19 岁的后宫女子王昭君,从繁华的的京城悲壮地走向茫茫草原,她将穿过浩瀚戈壁,越过黄沙漫天,去做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若干妻子之一。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

,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的落雁,指的便是王昭君。

公元前 36 年的春天,16 岁的王昭君因其绝世容颜,被地方太守看中,并将她献给了

汉元帝

,成了西汉后宫掖庭中的一名待诏家人子。

然而,短短三年时间,王昭君又成了缔结西汉与匈奴两族友好的纽带,北出塞外。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汉书中》只有寥寥数语,而王昭君之所以能光照千古,不仅是因为她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更因为她出塞时的悲壮与苍凉。

那么,王昭君为何在入宫三年内从未得见天颜?作为汉元帝的待诏家人子,她为何又成了匈奴的和亲对象,远嫁塞外?王昭君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这一切,还要从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开始说起。

01

昭君出塞

匈奴是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西汉时期,他们称霸塞北,与汉王朝分庭抗礼,以致于边境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之后,匈奴内部发生动乱,先有五单于争立,混战厮杀,而后又有

郅支单于

呼韩邪单于

争夺大位,互不相让,最终

呼韩邪单于败北。

呼韩邪单于深知,郅支强大,若是单打独斗,定不是他的对手。另一方面,他也害怕自己受到郅支和汉王朝的两面夹击,于是他主动向汉王朝联合。

因为,只有向汉王朝称臣,才有机会借助大汉的力量来平定匈奴之间的内乱,也可以借此机会除去郅支这个对手。

一番思虑之下,呼韩邪单于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大汉为质子,以表自己联盟的诚意和决心。郅支单于察觉到呼韩邪单于的意图后,也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大汉为质。

可是没过多久,郅支单于便撕毁盟约,

向汉朝要回自己的儿子,还将汉朝的使臣杀了

。郅支单于或许是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也或许是低估了汉朝臣民的血性。

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惹怒了汉王朝,也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公元前 36 年,汉元帝派遣军队向郅支部落发起猛烈地攻击,

郅支单于身受重伤,不治身亡,

之后汉军将郅支部诛杀殆尽。

至此,呼韩邪单于的最后一个政敌也倒下了,他再无后顾之忧,匈奴终于是他的天下。可是,他也意识到,郅支的消亡,使得汉王朝再无牵制,他呼韩邪又该如何自处呢?

苦思一番之后,他向汉元帝上书,希望能

“化愿婿汉氏以自亲”

,向汉朝求亲,自己愿意到京城朝见汉元帝,行君臣之礼,消息很快传遍汉廷。

然而,政治间的倾轧和民族间的征战,并没有影响各地官员想要溜须拍马的心思。同年春天,生于楚地南郡的王昭君被当地太守献入宫中。

据《汉书注》记载:

郡国献女未御见,须命于掖庭,故曰待诏。

王昭君入宫后居住于掖庭,这里是西汉宫廷女子的居所,还设有掖庭令专门管理。掖庭中,已经被皇帝召幸过的女子大多有封号,而没有被皇帝召幸过的女子则被称为待诏家人子。

王昭君就是其中一个,她面若芙蓉,天生丽质,且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的美貌后宫无人可比,才华也算是佼佼者。

但是,她入宫三年来,

一直都未见天颜

,而这一切都是与一个叫

毛延寿

的画师有关。

汉元帝后宫女子众多,为了免去挑选的麻烦,汉元帝就让画师按照女子的样貌画像,然后根据画像的美丑召幸。

于是,这些画师就开发出了一条生财之道,给钱的宫人就画得漂亮些,不给钱的就画得丑些,画师毛延寿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大好的赚钱机会。

一日,王昭君正在房内弹琵琶,只听外间的侍女禀报,宫廷画师毛延寿求见。王昭君只道这画师是来给自己画像的,于是赶紧将他迎进了屋内。

毛延寿进屋后,恭敬地行礼之后,细细地打量起王昭君的样貌,只见她唇红齿白,眉目含情,是个不可多得的美人,于是心下有了计较。

王昭君见他打量自己,也不禁有些羞赧,放下手中的琵琶说道:

“画师还是快快给我画像吧!”

毛延寿闻言,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问道:

“就这么画吗?”

王昭君见其犹豫,不由问道:

“那画师想要如何?”

毛延寿此时舒展眉头,讨好地说道:

“家人子貌美如花,用一般的颜色画出来可不一定好看,可是要用好一点的颜色?”

王昭君一时没理解毛延寿的意思,自信地说道:

“画师,我不需要什么好颜色,天生丽质,不需要锦上添花。”

毛延寿于是进一步提醒道:

“您有所不知,我画画总是先要将笔润好了,才能作画。”

王昭君听罢,一头雾水,又问道:

“那你就润吧,难道是要我帮你润笔不成。”

话都说到这里了,毛延寿也不绕圈子了,直言道:

“在我这里,润笔可是要拿金子润的。”

王昭君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她看了毛延寿一眼,厉声说道:

“我没有金子,您是替陛下画画,想要金子,还是去向陛下讨要吧!”

毛延寿见王昭君态度强硬,也不再客气,威胁道:

“既然你不识时务,可不要怪我下笔不留情面了。”

于是,毛延寿在为王昭君画像的时候,

在她的眼角下面点了一颗黑痣

。在古代,这样的黑痣被称为伤夫滴泪,于君王、于江山不利,因此,汉元帝从未召幸过王昭君。

可见,毛延寿为了一点小利,报复的手段极其狠辣,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王昭君打入了冷宫。

元代的马致远在《汉宫秋》中曾描写过这一段:

我则问那待诏别无话,却怎么这颜色不加搽?点得这一寸秋波玉有瑕。

然而,此时的王昭君并不知道,她的命运已经被毛延寿所改写。如果没有命运的转机,她也许会同许多女子一样,在汉宫中孤寂地活着,渴望着帝王的宠爱。

三年过去了,王昭君日日盼着君王临幸,可是盼来的都是无边的孤寂,她每每暗自垂泪,哀叹自己的命运,她见不到帝王,也回不去家乡,何其可悲。

这日,王昭君又在房中弹奏琵琶,暗自神伤。

只见毛延寿不经通报便闯进了她的内室,不禁怒火中烧,她厉声问道:

“毛延寿,谁允许你进来的?”

毛延寿也不怕她,只是笑着问道:

“家人子,你三年未得陛下召幸,这宫里惯会拜高踩低,你看看,还有谁愿意给你看门呢?”

毛延寿的话刺痛着王昭君,可她也不示弱,斥责道:

“毛延寿,你好大的胆子,再怎么说我也是陛下的女人,你居然敢擅闯后妃的内室,等我见到陛下,定要治你的罪!”

王昭君此言一出,毛延寿仿佛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他问道:

“您现在可愿意让我再为您画上一副美人图?”

王昭君严词拒绝道:

“我的金子是绝不会给你这等污秽之人的,你死了这份心吧!”

毛延寿也不禁对王昭君有些刮目相看,他笑着说道:

“家人子好志气,不过,你这辈子也别想见到陛下了,知道您为何三年未得召幸吗?没有好颜色,哪来美人图啊!”

听到这里,王昭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定是眼前的小人在她的画中动了手脚,她随即将毛延寿赶了出去。毛延寿也不生气,大笑着离开了。

毛延寿走后,王昭君再次感受到了身在后宫的无奈,她哀叹着自己的命运,

图画失天真,容华坐误人,君恩不可再,妾命在何方?

就在王昭君为自己的命运哀叹的时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接到了汉元帝的诏书,准许他他前往长安朝拜,并同意与匈奴和亲。

可是,汉元帝的善意却让呼韩邪单于看出了他

仁慈、柔懦

的一面,他对汉元帝有了一丝尊敬,大汉有这样的皇帝,是他匈奴的幸事,做他的女婿也没什么不好。

匈奴与中原国家的问题早在战国时期就如此,当时,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常常被匈奴骑兵侵扰,各国又无力应战,于是在各自的边境修建起了长城作为防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更是将原来属于三国的长城进一步连接修缮,筑成了如今的万里长城。

后来,西汉建立,建国初期,朝廷内部动乱不断,造成财政困乏,民不聊生,匈奴趁机起兵攻打,汉高祖刘邦率兵攻打,不料被四十万大军围困平城。

自此,

匈奴的强大似乎成了汉朝皇帝统一的认知。

为了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刘邦选择委曲求全,采取了与匈奴和亲的政治手段。

根据《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汉高祖之后的五十年,一共七位公主和宗室女远嫁到塞北。

公元前 33 年的正月,呼韩邪单于带着他的政治目的,穿越大漠,一路南下来到了京城长安,他随即进宫朝见了汉元帝。

面对呼韩邪单于的恭敬拜见,汉元帝很是受用,两人也交谈甚欢。可是,当呼韩邪单于提出以公主下嫁的时候,汉元帝却拒绝了他的请求,他不愿呼韩邪单于做他的女婿。

面对汉元帝的拒绝,呼韩邪单于当场愣住了,他不明白汉元帝打得什么算盘,正要发作时,汉元帝却说道:

“朕要从后宫选一位待诏家人子嫁与你。”

汉元帝的话让呼韩邪单于一头雾水,汉元帝随即解释道:

“如此,我大汉与匈奴不再是翁婿两辈人,而是平等的手足关系,大汉与匈奴和亲,是约为兄弟的盟誓,这是给您的尊重。”

汉元帝的话让呼韩邪单于一阵激动,他大声说道:

“陛下,为报答您的大恩,我愿立誓,从此为大汉守卫边防,保卫大汉北部数千里边境的安宁。”

汉元帝见状,也不立马答应,只说道:

“边境防御乃长久之策,不急于此,朕只希望从此边陲再无战事。”

就这样,从高祖时的被迫和亲,到武帝时的激烈对战,再到宣帝时的怀柔安抚。谁都没想到,与匈奴这一百多年来的政治矛盾,

会在柔懦的汉元帝手中化解。

之后,汉元帝要在自己的后宫为呼韩邪单于挑选妻子的诏令传到了掖庭令手中,这是关乎两族友好的大事,在人选方面决不能马虎。

但是,后宫女子都知道,这次和亲,虽然是嫁给匈奴首领,身份尊贵,但归根结底是到匈奴去做人质。到时候,要远离故土,前去漠北,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一辈子。

更重要的是,匈奴民风开化,和亲的女子必须要接受

兄死妻其嫂,父死妻其小妻

的异族风俗,仅仅这三个方面,就让后宫许多女子对此敬而远之,心怀畏惧。

无人愿意和亲,这让掖庭令陷入了两年的境地,正在此时,待诏掖庭家人子王昭君主动找到了他,自荐要去和亲。

原来,一日,王昭君正在房中练字,只听窗外有宫女在窃窃私语,说的正是此次匈奴和亲的事情。当她得知汉元帝要在后宫选女子和亲后,她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中。

她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后宫女子,可能自此终老一生,想要力争改变命运,这样的机会微乎其微,她不甘心臣服于这样的命运,而这种不甘心让她生出了和亲匈奴的想法。

王昭君本是楚人,生活在乡野,她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不愿被困在深宫。她想要自由的呼吸,在阳光下热烈地奔跑,可这是后宫,是个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地方。

她想要逃,哪怕是终身都不再回到故土,但是她的未来却又更多的可能性。况且,她还要让一人付出代价,于是,她主动找到了掖庭令。

当汉元帝得知,后宫居然有女子愿意主动和亲匈奴时,他非常高兴。于是,他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宴请呼韩邪单于,并在宴会上召见了王昭君。

这一夜,必定是王昭君人生最为绚烂的一夜。

只见她一头青丝挽成华髻,繁丽雍容,善妆盛服,怀抱琵琶,光辉而出。坐定后,玉手轻挑银弦,乐曲倾泻而出,婉转动听,宛如天籁。

汉元帝看着眼前的容颜艳丽的少女,既惊艳又后悔,可是说出去的话已然不能收回。

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他随即向毛延寿问罪。可是毛延寿却百般狡辩:

“臣以为,宫中美者可以乱人之国,臣欲宫中之美者迁于胡廷,是臣使乱国之物,不逞于汉而移于胡也。”

可是,错失美人的汉元帝已经不想再听这般巧言令色,直接将毛延寿斩了。公元前 33 年的二月,呼韩邪单于带着新婚的王昭君告别了汉元帝,踏上了前往漠北的归程。

这一年,王昭君只有 19 岁,她回望着身后渐行渐远的汉宫,那孤寂的三年已经过去,她与汉元帝的姻缘也就此斩断,即便再不甘愿,她也必须要去追寻塞外的长河落日。

马车越走越远,长安的喧嚣,南郡的烂漫已经越来越模糊,

当车队慢慢走到汉关,王昭君明白,当她踏出这一步的时候,身后的故土便再也回不去了。

漫天黄沙中,她身披红色大氅,素手轻拨怀中的琵琶,歌声缓缓而出。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琴声凄婉动人,一袭红衣的王昭君遗世独立,竟让南飞的大雁都忘记摆动翅膀,纷纷落在平沙之上,这便有了“

落雁

”的美称。

竟宁元年,王昭君跟随呼韩邪单于抵达匈奴,为表尊重,呼韩邪单于将她尊为宁胡阏氏。之后,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育一子,取名

伊屠智伢师

,封为右日逐王。

公元前 31 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王朝上书,请求归汉,汉成帝则回复说,

从胡俗。

这三个字再一次决定了王昭君的命运。

之后,王昭君只得依照匈奴的收继婚制,再次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二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

然而,复株累单于也不幸去世,王昭君又再次被迫嫁给了新的单于。

边境战乱无穷,王昭君自知归汉无期,忧郁成疾,最终在漫天黄沙中,绝望地死去。

02

最后

临行前,王昭君曾给汉元帝写过一封信,她说,

关门汉月,以雄妾梦,生离死别,玉门无期,罔叩所陈。

或许,从离开故土的那一刻,这个 19 岁的少女已经做好了准备,她深知往后的人生已经不再由自己安排。但是,面对如此坎坷的人生,和有家不能的悲痛,大概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期。

她还对汉元帝说,

若是有一天,你能登上漠北的焉支山,远远地看着我的方向,你要让你身边的妃嫔洗尽铅华,因为我为您做出了一个勇士才能做出的事情。

王昭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牺牲自己,去维系着国家的安危。她将孤独而去,那是她无法抗争的命运,是飞舞的黄沙中,她的血与泪。

王安石曾为她写下: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杜甫也曾为她写下: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塞北和亲,无限风光,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写诗,为她歌颂,可依然遮不住她那充满悲怆的卓然风姿。

她将自己交于国家,可是她的国家却给予她无情的命运。她绝望死去的那一年,才三十三岁!

【2】、来自网友【音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王昭君出生位于西汉南郡秭归。汉宣帝甘露二年,王嫱字昭君出生。王昭君家生活比较清苦,却很得宠,在父亲督促下读书习字,有大家闺秀风范。十六岁王昭君出落成明眸皓齿天生丽质小美人。汉元帝建昭三年,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登上官船,顺流而下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来到长安城。王昭君身份是掖庭待诏,等待皇帝召见。转眼五年过去,王昭君连皇帝影子没见过。便顺手拿过琵琶,满是哀怨地轻唱起来,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竟宁元年正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死了,他来到长安城请求和亲。王昭君毅然请命愿赴匈奴。呼韩邪单于临走时,第一次见到王昭君。王昭君美貌倾国倾城,举止优雅应对自如,让汉元帝心惊不已,更让他郁闷不已。想不给可话已出口,覆水难收只得忍痛割爱。他哑巴吃黄连,呼韩邪则惊喜。汉元帝无限哀婉,封昭君为宁胡阏氏,为纪念和亲甚至把建昭的年号改为竟宁。汉元帝亲自饯行送出长安十余里,怅然若失回到宫中,命人把王昭君画像拿来再看,知道是画工作梗,一怒之下下令将毛延寿等以欺君之罪斩首。汉元帝悔恨难以平复,加之健康早已透支,距离昭君离开汉宫四个月,就一命呜呼了。王昭君经过长达一年的行程,总算抵达匈奴王庭。王昭君逐渐适应草原生活,喝羊奶住毡帐骑马射猎学说胡语。第二年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却突然撒手人寰,留下王昭君孤儿寡母。长子雕陶莫皋继承王位,尊号复株累单于有权得到王昭君。王昭君立刻给汉朝皇帝上一道“乞归”表章,请求回家。只是她不知道汉元帝早已驾崩,新帝赦令从胡俗。复株累对王昭君更加宠爱,两个女儿又相继降生,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对复株累而言伊屠智牙师是潜在威胁,为了永绝后患,复株累决定斩草除根。残酷政治面前,亲情骨肉显得一文不值,王昭君只能成为一个痛苦看客,眼睁睁地看着骨肉相残。公元前二十年,王昭君第二任丈夫复株累单于死了。这次没人再强迫她改嫁,但汉廷也没有人再想起她。孤独的她只能操起琵琶,满怀哀怨地唱起人生的不幸。可惜已经没有人再听她的歌声,在寡居一年后,离开人世,死时只有三十三岁。王昭君死后被葬在现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称作青冢。诗人杜甫写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