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吕后的男颜知己审食其在吕氏被灭时,是如何逃过清算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6 21:56:52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吕后的男颜知己审食其在吕氏被灭时,是如何逃过清算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吕氏被灭时,审食其之所以能逃过清算,主要是他有个特殊的身份。

公元前 180 年七月,临朝称制长达八年的西汉吕后病逝,而在其死后不久,其家族的吕姓诸侯王,便开始谋划造反作乱之事。

但吕氏的计划并未成功,先是因为消息泄露,导致齐王刘襄开始调兵遣将应对,之后又因吕氏派出去迎战的大将军灌婴,临阵倒戈,选择继续皇室,因此,吕氏的谋反计划不得不破产。

之后,在以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为首的一帮西汉老臣,设计夺取了吕氏的兵权,最终彻底粉碎了吕氏意图作乱的阴谋。

而接下来,吕氏一门,便迎来了屠戳,其家族男女老幼,尽皆被处死。

不过,在诛杀吕氏一门的同时,曾经是吕后情人的审食其,却逃过了一劫,并未遭到问责以及清算。

按理说,依照审食其和吕后的关系,他应该是必死无疑,而他之所以能躲过一劫,实际上,是他一个特殊的身份,在关键时刻保住了他的性命。

当然,这个特殊的身份,可不是指他是吕后情人,而是一个既敏感,又让当时所有人都“投鼠忌器”的身份。

这个身份,叫做“列侯”。

审食其与吕后之间的暧昧关系,最早开始于刘邦外出逃亡时期。

史料上记载,审食其也是沛县人,和刘邦应该是前后院的邻居,总之住的不远,因此他与刘邦早就相识,并且关系还不错。

到了刘邦夺下沛县,自称为沛公后,出于信任,刘邦便把老爹刘太公托付给审食其,让他好生照顾刘太公。

这个时候的审食其,就像是热心肠的邻居兄弟,帮助刘邦料理着家里的杂事。

再之后,刘邦被项羽击败,无奈之下丢下老婆只身逃亡,而其妻子吕雉,以及老爹刘太公,则不幸成了项羽的阶下囚。

也就是在此期间,审食其跑前跑后,为尚在狱中的刘太公以及吕雉端茶送饭,总之是多亏了他的照顾,这才让二人没遭太大罪。

而他和吕雉之间的暧昧,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当然,吕雉和审食其之间有暧昧关系,也不是不能理解,当时刘邦常年四处奔波,外加朝不保夕,连吕雉都受到牵连被投入大狱,极有可能会性命不保。

这个时候,一个知冷知热,且跑前跑后照顾自己的男人出现,这难免就让吕雉感到有所依靠,因此继而发展出暧昧关系,也就十分正常了。

而刘邦对于妻子和审食其之间的特殊关系究竟知不知道呢?这个史料上没说,不过个人认为,大概率他是知道的。

只不过,当时刘邦一心在事业上,加上陆陆续续也又有了其他女人,因此对于这件事,也没有深究下去而已。

就这样,审食其伴随着吕雉,见证了大汉王朝的建立,也见证了刘邦的登基,并且还被封为了辟阳侯。

再之后,刘邦病逝,其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而审食其这个从小看着刘盈长大的“邻家叔叔”,再获晋升,这次被任命为了左丞相。

从审食其的升职之路就可以看出,他不像西汉开国时那些功臣,为西汉建立立下了什么功劳,而是单纯凭借吕后的关系而扶摇直上,居然当上了丞相。

当然,要硬说审食其有贡献也不是不可以,当初在刘邦刚去世不久,吕后曾有意清洗功臣集团,最终是大臣郦商通过审食其,向吕后劝谏,这才让吕后打消了这个可怕的主意。

而当时的审食其不知道的是,他这个无意间的举动,居然在日后救了自己一命。

不过,纵然背后有吕后撑腰,但审食其也不是一帆风顺,在他当上左丞相不久,他就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危及生命的“劫难”。

什么劫难呢?很简单,年轻的汉惠帝要弄死他。

汉惠帝想弄死审食其的原因一点都不复杂,本身他对于审食其就十分熟悉,而对于他和自己母亲吕后的事情也有所耳闻。

但这件事没人说破怎么都行,而一旦有人当着汉惠帝的面挑明,那汉惠帝自然要有所动作了。

事实上确实是有人这么做,在汉惠帝登基不久,就有大臣直截了当的诋毁审食其,称他是“行不正”,言外之意,就是审食其和吕后不清不楚。

而汉惠帝一听,自然面子上挂不住,当即下令,将审食其下狱,并准备将其处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吕后有没有出面阻止呢?她当然想阻止,但问题是她做不到,倒不是她没权力,主要是因为她不方便出面,要是出面干涉,那不就更坐实了自己个审食其之间的关系吗?

所以,史料上就记载,当时“太后惭(指吕后),不可言”,总之就是吕后也无能为力。

当然,最终审食其并没有被处死,之所以他能保住性命,是因为有一个人出手,促使汉惠帝改变了主意。

这个人名叫朱建,是刘邦当初亲封的平原君。

原本,朱建与审食其的交情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没啥交情,但因为一件事,却让朱建对审食其颇为“感恩戴德”。

什么事呢?朱建这个人,历来清廉,因此家境一般,当初他母亲去世后,由于囊中羞涩,只得借钱去置办丧具。

刚好,朱建有个好友名为陆贾,他前去吊唁时,发现朱建连发丧的钱都没有,而就当朱建为此发愁之际,陆贾却告诉他,不用发愁,钱马上就会自动送上门来。

为什么陆贾会这么说呢?其实他早就知道,吕后跟前的大红人审食其,历来就想结交朱建,但苦于名声不好,朱建一直是闭门不见。

因此,陆贾便趁着找个机会,找到审食其,告诉他朱建母亲去世,并嘱托他,一定带上厚礼前去吊唁。

而由于审食其的主动吊唁,让当时朝中不少权贵也跟风前去,如此一来,朱建便合计收到了多达五百斤的礼金,十分风光圆满的为母亲办理了丧事。

也正是通过这件事,审食其算是和朱建搭上了关系,换而言之,就是朱建欠审食其了一个大大的人情。

因此,在审食其被汉惠帝下狱之后,马上就想到朱建,希望他能伸出援手救自己一命。

而朱建的办法也十分高明,他没有直接去找汉惠帝,而是绕了个圈子,找到了汉惠帝的宠臣闳籍孺(实际上是男宠),对他说了一番话。

“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且日太后含怒,亦诛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驩。两主俱幸君,君富贵益倍矣。”—《汉书》

朱建这番话的大意就是,如今审食其被抓,大家都认为是你闳籍孺出的坏主意,而你被皇帝宠爱的原因每个人都清楚,假如辟阳侯死了,那么未来你也会被太后迁怒,那么你的结果必然好不到哪里去。

反之,如果你闳籍孺能帮审食其说话救他出来,那么未来富贵将会倍增。

这番话一说,令闳籍孺深以为然,于是,通过他的“枕边风”,汉惠帝刘盈改变了主意,最终,赦免了审食其。

这便是审食其人生中第一次遭受到危及生命的“劫难”,虽说这次他侥幸逃过一劫,但是没过多久,第二次危及生命的“劫难”又来了。

公元前 180 年,吕后病逝,在其病逝之后,其家族为自保,便开始蠢蠢欲动,并着手筹备起兵谋反等相关事宜。

但吕氏一门的谋反计划并没有成功,在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的主持下,同时加上刘姓诸侯王齐王刘襄的配合下,最终,叛乱被平定。

而吕氏一门,也在叛乱平定之后,迎来了屠戳。

史料记载,当时为斩草除根,吕氏一族中,不管男女老幼全部被诛,甚至到了后来,只要是和吕氏有关的人,同样会被处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久后继位登基的汉文帝刘恒,他曾经娶过吕后的一个侄女为妻,并生下四个儿子,但正是因为此女为吕氏族人,因此最终连同她所生的四个儿子,均莫名而死,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诛吕行动中被杀。

所以,在当时,只要是和吕氏有关的人,基本上都逃不过被诛的命运。

而刚开始,作为人皆尽知是吕后“情人”的审食其,自然也在被清算的范畴之内,但最终他并没有被清算,不仅没死,反而在不久之后,还再次当上了丞相。

那么,为何审食其没被清算呢?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是当初曾经救过他一命的朱建,联合陆贾再次出手,保下了审食其。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史记》

这意思就是说,朱建和陆贾二人,帮助审食其出了一番主意,让他躲过了被清算的命运,那么问题来了,朱建为审食其出了什么主意呢?

对于这个问题,史料上没有交代,而个人认为,所谓朱建帮审食其出主意的说法,只不过是一句托词。

换而言之,真正让审食其躲过清算的,并不是朱建的功劳,至少不完全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按照当时功臣集团(即周勃、陈平等人)对吕氏一族的诛杀力度,单凭朱建的所谓主意,是不可能让功臣集团停手的。

当然,功臣集团手段如此决绝,也是有其必要的理由的,他们也生怕自己现在的一个仁慈,为将来埋下祸患,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所有和吕氏有关的人全部诛杀干净,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放心。

况且,审食其和吕后的关系,是朝堂内外的人都一清二楚的,他和吕氏之间也是渊源极深,这样的人,不杀掉是不可能的。

所以,就算是朱建素有贤名,或者他在朝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涉及到未来的安稳,功臣集团是不会仅听他说几句话,就会放过审食其的。

因此,导致审食其保住性命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朱建身上。

那么,是什么让功臣集团放过了审食其呢?很简单,正是前文我们提到的,审食其那个特殊的身份,即“列侯”。

所谓列侯,其实就是一种爵位,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到了秦朝时,名字改为“彻侯”,西汉建立后,则重新叫做“列侯”。

列侯是个什么爵位呢?以西汉为例,其是诸侯王之下,等级最高的一种爵位。

像西汉初期,不少功臣均被封为了列侯,比如其中有樊哙的“舞阳侯”、萧何的“酂侯”、张良的“留侯”、韩信的“淮阴侯”等,均是列侯,只不过名字不同而已。

而审食其的“辟阳侯”,同样也是列侯之一,只不过他得到这个爵位的方式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是靠着与吕后的关系才被封的。

但不管怎么样,审食其的“辟阳侯”,是当时正儿八经的列侯。

而为什么要说审食其列侯这个身份十分重要呢?很简单,因为当时诛杀吕氏的功臣集团,基本上都是列侯组成的。

譬如周勃,他是威武侯,再譬如陈平,则是曲逆侯。

总之,当初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一帮老臣,凡是具备一定功劳的,基本上,都被封为了列侯,区别就是食邑和待遇稍有些不同。

换而言之,这帮列侯,组成了一个共同的利益集团,也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功臣集团。

因此,虽说审食其与周勃等人的阵营不同,但无论如何,审食其也是这个集团的一份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列侯们自然就在朝堂上形成一个团体,相互帮衬,相互照应,到了吕后去世,纵然发起对吕氏一族的诛杀,但作为列侯成员的周勃和陈平等人,却不会动审食其。

为何?很简单,如果因为吕氏一门的事情,牵涉到审食其,而将其夺爵诛杀的话,那么无疑就是开了一个口子,即因为政治牵连,列侯也要被问罪。

而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么未来,其他列侯如果被卷入政治斗争,是不是也会被问罪夺爵乃至身死呢?

说白了,周勃等人不牵连审食其,就是在无形中立下一个规矩,即“罪不上列侯”,以此来形成一个攻守同盟。

所以,审食其不能被牵连,更不能被杀,他如果死了,那就是破坏这个规矩。

况且,当时周勃等人在诛杀吕氏一门后,正准备拥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继位,而在这个时候立下这么一个规矩,说白了就是做给新皇帝看的,让他知道,列侯不能杀,这样一来,对于周勃等人本身,也是一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

总结一下就是,列侯是一个利益集团,即便他们阵营不同,但同属集团一份子,如果轻易的被夺爵诛杀,那么其他列侯就会人人自危,因此,不杀列侯,是为了维护这个集团的共同利益。

所以,即使是他们瞧不上审食其,但因为共同的利益,因此他们不会将其诛杀,顶多就是将其边缘化而已。

其实不仅仅是审食其没有被牵连,当初亲吕的大臣郦商(其侍奉过吕后,其子还和吕后的侄子吕禄关系极好),同样也没有被牵连,之所以如此,原因和审食其类似,是因为他也是列侯之一(郦商为曲周侯)。

这就是审食其在吕氏被灭时,逃过清算的核心原因,说白了就是他“列侯”的身份保护了他,毕竟再怎么说,他也算是功臣集团的成员之一,所以为了共同的利益的前途,周勃等人才会放了审食其一马,当然,审食其最终还是死了,其被淮南王刘长“锤杀”,不过,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2】、来自网友【寻根拜祖】的最佳回答:

审食其这个人在《史记》中的形象很特殊,一帮从老家打出来的功臣,无不是凭借军功显赫,唯有审食其靠裤腰带升官。翻看史书,很难找到审食其的贡献,却一度身居丞相之职。最后死得又很“耻辱”,所以,审食其显得很“猥琐”。

这大概就是有人觉得,审食其早该被“清算”的原因吧。

审食其他与刘邦的弟弟刘交是好友,与刘邦一家关系亲密。刘邦举兵后,将一家老小都托付给了审食其。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刘邦对审食其的信任程度。

可是审食其尽责得过了头,他把吕雉照顾成了自己的情人!

这件事从什么时候开始,无从考证,不过细想一下,也不足为奇。当年刘邦离家“闹革命”,吕雉领着一家老小,担惊受怕,今天被官府抓,明天被项羽囚,这种日子不是人过的。

尤其是在项羽大营中两年的囚徒生活,吕雉身边除了刘太公就是审食其,时刻遭受生命威胁,她与审食其之间产生感情,一点也不意外。

回到刘邦身边后,吕雉又遭受戚夫人夺嫡威胁,倘若不是审食其这根感情支柱供她扶持,很难想象,一女人是如何熬过二十年的风霜雪雨的。

审食其与吕雉的情人关系,应该就是个公开的秘密,大臣们知道,刘太公知道,甚至刘邦也不会不知道。刘邦之所以没有报复审食其,这说明审食其对刘家来说真的很重要,除非刘邦决定铲除吕雉嫡系,否则无论从感情因素,还是从政治角度,都不能动审食其。

刘邦可以装傻,汉惠帝刘盈这个小嫩仔,猛然被别人点醒:你家邻居那位慈眉善目,小时候天天给你糖吃的审叔叔,是“隔壁老王”!年轻血往上涌,大脑短路,把原本满朝上下装傻充愣的默契局面打得稀碎,也把他老妈的脸,赤裸裸地暴晒于阳光之下。

审食其和吕雉都没想过,刘盈这个混小子会不按理出牌。吕雉没脸出面营救审食其,审食其更尴尬。那些功臣势力虽说都是家乡人,可是大多对这种“战场上不流血,床上多流汗”的家伙,采取鄙视的态度,敬而远之。关键时刻,审食其哀叹自己好孤独。

多亏一位叫朱建的牛人帮忙。说来朱建原本也看不起审食其,审食其多次想结交朱建都被拒绝。后来朱建母亲去世,穷得连发丧的钱都没有,审食其及时奉上百金,感动了朱建,从此朱建成了审食其的门客。

朱建聪明得一塌糊涂,他根本不需要自己出手,几句话就逼得有人玩命替审食其求情。这个人叫闳藉孺,汉惠帝的男宠。

朱建对闳藉孺说:外面都说是你怂恿皇帝杀辟阳侯(审食其),辟阳侯一死,你算是被太后列入黑名单了!想救命只有一招,去说服皇帝饶过辟阳侯,到时候皇帝和太后都宠你!

牛人就是牛人,说完这些话,朱建回家睡大觉,不几天审食其全须全尾地回来了。

可惜了,要是我在他身边,怎么也能骗审食其俩钱:施主,你一生有三次大难,一被项王囚,二被皇帝虐,三嘛,那是天机……

审食其的第三次劫难,遇上了另一个刘家小混球刘长,被一铁锥锥死了!不过,那是平定诸吕后的第三年了。那么,平定诸吕时,审食其怎么就逃过了被清算呢?

一、审食其的人缘并非想象中那么差

司马迁肯定是看不起审食其这种人的,所以他笔下的审食其难免被丑化。总的来说,审食其与功臣势力有距离感,但是这不代表审食其就是功臣势力的对立面。

其实西汉开国功臣派很复杂,像审食其这种四六不靠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夏侯婴,只跟刘邦玩,哪派也不靠。

审食其的这种生存状态,跟他与刘家,尤其吕雉的特殊关系有关,更主要的是他的经历,注定他与武将不是一路人。他很长时间生活在“敌占区”,贡献是隐性的,跟功臣派天然没有利益交叉。汉帝国建立后,审食其更没必要卷入复杂的派系斗争。

所以,审食其与功臣派的距离感,很可能是他个人主动的选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食其身边没朋友,至少刘交、陆贾、朱建、郦商等,都是他的好友。审食其给朱建助资百金,立刻就有大批的人追随,累计助资五百金。这说明,审食其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假如有人陷害审食其,一定会有人学朱建,替他出头。

二、系住审食其的裤腰带没人敢提及

吕雉称制后,审食其当了整整八年的左丞相,汉惠帝时期,他也是吕后最信任、最得力的助手。

想想吕雉其实挺可怜,打天下时她受尽苦难,回到刘邦身边她又受尽折磨,刘邦驾崩了又在功臣势力的威胁下担惊受怕。从这个角度说,不是审食其吊住了吕雉的裤腰带,而是审食其默默地充当了吕雉的精神支柱。

连刘邦都不能打破的隐秘,谁敢触及?与其说闳藉孺说服了刘盈,莫不如说冷静下来的刘盈,终于体味到了他爹的苦心,借坡下驴而已。

请问,谁还能做到旧事重提,拿这事清算审食其?刘盈可以犯浑,大臣们谁敢?大张旗鼓说大汉开国皇帝的帽子有春天的颜色,还想不想活了?

假如有不知死活的,拿汉惠帝的事为例来清算审食其,估计陈平周勃一定会这么说:没听说,有这事吗?一定是哪位逆贼蛊惑惠帝吧,你竟然道听途说,污秽高皇帝……

三、审食其对朝局还是有贡献的

审食其这个人非常低调谨慎,他从来不仗势跋扈,顶着丞相的大帽子,却从来不过问政事,一心做好皇宫安保,和吕雉政治顾问的角色。所以,审食其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不构成对功臣势力的伤害。

《史记》记载,审食其虽然是左丞相,其职责就相当于郎中令(即光禄勋)加侍中。郎中令类似于明清的内务府,皇家的安保、吃喝拉撒睡、皇帝的出行、文秘等事务,都归郎中令。侍中是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加官,就是皇帝的决策顾问。

审食其就是利用其皇家保姆,兼咨询顾问的身份,默默地帮大汉朝政稳定做贡献。

比如,刘邦刚刚驾崩时,吕雉害怕功臣派作乱,准备对他们来个集体大屠杀。后来在郦商的劝谏下,审食其意识到这么做不妥,赶紧制止了吕雉的这个行为。

如此机密的行动,除了吕雉和审食其,不会被外人所知。郦商能知道,很可能是审食其主动找郦商咨询的结果。

吕后执政期间,与外朝比较和谐,如非审食其居中协调,恐怕很难做得到。这一点大臣们其实心知肚明,他们虽然不大看得起审食其,但也没理由非要置审食其于死地。

四、审食其并不是吕氏一族的帮凶

假如要清算审食其,就还剩一条路经可以追寻:他是不是吕氏政治势力的一员?

一般认为,吕氏以吕雉为核心,跟审食其一定存在交集,甚至他们就是一个利益集团。还真不能这么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审食其与吕家人关系密切。

前面讲过,审食其的“朋友圈”相对狭窄,他的朋友们大多不是政治势力的核心圈人物,甚至完全不在政治势力纷争中。从审食其的生平,我们不难看出审食其对自己清晰的定位:做吕雉的拐杖!

吕后刚一去世,审食其立刻被掌权的诸吕,改任为太傅。太傅其实就是供人瞻仰的泥菩萨,高高在上,没有一点实权。从这个细节看,吕家人没拿审食其当自己人。

既然审食其不是吕氏的拥趸,除非功臣势力彻底清算吕雉,才有可能牵扯审食其。请大家注意,剿灭诸吕并不是清算吕雉,这是两回事。终西汉一朝,吕雉的地位始终没有任何动摇,哪怕嫡系转到刘恒一脉,薄姬也没有取代吕雉的高皇后的位置。

吕雉的地位不能改变,审食其就不会受牵连。

由此可见,审食其虽然在史书上的形象有点“猥琐”,其实客观来说,他没有那么不堪。一方面他对刘家和西汉政局做了很多隐性贡献,另一方面他不是政治势力的一端,不对任何一方构成威胁。

再加上审食其为人低调谨慎,获得了部分人的支持,除非吕雉被彻底清算,否则没人有意愿,也没人能有那个能力,去清算审食其。当然,刘长那种愣头青方式,拿不上台面,不在讨论范围。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