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一年在历史上这么的重要?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9 07:48:14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公元前 841 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一年在历史上这么的重要?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LUMTS】的最佳回答:

公元前 841 年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正式进入“信史”时期,也就是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历史事件才开始有了准确的纪年。在此之前,中国历史是“断片”的,给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带来极大困难。

也就是说,公元前 841 年,是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水岭,由此向前的历史断代学,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课题。

周厉王失国与共和行政

周厉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暴君,不过说实话,他是一位被抹黑的国君。周厉王即位的时候,周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民生凋敝、政治腐败、王室大乱。

为了摆脱困境,周厉王决定改革,首先在用人上,他以荣夷公和虢公长父为辅政大臣;在经济上,他将山川水泽收归国有;在权力结构上,他试图走王权独裁之路。

周厉王之所以这么做,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井田制的崩溃和诸侯国不尽义务,经济改革非常迫切;

其二、改革核心必然触及权贵利益,只能从山川水泽边缘经济开始;

其三、王权受到旧贵族掣肘,利益阶层的弄权,导致王权旁落

尽管周厉王采取了尽量回避触及权贵阶层的核心利益,但是依然与他们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改革仅仅三年,以召公和周公为首的旧贵族,挑起国人暴动,将周厉王驱逐。

周厉王逃往于彘地后,王位空缺,周王朝进入卫武公代政,召公和周公联合辅政的阶段。卫武公又称“共伯”,名“和”,所以历史上将这段历史称为“共和行政”,时间起点公元前 841 年。

史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共和”纪年,公元前 841 年就被称为“共和元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病逝于彘,周宣王即位,“共和”时代结束。

“共和”纪年,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以大臣称号为纪年的历史。

历史的年轮从此开始

当然,公元前 841 年开始的“共和行政”,虽然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是却不是它最重要的历史价值,作为历史精确年轮的开端,才是公元前 841 年最有价值的光辉点。

我们经常讲,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周王朝之前还有商朝,商朝之前还有夏朝,《竹书纪年》里还记载了虞朝,再向前推还有三皇五帝。不过,在相关史料与出土文物验证之前,这样的记载不能当作“信史”,而只是传说。

遗憾的是,中国准确的历史纪年并不算遥远,它的起点就是公元前 841 年,即共和元年!为我们留下这个宝贵遗产的,就是司马迁。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从共和元年开始,中国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了准确的时间节点,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丢失了历史的年轮。确认时间节点的最重要文献,就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它记载了共和元年,对应各诸侯王年表如下:

宋釐公十八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共和元年,齐武公十年,陈幽公十四年,蔡武侯二十三年,曹夷伯二十四年,燕惠侯二十四年,鲁真公十五年,楚熊勇七年,卫釐侯十四年,晋靖侯十八年,秦嬴仲四年。

司马迁在解释纪年缺失时说,自黄帝以来,中国就有纪年,可是由于他所看到记载并不一致,加之资料的缺失,已经无法判断真伪,只好如实记录。

为了找回丢失的历史年轮,我国曾在九十年代组织了一次“夏商周断代工程”,力图将史书中断裂的年表续接上。

据当时的研究成果说,他们将武王伐纣的时间,准确地找到了,即公元前 1046 年,由此将历史年轮准确到了夏朝。可惜这个成果后来遭到了很大质疑,不知所终。

【2】、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公元前 841 年,又被称之为共和元年。跟你想象的差不多,也就是国王一个人说了不算了,要大家一起来拿主意割韭菜。

这个事情意味就很深长了,过去大臣们都是打工仔,国家收上来的韭菜,只有国王一个人可以享用,最多从牙缝里抠一点出来,赏赐给做事有干劲的大臣。

可是共和元年这一年,大臣们表示,不干了!他喵的,每天都吃国王牙缝里的韭菜,这回他们要平均分了这些韭菜。

01 周厉王是个狠人,各种跟贵族不对付。

  • 经济上:

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西周时期的贵族集团,早就把山林水池全都给承包了,也就是说百姓想要在这些地方找吃喝,就必须要向贵族交税。

百姓们世代都在这些山川旁边生活,靠着山就要去砍柴、打猎,靠着水就会去捕鱼,没想到突然之间就被收了人头税。能够拥有山川水池的普通人,微乎其微。

周厉王觉得,这可不行,光贵族收税,自己不收税,那哪成呢?于是乎周厉王颁布法令,霸占这些山川的贵族们,都需要向国家交税。

这下子这帮贵族可就炸了毛了,本来可以全都入自己的腰包,没想到现在还要跟周厉王分摊,这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

  • 政治上:

此外,周厉王在政治上,不愿意沿用过去周朝的老办法。过去周公、召公的后人世世代代都是卿相级别的大人物,这一职务几乎被这两家人给霸占了。

周厉王觉得这可不行,所以周厉王开始重用懂经济的荣夷公和懂军事的虢公长父。这件事遭到了贵族们的一致反对。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厉王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史记》

周公和召公的后人,自古都是国家的执政者,他们代表着周王朝开国贵族的集体利益。现在突然穿插一个其他人进来,谁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幺蛾子呢?

所以说周厉王是因为得罪了这帮贵族,才会被赶下台的。整件事跟百姓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共和与否,百姓都还是要向朝廷交税的。

  • 言论上:

当然,周厉王本身也有问题,百姓过去是可以议论周王执政好不好的,就算大庭广众之下说也没关系。

可是周厉王觉得很难受,所以他找人到民间监视百姓,只要敢说他坏话,立刻抓回来宰掉。其实百姓才不会议论,真正懂得议论的,还不是那些读书识字的贵族么。百姓忙着种田打鱼交税呢,哪有这个闲工夫扯犊子呢?

02 共和元年,不代表就真正共和了。

公元前 841 年,因为周厉王得罪了一帮不该得罪的人,所以他们以百姓的名义发动了一场暴动,最终将周厉王给赶跑了。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史记》

这个时候周厉王并没有死,只是跑出了镐京而已。所以这帮贵族们也没有再立一个周天子,而是换了一种执政方式,也就是共和执政。

所谓共和执政,也就是召穆公和周定公一起把持朝政,别想了,跟你小老百姓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其实本质是没有变的,只是这一段时间没有天子执政,而是由贵族臣子来执政。

  1. 其实周厉王之前的数百年里,西周王朝,基本上也都是这两家贵族在相互执政,周天子实实在在只是一个无足轻重之人。
  2. 周公旦、召公奭辅成王的确高尚,可是谁也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家的后人,能够世世代代把持朝政,这可就不简单了。
  3. 过去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后人们,在卿士的位置上,把控着国家的命脉,周天子只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而真正该怎么实行,其实周天子真的管理有限。

共和元年,周定公和召穆公索性就把周天子给抛弃了,其实不要天子国家一样可以转起来。共和这个年号一共用了 14 年,14 年后,周厉王在彘去世,他的儿子太子静便接替了周厉王的位置,也就是周宣王,这才宣告了共和这个年号的结束。

03 此共和非彼共和,共和的概念,只在贵族脑海中初具规模。

不得不说,人心深似海。早在公元前 841 年的时候,古人就已经揣摩出共和制度。也就是废除君主,由臣子们来共同执政。

这种模式有点类似后来的共和制度。可是这里的共和只是一个年号,而形式也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史记》

我们现在所谈到的共和,那是所有民众都参与进来一起执政的制度。而当时那个共和,只是一个年号,为什么用共和这个年号呢?

其实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便是因为是周定公和邵穆公共同执政,所以称之为共和。还有一种说法是共伯和代行天子的事务,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共和。

  1. 不管是哪种原因,我们会发现,由臣子共同执政的概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公元前 509 年,西方便出现了著名的罗马共和国。
  2. 同样是驱逐了君主,可是当时的罗马平民拒绝向贵族妥协。在平民的压力之下,这才出现了共和政体,也就是由平民和贵族共同执政。
  3. 这种思想在西周时期,我们也出现过。但是只出现在了贵族的思想层面上,他们是永远不可能将这些思想,传达到民间的。

西周的贵族,掌握的不仅仅是财富和权势,还有一项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知识。他们拥有读书认字的条件,可是平民不具备。

因此那个时代即使出现了共和的雏形,平民也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去参与到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来。而这种对贵族来说可怕的思想,很快就被贵族们扼杀在了摇篮里。

总结:公元前 841 年,重不重要?很重要。

这一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是因为这一年是共和元年,而是因为西周的共和思想被扼杀在摇篮里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状况,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就算先进的思想摆在你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

而贵族集团,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贵族集团,那是因为他们重视了这些思想。对他们有好处的,便会大肆宣传,对他们有坏处的,那就会扼杀在摇篮里。

参考资料:《史记》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