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治理环境污染,从哪里下手最有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09:03:54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治理环境污染,从哪里下手最有效?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日日悦读】的最佳回答:

近日,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分别赴河南、陕西等地,就当地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情况开展突击检查,结果发现企业普遍存在超标排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

众所周知,不打招呼、说来就来、直奔现场、突击检查的暗访暗查是发现问题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像生态环境部此次“一竿子插到底”的突击暗访暗查,就让相关单位作不了假、掺不了水,不仅看清了当地企业生产经营的“原生态”场景,而且最大程度地发现了重污染天气持续不断的根源问题。

常言道,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无论是进行企业监督帮扶,还是开展常态化日常监管,最大的问题是发现不了问题,最大的生态环境隐患也是发现不了隐患。因此,找到问题是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的前提。找不到问题,就谈不上分析问题,更谈不上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试问:此次生态环境部负责人暗访暗查发现了企业生产台账弄虚作假、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一箩筐”,而地方监管部门之前为什么没有发现呢?这里面除了发现问题的专业能力水平不足外,恐怕还有缺乏责任心等问题。现实中,一些干部问题意识缺乏,不想、不会、不敢去找问题,要么对问题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要么遇到问题绕着走,生怕惹火烧身;要么作风漂浮,摆样子、走过场,致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个别性问题变成普遍性问题,容易解决的问题变成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成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绊脚石”。

刚刚召开的 2023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从经济发展态势、气候条件、工作基础和国际形势看,2023 年及未来几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大压力。问题是工作的导向,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形势,一方面需要生态环境部门的干部持续加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消除“专业赤字”“本领恐慌”问题,努力成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的行家里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一线监管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一线的执法者,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多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多盯死角、多扫盲区,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总之,只有奔着问题去、带着责任查,才能将国家有关污染防治的举措落到实处,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真正让老百姓生活在一个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环境中。

【2】来自网友【泉信直饮水】的最佳回答:

1、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爱护自然环境。

2、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

3、不乱砍滥伐,不毁林开荒,固土封沙,保持绿水青山。

4、尽量减少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5、减少塑料口袋和塑料餐盒的使用,尽量使用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或餐具。

6、不往河里丢弃动物户体,不往河里倒垃圾。

7、不焚烧秸秆和杂草,不做其它污染空气的事

8、尽量步行或使用自行车、电动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环保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9、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不能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起。

10、废旧电池、医疗器械、废机油等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垃圾,应严格按要求投放处理。

【3】来自网友【蒸蒸日上 250533856】的最佳回答:

减少: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可以通过光催化与吸附装置处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