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司马懿是狼子野心还是一度的忠臣?为什么曹丕在位期间他没有篡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0:14:22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司马懿是狼子野心还是一度的忠臣?为什么曹丕在位期间他没有篡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历史段老九】的最佳回答:

司马懿是忠臣,即使是演的,也演了一辈子!

老九一直认为,如果有人能够一生都伪装成好人,那么他就是一个好人。

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争斗多年,最终不是任何一方结束割据,而是取代曹魏的司马炎统一了三国。而对于司马家族来说,其之所以可以掌控魏国的军政大权,迫使曹操的后代让位,司马懿当记首功。由此,针对终结三国的贡献上,司马懿的功劳可以和曹操相提并论。

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和曹操一样,司马懿在后世的史学作品,往往是以奸臣的形象的出现的。特别是在罗贯中神化诸葛亮的过程中,对立面的司马懿更是被丑化为无能之辈。当然,司马懿之所以没有在古代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公元 249 年的高平陵之变,是人们痛批司马懿的主要“罪证”。

在熬死了曹操、曹丕两代君主后,司马懿在魏明帝曹睿统治时期掌握了魏国的军权。对于曹睿来说,和自己的父亲曹丕一样,也是英年早逝。在曹睿临终前,司马懿和曹爽同为托孤大臣。等到曹睿被埋葬到高平陵后,曹芳正式登基称帝。

在新皇帝刚刚坐上龙椅后,曹爽对司马懿来了一招明升暗降,也即让司马懿从太尉晋升为太傅,从而间接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众所周知,太傅是没有实权的职位。在交接完毕后,司马懿优哉游哉的回家休养去了。但是,司马懿的狡猾已经在魏国出了名了。曹爽自然不会相信司马懿甘愿回家养老,由此,不停的派人探听司马懿的起居情况。不过,收到的答案几乎一致:那就是司马懿已经病入膏肓了。

在曹爽看来,既然司马懿已经活不过几年了,那我就可以随便玩了。紧接着,整个朝廷上下的重要岗位,几乎都被替换成了曹爽的手下。同时,曹爽的心腹——荆州刺史李胜在临走前再次探望了司马懿,发现司马懿已经在准备自己的后事了。李胜立即将情况回报给了曹爽,二人也由此深信司马懿即将去见曹操了。

对于彻底放下戒心的曹爽,在公元 249 年,率领人马陪同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在得知曹爽离开朝廷的消息后,司马懿终于卸下了面具,紧急召集了自己的老部下,迅速占领了皇宫、城门等重要地点,并太后的名义下诏招降曹爽及其党羽。在得知洛阳都城有变的消息后,曹爽居然放弃了抵抗,并落了个被诛灭三族的悲惨结局。

最后,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犯了很多错误,尤其是他本来可以携带皇帝曹芳跑到许昌,从而继续与司马懿较量的。当然,在此之前,曹爽一方面彻底得罪了司马懿,却没有斩草除根;另一方面,曹爽也有不得人心的地方,也即其专权程度丝毫不下于司马懿,并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

由此,对于司马懿来说,他如果不发动高平陵之变,被诛灭三族的,很有可能是司马氏了。进一步来说,曹爽表现出来的篡位意图,也是其失败的地方。

司马懿一直对曹魏很忠诚,任劳任怨,期间屡立奇功,就算遭到了曹氏亲贵的排挤打压也是勤勤恳恳,从无怨言。直到曹叡去世,曹氏亲贵曹爽把魏国庙堂弄得乌七八糟,这才联络起门生和老部下发动政变,把曹爽 dang 羽一网打尽。(要不是曹爽实在窝囊,不搬救兵直接投降,司马懿也不会成功)。

老九看来,不管后世如何抹黑司马懿,他终其一生没有进爵称王,更没有迫害皇帝。如果这是伪装的话,那么,至少他是一个合格的演员。

听老九谈历史,谈点不一样的风花雪月,趣事奇闻,荡气豪情。关注

历史段老九

,不断与老铁们畅享历史情怀,做你的历史情报局。

【2】、来自网友【苏沉船】的最佳回答:

没有从一开始就狼子野心,野心是随着权力而扩大,曹魏的权力不落入司马懿手中,同样会落入曹爽手中。司马懿的政治资本是为曹魏数十年效力而得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

同为权臣,曹爽跟司马懿区别不大,曹爽一脉属曹魏宗亲,但无封王权利。孙吴那边作乱的孙峻、孙綝就是孙静后人,照样把皇权架空,专横独断。司马懿上台有一定偶然性,原因曹魏二三代皇帝死的太早,以前权臣掌控权力所导致,正常的情况下没有人能超越时代,计算好一切。

从司马懿的经历看来,他在曹操时期跟蒋济、陈群、贾逵等人区别不大,都是曹操的核心谋士,担任过主簿的职位。但司马懿真正获取政治资本还是从曹丕手中,曹丕登基后司马懿担任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尚书掌管行政,督军监管军事,御史又负责监督百官,司马懿在短时内任职不同部门,很快熟悉曹魏整个政权的机构,如果只是问为什么在曹丕时期不篡位,司马懿在曹丕时期才刚刚获得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的资本,谈不上有什么能力篡位。

司马懿在曹丕核心一干五年,一直到黄初六年(225 年)二月,司马懿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这是司马懿第一次正式获得兵权和中央行政大权,曹丕却在第二年就去世了,倘若曹丕一直活着,司马懿这份权力是能够被控制的。

在曹丕还活着的时候,曹魏的兵权分别在曹真、夏侯尚、曹休手中,与此同时陈群和司马懿一样拿到了兵权,司马懿在地位上也仅高于陈群一点,跟曹真、曹休没法比。曹丕托孤的四大重臣是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镇军大将军陈群。

这时曹魏的的皇权依旧是受到控制,曹真和曹休可谓忠诚绝无问题,司马懿和陈群是曹丕多年好友,也不存在忠诚问题。关键是这时曹魏的权力分配平衡,曹叡完全能够控制,任何一人都没法擅权夺位。

问题就出现在曹叡死后,在那时司马懿才西拒诸葛亮,北灭辽东,在朝中威望如日中天。当时曹真、曹休、陈群这等掌控实权的大臣都已经死了,在曹叡的托孤人选中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全没一人是老臣,全是曹叡时期上位的壮年派。曹爽上位后,企图改革并垄断朝政,使曹魏内部的少壮派和司马懿发生冲突。司马懿在铲除曹爽问题中并不是绝对想要篡位,当时还考虑不到那一步,所以蒋济和高柔都还支持司马懿。

在这些政治权力转换过程中很难用忠臣或叛臣去解释,司马懿的权力本就源自曹丕,并由于他自己举贤任能,在朝中安插诸多党羽,经年累月所形成。司马懿的女婿荀霬是荀彧的孙子,同时荀霬也是曹丕的外甥,陈群是荀彧的女婿,这三人本来就是政治联手。

司马懿的问题就是他活得太久了,经过了曹魏政权权力数次变迁,从曹丕时期获取权力,再到了曹叡时期熬死了曹真、曹休、陈群几位重臣,到了曹芳时期,朝中已没有一位威望比得上司马懿的大臣,在司马懿与曹爽的争斗中,司马懿铲除曹爽后并没有将权力还给曹芳,得以架空皇权。

历史上历来有公论,使曹魏皇权衰落的是曹爽,在他执政时期就已经擅权。司马懿发动正始之变只是将权力从曹氏夺到自己手中,示意着曹氏皇权转移到外姓手中。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