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皇太极为什么突然暴毙?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9 05:32:12 3次浏览

关于问题皇太极为什么突然暴毙?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向敬之】的最佳回答:

向敬之

崇德八年八月,刚打赢松山之战、收降洪承畴的清太宗皇太极办完公事,休息时突然驾崩。《清太宗实录》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条记载:“是夜,上无疾,端坐而崩。”他为了坐稳龙椅,先后将一同南面听政的三大贝勒解决,并以内三院限制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权力。如此突然,使之连接班人都来不及指定,导致了皇长子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争位,险酿一场宫廷政变。

皇太极

他无疾而终,死在中年,如同暴卒,确实很蹊跷,故而留下了种种争议:一是无疾而终,二是忧劳暴卒,三是痰疾致死,四是明朝遗老制造的多尔衮害死说。

其实,他的暴卒,最有可能是为宸妃早逝过分忧伤引发的。寡妇海兰珠进入皇太极后宫,封关雎宫宸妃,独宠后宫,生子有立储之兆,但不满周岁夭折。宸妃因丧子之痛而病亡。太宗正在松山前线指挥作战,闻宸妃病重,不惜丢下紧要军务,星夜兼程赶回盛京,但为时已晚,宸妃已逝。是时为崇德六年九月。

太宗困于情伤。健壮的皇帝忽而昏迷,忽而减食,常常“圣躬违和”。《清太宗实录》崇德六年十月初二日记载,他对诸王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虽然皇太极曾强作振作,强调“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谴也”(《清史稿•太宗本纪》),但还是悲痛不已,就是王公大臣陪他去外打猎散心,他经过宸妃墓时,独自去大哭一场。

而在此前,即崇德五年始,太宗便多次“圣躬违和”,曾到鞍山温泉疗养,还曾因鼻衄推迟三天出征明朝。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在崇德七八年间先后两次大赦人犯,并向各寺庙祷告,施白金,连新年贺礼也免了。这个说明,太宗早有痼疾在身,宸妃之死激化,日益严重,而致突然亡故。

《大清风云》张丰毅版多尔衮、许晴版庄妃与姜文版皇太极

至于将他的死,归罪为孝庄与多尔衮的合谋,那是后来小说家们根据明朝遗老制造的多尔衮杀兄弑君说,杜撰、渲染的二人不堪情史,以做足孝庄下嫁多尔衮的文章。虽然当时的多尔衮军功卓著,统率六部,但他也不敢贸然对皇太极下手。如果真有此事,七年后顺治帝和济尔哈朗对多尔衮罗列罪名清算时,自然少不了对此事改头换面推为首罪。

【2】、来自网友【芦苇人生】的最佳回答:

首先,我想声明的是,皇太极应该是死于疾病而不是多尔衮和孝庄合谋害死的。

个人对清初那段历史是特别感兴趣的,也特别佩服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个人。下面,我将就我所提出的观点阐述我的个人理由——

第一、皇太极死于疾病。皇太极虽然身体一直很好,可是人到中年就大为发胖了,出征之时穿上厚厚的铠甲,连他的坐骑都有些受不了。刚满 50 岁的时候,皇太极就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衰老。实际上,从 1640 年开始,史书上就一直在说皇太极“圣躬违和”,松锦大战的紧要关头,皇太极还流鼻血不止。由此可见,那时候皇太极已经是个老病号了。从皇太极生命后期的用药来看,皇太极的病逝是多种疾病的叠加。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但是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使得他积劳成疾。当时,皇太极不仅患有中风,还有潜伏已久的高血压,当这些重病一朝突发,瞬息之间就夺走了皇太极旺盛的生命!

第二、孝庄不可能会谋害皇太极。虽然原本孝庄和多尔衮是相互喜欢的,但因为各种原因,她最终却成为了皇太极的女人。所以,这虽是无奈,可也是命啊!而且,从后来孝庄为了顺治帝能够牢牢坐住帝位,为了多尔衮不夺权篡位,还不惜委身再次下嫁于多尔衮,也不难看出这一点。不过也正如孝庄自己所说,她这辈子最亏欠的莫过于多尔衮了。(ps:孝庄深得努尔哈赤的信任与欣赏,身为皇太极的贤内助,顺治帝的庇护伞,康熙帝的启蒙人,可谓在大清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封建史上都是一个十分杰出的女性代表。)

第三、多尔衮考虑自身状况也不会采取谋害皇太极的方式。多尔衮的母妃殉葬虽然跟皇太极有关,而且若不是这些事(也许承继大统的真有可能就是多尔衮了),但毕竟这些都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而皇太极也成为了大清朝最高统治者并且也牢固了自己的政权。且在其统治后期,也还是比较信任多尔衮的,所以还一度重用多尔衮及其兄弟,多尔衮几兄弟也是不负众望,为大清朝打下了半壁江山。除此之外,多尔衮还特别年轻,就年龄而言,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都比多尔衮要大一两岁,由此可见,多尔衮在年龄上是耗得起的,而且一旦皇太极逝世,他对皇位也是相当具有竞争力的。所以,他也不会选择那种不光彩(谋害皇太极)的手段以窃取皇权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皇太极是死于疾病,而非多尔衮与孝庄合谋害死。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