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国军5大主力当中,哪一个装备最精良?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9 05:25:18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国军 5 大主力当中,哪一个装备最精良?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如果具备一定的军事历史基础,便知在这个问题的答案评选中,整编第 74 师、整编第 5 师、整编第 11 师首先肯定要出局。因为在抗战后期开始接受美械时,这三支部队都是在国内战场作战,不仅武器装备的更换是逐步进行的,而且最终也没有达到 100%的美械率,记得千万不要被“全美械部队”的称谓所忽悠了。

所谓“五大主力”的名称,是在 1946 年的整编会议以后流传起来的,尽管第 5 军的整编是第二批次进行的,为了番号整齐统一还是可以称为“整 5 师”的。至抗战后期,前述这三支部队逐步更换美械的顺序是:第 5 军最早,得益于时驻云南地区;第 74 军次之,因为驻地靠近湘西芷江空军基地。

而土木系的第 18 军最晚,因为 1944 年以后该军始终驻于鄂西和川东,之后也只到了常德,因此陈大部长虽然有权,也只能首先换装了第 11 师。倒也不是因为亲疏有别,这三个军都是确定第一批换装的美械军,主要问题还是在运输的困难上。

一个军所需的大量装备物资,总得一点点送到各部队手中,所以第 5 军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毕竟云南是美援物资抵达国内的第一站,而另外两个军还都在华中战场上。比如在 1945 年 3 月,湘西会战打响前,第 74 军的整体换装情况是:

第 51 师:时有官兵 9197 人,完成美械换装率只有 60%。

第 57 师:时有官兵 9431 人,完成美械换装率只有 60%。

第 58 师:时有官兵 8966 人,完成美械换装率居然还是 0。

及至该军改制为整编师后,1947 年 5 月第一次覆灭之际,华野还是缴获了不少“国械”,比如中正式步枪捷克式机枪等等,所以整 74 师实在属于“杂械部队”。另外国内战场的这三支部队,即便是最早开始换装美械的第 5 军,也是于 1943 年下半年开始的。

主要原因还是有两点,其一是第 5 军经历野人山之败后,重装备几乎全部损失,部队也减员一半以上,那是需要时间进行整补的,官兵都没有配齐,建制还没有完全恢复,又怎么能够实现集体换装?

其二,在 1944 年 5 月滇西反攻打响之前,从印度到云南的陆地运输通道,已被日军彻底切断,所有的物资运输全赖“驼峰航线”的空运,如此严重限制了美援武器的输入数量,好容易从空中运来一些,等着换装的部队又太多,自然“狼多肉少”。

而抗战胜利以后,美国的军援力度也没那么大了,毕竟鬼子已经投降了。因此在“五大主力”之中,若评选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只能在新一军和新六军中产生,毕竟这两个军的老底子,也就是新编第 38 师和新编第 22 师,早在 1943 年 1 月,就开始接受美械装备和美式训练了。

最有利的条件是,所谓“驻印军”那么顾名思义,其整训是在印度东部的兰姆迦基地进行的,军火和物资的送达很是方便。大批的美式装备和军用物资,从大洋彼岸装船起运,可以直接到达印度沿海港口,然后再通过铁路输送到“驻印军”军营里。

因此驻印军的这两个师,从背心裤衩到手里的家伙,里里外外都是美国货,轻重武器和通讯、工程、运输器材的配备水平,更是远远高于国内战场的部队,哪怕是 74 军、18 军这样的王牌也不行。

实际上,也只有新 38 师和新 22 师,基本达到了当时美军“轻步兵师”的装备标准,其他所谓的美械军、师根本谈不上,这就是整 74 师、整 5 师、整 11 师出局的原因。那么新一军和新六军两者相比,又是哪个的装备更精良一些呢?

关于这个问题,不必要去罗列这两个军的武器装备明细,而是要从战斗序列中寻找答案,因为这两个军所下辖的各师,来源其实是比较杂乱的。

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进行美式训练时,重庆方面决定多捞点油水,不仅通过驼峰航线给兰姆迦运去大批新兵,还先后空运了三个嫡系师前往印度和缅北,整建制接收美械武器装备,亦即新编第 30 师、第 14 师和第 50 师。

如此加上原有的新 38 师和新 22 师,这五个师才是驻印军(步兵部队原只有一个新一军的编制)后来扩编为两个军的基干,1944 年 5 月,密支那战役结束后,老的新一军正式分家:

以新编第 38 师和新编第 30 师,继承了新一军的番号,新 38 师师长孙立人晋升中将军长;以新编第 22 师、第 14 师、第 50 师另组新六军,新 22 师师长廖耀湘晋升中将军长,换句话说,新六军的历史其实很短暂。

注意“装备精良”这事,千万别跟兵力数字划等号,尽管新一军当时只有两个师,然而新编第 30 师是 1944 年初,直接空运到印度的,因此其装备和训练水平直追新 38 师和新 22 师;而第 14 师、第 50 师,则是 1944 年 4 月第二批空运完成的,装备和训练时间都比较仓促,就匆忙投放了缅北战场。

(史迪威和廖耀湘)

也就是说,仅就单兵装备水平、整体武器配备和人机功效的总体情况来看,新一军自交到孙立人手里开始,就要略强于廖耀湘的新六军,这是没有含糊的。道理明摆着,尽管新 38 师和新 22 师装备水平相差无几,然而新 30 师可要比第 14 师、第 50 师要强多了。

1944 年 12 月,为了挽救西南危局(豫湘桂惨败的严重后果),重庆方面不顾美方的反对,强令廖耀湘率军回国充当战略预备队。当然期间双方也得讨价还价,最终妥协的结果,是廖耀湘仅率新编第 22 师、第 14 师空运回去云南,而将原属新六军的第 50 师,留在缅甸战场划入新一军作战序列。

新六军主力回国后,1945 年初调入青年军 207 师,总算恢复了三师建制。尽管 207 师也算是美械部队,但是一定要清楚:在国内换装的部队,无论换装率多少,其装备整体水平永远达不到在印度进行全面换装的部队,这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1946 年整编会议之后,大抵在 8 月间,青年军第 207 师又调出了新六军序列,再不久换之以第 169 师,这个师是由交警第 13、第 14 总队合编升格而来的,属于原军统特务武装,战斗力更是差劲:一方面,特务武装的轻武器虽然基本是美械,但是缺乏重武器,因此整体装备水平很不均衡。

另一方面,特务武装搞搞后方治安还可以,拉上大兵团作战的战场,单兵素质也肯定不如正规军,所以无论是青年军 207 师还是第 169 师,都直接拉低了新六军的整体装备水平。事实上,在东北解放战争初中期,新六军作战主要靠新 22 师和第 14 师忙活,新 22 师虽然很强,但不代表新六军整体。

而新一军自 1946 年春投入东北战场起,仍然保持着新编第 38 师、新编第 30 师和第 50 师的序列,这三个师都是在印度完成装备和训练的,属于驻印军的完整“血脉”,所以其平均装备水平、训练水平明显还是高于新六军,只是杜聿明总将其分拆使用,孙立人大光其火,两个人矛盾渐深。

如此结论就很清晰了,在所谓的“五大主力”中,以新一军的武器装备最为精良,整体训练水平也最高。然后以新六军次之,至于整 74 师(第 74 军)、整 5 师(第 5 军)和整 11 师(第 18 军),严格来说差不太多,都只能排在第二梯队。

加之孙立人比较善于训练部队,因此在东北战场上,新一军才是东北我军最难缠的对手。在三下江南作战中,我军数个月总共才吃掉了新一军的两个整团,而同一时期,华野已经开始有全歼敌人一个军(或整编师)的记录了!莱芜战役被干掉的第 73 军就是所谓的美械军。

1947 年夏天陈诚来了以后,为了迅速扩军开始一顿瞎搞,新 38 师被调出新一军,作为基干组建了新七军;而第 14 师也被调出新六军,作为基干组建了新三军,然后再分别给新一军、新六军塞进几个暂编师,装备和战斗力连二流都算不上。

到这个时候,新一军和新六军的成分已经乱七八糟,实在没有互相比较的标准和意义了,后来都编入廖耀湘兵团,再后来难兄难弟在辽西战场上一起覆灭了。

(孙立人)

【2】、来自网友【行者】的最佳回答:

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这一叫法最早出现在 1946 年,指的是第五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新一军、新六军这五个部队。这五个军大量装备了美国援助的美械,是国民政府下属各军中装备最好、战斗意志最强的部队。

不过这个装备最好,只是相对当时中国国内军队而言,和美军相比还是差远了。

比如以第七十四军(也就是后来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为例,第七十四军全军有 30978 人,装备了美式 7.62 毫米步枪 14472 支、国造 7.92 毫米步枪 1682 支、加拿大造 7.92 毫米勃然轻机枪 992 挺、美式 7.62 毫米勃朗宁重机枪 143 挺、国造 7.92 毫米马克沁重机枪 34 挺、美式 11.43 毫米汤姆森冲锋枪 2963 支、82 毫米迫击炮 29 门、81 毫米迫击炮 22 门、60 毫米迫击炮 251 门、美式枪榴筒 546 个、二八式枪榴筒 94 个、英式战防枪 35 支、美式火箭筒 46 具、37 毫米战防炮 34 门、75 毫米山炮 36 门、105 毫米榴弹炮 12 门。

相比之下,美军一个步兵师人数大约是 1.5 万,是第七十四军的一半,但是光师属炮兵就有四个营,其中一个中型炮兵营装备 12 门 155 毫米榴弹炮,三个轻炮兵营各装备 12 门 105 毫米榴弹炮,加上下属三个步兵团炮兵连还各有 6 门 105 毫米榴弹炮。这样一个步兵师就有 12 门 155 毫米榴弹炮和 54 门 105 毫米榴弹炮,和第七十四军相比,在口径和数量上都占据压倒性优势。

所以论武器装备,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和美军相比差远了。

当然,打仗的时候不是光看武器装备的。像志愿军装备就远不如美军,但是在不少战役里一样让美国人吃足了苦头。而新一军、新六军当初在缅甸战场上,也有不错表现,打得鬼子哭爹喊娘。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一军、新六军当初能在缅甸战场上逞威,一方面是打鬼子士气高昂,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美军的空中支援、地面炮火掩护和充足的后勤。而到了 1946 年,不光火力支援没了,而且因为国民政府没钱加上贪污腐败,连基本的后勤都无法保证。

还是以第七十四军为例,该军装备的武器其实包括了美械、国械,武器装备都没有实现统一,给后勤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加上该军只有 23 辆汽车和两千多匹骡马,导致弹药携带量有限。比如说第七十四军装备的美式 7.62 毫米步枪多达 14472 支,孟良崮战役前部队携带的 7.62 毫米步枪子弹却只有 646100 发,平均下来每支枪只有 45 发子弹。而 22 门 81 毫米迫击炮,总共只有 571 发炮弹,平均每门炮只有 26 发炮弹。

这么点弹药量,遇到激烈战斗根本不够使用,这也是第七十四军在孟良崮战役遭到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美军一个师有 1560 辆汽车,机动性和后勤补给都要便利得多。

另外后勤不足也造成了其他问题。比如说新一军抗战胜利回国以后,美军不再负责该部的军饷和伙食,改由国民政府负责,结果导致士兵待遇大幅度下降,士兵们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大家怨声载道,士气低落,纪律也随之败坏。驻守广州期间,新一军经常强买强卖,甚至公然抢劫,以至于广州市民称他们为“新日军”,可见部队军纪败坏到了什么程度。

装备、后勤不如美军,士气和纪律也已经不复存在,除非经过解放军化的全面改造,否则这样的部队根本无法和美军对抗。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