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唐朝的专权太监可以随便废立皇帝,而明朝的专权太监皇帝说杀就杀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8 06:07:45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唐朝的专权太监可以随便废立皇帝,而明朝的专权太监皇帝说杀就杀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屋后的洋槐树】的最佳回答:

因为唐朝的太监宦官执掌着军队,而明朝的宦官则有内阁进行牵制。

唐德宗年间,用武力讨伐藩镇,由于财力问题,唐德宗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积累财富,平定叛乱,德宗还没有开始平叛,各地节度使开始发难,爆发了四镇之乱。德宗早有准备,让河西节度使镇压了部分叛乱,各地节度使勾结,效仿春秋战国,群雄割据,甚至称帝。公元 783 年,一个节度使率领 5000 士兵,来帮助德宗平乱,结果因为没有得到款待,士兵叛乱直逼长安,德宗逃跑,史称泾原兵变。各地节度使和叛军称王称帝,这就是唐德宗朝的一朝四王二帝事件。德宗看叛乱越来越多,德宗下了罪己诏,这样四王二帝事件结束。

泾原兵变德宗出逃,只有宦官在左右保护,因此宦官得到重用,最初宦官是作为监军出现,皇帝对军队指挥将领不信任,委派宦官到作战部队,干预军事决策和作战指挥,抢夺军功推卸责任,但是德宗皇帝彻底把军权交到了宦官手中。到了唐宪宗时期,宦官权力继续扩张,设立枢密使由宦官担任,成为皇帝和宰相之间的枢纽,宦官开始干预中枢决策,另外宦官还掌握了其他禁军的指挥权,成为政府实际的统治者。朝中大臣开始投靠宦官,宦官也开始娶妻,收养义子,建立宦官家族,禁军首领为了升职,借高利贷贿赂宦官,当上节度使后开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由于找富户借钱,被人戏称为债帅,长安一带好的宅邸都是宦官占领。唐后期的废立生杀都是由宦官决定,唐宪宗、唐敬宗都死在宦官手里,其他皇帝由宦官拥立。

朱棣登基后,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开启了内阁制度。随着皇帝深居简出,内阁大臣逐渐不能和皇帝面对面交谈,通过笔谈和皇帝交流,为皇帝票拟成为内阁大臣的重要工作,有了票拟制度,内阁大臣就有了批阅奏章的权力,顾问职责削弱,皇帝通过参考票拟决策,行成丝纶簿(票拟 小纸片)。朱瞻基去世后,明英宗 9 岁继位,内阁大臣上书太后垂帘听政,太后遵从祖宗遗训“后宫不得干政”,让内阁辅政,就这样内阁学士成了朝政的主宰者,票拟也成了内阁的专职,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内阁处理,就派遣太监去咨议,得到答复后再决定怎么裁决。内阁的职业还有修史,皇室教育、主持典礼等(王言如丝,齐出如纶)。票拟成为制度后,皇帝也得重视,内阁逐渐填补了宰相之后的权力空间,大学士被称为相,但是又和宰相权力不同,只有辅佐职能,没有决策权力。就这样在内阁有了票拟权力的同时,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批红的权力,根据皇帝的意见,代替皇帝批红,如此以来票拟的决定权取决于宦官的批红,宰相的权力转向宦官,因此后来内阁和宦官勾结,权力壮大,使得整个政权除了控制就是制约。

【2】、来自网友【减水书生】的最佳回答:

明朝,连内阁首辅都不敢专横,太监就没指望了。

没别的原因,就是权力太小。废立皇帝这种事,等同造反,权力不够就想也别想。

明朝的太监,皇帝想杀就杀。杀内阁大学士,皇帝稍微费点儿劲,因为要顾及文官集团的面子。但杀个太监,那就不是事儿,因为整个文官集团都会支持。

唐朝,连节度使都敢嚣张,而能让节度使叫爸爸的太监,就只能更嚣张。

唐朝的太监,就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宦官,完全就是大臣,甚至还是重臣。掌握军权只是一个方面,但关键是唐朝太监还有很多别的身份。而这些身份,完全不是给皇帝端茶倒水的,而是堪比朝中宰相。

大唐巅峰时期,玄宗的贴身大太监高力士,是宦官不假,但同时还是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

大唐末代,僖宗朝的太监田令孜,进入官场,起步就是枢密使,接着又封神策军中尉。晚唐有四贵,即两枢密使、两神策军中尉。田令孜就是这个分量,明朝的太监能比吗?

拥立昭宗的杨复恭,在僖宗朝,已经是枢密使、左神策军中尉、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并封魏国公。唐昭宗继位后,杨复恭再一次加官进爵,加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并专领禁军。

明朝的太监也嚣张,魏忠贤号称九千岁,各地督抚都要给他建生祠。但是,魏忠贤的权力再大,他能比宰相的权力大吗?大明朝,就没有宰相。内阁大臣,也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跟唐朝的宰相有着天壤之别。

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已经无法实现集权了。朝廷管不住藩镇,皇帝也管不住节度使。

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守着帝都长安的东大门。然后,这家伙就做起了拦路抢劫的生意。凡是从同华辖区过的,都得交钱送礼,朝廷大臣也不能例外。甚至,后来直接拦截各地藩镇送给皇帝的贡品,自己先挑,挑剩下的再上供给皇帝。

而提拔周智光当节度使的,是谁?就是大太监鱼朝恩。鱼朝恩的官职,已经数不过来了,天下军容观察使、国子监事,兼光禄寺、鸿胪寺、礼宾、内飞龙、闲厩使,还进封郑国公。你就看鱼朝恩的这些个职务,哪一个像是宦官干的,统统都是大臣干的。

所以,皇帝想一道圣旨就杀掉鱼朝恩,根本不可能。后来,唐代宗跟宰相元载一起搞密谋,通过宫廷政变的手段,才把鱼朝恩扳倒。为什么这么费劲?权力太大,不费劲才怪。

明朝的太监呢?最牛的太监也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是,司礼监的主要权力是批红。内阁大臣们,先拿出一个初步意见,这叫票拟。然后,票拟上报给皇帝,皇帝再用红字做出批示,这叫批红。但皇帝肯定没工夫批红。除了朱元璋这个劳模级的皇帝,其他皇帝根本应付不了批红这份“苦差事”。于是,这个权力就逐渐落到了司礼监手中。一般的事情,太监就给批红了。

大明朝最牛的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是太监们的老祖宗,也就只有这点儿权力。当然,什么时候都会有潜规则。太监也可以养士结党,提拔几个亲信是没问题的。但插手人事权,就不是名正言顺的权力了。所以,皇帝开心了,太监就可以玩这个潜规则;皇帝不开心了,太监只能该干啥干啥。

不是还有东厂和西厂吗?尤其是常设的东厂,这可是让大臣们谈虎色变的衙门。但大明朝官方的特务机构,只有锦衣卫。

东厂提督太监之下,设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而这些人都要由锦衣卫的千户、百户来担任。而其下的掌班、领班、司房、役长和番役,这些是基层干部,也要从锦衣卫中选拔。

所以,锦衣卫才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的特务结构。那为什么设立东厂呢?其他时候,还有西厂和内厂。原因就是时间长了,明朝皇帝连自己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也不相信了。所以,就让太监组建东厂来盯着锦衣卫,同时也跟锦衣卫搞竞争。再后来,连东厂也不相信了,于是还要再设西厂和内厂。但是,这种层层监督、层层特务,不能没完没了。大明皇帝就是想搞特务治国,但国家也没那么多钱养活啊。所以,设个东厂,就差不多了。

然后,你再说明朝的太监,他们的权力是什么?

除了批红这个国家决策权,剩下的就只有侦查司法和情报搜集了。后期,在官僚系统不堪用的时候,太监们也会介入财政工作和军队工作。但,也只是派到各地收税、派到军中监军。

而最硬的权力,也就是被大臣们谈太监色变的权力,就是侦查司法和情报搜集。军队是枪杆子,侦查和司法就是刀把子。但刀把子并非全都握在太监手里。还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也就是三法司,而三法司才是名正言顺的刀把子。

当然,太监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也可以无法无天。但是,太监再嚣张,也得用锦衣卫的人。锦衣卫才是真老虎,才是刀把子中最锋利的那把刀。太监的东厂只是狐假虎威,顶多算一只狐狸。而在皇帝面前连狐狸都算不上,就是一只哈士奇。

总结一下,明朝太监为什么没有唐朝太监那么彪悍:

当然,跟掌握没掌握军队有关系,但关系不是特别大。根本的区别,是权力的大小和权力的范围以及各自的角色定位,完全不同。

唐朝的太监,根本就不是通常理解的太监,他们就是大臣、重臣。同时,这伙人不仅内部结党,而且把势力蔓延到了这个权力系统。朝廷官员、藩镇节度使,与太监的关系错综复杂。

同时,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集权的权力系统已经濒临崩溃。皇帝的话,不仅节度使不听,甚至大臣们也不听。所以,权势滔天的太监,当然可以更不听,完全能够反制皇帝。

明朝太监,其决策性的权力,仅限于程序上的批红。你批红,大臣们就照着批下来的文件干;你不批红,大臣们就再给你写一份。至于怎么决策以及决策的内容,跟太监没关系,甚至跟皇帝也没啥关系。这是文官集团的事情。

明朝太监,最硬的权力就是东厂的特务职能。但东厂不是纯正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才是。东厂要施展自己的特务职能,必须依托锦衣卫。

而明朝的中央集权,即便到了崇祯朝,也没有完全崩溃。所以,文官集团没法强横,武将集团也没法造反,而太监就更不可能反制皇帝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