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老百姓的个人防护还有必要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03:35:47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老百姓的个人防护还有必要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大小新闻】的最佳回答:

1 月 8 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实施“乙类乙管”后是否有必要继续戴口罩?是否还要强调个人防护?春节临近,为确保健康过大年,大家应在哪些方面加强注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回答了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问:一些网友认为,实施“乙类乙管”后就可以放松防护,进入到公共场所也可以不戴口罩。这种观念正确吗?

常昭瑞:当前国内新冠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仍需继续强调做好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在以下情形应佩戴口罩:一是进入医院、商场、超市、室内会场、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二是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三是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四是近距离接触或护理新冠病毒感染者及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人员时。五是医务工作者,交通运输、商场、超市、餐饮旅游、快递、保洁等从事公共服务及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阻断新冠病毒传播,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重在细节,贵在坚持。

殷文武:实际上,实施“乙类乙管”后,社会面的传染源更加不确定,更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在疫情流行期间,如果上班通勤,最好保持“两点一线”。对一些重点人群,像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在疫情期间最好少外出、少聚集。在疫情流行较严重时,尽量不要到影剧院、KTV、棋牌室、剧本杀等空间密闭、人群密集场所。

问:今年是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春节,为确保健康过大年,公众该在哪些方面加强注意?

常昭瑞:为确保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春节,需在以下方面加强注意:

一是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卫生习惯,即使感染新冠病毒康复以后,也应做好个人防护;

二是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

三是尽量不举办、不参加大规模家庭聚集性活动,减少家庭亲朋聚餐聚会人数,缩短聚餐时间,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传递祝福,尤其是避免把感染风险传递给家中的老年人;

四是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人群,尽快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五是要加强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或者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时,要尽可能待在通风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尽量减少与同住人员接触,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如果出现病情加重,要及时就医。

【2】、来自网友【闲看秋风 999】的最佳回答:

乙类乙管,显然会被老百姓误解;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后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所谓”乙类乙管”,说白了就是国家不再认为新冠感染有致命性或者说不再对新冠疫情继续封控了。

然而实际情况,或者说老百姓的亲身感受却并非如此,比如说最新出现的大量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三年以来的总和,尽管没有官方数据可以查实,因为没有官方发布了。老百姓只能根据自己周围的朋友圈去感同身受。

再比如说新冠感染究竟有没有后遗症,换句话说,新冠感染是不是真的就是”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感染者”?果真如此的话,”无症状”怎么防?需要防吗?

其实,所谓乙类乙管,忽略了一大批脆弱人群,也就是老人孩子,关键是老人,而且是患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这次走了多少?除了不断报道的科学家院士,还有多少普通老人?要知道我国已经是老龄化社会,有多少老年人属于脆弱群体?这个冲击力有多大,b 无须再为解说。

因此,老百姓的个人防护现在比其它任何时候都要重要得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一定要认真落实。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他们。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