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孔子曾说过: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有何含义?是不尊重老人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2 19:21:41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孔子曾说过: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有何含义?是不尊重老人吗?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寄暇噱公】的最佳回答:

孔老夫子如果活到了现在,应该感到很郁闷。孔子曾经曰过的两句话,人们一边用它来骂某些人,一边又用它来骂孔子。

这两句话呢,一句是“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后人都引用该句来骂女人;另一句就是这个“

老而不死是为贼

”了,后人直接就给精简成了“老不死”。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也算是符合孔子的调调儿;得罪了那一帮子人,都是能顶翻半边天的主儿,孔老夫子因此挨骂倒也不算太冤。

只是,孔子一惯讲究尊老、敬老、爱老的人,而且说这话儿的时候也柱上拐了,也到了他口中“老不死”的年纪,怎么又会说出“老而不死是为贼”这种话来呢?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宪问》这个名字,又是取自这章开篇的“宪问耻”——孔子的弟子原宪问到了“耻”这个问题。

还能知道什么是可耻,还能感到羞耻,总归还算是有救。但有些人,脑中根本就没有“耻”这个概念。恬不知耻、厚颜无耻等等,说的就是这一些人。

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在孔子看来,就已经变成了这一类人物了。孔子那也是有脾气的人儿,于是就说出了这样的话儿。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是孔子的一个老朋友,不知道和原宪有没有亲戚关系。反正孔子去看望这个老朋友时,却发现这个老朋友太拿自己不当回事儿了。

怎么个不当回事儿?原壤夷俟了呗!夷俟,看名字里带着个“夷”字就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君子的做派啊。那么夷俟是个什么姿势呢,就是箕踞,一般解释就是劈拉着腿的样子。

据说孟子的老婆一个人在家,就采取这么个姿势。孟子回家看到了,就想要休妻。由此可知,这事儿对古人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一件事儿。

这在咱们现代人看来,一个人在家其实也无所谓啦。但是在古人看来,那就是倨傲无礼。更何况原壤看到孔子来了之后,居然还是保持着那个样子。

这就好比,咱们现在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进门就看到他倚着沙发坐在地上玩手机,看到有人进门了还是头不抬眼不睁继续玩儿他的手机。你说那些朋友会咋想?

孔子一看原壤的那个样儿,火气一下子就窜了上来,呱啦呱啦地就数落了原壤一顿。数落完了,再看原壤啥反应都没有,气得孔子又用拐棍儿捅了他一下。

真要是这么理解的话儿,那看来孔子的度量也不是很大嘛。但这段话儿就这么点儿信息量,你还能怎么理解?

好在其它记载还提供了点儿信息: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按照这段记载来看,原壤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他清洗棺椁。孔子在那儿忙得不可开交,原壤却在旁边敲着棺椁唱歌。

跟着孔子来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孔子却说道:没有逝去的亲人才是亲人,没有失去的老相识才是老相识。

从这段记载来看,孔子对老朋友的包容还是很够意思的。同时也能看出来另一个信息,原壤大概是一个道家人物。

只是这段话儿是出自于《礼记·檀弓》。要知道《礼记》成书的年代远远晚于《论语》,这段记载和《论语》如此相悖,哪一个可信度更高呢?

孔子一惯尊敬长者,特别注重孝悌。原壤的这种做法,很明显会引起孔子极大的反感。再加上孔子和原壤原本就是关系很好的那种朋友,孔子对他张口就骂,也是情理之中。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原本就是俩儿老头之间的那点儿事儿,只是一个老头儿在教训另一个老头儿而已。小时候就不懂孝悌,现在又不能给年轻人做榜样,你呀,就是一个老祸害!

谈不上孔子不尊重老人。


【安得使予多暇日,重读古人寄来书】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我的作品,敬请关注

【2】来自网友【云海行舟】的最佳回答:

答: 不是不尊重老人。是孔子责骂老而无德,专做坏事之人的话。“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出之《论语-宪问》。

【3】来自网友【用户一诺汽修】的最佳回答: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中国所有的文字都属于象形文字,寓意深远。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

建议:我们所有的华夏儿女,应该多读一读国学,寻一寻文化的源头,看待问题少不了看待问题的根本。

所谓的根本就是古人所讲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

故: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的原意是在告诫我们,人从生到死,在任何时候,只要“透支”社会,都视为“贼”。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在我们年轻力壮的时候,要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多做榜样,尊老爱幼…

【4】来自网友【赵涵智爷爷】的最佳回答:

这句话也不是贬义词,古时人平均寿命一般六十岁左右,活到七十算是高龄,有七十古来稀说法,超过七十,就算长寿,活着一天就赚一天,用贼字形容不为过。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讲究礼仪,忠孝仁义之学说理论,老而不死是为贼,虽是这样说,涵义上也並不是针对老人而言,若说有的话,只能解释部分老人失德,损人利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既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彻底损于自己形象。此言叙于????论语,宪问〉幼而不孙弟,长而不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故有两面之间的说法,单方面理解,应是断章取义,不符实际而已。本人由于水平有限,应是这样理解。

【5】来自网友【老刘】的最佳回答:

谢谢应邀答题。

(原创)

孔子本人就是一个人格修养其境界已达到人性光辉的顶尖之人,他一生倡导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怎么会出现如此不尊重老人的言论呢?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本人就活了 73 岁,何况在春秋末期那样的年代,人均寿命不过三、四十岁长短,你说一个头脑十分睿智且师德俱佳的孔子能说出此话吗?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孔子所言什么是“賊”的真实含义。如中医关于对“賊”的解释是:“贼”指实火、外火,为六淫之邪或饮食之伤,如同外贼自外而入。 人生病不外虚邪贼风之类。此“贼”,乃不顺应天理(自然规律)之意;生老病死,乃是天理,老而不死,有违天理,故曰“贼”。我认为这才是孔子此话所言的本议,绝非不尊重老人,而是孔子针对的是个人调侃之说,而不是指大众,如果把它当泛对理解是没有道理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