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的窦太后为何那么偏爱梁王刘武,甚至希望他能够登上皇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5:15:10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的窦太后为何那么偏爱梁王刘武,甚至希望他能够登上皇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寻根拜祖】的最佳回答: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面对刘启和刘武两个儿子,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跟窦太后一样“偏心”。因为刘启是阴冷可怕的皇帝,刘武是纯粹可亲的儿子。

首先声明,本文仅从窦太后母子的恩怨角度分析,并无意否认汉景帝的历史贡献,拍砖留情。

历史上有两位“偏心”的太后,一个叫“武姜”,是郑武公的妻子,郑庄公寤生的母亲。武姜在生寤生时难产,所以对这个儿子一向不喜欢,而是偏爱小儿子公子段。于是武姜不断怂恿公子段造反,结果生生将小儿子推上了绝路。

另一个就是这位窦漪房窦太后,汉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的母亲。窦太后对刘武有多偏心呢?我们举几个例子。

赏赐无度:

溺爱孩子的父母,恨不能把身上的肉割下来给他(她)当钱花,窦太后也一样,她对小儿子赏赐起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差把汉景帝的皇宫都搬到梁国去。

“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於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有老妈的财力支持,刘武不是皇帝,却堪比皇帝,他的东花园方圆三百里,他的都城周匝七十里。他甚至学秦始皇,大造宫室,宫室之间通过空中走廊连接,他出入所用的仪仗比照天子。

西汉诸侯王都是郡王,封邑一般不会超过十个县,而刘武的梁国有四十多个县,而且都是大县。梁国本来就地处天下最富庶的区域,如此,他的梁国财富居然超过了长安。

“钱多多”往往伴随着“人傻傻”,刘武喜欢招揽四方豪杰,只要愿意投靠他的人,见面礼就是千金:初次见面,薄礼一份。这大手笔,汉景帝玩得起吗?

逾越法度:

汉景帝说,你当土大款朕忍了,但你自己设置二千石高管算什么意思?想搞第二个朝廷吗?你用天子的仪仗朕忍了,可你出入游戏,规格比我还要高又是什么意思?想把朕踩下去吗?

汉景帝越想越生气,别的王爷进京要按规矩来,你想来就来,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朕的车驾你随便用,朕的御花园你的随从都随便进,朕的后宫你是不是也想体验一把?

这些朕都忍了,谁让老妈罩着你呢?朕得罪不起,可是你的胆也太肥了,居然派刺客公开刺杀朝廷大臣,还一口气杀了十几个。朕要想处死一个大臣都没你这么潇洒,你太上皇啊?

更可气的是,朕给你留面子,让你交出一个替罪羊,你倒好,一点面子不给朕留,竟然将凶手藏在王宫。

干脆你来当皇帝,让朕也享受一下你这个梁王的尊贵呗?

谋求皇储:

窦太后接过话头:刘启,老娘把天下都给你了,你对你弟弟好一点不是应该的吗?你俩都是一根肠子里爬出来的,凭啥你贵为天子,他就得跪在你跟前称臣?

公平起见,你要立刘武做皇太弟,等你百年之后皇位传给他。你儿子?等他百年之后再还给你儿子也不迟。

几年前你就忽悠过我一次,扭头你就立了你儿子刘荣。如今刘荣被废了,你还想耍什么花招?

你不能这么没良心,当年“七国之乱”,用得着刘武的时候,你忽悠他给你卖命,用不着了就过河拆桥。

窦太后就这么霸道,就这么偏心,金山银山堆着小儿子,超级待遇宠着小儿子,还一心逼大儿子将皇位传给小儿子。

父母都希望对子女一碗水端平,可十根手指有长短,父母难免或多或少有差异,但总归有理由,而且有限度。

比如我们村上有一户人家生了七个女儿,每当家里发生矛盾,他们家老妈总是冲“七仙女”发火:早点把你嫁出去才好!因为“七仙女”不乖,总是在家里挑事,惹得全家鸡飞狗跳。

但每当家里有什么脏活累活,他们家老妈又冲五仙女、六仙女发火:这点事好意思让小七干?她喊你们姐姐白喊啦?

总归父母会有理由,也会做平衡,因为那都是他们身上掉下来的肉。

比如武姜,人家也有正当理由——老大是我克星。可是窦太后的偏心你似乎找不出任何理由,而且心偏到脚后跟了,只要涉及哥俩的事,错的一定是汉景帝。

我们以袁盎遇刺事件举例。

袁盎是个鸿儒博士,学问大得很,性格又有点“戆”,谁都敢顶。

想当年,汉文帝还在世时,有一次慎夫人的坐席摆放与窦漪房平齐,袁盎居然一把扯住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拖拽了几尺。那意思是:你一个小妾,怎么配跟皇后的座位平齐?

汉文帝的脸都绿了,慎夫人气得当场甩袖而去。为这事,窦漪房每次看到袁盎总有一种见到亲人的感觉。

眼看着老妈着了魔似的非要立刘武为太子,汉景帝只好请袁盎出面当说客。

袁盎再次发“戆”:“太后您想立梁王,请问将来梁王过世后,又该立谁?”

窦太后不假思索:“当然将皇位还给皇帝的儿子了。”

袁盎大声说道:“那梁王的儿子呢?他们愿意吗?两家的后代必然会为皇位打起来。您老说‘殷道亲亲’,您可知殷商的后人宋宣公,就是因为将王位传给弟弟,弟弟死后想把王位还给哥哥的儿子,结果自己的儿子不干,两家五代人相残相杀,把宋国折腾散了架子。”

窦太后一听“五代人相残相杀”,吓得打了个嗝,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因为袁盎的阻拦,刘武彻底失去了储位。岂料,刘武利欲熏心,居然派人刺杀了袁盎。

后来经过大臣们的协调,汉景帝同意原谅刘武,并允许他进京谢罪。结果刘武担心半路遭遇不测,玩了个“空车计”,车子里的人是替身,他自己抄小路提前进京,并藏身在姐姐家里。

窦太后见小儿子失踪了,竟然大哭:“帝杀吾子!”

当妈的如此偏袒小儿子,冤枉大儿子,估计哪个儿子都会受不了。而且这话她说了不止一次,几年后刘武病逝,窦太后再次大哭:“帝果杀吾子!”

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小儿子遇上一点事,不管真假,也不管是非,她都将责任推到大儿子头上,说她的心偏到脚后跟了,您大概没意见吧?

不,我有意见。当妈的总怀疑大儿子会害死小儿子,这种事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老妈神经过度,另一种是,大儿子可能真不是个善类。

事实上,《史记》里就有这么一句:“太后知帝弗善。”

也就是说,窦太后很清楚,自己的这个皇帝儿子绝不是个善茬,对自己的弟弟下毒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历史上人们都公认汉武帝是个冷酷无情的帝王,这话大体上没错,但汉武帝也有动真情的时候,他从来不隐瞒自己的好恶,喜欢的人他就捧上天,讨厌一个人就往死整,虽冷酷,但真性情。

汉景帝呢,他的冷酷比儿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他当太子时,因为一盘棋的输赢,他竟然用棋盘砸碎了吴国太子的脑袋。

再比如,七国之乱爆发时,他因为一句“清君侧诛晁错”,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杀掉了自己最信赖的老师。

除了冷酷,汉景帝还多了一份“阴鸷”,他想对谁动手,绝不会像汉武帝那样直来直去,而是用各种阴招,既包装了自己的正当性,又让对方死得很惨。

比如对邓通,汉景帝刚刚登基就没收了邓通的所有家产,还以追赃的名义让他倒欠一屁股债,连长公主等人施舍给邓通的吃饭钱都被抢走,害得他活活饿死。

这叫什么?用某个电视剧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说就是:谁要是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不就是人家邓通替汉文帝吸脓,显得汉景帝这儿子的孝心成色不足嘛。那是你们爷俩的事,邓通丝毫没有坏心,他只是尽本分而已,凭什么用这么阴损的法子折腾他?

再比如对周亚夫。那是一位拯救了西汉帝国的功臣,没有他汉景帝能不能继续坐龙椅都要打一个问号。可是汉景帝“恶其悻悻不屈”,为了迫害周亚夫,他阴招频出。

有一次,他宴请周亚夫,却故意不给他筷子,只能干看着,还一脸阴损地责问周亚夫:这么丰盛的佳肴你还不满足吗?

最后,他又以“企图在阴间谋反”为罪名,将周亚夫逮捕入狱,迫使刚烈的周亚夫绝食而亡。

当年七国之乱爆发时,刘武其实被当做一块肥肉扔给了叛军。汉景帝不是不知道此举对刘武意味着什么,但他以不干涉军务为由,任凭刘武在死亡线上挣扎。那时候他有没有别的心思,想必你我都知道。

最狠毒的一件事莫过于除掉太子刘荣。由于刘荣的母亲栗姬失宠,汉景帝产生了废掉刘荣的想法。这事要是放在汉武帝头上,他一定会拿出土匪的霸道劲头,直来直去就干了。

但汉景帝不会这么做,他一定会“曲径通幽”,搞出一系列小动作。

不久有人奏请里栗姬为皇后,因为这件事刘荣被废、栗姬被打入冷宫,郁郁而终。这件事明面上是由王娡操盘,但真相其实不难辨别,无非是汉景帝睁一眼闭一眼,甚至背后唆使罢了。

这件事刘荣很无辜,他什么也没做就丢了储位。可他哪里知道,接下来他的命运会更凄惨。

两年后,有人状告刘荣侵占祖庙的地。祖庙的外围非常大,界限根本不清晰,被人不小心“侵占”的事屡有发生,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汉景帝居然将刘荣抓到京城,交给酷吏郅都审查。

后来刘荣莫名其妙地在狱中自杀,留下的遗书又不翼而飞。最后郅都成了背锅侠,真相却含糊其辞,无人得知。后人都一致认为,这件事幕后的凶手一定是汉景帝。

唐朝著名史学家虞世南,就直言不讳地评价汉景帝“有惭德”。

知子莫如母,窦太后对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每一根毛孔都看得清清楚楚,她知道,这个皇帝儿子有多心狠手辣,有多阴险狡诈。为了皇位,亲儿子都下得去手,亲兄弟算个啥?

估计窦太后都很抓狂,怎么就生出这么一个儿子,一点不像自己。

窦太后自幼父母双亡,与哥哥、弟弟从小就失散了。这些早年的不幸,让她非常珍惜亲情,注重人伦之爱。

梁王刘武这个人虽然比较浑,没有政治头脑,但这孩子实诚,纯粹,孝顺,本质不坏。对一个母亲来说,这就够了,远比高高在上,却薄情寡义的儿子更值得疼爱。

所以,在窦太后的眼里,汉景帝是个皇帝,刘武才是儿子。

这就是“帝杀吾子”的含义,很悲凉,“帝”不是“吾子”,梁王才是。如果你是窦太后,你该如何当这个娘?你又希望谁能坐上皇位?你还会认为她偏心了吗?

【2】、来自网友【月光先生看世界】的最佳回答:

窦太后渴望亲情,梁王刘武渴望皇位,二人一拍即合。

窦太后是汉景帝的生母,而梁王刘武则是汉景帝的弟弟、窦太后的小儿子。

虽然小儿子往往会得宠一些,但是也有个度,窦太后因为宠爱梁王刘武而希望他能继承皇位,这就不正常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窦太后如此偏爱梁王刘武,必然是事出有因。

渴望亲情的窦太后

窦太后本名窦漪房,人称窦姬,出身于平民家庭,因为家世干净,在吕后掌权时期被选入宫中做宫女。

她从一开始,就是个没有多少心机,只是渴望亲情、关爱的普通女子罢了。

一般来说,这些东西在普通人家是很容易得到的。然而天意弄人,让她的这点渴望也变成了奢望。

有一次,吕后特意挑选了一批宫女,打算将他们赐给诸侯王。

窦太后是清河郡人,因为诸侯国中赵国离清河郡最近,于是希望前往赵国,这样可以抽空回家探望一下家人。

为此,她还特意找管事太监疏通关系、上下打点,拜托对方将自己分到赵国去。

不知道是窦姬打点少了,还是找管事太监的人太多他记混了,总之窦姬最终并未被分到赵国,而是阴差阳错之下被分到了代国。

窦姬虽然心有怨言,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诏令已下,她只是小小一个宫女,没资格反对,只能默默服从安排。

然而,正是这个意外,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窦姬到达代国后,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其地位在代王后宫中,仅次于代王妃。

要知道,代王妃可是吕后家的女子,有吕后撑腰,身份超然,自然不是平民出身的窦姬可比的。

由此可以看出,代王刘恒有多么喜欢窦姬了。

吕后去世后,刘恒被朝臣和宗室推举出来继承皇位,便是汉文帝,

当时,代王妃已经去世,导致皇后之位空缺。

因为汉文帝宠爱窦姬,便立其儿子刘启为太子,窦姬则被封为皇后,是为窦皇后。

由于窦皇后的父母早亡,太后薄姬特意下旨,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则为安成夫人。

同时厚葬二人,其陵园规格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完全一样。

由此可以看出,窦皇后在婆家很得宠,不仅汉文帝很疼爱她,就连薄太后也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这才能是恩宠惠及家人。

窦皇后对于此时的生活非常满意,但是仍然有一点很遗憾,那就是她好不容易富贵了,但是家人却都不在了。

不久之后,此事竟然就出现了转机。

有官员来报,称宫外有一少年自称是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

窦皇后恰好思念家人,不管这人是真是假,她都要见一见。

二人见面后,窦皇后却认不得眼前的青年了。毕竟她被送进宫的时候,弟弟尚且年幼,过了十几年,当初的少年早已长变了样。

都说女大十八变,其实男孩子长大了也一样变化很大的。

因此,窦皇后也无法确定,眼前的青年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弟弟。

为了进一步确认对方的身份,窦皇后询问了青年许多往事,对方都对答如流。

当谈到姐弟二人分别之时,生离死别的场景,二人抱头痛哭。至此,窦皇后已经确定,眼前的这个青年便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

窦皇后从窦广国口中得知,他这些年过得非常惨,被人卖到炭场整日烧制木炭。

后来,炭场发生了泥石流,其他工人都不幸遇难,窦广国因为运气好才躲过一劫,后来便跟随炭场主一起来到长安。

恰好当时朝廷刚刚册封皇后,他听说皇后是他老家人,而且也姓窦,他估计皇后便是自己小时候被送入宫的姐姐。

其实窦广国也是来碰碰运气的,没想到皇后真的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

窦皇后为了补偿自己的弟弟,于是赐予窦广国很多田地和房子,恩宠无以复加,

汉文帝登基之初,朝中大臣尽是开国功臣和刘姓宗室,他这个外来的皇帝没有什么心腹,于是他大肆提拔代国旧臣。

但是即使如此,人手也不够用,于是他有意让窦广国担任丞相一职。

然而此时的窦皇后对权力毫无欲望,她就想多陪陪家人、相夫教子,好好享受下天伦之乐,因此她拒绝了汉文帝的建议。

加上窦广国本人也严词拒绝,不想被人认为是外戚干政,汉文帝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所有人都以为窦太后的一生,会在这平平淡淡中度过。岂料,她后来生了一场大病,使得她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在太医们的不懈努力下,窦皇后总算挺了过来,然而这病却留下了后遗症,使得她双目失明。

一个弱女子,遇到这种事,需要更多的关爱,然而汉文帝是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起初他还经常来探望窦皇后,这时间一长,他对窦皇后越来越冷淡。时间一久汉文帝便开始宠信慎夫人和尹姬。

尤其是慎夫人,在汉文帝心中,她已经取代了窦皇后的位置,用膳的时候,汉文帝甚至让慎夫人与窦皇后同席而坐,完全不讲尊卑有序。

这让窦皇后非常伤心,只是因为双目失明,她最爱的人便弃她而去。这使得她更加渴望亲情和关爱。

兄弟不能经常进宫,丈夫又不搭理她,她只能将情感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

奈何长子刘启由于是太子,从小就接受帝王教育,还要向父亲汉文帝学习处理政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陪伴窦皇后。

后来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继位,便是汉景帝。当上皇帝的刘启更忙了,朝中大事都需要他决断,这样能陪伴窦太后的时间更少了。

更何况,无论是当太子还是当皇帝,刘启都要严格遵守宫中礼仪,和窦太后的相处宗室不能那么随意。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窦太后和其长子刘启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那么深厚。

渴望亲情的窦太后,只得将感情都花在小儿子梁王刘武和长女馆陶公主身上。

长此下去,梁王刘武自然比汉景帝得宠多了。

当然,对于窦太后来说,谁当皇帝她真的不在意,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如果她真的对于刘武继位非常在意,也就不会仅仅提了一次此事,由于遭到朝臣的反对,便绝口不提了。

事实上,真正在意皇位的,是梁王刘武本人。

渴望皇位的梁王刘武

梁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自古以来母亲都会偏爱小儿子一些,即使是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屡见不鲜。

但是这种偏爱也是有限度的,窦太后不会因为偏爱小儿子,就希望他能继承皇位,她不是那种人,毕竟都是她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虽然窦太后缺乏动机,但是梁王刘武却有十足的动机,他一直在窥视皇位。

在他看来,他和汉景帝都是汉文帝的儿子,凭什么哥哥能当皇帝,他这个做弟弟的就不能?

因此他想方设法讨窦太后的欢心,希望她能促成自己继承皇位一事。

窦太后寡居深宫,十分孤独寂寞,于是刘武便常常陪伴其左右,逗老人家开心。

后来刘武年长,按规定要前往封地就任,才不得不离开了窦太后。

按照当时的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规定的时候进京面圣,或是汇报诸侯国的情况,或是进献礼物,一般事情办完就要离开。

但是刘武却从来不讲这些规矩,每次进京后,他都会请求多呆一段时间。

由于窦太后的原因,汉景帝总会批准刘武的请求。

刘武赖在长安不走,什么也不做,专心陪在窦太后身边,把窦太后哄得开开心心。

这还没完,每当刘武听说窦太后生病,即使身在封国,他也不顾朝廷规定,直接快马加鞭冲到窦太后身边,对其悉心照料。

大不了事后再补一张申请罢了,他知道汉景帝是不敢因此治他的罪的。

换成你是窦太后,有这么一个孝顺贴心的儿子,能不喜欢?

事实上,窦太后对刘武的赏赐从没少过,而且迫于窦太后的压力,汉景帝也将刘武的封地一加再加,使得梁国成为当时少有的大诸侯国。

然而这些都无法满足刘武,封地再大,他也还是诸侯王,是臣子,和皇帝比起来差远了。

因此他时不时便找机会向窦太后透露对皇位的非分之想。

这窦太后毕竟只是个妇道人家,对政事并不了解。她以为这皇位就像官位一样,是想给就能给的。

因此她经常向汉景帝透露希望由梁王刘武继位的想法。

由于窦太后说得多了,反而引起了汉景帝的警觉。

一次,汉景帝假装酒后失言,对梁王刘武说,等自己去世了,就由刘武来继承皇位。

实际上,汉景帝是想借此观察刘武以及文武百官的反应。

结果喜忧参半。

忧的是,汉景帝发现刘武对于皇位确实有想法。

喜的是,连窦太后的侄子窦婴都反对此事,可见群臣都不支持刘武继承皇位。

汉景帝为了让刘武死心,赶紧立了刘荣为太子,既然国有储君,那么也就没有刘武什么事了。

刘武本来只能认命了,最多背地里骂几句汉景帝骗子之类的话。

可惜,历史上总是不缺意外,一夜之间,以吴楚两国为首的七个诸侯国爆发了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事实证明,刘武还是有些本事的。

叛乱初期,朝廷来不及快速调集大军,长安危在旦夕。好在刘武率领梁国的军队,硬是拖住了叛军数月,然后和朝廷的军队合力消灭了叛军,平息叛乱。

最后统计战果,叛军竟然有一半都是梁国军队消灭的。

一时间,刘武获取了巨大的声望,这使得他有了争夺皇位的底气。

恰好汉景帝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一时间储君之位空缺,于是刘武怂恿窦太后提出立自己为储君,此事交由朝臣商议。

结果,朝臣全都反对此事。

窦太后原本对于此事就不是特别在意,加上她也明白不能与全体朝臣对着干,于是便不再提起此事。

不久之后,汉景帝又立刘彻为太子,彻底断绝了刘武的妄想。

刘武因为无法得偿所愿,最后郁郁而终。

他去世后,窦太后痛哭不止,他认为是汉景帝害死了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

汉景帝也很头疼,干脆把刘武的梁国给拆分了,让刘武的儿子都有封地、女儿都有汤沐邑,窦太后得知后才转悲为喜。

而梁国被拆分后,便不再具有威胁到皇权的实力了。不知刘武知道此事后,会作何感想?

总结

窦太后之所以偏爱梁王刘武,主要还是因为她对亲情十分渴望。

汉景帝身为皇帝,无法市场陪伴窦太后左右,而梁王刘武则想方设法留在长安陪伴窦太后,对其嘘寒问暖,讨她开心。

窦太后偏爱刘武也就理所当然。

至于想让刘武当皇帝,则是刘武本人的想法,并非窦太后的意思。可惜刘武根本不是汉景帝的对手,即使有窦太后帮他,依然没能成功。

其实,最苦恼的人是窦太后,她夹在汉景帝与梁王刘武中间,搞得左右都不是人。而这两个儿子,真正关心的只有皇位。

也许,对于窦太后来说生在帝王家,本身就是个错误。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