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中国反复升级轰六轰炸机群?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6 09:37:45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中国反复升级轰六轰炸机群?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鸢飞九天 2018】的最佳回答:

最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各领域军事装备都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歼 20、运 20、直 20 纷纷亮相。唯独战略轰炸机领域,始终在围绕轰-6 在进行不断改进。

轰 6 的各种衍生型号层出不穷,诸如轰 6K、轰 6M、轰 6G、轰 6N 等等,所有型号加起来已经有十几个,有军迷戏称假如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可能 26 个英文字母都将不够充当轰 6 的后缀。

在其他类型战机迅速更新换代之际,中国为何偏偏对老掉牙的轰 6 战机如此情有独钟?

最初版本的轰 6 战机,是从前苏联的图 16 仿制而来,无论是设备参数,还是机身造型,都和图 16 颇为相近。轰 6 采用蜂腰低阻流线型造型,搭载两台涡喷-8 发动机,初代轰-6 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远程轰炸以及空中核威慑的能力。

当时不会有人预料到,这款轰炸机竟然会成为中国空军服役时间最长、衍生型号最多的轰炸机。轰-6 又被军迷称为“六爷”,其江湖地位与外号“七爷”的歼七并列。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局势的变化,我国一直在努力提升远程轰炸机的性能,于是乎开始对轰 6 系列战机进行不断改进。这样做的原因,既是我国军工技术发展所限,同时也是最合理最具性价比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美苏两国也长期使用老旧版本的远程轰炸机,这一点值得特别关注。

最开始的轰 6 起飞重量为 75.8 吨,正常挂弹量 3 吨,最高挂弹量 9 吨,整体数据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轰 6 对于人民空军的最大意义,是为中国空军的先进轰炸机研发制造奠定了基础,也让解放军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第一次制定和磨合出关于战略轰炸机的使用方法。一切具备之后,为了提升轰 6 的各项性能,我国的军工部门开始对轰 6 进行各种魔改。

针对轰 6 的改进工作,在不同时期,幅度也大有不同。最开始,中国军工人尝试对轰 6 的机体以及气动布局进行小幅度的修改,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战机的性能。

第二阶段,随着中国机载武器的发展,各种型号的武器和巡航导弹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时改进后的轰 6 开始搭载远程巡航导弹,实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最后,随着我国发动机生产能力,包括航电系统、雷达系统等高端设备的建造能力提升,新款轰 6 的衍生型号,开始对航电航发系统进行改进。

以最新款轰 6 衍生型号轰 6N 为例,它一直被视为是与俄罗斯图 95MS 以及美国的 B52H 同一水准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尤其是在航电、航发、武器系统等领域,已经和竞争对手相差无几,唯一的短板是其平台较小,因此被认为综合战斗力要略微逊色一些。

客观来看,这种论断没有太大的问题。放眼全球的战略轰炸机排名,轰 6N 依旧能排进前五的水准。由此可见,其综合能力与初代版本的轰-6 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不能算是同一级别的轰炸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发展战略轰炸机,并不是像美国苏联一样,在核战争条件下对敌人远程轰炸。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应对海上威胁,我国军方经过讨论研究之后,决定发展一款用于对海打击的战略轰炸机,就是轰 6D。

相比其他单纯用于投送制导弹药的轰 6 系列战机,轰 6D 主要针对机载雷达、火控系统尤其是空舰导弹进行了大手笔的研发。

经过改进之后的轰 6D 能够搭载鹰击-6 型空舰导弹,成型之后的轰-6D 保留了机腹弹舱,在机翼下增加了两个外挂点,最大的技术难点是让轰炸机搭载对海搜索雷达。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实验,245 型机载对海搜索雷达成功与轰 6D 完成了磨合。经过实战演练推算,对于 8000 吨级以下的大中型舰艇,只要命中一枚就能重创乃至击沉该战舰,对于吨位更大的战舰,命中两枚同样也能击沉。

由此,我国在海面战舰相比越南当时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对海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完成了强弱逆袭。不能不说是轰-6D 立下了关键功劳,为捍卫我国南海做出了卓越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轰-6D 不仅在捍卫南海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还为我国的军贸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八十年代末,伊拉克为了断绝伊朗的海上通道,同样是从我国引进了 4 架轰 6D,外加数十枚配套的鹰击 6 空对舰导弹,这份合同将近 15 亿美元。

这笔军售不仅为我国换来外汇,也为我国的轰炸机作了实战检验。在两伊战争中轰 6D 屡立战功,伊拉克空军发射 18 枚空对舰导弹,击伤击沉 10 艘油轮,另外还有 5 个岸上目标。由此证明,轰 6D 不仅具备优秀的对海攻击能力,还具备对地打击能力,切实具备实战能力。

当然,作为一款服役几十年的轰炸机,轰 6 虽优点多多,但短板也不小。就以目前的角度来看,轰 6 注定是一款过渡型的产品,放眼当时的美国和苏联,两大军事强国都拥有更先进的战略轰炸机,轰-6 的出现只是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

另外,轰 6 的作战半径是该型战机的硬伤仅有 2400 公里,当年在中美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我国的空军深知轰 6 作战半径无法辐射美国本土,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采用“有去无回”的打法,将作战半径提升一倍,代价就是飞行员以命相搏。由此可见当年人民军队的悲壮与豪迈。

也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与气概,我国的军工专家们利用轰 6 作为平台,一步步夯实内功基础,如今划时代的轰 20 已经研发成功,我们相信不久之后,轰 20 将正式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

届时,中国的轰 6 系列战机,将很大程度上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轰 20 将在未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意味着我国拥有了世界顶尖的空基核威慑能力,相信这一天很快将来临。

【2】、来自网友【水井土城】的最佳回答:

先讲个冷笑话,美国和俄罗斯空军依靠各自的大型轰炸机拥有了空基远程战略打击能力,而中国空军只需要中型的轰-6 就能实现。

这个笑话其实也说明了中国反复升级轰-6 的原因,因为它是解放军空军目前唯一在役的军用轰炸机。

早期的轰-6 轰炸机

图-16 的继承者

众所周知,轰-6 是一款以苏联图-16 轰炸机(北约绰号“獾”)为蓝本仿制而来的中型中程喷气式轰炸机。轰-6 的研制计划始于 1959 年,几经波折之后,于 1968 年首飞成功,并于次年批量装备解放军空军。早期轰-6 的主要性能和图-16 轰炸机基本一致,最大起飞重量 75.8 吨,最大飞行速度 1014 千米/时,最大升限 13100 米,正常载弹量 3 吨,最大载弹量 9 吨,载弹 3 吨时航程 5700 千米,最大作战半径 2500 千米,机组成员 6 人。

轰-6 的研制应该整体上说是比较成功的,其为国产中大型飞机的研发和生产作出了铺垫,也让解放军空军初步获得了中大型轰炸机的使用经验。不过,在这之后,轰-6 就进入了我们熟悉的剧情。

图-16 是苏联在上世纪 50 年代研制装备的一款双发高亚音速战略轰炸机,主要任务是打击位于西欧地区的各类军用目标。

在缺乏新型轰炸机和其他大型飞机服役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解放军空军对地打击、反舰和执行特种任务的能力,国内军工人员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对轰-6 轰炸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从早期气动、机体的初步改善,到中期的机载武器改装,直至后期航电、动力系统的全面更新。在进行现代化改进后,新型的轰-6 仍然保持着较为先进的作战能力。

航展上出现的轰-6 轰炸机

根据统计,在不断改进下,轰-6 先后出现了甲、乙、丙、丁(D)、C、E、F、G、H、I、J、K、M、N 等十多个不断强化对地/海打击能力的改进型号,另外还发展出了侦察、加油、电子干扰、电子侦察等多个特种型号,甚至还一度担任过国产发动机的空中试车平台。直到今天,轰-6 目前仍是中国空军轰炸力量的主力,也是中国空军远程战略打击力量的核心,而在未来的至少十年内,轰-6 在解放军空军中仍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可以说,作为图-16 轰炸机的直系亲属,轰-6 将是国内苏系武器中最为长寿的一个型号。

由于轰-6 的装备时间太长,还闹出过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令很多人记忆犹新的“你们现在已经不使用图-16 了吧“

轰-6 的主要改进型号

既然题目里说到了反复升级轰-6,那就得盘点一下国内空军曾经装备过的几种主要改进型号。

轰-6 甲,核武器载机,用于氢弹的投放。轰-6 甲主要改装了武器的投放挂弹系统、加温保温系统、防护系统和临时性试验设备。1967 年 6 月 17 日,轰-6 甲成功执行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投氢弹试验任务。

执行氢弹空投试验的轰-6 甲 4251 号机

轰-6 乙,侦察机,执行航空照相侦察任务。轰-6 乙主要改进为在机腹位置加装 3 台航丁-42 型大型红外相机。1980 年,中国海军航空兵使用 2 架轰-6 乙侦察机完成了对南沙群岛的首次空中侦查任务。

轰-6 丁,也称轰-6D,反舰导弹载机,挂载鹰击-6 系列反舰,主要装备解放军海军航空兵。轰-6D 主要改进为增加机载导弹火控和自动导航系统,在机头下方加装大型对海探测雷达,机翼两侧各增加一个导弹挂架用于发射鹰击-6 空舰导弹。轰-6D 在两伊战争时期曾出口给伊拉克,表现非常活跃。

轰-6D 和鹰击-6

出口到伊拉克的轰-6D

轰-6E/F

轰-6H,轰-6D 的空军改进型号,空地导弹载机,装备于解放军空军,其最大改进在于取消了机身自卫炮塔,并在机腹上加装用于控制空地导弹数据传输的天线。轰-6H 的出现增强了解放军空军的远程对地打击能力,其挂载的 KD-63 型空地导弹,射程超过 200 公里,CEP 精度低于 10 米,战斗部重量达到 500 公斤,可精确打击各类重点加固目标,是当时空军部队的重点装备。

轰-6 和 KD-63 导弹

轰-6G/M,轰-6G 是轰-6D 的进一步改进型号,反舰导弹载机,海军航空兵装备,主要特征是机翼外挂架由原来的 2 个增加至 4 个,可发射鹰击 83K 空舰导弹,改进挂架后可发射鹰击-12 超音速反舰导弹。空军也同样装备了类似的改进型号,被称为轰-6M,除可发射 KD-63、KD-88 空地导弹外,还能发射国产空射巡航导弹,具备了一定的远程作战能力。

挂载鹰击-12 的轰-6G

轰-6K,轰-6 系列的全新改进型号,具备了远程战略打击能力,是目前空军的主要作战机型,其主要特征是机头部分用黑色的大型雷达天线罩取代了原来透明的领航舱,机翼挂架增加至 6 个,可挂载国产长剑-20 空射巡航导弹。

轰-6K 的性能提升十分巨大,载弹量和航程都有了明显提高。根据估计,轰-6K 的最大载弹量在 12 吨以上,最大航程达 9000 公里的水平,最大作战半径超过 3500 公里。搭配长剑-20 巡航导弹,轰-6K 具备了远程奔袭,区域巡逻和防区外打击能力,其作战范围可覆盖至关岛一线,极大丰富了解放军的远程战略打击手段,是我国的目前重要的空基打击力量。

轰-6K”战神“

轰-6J,新一代反舰导弹载机,海军航空兵装备。轰-6J 属于轰-6K 的海军改进版,基本特征相差不大,最大的不同在于轰-6J 新增了 2 个机翼外侧挂架,使得挂架总数达到 8 个。不过,轰-6J 的外侧挂架主要用于挂载电子战吊舱,并不能发射反舰导弹。

海军航空兵使用的轰-6J

轰-6N,新一代轰-6 改进型,估计仍作为远程战略打击力量使用。轰-6N 的最明显特征是机头部分加装了受油杆,可进行空中加油作业,作战半径将超过轰-6K,这也是是轰-6 系列中第一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机型。

轰-6N

轰油-6,加油机,主要为歼-8/10 进行空中加油。轰油-6 的最大特征机头部分不再使用透明领航舱,机翼下增设两个软管加油吊舱。轰油-6 于 1990 年首飞,1991 年首次实现空中加油,极大提升了歼-8 系列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也使中国空军的作战范围能有效覆盖至南沙群岛上空。

正进行加受油作业的歼-8 和轰油-6

反复改进轰-6 的原因

关于轰-6 的改进,网络上众说纷纭,深究起来也无外乎技术、经济、外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早期改进轰-6 是因为空军缺乏换装的动力和能力

在 2000 年之前,中国空军仍是一支以二代机为主的空中力量,难以对抗周边强大的三代机部队。因此,当年解放军空军的主要任务是尽量争夺战区制空权,限制对手的空中行动,保证陆军的空域安全。因而空军对换装新型轰炸机没有太过强烈的需求,只要确保现有的轰炸机够用即可。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既缺乏研制大型轰炸机的经验,又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军费开支也不充足,难以在短期内研发一款先进的新型轰炸机来取代轰-6。

所以,改进轰-6 便成了当时唯一选择。

歼-6 战斗机曾长期是中国空军的主力装备,直到 2006 年才全部退役

实际上,这一时期对轰-6 的升级改进更多的是作为应急使用。比如,轰-6D 就是 1974 年西沙海战后,在海军强烈要求下改进的一款反舰导弹载机。轰-6H 则是空军急需防区外打击武器的背景下,迅速研制改进而来。轰-6G 是面对紧张的两岸关系时,为了补充海军反舰作战能力出现的升级改造方案。还有填补了空中加油空白的轰油-6,首次巡航南海的轰-6 乙等等,不一而足。

空军装备的轰-6 轰炸机

这些轰-6 的改进型号虽然看起来繁杂多变,但升级幅度均不大,在关键的气动布局、航电设备和动力系统上都没有进行过大的改动,只做出一些微调,加装或改进部分设备和武器系统,实现了一些轰-6 原来没有的功能,整体性能太大改进。

后期改进轰-6 则是受国防战略改变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随着国内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大规模提升,到 2005 年以后,中国的国防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放军空军的作战任务由原来的“国土防卫”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转变。在这种战略转型的影响下,又鉴于新型轰炸机无法短时间内服役,改进轰-6 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歼-10 首飞成功对中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时,国内的军工技术则有了长足进步,大量先进军事科技已经成熟应用。这种情况下,按照空军作战需求,轰-6 从里到外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进,彻底转变为一架中型战略轰炸机,即后来服役的轰-6K。在这之后出现的轰-6J/N 等改型,也是根据解放军的实际需求在轰-6K 的基础上升级而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轰-6K 及其后续改进型虽然看起来落后于时代,但其通过改进航电、动力等关键系统后,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重新焕发了活力。再加上防区外武器弥补了其飞行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的缺点,轰-6K 的整体作战能力基本满足空军的现有需求。因此,现代化改进后的轰-6 不仅迅速批量交付空军轰炸机部队,而且还展开了大量远洋训练,增强空军远程作战能力。

日本航空自卫队拍摄的轰-6K

由此看来,在新一代轰炸机服役前,轰-6 仍将是中国空军重要的作战力量之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