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鳌拜死后, 康熙是如何对待其族人及子孙后代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6 05:55:30 4次浏览

关于问题鳌拜死后, 康熙是如何对待其族人及子孙后代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淡泊的鲸鱼 026】的最佳回答:

康熙帝与鳌拜相爱相杀好多年,一君一臣在暗中较着劲儿。康熙登基的时候才八岁左右,孩童是无法掌控朝政的,才养成了鳌拜专权的模样。不过康熙作为“千古一帝”,自古英雄出少年,他活得比同龄人还要通透。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皇权的重要性,鉴于此他跟鳌拜之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击杀鳌拜是康熙帝履历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过程既惊心动魄也精彩绝伦。可想而知康熙对鳌拜那是恨之入骨,那么鳌拜死后康熙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后代呢?

出身将门的鳌拜自小就精通骑射,大清又自诩为“马背上的民族”,所以对于男人来说能骑马射箭是最基础的功夫,但鳌拜凭借自身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更胜一筹。鳌拜能在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就连孝庄太后都要对他礼让三分,凭借的就是战场上的拼杀而得来的。鳌拜从皇太极时期就开始在军中效力,在皮岛之战中,鳌拜立下军令状发誓一定要攻克皮岛。最后他做到了,被皇太极授予“巴图鲁”的荣誉称号。这在满洲国中是对男人的最高赞誉,鳌拜年纪轻轻就能拿下,可见他的确有勇有谋。

后来大清入关中,鳌拜又展现出骁勇善战的一面,击败了各路明军,更加深得皇太极的信任,将他晋爵一等梅勒章京。松锦之战后,鳌拜已经成为八旗将领当中响当当的人物。当清军成功入关后,鳌拜又担负起追击农民军的任务,他与李自成也有过几次交手。他率军进驻陕北进攻西安的李自成,闯王军不敌鳌拜,只能退守到湖广地区。鳌拜乘胜追击,在河南和湖北境内大挫李自成军,后来李自成去世大顺政权也瓦解,鳌拜又继续追击大西军,肃清了囤积在四川一带的大西军,并将其主力逼到云贵地区。康熙帝对于鳌拜一家还是比较仁慈的。

其子纳穆福:纳穆福在鳌拜如日中天之时,也曾一度嚣张跋扈,屡犯圣颜,鳌拜落狱之后,纳穆福随即也被投入牢狱,遭到了几年时间的监禁,之后无罪释放。《清史稿》记载:“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

其孙达福:祖父鳌拜的深重罪孽似乎并未对达福造成太大的影响,康熙晚年,达福承袭了朝廷对鳌拜的爵位追封。雍正五年的时候,雍正帝下令给鳌拜复一等公,并且再次让达福承袭。公元 1731 年,时任前锋统领的达福命丧征战途中。达福死后,雍正帝又令其子岱屯承袭爵位,岱屯卒后,其子于乾隆时期并未承袭一等公,只是承袭了都尉一职。之后鳌拜的子子孙孙们大都依据恩典,承袭了爵位。

其弟卓布泰、穆里玛:卓布泰于鳌拜得罪之后被夺去世职,数年之后,卓布泰又被康熙帝重新起用并且恢复原职。穆里玛相比于卓越布泰来说,结局就有些凄惨了,鳌拜得罪后,穆里玛受到了牵连坐死的结局。

可以说鳌拜于大清真可谓是功不可没,顺治帝继位后将鳌拜当成了心腹。当时朝政被多尔衮把持,鳌拜跟他又不对付,所以形成了两股势力互相拉扯。当时顺治帝继位的时候鳌拜也帮了不少忙,要不是他以手握兵权的实力去与多尔衮形成威胁,说不定继位的可能是豪格,那么大清的命运也将改写。所以顺治帝对鳌拜是非常感激的,待他亲政之后,就让鳌拜侍奉在身边,甚至直接参与朝中各类事务。顺治帝对鳌拜的信任,却给自己的儿子康熙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顺治帝英年早逝,去世前立下遗诏,年仅八岁的玄烨继位为康熙帝。同时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肱股之臣辅助康熙。这四个人在顺治的灵位前立下重誓,一定同心同德的辅佐幼帝。可是刚转身就把誓言给忘记了,实际上他们之间互不相让,根本做不到劲儿往一处使。

虽然索尼是四大辅臣之首,但他年事已高,对国家大事总是疏于过问;苏克萨哈本来是多尔衮一党,他就是有点眼力见和小聪明,在多尔衮尸骨未寒的时候他到顺治那里参了他一本,所以得到重用。因此,苏克萨哈跟鳌拜压根就玩不到一起,甚至两人已经发展到了仇敌的地步。遏必隆此人没什么主见,事事都依附鳌拜。

在这样的情形下,虽然鳌拜排到了四大辅臣的末尾,但他在朝中的势力和名望却是最大的,这样的时局也是促成鳌拜走向专权之路的先天条件。随着康熙一天天的长大,鳌拜也越发的嚣张跋扈,朝堂上能镇得住他的几乎没人了。恰逢这时康熙也到了十四岁,按照惯例也可以亲政了,索尼临死前上书力挺康熙亲政。

他本意是想还政于帝,可即便如此康熙力小势微,根本不是鳌拜的对手。此时苏克萨哈请辞辅政大臣之职,但这个举动触犯到了鳌拜的利益,最后他罗列了苏克萨哈的 24 款罪名将他全族诛杀。

康熙知道这些罪名很多根本是莫须有,即使有也没必要诛杀全族,可是他根本无能为力。面对鳌拜的嚣张跋扈,他也只能隐忍下来,看着忠臣被冤杀。但这也激起了年少康熙心中的愤怒,如今四个辅政大臣只剩下两个。遏必隆唯鳌拜马首是瞻,可有可无。所以鳌拜的气焰更加的嚣张,有时候都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于是康熙决意要铲除鳌拜集团,拿回属于自己的皇权和威严。一场君臣之间的较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康熙在整个过程中展现出的冷静和果断,已经能让人从中看到千古一帝的光辉了。

朝廷的水又多深,光看表明根本深不见底。鳌拜专权之后,朝廷内外到处都是他的党羽,就连康熙身边的小太监都可能被鳌拜收买。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康熙想要对抗鳌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既然明着来不了,只能另寻出路。康熙找来几十个身体强壮的亲贵子弟,每天让他们在宫中练习摔跤玩乐。鳌拜看到他不问政事,只知道享乐的样子就暗中高兴。

当鳌拜放松对康熙的警惕之时,康熙便开始着手谋划。他先是让自己的人掌控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又将鳌拜的亲信都调离京城办事。做好这一切只剩最后一步。

康熙向往常一样宣召鳌拜进宫觐见,鳌拜不疑有他毫无防备地去了。此时康熙便跟那些亲贵们布置擒拿鳌拜的事宜,各位亲贵子弟个个视死如归。当鳌拜前脚踏入宫门的时候,康熙便一声令下,那些少儿郎一拥而上将鳌拜给擒住了。大家将他按在地上使他动弹不得,然后还用铁链将其给锁了起来。

擒住鳌拜之后,康熙立即召见议政大臣对鳌拜进行审讯。后来大臣们在商议后,罗列出了鳌拜的三十多条罪状,并请求康熙对鳌拜立即革职问斩。自古成王败寇,鳌拜知道自己专权这么久迟早会有这一天。但是为了活命他也只能使出“免死金牌”了。在康熙下旨诛杀之前,鳌拜请求面圣,并且撩开衣服让康熙看了当年他为救皇太极留下的伤疤。康熙看了之后感触良多,感念鳌拜于大清确实功勋累累。

当即康熙就决定赦免鳌拜的死罪,只是下令将他禁锢起来。鳌拜倒台之后,他的党羽也做鸟兽散,或被革职或被处死。那么他的家属有怎样的下场呢?据《清圣祖御制文集》中记载,鳌拜的一个弟弟被康熙杀了,哥哥被拘禁起来,但他的侄子和妻儿都被赦免了。其中一个儿子那摩佛后与鳌拜被拘禁在同一个地方,鳌拜死后被释放。鳌拜还有个儿子达福官至散秩大臣、前锋统领,其弟卓布泰最初受鳌拜连累被革职,多年后又重新启用。对于乱臣贼子来说,这样的结局也算是比较好的。康熙是位明君、仁德宽厚,因此对待曾经恨之入骨的鳌拜能做到这些,算是非常不错了。鳌拜一生自恃功高就要盖主,最终也尝到了苦果,但他虽然傲慢却从未想过篡位,这是很难得的。

【2】、来自网友【铁马冰河 wu】的最佳回答:

*

康熙戎装画像

*

身经百战的满洲“巴图鲁”,清朝开国功臣

史载,鳌拜是满清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儿,出身镶黄旗贵胄家族。他家屡世为将,自幼习练武艺,骑射皆精,因此他很年青时便从军作战,剽悍勇猛,屡立战功。他曾经追随皇太极攻伐蒙古察哈尔部、东征朝鲜 、南击大明,每战皆有功。

鳌拜曾经参加过著名的皮岛之战。是役,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奋不顾身冲进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明军贴身肉搏。清军(彼时称后金军)前锋在他的鼓舞下大举跟进,很快攻上皮岛,然后点起起火把引导后续主力登岛作战。经激烈战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皮岛终于被清军攻克。夺占皮岛,后金腹背受敌的窘境被一举消除。鳌拜以首功被晋封三等男爵,赐号“

巴图鲁

(满语:勇士)”。

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参加了“

松锦会战

”。在这场攸关明、清双方生死存亡的大战中,鳌拜再次大发虎威,冲锋陷阵,锐不可当,连胜五场,积功被攫升为一等

梅勒章京

(都统)。明军总指挥、蓟辽总督洪承畴见皇太极亲引大军前来增援清军,忙指挥麾下十三万明军分路突围,沿海边撤退。鳌拜与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等人列阵海边迎击吴三桂、王朴、唐通部明军,将明军杀得人仰马翻、大败亏输。据《清史稿·太宗实录》记载,松锦战役,明军损失惨重,十三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自杏山到塔山的海面上浮尸如麻,战况异常惨烈。此后,明朝势力更加衰微,几乎失去了对整个辽东的控制权,败局已定。第二年六月,在是役中立下显赫战功的鳌拜被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极具权势、地位较高的实权人物。

*

鳌拜像

*

清军入关后,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平西伯吴三桂一起取道陕北追击李自成大顺军。顺治元年( 1644)十月,阿济格、鳌拜、吴三桂率军由内蒙经陕北克潼关,攻击已经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大顺军,接连攻克四座重镇,迫降八十二城,可谓所向披靡。曾经横扫明军的李自成在凶悍的清军面前几乎丧失了信心,屡战屡败,只得放弃西安退往湖北,后来在襄阳被清军击溃,李自成率余部退至九宫山,率卫士外出打粮时遭乡民伏击,被一把铁铲击得肝脑涂地(有传闻说死的是自成替身,他本人金蝉脱壳,潜往湖南石门夹山寺出家为僧)……

打垮李自成后,鳌拜又随肃亲王豪格入川征剿张献忠的大西军。1646 年,张献忠已与清军恶战数年,逐渐不支,领军退往西充,不意遭遇清军,激战中,张献忠被流矢击中,伤重而死。史载,击毙张献忠后,豪格、鳌拜率军连破大西军一百三十多处营垒,斩首数万级,缴获战马一万两千匹。击溃大西军主力后,鳌拜率军继续深入,基本肃清了四川的农民军。大西军余部退出四川,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率领下归附南明,继续坚持抗清。

攻破盘踞四川的大西军,鳌拜再次立下头功。

鳌拜无论是早期在关外与明军鏖战,还是入关后灭李自成、平张献忠,身历无数恶战,可谓出生 入死,为清朝的建立以及稳固统治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威名赫赫的清初开国功臣之一。

忠于顺治,对抗多尔衮

鳌拜不仅在战场上骁勇无敌,同时他也是皇太极最忠实的亲信。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病死,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争位。手握重兵的镶黄旗统领鳌拜是这场激烈皇位之争的关键人物。鳌拜是皇太极的心腹,自然坚决拥立皇太极之子上位,他甚至做好了兵戎相见的准备。在鳌拜的武力威慑与孝庄的运筹帷幄下 ,多尔衮不得不做出让步,提出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由他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这一折中方案终为各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是为顺治。

多尔衮专权后,对鳌拜施以报复。史载,多尔衮曾三次打击鳌拜,鳌拜动辄得咎,几次获罪,被革职并罢爵(后改降爵),差一点被处死,后虽侥幸不死,但被削夺了兵权。

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打猎时不慎坠马,后伤重而死,顺治开始亲政。顺治亲政后,鳌拜咸鱼翻身,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终顺治一朝,鳌拜因拥立有功,而且他曾与索尼、遏必隆等人盟誓“

一心为主,生死与共

”,顺治知道后很是感动,对他极为敬重,视其为肱骨之臣。

鳌拜对顺治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在顺治的大力提携下,他参与了管理各类国家事务,并亲自教授骑射,很是出力。看来,鳌拜在骄横跋扈、独持权柄、横行不法的奸恶惯有形象外,还有骨鲠忠贞的另一面。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顺治帝福临退出了政治舞台(有患天花而死和五台山出家两说)。顺治立下遗诏,指定皇三子玄烨(康熙)继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顾命(托孤、辅政)大臣。

悍臣——与少年康熙的交锋

在皇帝年幼,没有理政能力的情况下,首辅索尼实际上就是代替皇帝处理朝政、军国大事。孝庄皇后对老臣索尼无限信任,索尼也尽职尽责的处理政务,想以自己的努力实现皇权的平稳过渡。

然而事与愿违,事情朝着孝庄和索尼意愿相反的方向迅速发展。处于四大托孤之臣末位的鳌拜,权力欲望愈发膨胀,迈上了一条和前朝多尔衮一模一样的老路。他对年幼的康熙甚是轻视,对另三位辅臣也很睥睨。于是他公然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不顾康熙和首辅索尼的强烈反对,悍然诛戮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位大臣,还借故打击和他政见不同的辅臣苏克萨哈,并公然逾越第三辅臣遏必隆起坐班行,他独霸朝堂,盛气凌人,专横跋扈,肆无忌惮。一帮趋炎附势的大臣,各怀目的,纷纷奉承、阿附于他,在朝中形成了一股能量很大的“鳌拜势力”。少年康熙形同傀儡,势若危卵。索尼虽忠,但年纪老迈,加上伤病缠身,早已力不从心,无法阻挡野心勃勃且精力旺盛的鳌拜日益加剧的专权步伐。

史载,康熙六年(1667)三月,索尼病入膏肓。临终前,这位四朝老臣上了一道请已十四岁的康熙亲政的奏折。首辅领衔拟就的请皇帝“亲政”奏折,鳌拜不便公开反对,只好假装同意。

索尼死后,年少多智的康熙帝多次将这份奏疏拿出来当众诵读,并布告天下,使其家喻户晓。鳌拜不想康熙这么早就亲政,但对此亦无可奈何。之后,鳌拜威逼康熙将主动请辞的苏克萨哈以“

久蓄异志

”为由绞死,并诛其三族。苏克萨哈被冤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康熙已忍无可忍。

康熙计除鳌拜

康熙虽已亲政,但鳌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不想真的归政于他。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 任意行使了本属于康熙的权威,因他位高权重,党羽众多,朝中无人有勇气对擅权揽政的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势焰熏天,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势力。因他尾大不掉、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到处都有耳目,行动稍有不慎,必会引火烧身。康熙不露声色,在宗室子弟中挑选了一批身体强健者,整日在宫里联系“布库(摔跤)” 为戏。鳌拜知道后,以为皇帝年少,喜欢嬉戏玩闹,心里并不在意。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见“布库少年”们一个个练得龙精虎猛,觉得时机成熟,清除鳌拜的时刻终于到了。他先将鳌拜的心腹一个个支出京城办差,又让亲信索额图掌握了禁军。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议事。鳌拜经常出入宫禁,早就习以为常,这次又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康熙早就布置好了抓捕鳌拜的事宜。鳌拜一进来,康熙一声令下,摔跤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虽悍勇过人,但猝不及防,很快被摔倒在地并制服,只好束手就擒。纵横沙场的一代枭雄就这样戏剧性地被一群“布库少年”拿下了。

康熙命议政王大臣杰书负责审讯鳌拜。后来,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按律应处以革职、籍没、问斩之重刑。据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言谈间他扒去上衣让康熙验看伤痕,只见他身上横七竖八布满了伤疤 ,望之触目惊心,鳌拜说这些伤疤都是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被敌人击伤所致,康熙念他为其父、祖两代皇帝立下的卓著功勋,赦免了他的死罪,让他在监禁中度完余生。接着,他迅速肃清了鳌拜党羽,将罪大恶极的济世等人处死,将皇权夺回到自己手中。

赦免鳌拜子孙,并未斩草除根

和历朝历代帝王铲除功臣之戾狠手段不同的是,康熙并未斩尽杀绝,而是宽赦了鳌拜的妻子儿女。史载,鳌拜被圈禁后,其子穆纳福按律当斩,但康熙亲自审讯后,特地下诏说:“

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

(革职)

籍没

(削籍抄家)”。穆纳福得以死里逃生,先被禁锢,鳌拜圈死后,他被释放。

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追思鳌拜所建功勋,特地将他的孙子达福封为男爵(满语:阿思哈尼哈番)。后来,达福晋升为正蓝旗副都统。再后来,达福在征讨噶尔丹策零叛乱的战争中阵亡。雍正即位后,为鳌拜平反,追封一等公。

鳌拜有两个弟弟、几个侄儿均被康熙赦免,并从轻发落。据记载,鳌拜被扳倒获罪后,其子孙后裔大都改姓金,至今仍分布在黑龙江、吉林等省。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