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明宣宗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种儿子?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3 15:45:08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明宣宗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种儿子?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历史吐槽机】的最佳回答:

这事儿明宣宗真得稍微背点锅,虽然他死的时候朱祁镇才 9 岁,重大教育问题多数不是他完成的,但宣宗这个当爹的前期教育确实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少。无论言传还是身教宣宗都给朱祁镇做了不少错误示范,再加上老师选得不对,朱祁镇同学就华丽的成了一个昏君。

其实咱们得说朱祁镇的天赋还是不错的,实录里记载为”

天质秀杰,龙颅魁硕逈异常,伦巾帽皆须式样加广大为之,乃克适用

“。意思是这孩子脑袋特别大,刨除大剂量服用三鹿而罹患巨头症的可能性后,唯一的解释是丫很聪明。

我们都知道宣宗快 30 岁才混上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宝贝的不得了,孩子刚满月就大赦天下一回,还很是正经的搞了一次出生时五色祥云盖顶的封建迷信活动,让这个大儿子的人望瞬间爆棚。然而我们还知道宣宗这货有点没正形,他很快开始了错误示范。

宣宗的错误示范一

其实说宣宗没正形完全不冤枉他,朱祁镇刚冒话的时候,这货就当着很多重臣的面把儿子抱怀里瞎逗,问儿子:”

以后当皇帝了能让天下太平不?

朱祁镇大嗓门喊:

“能!”

宣宗很高兴:

“有搞事情的敢带一票兄弟出去砍人不?”

朱祁镇继续大嗓门喊:

“敢!”

然后没谱老爹巨爽,把裤腰带也解了,衣服也脱了,全披儿子身上,又把儿子抱上了御座。左右大臣也开始跟着起哄,立马上演了一幕跪地不起,三呼万岁的表忠心戏码,让宣宗和朱祁镇爽上加爽。

其实这一幕仔细想想,如果排除事先排练过的可能性后,唯一能看出来的是朱祁镇这娃有点虎 X,一个虎 X 孩子不上大嘴巴子扇清醒早晚得惹祸。可偏偏那没谱老爹还给了奖励,最后朱祁镇果然也惹下踏天大祸,明朝差点变成南宋了。

宣宗的错误示范二

如果第一个错误示范是言传的话,那么第二个就是身教了,宣宗这家伙确实算个天才,明朝皇帝里能称得上文武双全的也就他了。从资质上说他应该比朱祁镇还好,在加上有朱棣这样的狠爷带着,成就很喜人。

丫诗写的不错,起码比后世写四万多首那哥们强;画画也挺牛,笔法圆融洒脱,当职业画家混饭吃没问题;骑射功夫也算了得,战场上秀连珠箭的事儿都干过。算的上文武双全的顶级人才。

但他有一个聪明人常有的恶习——爱好太广泛,什么都能拿来玩玩。没事斗个蛐蛐啦,玩个投壶啦、出去打个猎啦,他天资奇高,这么多爱好也没影响当个好皇帝,所以给了儿子一个错误的印象,当皇帝很容易。可惜朱祁镇既没有他老子的天资,也没有朱棣、姚广孝那样的名师,这不就等着悲剧嘛?

宣宗的错误决定

宣宗做出最错误的决定就是给朱祁镇选老师,话说当时明朝不是没有牛人,三杨也好、于谦也罢,教朱祁镇都绰绰有余。可偏偏这缺德爹找了个割鸡分子当东宫局郎,督促太子进学。

找个太监也就没什么,你倒是找个像样点的啊?当时宫里也不是没有好太监,金英、范弘这种位高权重的不行,还有李永昌呢啊!那是能和于谦一起讨论军务的兵法大家。再不行还有阮安啊,那是清廉到让无数文官羞愧的好人。最不济找刘永诚也行啊,好歹是狂虐兀良哈的猛人,不至于土木堡叫也先给包饺子吧?

然而宣宗这个没谱的给朱祁镇选的那孙子叫王振,这货文不成武不就,浑身上下就一张嘴好用,简称叫能忽悠。就这样,虎 X 学生加嘴炮老师组合诞生,明朝的国运也就急转直下了…..


总结起来吧,朱祁镇变成那个操性,宣宗其实是有责任的。他极端错误的言传身教又给儿子找了个傻鸟老师,于是朱祁镇同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完全扭曲,最终让这个虎 X 孩子在昏君的路上狂奔不回……扯淡完毕……

【2】、来自网友【尚思修善】的最佳回答:

子女来自于偶然,而父母则是子女的必然!

传奇的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个传奇,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朱棣把帝位传给朱高炽就是因为看在了他的面子上。当时解缙一句“好皇孙”才使朱棣下决心传位于皇长子朱高炽的。

明宣宗是一个典型的唯物主义者

中国各朝代的帝王大都很迷信,相信“上天之命”、“运气”、“瑞相”之说,都把自己看成是上天所生的“圣明之主”所以自称“天子”,降到人间来统治芸芸众生的。

从历史来看,这种神秘、隐藏的功能也的确是有的。不过要是迷信到荒诞不经的地步,求神问药,企图长生不老,或者还想死后来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那就想多了,我们不禁要说:“亲,你想多了!好事大家都有份,至少有很多人积累的功德比你还多。”

纵观明朝的皇帝,特别是后来宣宗的那些子孙们,就都这样想,要不炼丹服药,要不求仙,嘉靖帝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打坐求道服丹,把一个国家治理的乱七八糟。

不过,宣宗不相信神仙,也不相信人会长生不老,长命百岁,这在历代帝王中也算是一个“破除迷信”的皇帝。

宣德九年(1434 年),有一个和尚来见宣宗,称他想要一些钱,用来修建寺庙,来祝福宣宗长寿。

当时才 37 岁的宣宗,听完这个和尚的胡言乱语,痛骂他一顿,把他推了出去。

宣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人人都想长生不老,是人之常情。自古以来,没有不这样想的。商朝的祖乙,周朝的文王,都是长寿的人,在位都很久。那时,哪里有和尚、道士?秦始皇寻求神仙,梁武帝从事佛学,北宋徽宗崇信道士,都应验了吗?可惜,世人至今还不省悟,真是可叹啊!”

宣宗这一番话乍听没毛病,令人信服。可要是深究起来,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对一个人来说,37 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这个年龄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可这年十二月份,宣宗突然得病,过了年,也就是宣德十年(1435 年)的正月初三,他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于是,他向文武大臣发出一道旨意:“我的病治好的希望不大了,这大概就是上天注定的吧!让皇太子继承皇位。嗣君年幼,惟望皇太后朝夕教诲训导,你们文武大臣尽心辅佐……”

宣宗死时年仅 37 岁。在最后时刻,他也承认了自己的死亡是上天注定,可能与他不相信命运,不敬天地鬼神有关吧!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宣宗还留下一份“遗书”,诏告全国。在遗书中他说道:“生死是人之常情,寿命的长短有一定的限度。人的生死符合自然规律,寿命的长短也有极限。这些都是不能违背的。唯一遗憾的是不能继续光大祖辈的宏图伟业,也不能奉养母亲到终年,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既然没有神仙、上天,哪里来的九泉之下呢?又何来的遗憾和不安宁呢?

宣宗还是没有把问题深入的考虑清楚,为什么在壮年的时候撒手人寰?

明英宗朱祁镇与太监王振

宣宗驾崩,年仅九岁的英宗即位。由于太后不愿意垂帘听政,便将早朝罢掉。

还真有不好权势的女人,可偏偏就是因为你的不好权势,差点把大明朝送掉。

这时候应该扶上马送一程。你的孩子还小,他没有自主能力,你怎么放心呢?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导致太监王振专权,并且从他开始揭开了太监专权的序幕,明朝可悲的命运从这里掀开了篇章。

太监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

宣宗皇帝颁布诏书,允许有子者进宫服务,当然是不能带“凶器”,男子进宫的凶器当然是男性生殖器。于是,王振挥刀自宫修炼起了辟邪剑谱。

王振是一个文化人,从他能自行阉割进宫服务来看,这是一个“狠人”,能对自己下手的人,这样的人不简单。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王振进宫时备受宣宗喜爱的是宦官刘宁,他虽然是司礼监太监,可他不认识字,宣宗便把刘宁调到南京守备,王振正式当上了首席太监,替皇帝管理一切奏章。这时候看出文化的重要性来了。

如果一个文化人,他把文化当作耍流氓的工具,要远远比没有文化的人厉害的多。

王振就是这样的流氓文化人,他成天围在皇帝身边,欺上瞒下,在代皇帝批答奏章和传达皇帝旨意时,常常歪曲篡改,或加入自己的看法,扰乱朝政,以便逞威。

但是宣宗对太监的控制还是很严的,如果犯法,则会重罚。所以王振还算收敛。

因为王振曾专程陪太子朱祁镇读书,英宗即位后仍喊王振为先生。王振也装作道貌岸然的样子,用一些小忠小信来掩盖自己的大奸大恶。

当时朝廷主持政务的是著名的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便是名垂史册的“三杨辅政”。王振也常常麻痹他们。一次小皇帝与小太监在一起玩球,第二天,朱祁镇正在内阁,王振跑去奏道:“以前的皇帝喜欢玩球,为了一个球差点把江山输掉,您怎么同他们一样,不为江山社稷着想呢?”

小皇帝惭愧得无地自容,“三杨”听了感慨不已,说:“宦官中居然有这样的人!”

而王振每次到内阁传旨,都表现得十分谦让,于是“三杨”对他越来越尊敬,而王振的权势越来越大。

装得了一时,不可能装一世。后来王振逐渐扰乱朝政,收集兵权,抑制文臣。矫旨提拔官员,打击朝廷重臣。一次,因为英国公张辅汇报迟延,王振竟然让皇帝打他二十板子。张辅可是靖难老臣,朱棣都高看一眼,没想到朱祁镇要打他板子。

王振的行为终于引起了太皇太后的注意和不满,她一边决定将军国重任交给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来处理,一边遏制王振势力。

她把王振宣进大殿,十分生气地说道:“你服侍皇上,做了许多不法之事,如今死罪难免,赐你一死。”

王振大惊失色,正要辩解,太皇太后身边的宫女,早已将剑架在了他的脖子上,王振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了。

朱祁镇一见这阵势,生怕他的“王先生”遭到不测,急忙跪地为王振求情。

随即,大臣们为了给皇帝面子,也为王振求情。

要是这一次决心杀了王振就好了,就不会有以后的“土木堡之变”,也不会有英宗被俘了。

正统六年(1441 年)英宗亲政,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去世。太皇太后的死使王振更加肆无忌惮地陷害忠良,排除异己,干预朝政。

这年冬天,王振把洪武年间置于宫门前的“内官不得干预政事”字样的铁碑偷走,并且损坏。从此以后掀开了太监正式干预朝政的序幕。

正统十四年(1449 年)九月一日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王振被愤怒的明军将领打死。而在京城的王振家族,上上下下,不分男女老幼,同党、奴仆均被出任监国的朱祁钰处死。王振为他的恶行付出了应该有的代价!

打贼不死,入骨三分。要是当初太皇太后和大臣们处死这个恶贼,就不会有这样的历史了。

回到题目,明宣宗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样的儿子,主要是选人不当,如果当初不是宣宗留下这么一个祸害给儿子就不会有后来这些事了。一个流氓文人,能自宫,这是一个危险人物,就像是《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一样,能够把自己的“家伙”割掉,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呢!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