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西汉酷吏严延年升官后接母亲到洛阳享福,其母刚返乡便为他准备墓地,为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3 19:59:24 4次浏览

关于问题西汉酷吏严延年升官后接母亲到洛阳享福,其母刚返乡便为他准备墓地,为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文史砖家(提问者)】的最佳回答:

西汉盛产酷吏,就中期而论,最有名的酷吏非严延年莫属。严延年是东海郡人,起初担任郡吏,后被选拔为御史属官,不久又转任侍御史。权臣霍光废黜昌邑王刘贺、迎立宣帝刘病已后,严延年上书弹劾他“擅自废立皇帝,没有臣下的礼规,不仁道。”虽然宣帝没有受理严延年的奏章,但内心底却对他的勇气很是赞赏。

等到宣帝亲政后,便开始重用他,接连任命他为平陵县令、丞相掾、好畤县令等职务。神爵年间(前 61-前 58 年),西羌反叛汉朝,严延年奉命以长史的身份,跟随强弩将军许延寿前往平叛,由于屡立战功,回朝后得以升任涿郡太守。

涿郡民风剽悍,大姓西高氏、东高氏尤其凶悍不法,一连数任太守都拿他们没办法。可严延年却不信邪,刚上任便追查他们的罪行,随即将两家最为凶悍的数十名成员定罪、处斩,端的是狠厉、迅速。经此一事,郡中民众震动恐惧,再没人敢于公然作恶(“更遣吏分考两高,穷竟其奸,诛杀各数十人。郡中震恐,道不拾遗。”见《汉书·卷九十》)。

三年后,严延年调任河南郡太守,并将“涿郡经验”搬到这里,在打击豪强、扶助贫弱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严延年在任期间对待豪强非常严厉,只要听闻他们有欺压百姓的举动,不管消息是否属实,都一概将他们打入死牢。每年冬季,严延年传令所属各县,将判决死刑的囚徒(很大一部分是豪强)押到郡府,然后全部处以斩首。

由于死刑犯数量极多,以至于人头滚滚、血流数里,场面极为恐怖。对于严延年杀人如麻的作风,河南郡及周边的百姓都极为恐惧,称呼他为“屠伯”(“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引文同上)。不过在很多朝中大臣看来,严延年在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使得郡中令行禁止、政治清明,堪称治世能臣。由此,颂扬严延年的声音很多,而他也因此自鸣得意。

就在严延年志骄意满、春风得意之际,却遭到母亲的“当头棒喝”。原来,严延年出任河南太守后,便将老母从老家接到洛阳,准备让她在大都市颐养天年。结果等到严母千里迢迢赶到洛阳后,正碰上严延年处决犯人的一幕,见他杀戮极重,心中忧惧不已,便停留在都亭(政府招待所),说什么也不肯进入太守府。

严延年好不容易把老娘接到洛阳,但后者却死活不肯踏进家门,让他十分的尴尬。所以严延年暂时搁置政事,亲自到都亭拜见母亲,恳求她跟着自己回家。但严母看到儿子到来后,便紧闭房门,坚决不肯见他。严延年既伤心又恐惧,便摘掉官帽,在门外不断地叩头,哀求母亲开门,并问她为何不肯见自己。

过了很久,严母才打开房门,一边哭泣,一边数落儿子道:“皇帝任命你为河南太守,是希望你能施行恩惠于百姓,让他们能够安居。没想到你到任后,非但没有推行仁爱教化,反而以滥杀为能,想以此来树立威信,这难道是皇帝任用你的本意吗?”严延年听后,连连叩头认错,并亲自替母亲驾车,把她接回到府中。

等过完年后,严母不顾严延年的苦留,毅然踏上返乡之路。临行前,严母语重心长地跟他讲:“次卿啊,天道神明、惩恶褒善,如果一个人杀戮太重,必定会遭受天谴。为娘之所以要回家,是知道你早晚必败,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为娘走了,等到了老家,便给你准备墓地。”说完,严母悲泣不止,与严延年洒泪而别。

严母回到东海郡后,又跟其他儿子和族人们谈起此事,告诫他们不要攀附严延年,以防止惹祸上身。果不其然,就在严母返乡后一年后多时间,严延年便遭府丞义的弹劾举报,最终因为“心怀不满、诽谤朝政、不仁道”等罪名,被汉宣帝下令斩首示众。经此一事,东海郡的官员、百姓都称赞严母有先见之明。

(严)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归府舍。母毕正腊,谓延年:“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复为言之。后岁余,果败。东海莫不贤知其母。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汉书》、《资治通鉴》

【2】、来自网友【平沙趣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简单来说,是严母有远见,预见了儿子的下场。

酷吏,本意为执法无情的官吏,后引申为用残酷的方法进行审讯、统治的官吏,在奉行严刑逼供的中国古代,酷吏很多,其中以汉朝和唐朝的酷吏最为出名,不过这两朝的酷吏有很大不同。

汉朝的酷吏除了用刑严酷以外,一般都很清廉,而且不惧权贵,因为汉朝皇帝要的就是打击权贵,如郅(zhì)都、宁成、张汤、 周纭(yún)等人,都是廉洁奉公的官员,但由于得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大多没有好下场,周纭能够善终是他幸运。

而唐朝的酷吏几乎无一不贪,贪污受贿还是赤裸裸的,收了被告、再收原告。凡被卷进案子中的人,最后几乎无一不是倾家荡产,性命还是不保。他们

还大行诬陷之事,如来俊臣之流,想搞谁就搞谁,当民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这些酷吏也难逃一死。

从本质上说,酷吏都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因为统治者有对酷吏的需求,所以才导致酷吏的产生,但他们其实都是统治者手中的砍刀,觉得钝了就换一把,砍刀本身的品德纯粹看个人,汉朝酷吏道德水准高估计跟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

严延年就是西汉的一名酷吏,他的父亲曾是丞相府的属官,工资待遇不错,他年纪虽小,却也跟着父亲学习了一些有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谁承想父亲英年早逝,从此家道中落,年少的严延年受尽冷眼,周围人们的冷漠和落井下石直接造就了他日后冷血的性格。

严延年有点底子,长大后进了官府,从最低等小吏做起,边做边学。他做事雷厉风行,而且对法律也越来越熟捻,办事很牢靠,因此受到上司赏识,步步升迁。

后来严延年做到了御史,这是个专门弹劾人的职位,严延年不讲情面只讲法理的性格获得了很大的施展空间,他就是在此任上做出了一件闻名天下的大事。

当时汉昭帝已经去世,霍光掌控朝廷大权,他先是迎立了刘贺,仅仅二十七天后又将其废黜,改立刘询,是为汉宣帝。汉宣帝登基不久,严延年就上书弹劾霍光,说他擅自废立皇帝违反了律法,要治罪。

当时的天下与其说是汉宣帝的,不如说是霍光的,为了保住帝位,汉宣帝将朝政全权委托给霍光,怎么可能给他治罪?汉宣帝也怕霍光再来一出废帝大戏啊。所以汉宣帝虽然欣赏严延年的刚烈,但还是把奏章丢到一边。

严延年没搞掉霍光,却因为弹劾霍光而声名大振,霍光为了面子考虑,也没搞他,一个小小的御史,不值得用他的名声来换。

严延年是穷过苦过的,即便当了官,也跟底层人民感同身受,因此他非常痛恨那些高官权贵和皇亲国戚,对治下的那些黑恶势力也极力打压,尽量为底层百姓创造一个清平的社会。

严延年打击权贵,维护了百姓们的利益,因而深受百姓爱戴,但要说他公正廉洁、执法不阿,却也不妥,严延年廉洁是廉洁,但并不公正,因为出身的缘故,他很偏坦穷人。

在严延年后来当地方官的时候,他提拔下属并不是以能力为准,而是优先考虑家境,家境不好的官吏先提拔。除此之外,严延年判案时也极具“仇富”特色,凡是穷人就是好人,凡是富人定是坏人,在他治下,如果穷人犯法,他会竭尽全力来给其开脱罪名,而如果是富豪,即便是被人诬陷,严阎年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给人定罪。

严延年有时候不是秉公办案,手下人都看得出来他的偏心,可是摄于严延年的积威,这些人并不敢站出来指出他的错误。加上严延年熟悉律法,律法几乎成了他手上的玩物,如果他要给人脱罪或者定罪,文书可以做的不留痕迹,除非亲身经历者,否则根本看不出办案过程有什么猫腻。

后来严延年被调到河南,成了河南郡的太守,当然,随之而来的是他一贯的酷吏风格。

河南郡是比较富庶的地区,当地富家豪强比较多,对百姓的压榨也比较严重。严延年还是之前的严延年,到任不久就开工了,案子是一场又一场地办,人是一批一批地杀,血腥味实在太重,搞得当地居民人心惶惶,特别是家里有点小钱的,即便没犯事,也非常害怕严延年找茬惩办他们。

严延年在河南郡大开杀戒,给自己赢得一个“严屠夫”的称号,但他对豪强的杀戮以及对百姓的扶持,也让河南郡路不拾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了当时经济异常繁荣的地区。

严延年的好友张敞此时正在首都当市长(京兆尹),张敞的治理也很严苛,对那些豪强贵族也不留情面,但他讲究公允,有时候查清楚了还会释放一些囚徒,不像严延年那样滥杀无辜。

张敞跟严延年相交甚密,写信劝严阎年减少杀戮、放松刑罚。严延年回信说:“河南郡是天下咽喉之地,是东周故地,这里杂草茂盛而禾苗荒芜,怎么能不铲除?”严延年把富豪比作杂草,甚至还在信中自夸了一番,依旧故我。

严延年能有今日,其实跟他母亲也很大关系,严母的教育方式的确高明,在她教下,五个儿子都当上了大官,俸禄全都在万石以上,街坊邻居都称赞她教子有方,称她为“万石严母”。

严延年是长子,却也是严母最放心不下的一个,严延年派人来接她前往河南郡时,她听说儿子杀伐过重,当即随人前往。严母赶到河南城外时,正好看到严延年处决囚犯,而严延年出手,人数不是问题,绝对管够。

老太太生平第一次见到这种血腥场面,十分震惊,她跑到城外一家驿站居住,不愿进城。严延年是个孝子,听到母亲来了,赶紧去找她,但严母却闭门不见。严延年急得在外面磕头磕了数个时辰,严母这才打开了门。

严母一见儿子,立即大声呵斥道:“你受圣上恩幸才能够担任郡守,独立治理千里之地,你不施行仁爱教化,使百姓平安,却依靠刑罚滥杀,想以此树立自己的威信,难道这就是你做官的本意吗?”

严延年连忙认错,磕头道歉,并说自己一定悔改,不让母亲失望,严母这才随他回到府上。严母过完腊月后准备回乡,在临走前她对严延年说:”天道神明,杀人太多必遭报应,我在家乡等着你的丧期到来,先给你选好墓地。“

严母走后,严延年并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最后被手下一名小吏举发,小吏为了表明没有欺骗皇帝,还服毒自杀了,汉宣帝下令调查。严延年的档案里没有贪污这条,但是冤杀、诽谤这种事他经常干,一查就中,最终严延年被弃市处死。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