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法国在二战中仅仅抵抗38天,却在战后成为联合国五常,这是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3 03:16:37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法国在二战中仅仅抵抗 38 天,却在战后成为联合国五常,这是为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我是越关】的最佳回答:

打铁还需自身硬。法国之所以能够进入五常,根本原因是法国在二战后实力依旧不容小觑,睥睨五常之外所有国家。当然,在进入五常这件事上,法国的运气也不错,由于美苏英的博弈需要,以及戴高乐的积极争取,法国成为了最后进入五常的国家。

法国实力并不弱

首先说下,很多人以为二战结束后法国实力迅速衰落,结果成了这样;

但实际上,二战结束后,法国还是那个曾经的少年,错了,是帝国,一个巨型的殖民帝国。人家版图是这样的;

在二战开始后,虽然维希法国投降了希特勒,但是,戴高乐逃离法国后,在丘吉尔的支持下建立了自由法国对抗纳粹。随后,随着戴高乐暗示战后将给予殖民地独立的可能,法国的大部分殖民地都选择了效忠自由法国。

不过,等到二战临近胜利时,戴高乐为了战后法国的国际地位对殖民地出尔反尔,在布拉柴维尔举行会议时,宣布拒绝一切殖民地自治的要求,并解散当地的自治政府。虽然这一次让殖民地的民众很不爽,为后续法国和殖民地闹掰埋下了伏笔,但从戴高乐的角度出发,这件事确确实实维持了法兰西殖民帝国。

因此,战后的法国迅速恢复了原有的殖民地领土。依旧是当时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老牌殖民帝国,拥有 1289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直接统治人口超过了 1 亿。也正是这个原因,二战后,在综合国力上,法国仅次于当时的美苏英三巨头。

另外,在二战开始后,法国确实仅仅抵抗了纳粹德国 38 天,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的军事实力衰落了。战前,法国拥有着一支近 300 万的军队,超过 3000 辆坦克,以及 2000 架战机,14500 门火炮,实力足能与德国比肩。

而法国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战术思想落后,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堑壕战。结果希特勒来了一个闪击战,一个迂回闪现到了巴黎城下。

随后,法国在老巢被偷的情况下,被迫宣布了投降。

此战,虽然法国投降折了面子,但却结结实实的留了里子。

由于法国在二战初期迅速投降,从而避免了二战中后期的白热化冲突,其工业反而得到了保护。而且,由于二战期间英国、苏联的工业遭到了战火的摧残,此消彼长之间,法国的工业实力在二战结束后竟然与英、苏相媲美了。

也正是靠着广阔的领土,上亿的人口,以及强大的工业,让法国拥有了进入五常的实力。

美苏英博弈需要,戴高乐的积极争取

二战后期,法西斯国家败局已定,筹建联合国,制定战后世界秩序的工作也提上了三巨头的日程。当时,美苏英毋庸置疑是联合国的核心,而美国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因此,在筹建联合国时,美国的话语权是相当重要的。

在最初的设想中,罗斯福提出了“四警察”的概念,即美苏英中四国。在罗斯福的构想中,全世界除了四警察之外,其余所有国家必须放弃军备,而这些放弃军备的国家,其国土安全由四警察维护。

不过,由于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反对,国际主义者认为这是大国垄断武力,因此强烈抨击。最终,罗斯福选择让步,选择让美苏中英四国在未来的联合国理事会中“承担维护国际安全的特别责任,并因此拥有无限期永久性席位”。

显然,当时是没有法国的,实际上只有美苏中英四常。

这个方案提出后,立刻遭到了苏联和英国的反对,原因很简单,他们两个反对中国加入常任理事国。

对于苏联而言,中国的崛起,以及国际话语权的增加,无疑会挑战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况且两国恩怨颇多。同理,对于英国而言,英国在东亚也有很多利益,而且当时的老蒋明确表示支持印度、缅甸等地的殖民地独立运动,因此,英国也反对中国成为四常之一。

不过,由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亲美,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为此,罗斯福就是想带着中国玩,增加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进而削弱苏、英,间接的壮大美国的实力,因此,罗斯福是异常坚持让中国加入四常。

为此,罗斯福又提出了一个方案,美苏英建立一个欧洲组织,然后美国再建立一个世界组织,带上中国,以及和苏、英建立的欧洲组织一块玩。

这下,英国也不再坚持拒绝中国,但作为折中条件,英国提出让法国加入常任理事国。英国的目的是重新构建英法联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和法国报团取暖,保住自己的国际地位。毕竟两国都是妥妥的殖民帝国,有很多共同利益。

但是,法国入常这件事遭到了美国的明确反对。一来,美国认为法国在二战中迅速投降,实力打脸,而戴高乐只不过是漏网之鱼,对战后的国际形势压根没有任何影响力。二来,美国也不想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避免影响自身的权力。

不过,随着时局的发展,美国的态度逐渐有了变化。

前文说了,戴高乐在二战临近结束时明确拒绝了一切法国殖民地自治要求,从而保住了法国所有殖民地,这一下让美苏英刮目相看,知道了法国实力不减当年。另一方面,戴高乐为了挤进五常,开始和苏联眉来眼去。

苏联呢,为了防范德国东山再起,分化欧美之间的联盟,同时为了抗衡美国在联合国的主导权,斯大林认为有必要拉拢法国加入常任理事国。

由此,罗斯福认识到法国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如果强行把法国排斥到了五常之外,必然会导致法国仇视美国,从而和苏联、英国关系拉进,影响美国利益。

最终,在 1945 年 6 月 26 日,旧金山制宪会议结束,《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俄、中、英、法,五常的地位由此确定,法国也成为了最后一个挤进五常的国家。

【2】、来自网友【Mer86】的最佳回答:

法国能成为五常,当然是凭实力了。

在很多人眼里,二战之后的法国是这样的↓

但其实人家当时是这样的↓

虽然现在法国基本没有殖民地了,但殖民地独立是 1960 年代之后的事。

二战刚结束时,法国仍然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统治面积仅次于苏联和大英帝国,世界排第三。本土加殖民地人口约一亿,仅次于中英苏美,世界第五。

再加上当时法国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完爆除了美苏英之外的所有国家。有这样强大的综合实力,法国跻身五常,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了,法国跻身五常,也有戴高乐和丘吉尔的努力。(蒋委员长也有功劳)

二战期间,美苏对法国很瞧不起,当时的法国在自主事务上的权力也不大,只比后来投降的德国大一点。比如二战期间召开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美苏就都没有邀请法国代表参加。

特别是雅尔塔会议,当时法国已经复国,但美苏依然不带法国玩。

按照美苏的设想,法国没落了,干脆趁机会把法国肢解,顺带也把英国收拾了。

时任“自由法国”的负责人戴高乐认为盟国这么对待法国是不公平的。一来,法国人在二战并非一点贡献都没有;二来,法国在实力上本来也有发言的资本。于是他就积极在英美苏之间斡旋,在三个大国之间来回穿插游走,获取政治平衡。

↓从左到右:吉罗、罗斯福、戴高乐与丘吉尔(吉罗是美国扶持的“自由法国”代理人)

由于英国和法国同样是殖民大国,法国如果没落,殖民体系崩塌了,英国也受影响

。而且英国当时也没有完全没落,仍然还有对抗美苏的实力(英国退出超级大国之列是在 1960 年代之后)。但英国单独美苏对抗又太吃力,需要法国的助力,所以丘吉尔就在这时候拉了法国一把。

比如 1945 年 2 月 3 日,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坚决反对让法国在德国获得一个占领区,以及在盟国管制委员会中获得一个席位

。这种反对,等于就是反对法国跻身战后的大国之列。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让苏联对日本宣战,当时也支持了斯大林。

丘吉尔对此事据理力争,他强调,法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忽视了法国。并且丘吉尔还悄悄与罗斯福沟通,向罗斯福强调,消灭轴心国以后,必然要与苏联对抗。美国不论出于感情还是自身利益,都必须支持法国恢复它大国的地位。

罗斯福考虑再三,再加上戴高乐与斯大林密会了十五个小时。最后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终于确定了法国参加对德国的占领,并成为管制德国的第四个成员国、以及联合国大会的五个发起国之一。

法国因此才争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格,享有安理会否决权。

另外,蒋委员长当时也在无意中推了法国一把。

二战进入反攻阶段后,美国为了肢解英法在亚洲的殖民地,就拉拢中国,想让中国吞并掉一部分英法殖民地。划定中国战区,把法属越南殖民地的北部划入中国战区,就是罗斯福总统的主意。(泰国原本也属于中国战区范围,罗斯福这么干,其意就是让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东亚老大,制衡英法)

但是罗斯福的建议,被委员长婉拒了,蒋当时对罗斯福说:

一切殖民地人民皆有自立自治之能力,所以,中国希望美国也能放手让殖民地人民自己发展

这种话,委员长在访问印度,会见甘地时也说了。为此事,他还得罪了英国人。

罗斯福原本想拉拢中国制约英国,可没想到蒋会婉拒。于是罗斯福就只好在随后的德黑兰会议上拉拢斯大林。

斯大林野心很大,罗斯福主动提出这种建议,他当然是一口答应。但是,斯大林的野心又过于大了,他趁机敲竹杠,让罗斯福对其很是不满。

丘吉尔、戴高乐见到美苏分歧,就趁机左右逢源,抓住了美国还是最担心苏联扩张,需要利用自己制衡苏联的诉求,最终说服了美国,让法国跻身五常之列。

所以总的来说,法国能成为五常,一是法国实力够强,二是丘吉尔和戴高乐的努力。但是丘吉尔的争取,戴高乐的斡旋,大前提仍然是法国的实力足够强。否则丘吉尔怎么不抬举比利时、荷兰一把,偏偏抬法国呢?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