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真相是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6 00:22:41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真相是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公元 1453 年的大年初三,有“六边形战士”、“大明好圣孙”之称的明宣宗朱瞻基,强撑着颁布了遗诏,随即便怀着无尽的不甘咽下了了最后一口气。

至此,朱瞻基走完了他并不算长寿的一生,去世时年仅 36 岁(一说为 38 岁)。

说起来,朱瞻基的死,真可谓是来的既诡异又突然。

不久前他还生龙活虎,但到了年前的腊月二十一病倒后,病情发展之快,就连当时最高明的御医都束手无策。

到了当年的大年初一,朱瞻基已经病重至无法上朝理政了。

之后,仅仅又过了两天,也就是大年初三,朱瞻基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从发病到去世,前后也就十三天而已。

如果说,当时的朱瞻基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从发病到去世这么快,尚且有情可原。

毕竟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身体确实扛不住病魔的突然袭击。

但是要知道,当时的朱瞻基可是壮年,才三十多岁而已。

并且,他也不是一个历来身体素质很差的人。

曾经的他,御驾亲征,亲自上阵杀敌,足以说明他身体还算不错。

甚至,在锦衣玉食的加持下,其身体素质,还要比普通人好上很多。

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就在朱瞻基壮年之际,正准备带着大明,在“仁宣之治”盛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走向巅峰的他,就这样怀着满心的不甘和遗憾,暴病而亡。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采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那么,在壮年之际,突然暴病而亡的朱瞻基,其死因究竟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后世争论不休。

毕竟他一向身体不错,但如此匆匆离世,不免令人心生疑惑。

因此,对于朱瞻基的死因,说法有好几种,比如有过劳死,有纵欲死,还有中毒而死等等,但这几种死因,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相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朱瞻基的爷爷朱棣活着的时候说起。

大明“好圣孙”朱瞻基

朱瞻基的出生,本身就带点不一样的神奇意味。

当初,他的爷爷,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某天晚上做梦,梦到自己的父亲朱元璋,亲手赐给他了一个大圭。

什么是大圭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块形状狭长,略似剑叶的玉质手板。

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玉石手板,在古代,通常是皇帝所执的,而其背后的象征,自然是无上的权力。

而朱棣在梦里,正是梦到朱元璋给他了个这玩意。

并且,朱元璋在将大圭赐给朱棣后,又说到,“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意味着将来要把最高权力交给他。

所以,这个梦,让朱棣回味悠长。

而正当他醒来后,琢磨这梦到底预示着什么的时候,家里的下人,跑来告诉了朱棣一个令他十分开心的消息。

他的大孙子,朱瞻基降生了。

朱瞻基的父亲,乃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而朱瞻基也是朱高炽的第一个儿子。

所以,这就意味着,朱瞻基就等于是朱棣的长子长孙。

家里添人进口,本身就是一件高兴的事,更何况所添的人口,还是自己的第一个孙子,这更让朱棣十分高兴。

而在他高兴之余,突然意识到,难道,刚才做的梦,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吗?

想到这里,朱棣越想越高兴,无形之中,就开始对这个刚出生大大孙子,充满了无限的疼爱之情。

等到朱瞻基满月,下人将他抱给朱棣后,就更让朱棣喜爱异常。

为什么呢?史料记载,朱棣看朱瞻基脸上一团英气,同时鼻子眼儿都和自己极为相像,当时就说,“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由此,朱棣就对朱瞻基这个大孙子另眼相看,开始尽全力对其培养。

之后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在朱瞻基还不满一岁之际,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率兵前后,历时四年,最终直捣南京,自己登上了皇位。

而民间就此事历来有种说法,是说朱棣最终下定决心起兵,正是因为那个梦和大孙子朱瞻基。

当然,具体是不是这个原因才让朱棣决定起兵的,我们暂且不说,但从朱瞻基出生不久,他就备受特殊的关爱,这则是实打实的事情。

朱棣除了对其安排有最好的师资之外,甚至在其四岁那年,还跟着巡幸了尚在建设的北京。

期间,朱棣亲自带着朱瞻基,观看农家耕种所用农具及田家衣食,事后,又对他谆谆教导,告知他要珍惜民力。

而这在当时,对于其他皇孙乃至一般的皇子,都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恩宠。

其实说白了,当时的朱棣,虽未明说,但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将朱瞻基当做一个未来继承人进行培养。

当然,朱瞻基本人也确实十分优秀,这自然就更让朱棣喜欢。

而正是源自祖父的这份喜欢,朱瞻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自己以及父亲朱高炽的未来,上了一道强力的保险。

怎么回事呢?这还得说到朱棣就皇太子一事产生的苦恼。

朱棣登上皇位后,便有心册立皇太子,不过,对于究竟册立谁,他却十分犯难。

他有四个儿子,除幼子朱高爔早夭外,还有三个长大成人,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以及三子朱高遂。

并且这三人,是一母同胞,均为朱棣的发妻,也就是明初功臣徐达之女所生。

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三人中,有人不是嫡子,那自然就会被排除在外,但三人却都是嫡子。

当然,都是嫡子的话,那就按照老规矩,立长不立幼,这不就解决问题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错,朱棣也明白这一点,可关键是,他的嫡长子朱高炽,实在有些“上不了台面”。

这里所说朱高炽“上不了台面”,倒不是说他能力不行,相反,朱高炽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举个例子,当初,朱棣靖难期间,命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结果,年轻的朱高炽,迎来了李景隆所率的数十万大军围攻。

更要命的是,朱高炽当时手中的兵力,仅有一些老弱病残。

但就是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朱高炽不仅没慌,反而对内安抚城中军民,使得城内“人人欢悦”,对外以身作则,每天四鼓就起床,二鼓才休息,不分昼夜的督治守备事务。

更难得可贵的是,那个时候的朱高炽,已经能放下架子,礼贤下士,咨询老于兵旅及才识的文吏,与这些人,共同商议该如何应对。

这么一来,城内人人皆服,也正是靠着众人同心,朱高炽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的数十万大军,最终等到了父亲朱棣的回援。

最后的结果,则是在朱棣的回援后,城内外两头夹击之下,李景隆大败而逃。

而朱高炽成功的防守,也让这一战,成为整个靖难之役的过程中,最为耀眼的存在之一。

由此可见,朱高炽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之所以说他“上不了台面”,则是说他的外在形象,着实有点不像个当皇帝的人。

史料记载,朱高炽十分肥胖,以至于有时候走路,都歪歪扭扭,另外,他的腿脚还不太灵便,总之就是形象不太好。

这么一个形象,若是当皇帝,属实是有些“有碍观瞻”。

而与之相反的,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不仅能征善战,并且脾气、长相都很像朱棣,所以,在这两人之间,朱棣十分犹豫。

到底选哪个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呢?

而最终,朱棣还是选择了朱高炽为皇太子,这其中,除了有朱高炽本身具备的治国能力之外,同样也有朱瞻基起到的积极作用。

史载,当初朱棣曾就立谁为太子一事,专门召开群臣会议,会议上,大臣们各抒己见,但讨论半天,朱棣始终没能拿定主意。

会后,朱棣单独留下了当时久负盛名的大学士解缙,想征求他的意见。

而解缙是一直主张立长不立幼原则的,也就是说,他支持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因此,朱棣在征求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但说完后,朱棣并没有反应,这就表明,对于解缙的答案,朱棣并不是十分满意,或者说依旧在犹豫。

关键时刻,解缙说了三个字,当即就让朱棣下定了决心。

哪三个字呢?正是十分著名的“好圣孙”。

这三个字看似简单,但实则不简单,好圣孙自然是指朱瞻基,而解缙也知道朱棣对于朱瞻基极为看好,历来就是拿他当未来的继承人培养。

所以,解缙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用这三个字,委婉的向朱棣表明,若是将来想让朱瞻基继承皇位,那只能立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太子。

只有这样,在未来,皇位才会传到朱瞻基手里。

而正是这三个字,一语惊醒梦中人,朱棣也觉得深以为然,由此,大明未来两代的君主人选,就这么定了下来。

而事实证明,朱棣当年的选择确实没错。

在他去世之后,随着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父子的先后在位,二人采取的宽松治国、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让大明朝国力蒸蒸日上。

堪比周朝“成康之治”,以及汉朝“文景之治”的明朝“仁宣之治”,便是这父子二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而鉴于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一年,因此可以说,仁宣之治中,朱瞻基要占据更多的功劳。

所以,当年简简单单的一句“好圣孙”,却为大明朝带来了一个盛世,这个选择,朱棣做的极为正确。

全能六边形战士朱瞻基

为什么说朱瞻基是“六边形战士”呢?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他会的太多了。

作为古代的皇帝而言,每个人擅长的方向不一样。

有些善于治国,有些善于征伐,当然,也不乏有两者皆精的。

还有一些皇帝,善于艺术类,比如琴棋书画,像大宋朝的宋徽宗局势如此,自创的“瘦金体”,时至今日仍广为流传。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少有皇帝,能做到样样精通的。

善于治国和征伐的,一般对艺术类的玩意都不怎么精通,而善于琴棋书画的,通常对治国和征伐就有点外行。

毕竟,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专注力在这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自然就匮乏。

不过,很少有不代表没有。

而大明朝的明宣宗朱瞻基,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几乎无所不通,且无所不精的皇帝。

先说治国。

治国这方面,就不用过多赘述了,仁宣之治,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朱瞻基没本事的话,那也达不到这个程度。

更难得可贵的是,朱瞻基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个爱民如子的皇帝。

史载,“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这就是朱瞻基继位后的心态,他曾某次出巡,见路边有耕种农民,当即下马询问农事。

不仅如此,他还取来农具,亲自尝试耕种。

而在耕种几下后,朱瞻基对周边大臣就说,“朕三推巳不胜劳,况吾民终岁勤动乎。”

如此种种体恤农民之事,在朱瞻基在位期间数不胜数,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态,终其一朝,各种惠农政策屡屡颁布。

比如,他曾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又恐民累,下令湖广等地罢采树木,还有一次,他听说东莞官员强令当地民众采珠,致使民愤极大,当即就惩治了相关人员,并停止该项进贡。

总之,朱瞻基在位期间,没少为底层老百姓考虑,而百姓们的安居乐业,也拜此所赐。

除了体恤农民,朱瞻基与下属之间,更是和谐无比。

曾经有一次,朱瞻基需要与大学士杨士奇商议一个事情,但当时已至深夜,如果宣其进宫,必然让杨士奇辛苦。

为此,朱瞻基干脆直接来到杨士奇府上,以至于杨士奇惶恐不已,事后还多次劝谏朱瞻基,不要自降身份去臣子家中。

靠着这样与下属亲近,朱瞻基在位时,不仅有“三杨”,还有周忱、蹇义、夏原吉这样的才人,共同为大明朝竭心效力。

而当时大明朝的政清治明,也是受此影响。

说完治国,再说征伐。

对于征伐这方面,朱瞻基可以说是完美的继承了自己祖父朱棣的优点,他虽然身为皇帝,且还是太平盛世的皇帝,但却丝毫不怯战。

登基伊始,他便赶上了自己的亲叔叔,汉王朱高煦的叛乱。

得知消息后,为了起到震慑全国的目的,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同时他敏锐的分析出朱高煦的动向,最终成功平定该场叛乱。

之后不久,朱瞻基又亲自率军巡视北境,恰逢当时兀良哈侵掠会州,一般来说,遇到敌袭,普通的天子都会有多远躲多远。

但朱瞻基不一样,他不仅不躲,反而迎上前去。

史料记载,当时朱瞻基亲率三千骑兵,出喜峰口,并与敌军遭遇后展开大战。

并且,朱瞻基还和普通的将士一样,亲自上阵杀敌,而他的举动,令明军将士士气大振,最终成功击败兀良哈。

会治国,且能治的好国,又敢打仗,还是亲自去打,这已经超越了不少古代的太平天子。

而这还不算完,朱瞻基在位期间,对于军事上的各项举措,以及其思想指导方针,同样令人值得称赞。

武备方面,朱瞻基秉承“居安思危”宗旨,时常告诫大臣,“天下虽安,不可忘武”,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大明朝在当时的整个战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治军方面,除了沿袭曾祖父朱元璋,以及祖父朱棣的治军方略外,朱瞻基重点提出,要树立以岳飞等古代名将为榜样,要求将士“武事既精、忠孝兼备”。

即不仅仗打得要好,思想上也要以忠孝为根本。

另外,爱恤士卒也是朱瞻基治军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的要求下,军队中,一旦发现有将领虐害军士,一经查实,必然会得到严厉惩治。

单是上述这三个方面,已经在古代可以称作是一个明君了,但朱瞻基“会”的显然不止这些。

在治国、治军以及打仗的同时,朱瞻基对于艺术上的追求,也是一直没停过。

他爱好诗词,是古代皇帝中,比较高产的一位作家,现存的《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中,单是朱瞻基所作的诗词,就达千首左右。

他还爱书画,尤其善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

目前流传下来的,有《瓜鼠图轴》、 《戏猿图》、《万年松图》、《一笑图》、《鼠石图》等,这些均是出自朱瞻基之手。

此外,朱瞻基骑射功夫同样十分了得,曾经他在十几岁时,就因骑射过人,深得朱棣的称赞。

要知道,朱棣可是曾经在边关混过好几年的人,也是和草原上善于骑射的蒙古人打过多年的交道,能让他开口称赞,足以说明朱瞻基的骑射功夫确实不错。

这么一看下来,朱瞻基还真是一个近乎“完美”之人,也正是他有如此多的强项,故而,才会有了一个“六边形战士”之称。

而要想达到朱瞻基这种各方面都精通擅长的程度,首先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得精力充沛。

不然的话,根本就做不到样样精通。

但就是这么一个兴趣广泛,且精力十足的朱瞻基,却在壮年之际,说去世就去世了,这不管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言归正传,朱瞻基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比较流行的几种说法,都是如何认定朱瞻基死因的。

第一种,过劳死。

过劳死很容易理解,就是因为工作强度大导致的猝死。

而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明朝自打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本人自然工作量大。

据说朱元璋活着时,曾经一天就处理了多达几百件政务。

因此,大量且高强度的工作,确实会有引起过劳死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疑惑,那为何朱元璋没有过劳死呢?很简单,人家朱元璋,那是吃苦长大的孩子。

从小受尽磨难,长大东征西讨,身体素质自然就会比生在深宫的朱瞻基强得多。

哪怕是朱棣,起码从小到大也经历过很多风浪,身体素质也相对好得多。

所以,朱元璋能做到日理万机,朱棣能做到处理政务之余,又御驾亲征,但养尊处优的朱瞻基就做不到。

因此,最终他积劳成疾导致了自己过劳死。

那么,这种说法有没有可能呢?从表面看,有可能,但仔细推敲,并无可能。

为什么呢?首先,朱瞻基本人,不是那种像他曾爷爷朱元璋般的“工作狂”。

如果他是工作狂的话,就不会因为爱玩蛐蛐,给自己弄了一个“促织天子”的绰号。

此外,他还喜欢书画,且颇为精通,也喜欢戏游,甚至没事还经常召集杨士奇等大车一同出游。

既然都能有时间玩蛐蛐、出游以及写写画画,就充分说明,朱瞻基是一个懂得劳逸结合的人,不是那种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人。

况且,朱瞻基登基后,也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比如,他加强了内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只要内阁通过的条陈,朱瞻基通常都会批准,如此一来,内阁就比之前更具有决策力量。

而这就在无形之中,减少了朱瞻基的工作量,不必事必躬亲。

还有,也正是朱瞻基,开始有意识的让太监参与到朝局之中,当然,比如明朝后期的司礼监“批红”权,基本上就是从朱瞻基这里开始的。

总之,种种对于内政上的改革优化措施,虽说目的不尽相同,但无一都减少了朱瞻基的工作量。

而工作量的减少,自然就不会再出现曾经朱元璋时期那种日理万机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朱瞻基时期的大明,与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大明,已经大不一样。

朱元璋时期,政权初创、百废待兴,各种事务千头万绪,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必须也不得不每天忙的飞起。

而朱棣时期,虽说局势好了不少,但外部威胁依旧存在,同时内部朱棣也需要稳定统治,因此,他也会忙得很。

但朱瞻基时期,就基本没有上述这种情况了。

通过朱元璋和朱棣两代人的打拼,大明基本已经步入正轨,而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虽说在位时间段,但也干了不少实事。

这么一来,到了朱瞻基继位后,虽说达不到四海升平,但也差不多了。

既然本身事务就比之前少了很多,加上朱瞻基又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这就更不可能让朱瞻基因为工作强度大导致过劳死了。

第二种,中毒而死。

说朱瞻基中毒而死的说法,有好几种。

一种是说他为了追求长生而服用丹药中毒,还有一种说是他喜欢把玩香炉引起中毒,甚至还有说他居住的环境含有大量毒素导致他中毒。

不过,这三种说法,都不太靠谱。

先说第一种,即服用丹药中毒的说法。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为了追求长生,确实有服用各种奇奇怪怪的丹药这个传统,而这些所谓的丹药,很大一部分都是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玩意。

而人长时间吃这东西,必然会中毒,最终毒发身亡也不是不可能。

并且,在历史上也不乏有因为长期和大量服用所谓的长生不老丹药,造成死亡的皇帝。

因此,说朱瞻基服用丹药中毒而死,也是基于此而产生的理论。

但为何说朱瞻基不可能是因此而死,最大的原因,是朱瞻基本身就不怎么吃这玩意。

古代的皇帝,一举一动都有相关人员记录,不管是好还是不好的行为,差不多都会记下来,但纵观史书,并没有见到朱瞻基拿丹药当饭吃的记载。

所以,这就排除了他吃丹药中毒的可能。

并且,朱瞻基这个人,对生死大事看的要比一般人淡然的多,他在临终前留下的遗诏里,就说过这么一句话:

“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朱瞻基

这话的大致意思,可以理解为人的生或死,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而寿命,也是注定的,用大白话说就是,生死有命。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对于生老病死之事,朱瞻基有自己的看法。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可能会因为追求缥缈的长生不老,而大量服用有毒的丹药呢?

况且,从三皇五帝到明朝,历史已经过去了几千年,而越往后,人的思想越开明,也知道所谓的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对此,朱瞻基自然也明白。

因此,有了上述这种思想,他就不可能大量服用丹药,所以也不会是中毒而死的。

而另外一种,说他爱好把玩香炉而中毒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朱瞻基喜欢香炉,这是人皆尽知的事情,著名的宣德炉,就是朱瞻基时期的杰作,据说这还是在朱瞻基的亲自监督下完工的产品。

由此可以说明,朱瞻基确实喜欢这玩意。

但香炉只是焚香时所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茶壶来泡茶喝,就算里面含有一定的重金属,比如铅等,并且朱瞻基每天抱着这玩意睡觉,但也不至于中毒吧。

再怎么说,这香炉也不是什么辐射品,应该不至于中毒,更不至于让人毒发身亡。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他居住的环境有毒,这种说法就更扯了。

所谓居住环境有毒,是说朱瞻基在继位之后,就搬进了皇宫居住,而当时的皇宫则是紫禁城,但此时距离紫禁城竣工时间并不长。

时间不长,就意味着新装修的紫禁城里面有大量的有毒气体。

所以,这种说法认为,朱瞻基是在这环境下住的久了,然后导致中毒,继而身亡的。

但这种说法,比说朱瞻基把玩香炉而中毒更扯,为什么呢?

首先,古代的房屋装修,和我们现代不一样,古代会采用大量的木质结构,而木质结构自然就环保的多。

并且,哪怕是需要用到胶水粘合,古代也没有现代化设备,都是用更天然的东西,比如鱼膘胶等。

这东西本身也是自然物品,何来有毒之说?

退一步讲,就算紫禁城内有毒素,但我们知道,朱瞻基的第二个皇后孙氏,从公元 1426 年朱瞻基继位开始,便住进了紫禁城。

一直到公元 1462 年,孙氏方才去世,这前后可是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

难道这孙氏体质特殊?她就不怕中毒?不仅是她,还有朱瞻基的其他几个妃子,寿命都要比朱瞻基活得久。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朱瞻基因为住进了新装修好的紫禁城,导致中毒的说法,真的很扯。

另外一种说法,是说朱瞻基纵欲而死。

因纵欲而死的,在历史上的皇帝里,不乏其人,说明这确实会要人命。

不过,朱瞻基应该不至于纵欲而死,因为啥呢?单从史料上来看,朱瞻基有多达 14 个后妃,这其中包括两个皇后和 12 个妃子。

但是,这数量虽多,水分却很大。

其中,有多达 10 个妃子,都是在朱瞻基死后,因为被迫殉葬,才在死后被升级为妃子的,同时朝廷对于其家属予以一定补偿。

这便是明朝时期的“朝天女”。

而刨除这几位后,真正朱瞻基的妻妾,也就四个人。

并且这四个人中,最年轻也是最晚进宫的,叫做郭爱,乃是明代才女,但她在进宫之前就身患重病,结果在进宫二十天后就病逝。

这么算下来,朱瞻基正儿八经的妻妾,只有三个,即第一任皇后胡善祥、第二任皇后孙氏,以及明景泰帝的生母吴氏。

若是朱瞻基是那种极其喜欢女色,沉迷欲望之人,那么他在位期间,早就广选美女,来充实后宫了。

并且,朱瞻基的子女数量也说明了他不是个贪图女色之人。

朱瞻基一生,一共只有两个儿子(即朱祁镇和朱祁钰),以及四个女儿,这要比他的父亲以及祖父要少得多。

要是比起他的曾祖父朱元璋,那就更少了。

所以,说朱瞻基纵欲而死,真的比较扯,他爱好广泛不错,但对于女色,并不是特别上心,故而,基本可以排除是纵欲而死的。

那么,既然不是过劳死,也不是中毒而死,更不是纵欲而死,朱瞻基的死因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遗传病而死的可能性比较大。

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的皇帝里,寿命还算不错,一直活到了 71 岁方才去世,这个年纪,在古代也算是高寿了。

而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没有父亲朱元璋活得久,但也活到了六十四岁。

也就是说,朱瞻基的祖上,寿命都没啥问题,但是到了他父亲朱高炽这一代,寿命就开始断崖式下跌。

朱高炽本人,仅活到了 48 岁。

考虑到他肥胖等因素,加上史料中记载的他的部分饮食习惯,因此,朱高炽的死因,极有可能是死于肥胖引起的心脏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不然,也不会在发病到去世,仅有两天的时间。

而从他这一代起,朱家后世皇帝寿命就多有短命之人,30 多岁,40 左右去世的不乏其人,比如朱瞻基,以及朱瞻基的两个儿子。

朱瞻基的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活了 37 岁,次子朱祁钰更惨,只活了 29 岁。

再往后,明朝短命的皇帝还有不少,而这些皇帝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均出自朱瞻基这一脉。

一直到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而嘉靖的血统论起来,已经不算是朱高炽的直系子孙了。

所以,他的寿命,就比朱瞻基之后的几个皇帝长的多,足足活了六十岁。

并且,在嘉靖之后的皇帝,除了明穆宗朱载坖确实是因为纵情声色导致短命外,嘉靖的孙子万历朱皇帝翊钧,也活了五十八岁。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朱高炽本身很可能就有的心脑血管等一系列疾病,遗传给了他的后代,而他的后代,也大多因此导致英年早逝。

另外一方面,如果观察明朝皇帝的画像,包括朱高炽、朱瞻基,一直到明孝宗朱祐樘,一个比一个膀大腰圆(明孝宗还稍微瘦点)。

本身就可能有心脑血管等遗传病,然后依旧不注意饮食习惯,在胖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极容易导致病发。

而我们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作,引发了心梗或是脑梗,如果处理不得当,要人命那是很快的事。

所以,朱瞻基的死因真相,个人认为,并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说法,最有可能的,就是遗传病,引发了心梗或者脑梗,然后造成突然死亡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其实朱瞻基三十多岁就去世,在古代皇帝群体中,也不算是个稀奇事。

从秦始皇嬴政开始算起,一直到溥仪为止,超过 60 岁以上去世的皇帝,本身就不多,而超过 70 岁去世的皇帝,更是少之又少。

整个两汉,加上王莽,超过六十岁去世的,也就刘邦(61 岁)、刘彻(70 岁)、王莽(68 岁)、刘秀(62 岁),一共 4 人而已。

40 岁以上,60 岁以下去世的,同样也不是太多,满打满算,也只有 7 个。

剩下的,即便是刨除几个被害死的,依然还有不少是 20 多,30 岁就去世的皇帝。

唐朝时差不多也是如此,寿命最长的,是武则天(82 岁)、唐玄宗李隆基(78 岁)、唐高祖李渊(70 岁),以及唐德宗李适(60 岁)。

剩下的,50 多岁、40 多岁,乃至三十多岁就去世的皇帝,比比皆是。

类似的情况,在古代王朝里,不管是大一统时期,还是割据时期,都能找到相应的例子,总之就是,像朱瞻基这样,30 多岁壮年之际就突然病逝的,在古代还真不是稀奇事。

所以归根结底,朱瞻基壮年突然离世,背后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特殊原因,实际上很简单,一来是朱高炽这一脉的直系后人,很有可能有遗传病,二来,则是三十多岁而死,在古代皇帝群体中多得是,因此,真相就是朱瞻基是正常死亡。

【2】、来自网友【奇韵历史阁】的最佳回答:

公元 1435 年,大年初三这一天,乾清宫内,35 岁的明宣宗朱瞻基,躺在床上。他双眼无神,神情倦怠,气若游丝。

床前,乌压压跪了一地的人,个个强忍悲声,双眼红肿,六神无主。

朱瞻基强撑着一口气,十分吃力地说完了遗诏,吩咐人即刻颁发,随后便怀着无尽的不甘咽了气。

大太监含着哭腔尖声尖气地叫道:“皇上驾崩啦!”

顿时,承乾宫内响起震天动地的哭声。

要说朱瞻基的死,实在是来得突然又诡异。

13 天前,朱瞻基还是个身强体健的男人,他的强壮程度堪比一个营中士兵,亲自上阵杀敌都不在话下。

然而这样健康的他,在腊月二十一这天突然就病了, 而且病势发展极快,太医们也都说不清楚他到底患的是什么病,用尽毕生所学为他治疗,可病情丝毫没有好转。

到了大年初一,朱瞻基已经病得无法上朝了,只能在文华殿召见大臣们,并交代了后事,立 9 岁的皇子朱祁镇为太子。

大年初二,他回光返照,强撑病体处理了一些政事。

大年初三,他在乾清宫留下遗诏,撒手人寰。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上记载: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采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

虽然史书上记载,朱瞻基享年 38 岁,可实际上,这是按照中国传统,天一岁地一岁,是在逝者实际年龄的基础上虚了两岁。

朱瞻基生于 1399 年 3 月 16 日,逝于 1435 年 1 月 31 日,死的时候还没过生日,实际上只有 35 周岁而已。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明宣宗,就在 35 岁的人生黄金年龄,毫无征兆地去了,留下幼子寡母,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他的死,被世人议论了 600 多年。

那么,朱瞻基英年早逝的真相是什么呢?

一.传奇又完美的明宣宗朱瞻基

在说朱瞻基的死因之前,奇韵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明朝第五位皇帝。

1.带着使命出生的“好圣孙”

朱瞻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孙子,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

朱瞻基的命特别好,他是嫡长子,这在帝王家,是无比尊贵的身份。

除此之外,朱瞻基的出生还和某些美好的愿望联系在了一起。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上记载:

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比长,嗜书,智识杰出。

朱瞻基出生之前,他爷爷朱棣(当时还是燕王)做了个梦,梦见已经过世的朱元璋,递给他一片大圭,并说道:“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所谓“大圭”,也叫玉圭,是皇帝手里所执的玉质手板。

它属于一种礼器,代表的是等级身份以及权力,皇帝的玉圭,也就意味着皇权。

朱棣梦见父亲将玉圭授予自己,还说了那句话,自然而然联想到了“继承大统”。

正当他在琢磨这个梦的时候,下人来报,说朱高炽的正妻张氏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朱瞻基。

朱棣听了大喜。

朱棣觉得这孩子和自己真像,眉宇之间泛着英气,这不就是梦里边,朱元璋提到的那个“传世之孙”嘛!

从此之后,朱棣对这个大孙另眼相看,倾尽全力来培养他。

甚至有一种说法,说朱棣下决心谋反推翻朱允炆,就是因为这个梦,因为这个孙子。

朱瞻基在这种特殊的关爱下长大,他身体健硕,长相俊朗,在外形上比自己那个又胖又瘸的老爸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不仅如此,他还天资聪颖,悟性绝佳,学什么是什么。

朱棣给他安排了各方面的老师,文化、武术、军事、治国、书法、美术,朱瞻基全都学得有模有样,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等到朱瞻基十几岁时,朱棣出兵征战会特意带上他,耳濡目染之下,朱瞻基年纪轻轻就能征善战。

其实,朱棣就是按未来皇帝接班人的标准来培养朱瞻基的。

朱瞻基 12 周岁,爷爷朱棣就将他立为皇太孙。

要知道,历史上立太子的不胜枚举,立太孙的可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朱棣对他的偏爱。

事实证明,朱棣的眼光不错,而且这番培养很成功。

2.完美的大明接班人

明成祖朱棣过世后,朱高炽继位,可他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病逝了,于是 25 岁的朱瞻基接过重任,成了大明第五位皇帝。

他刚一继位,就面临野心二叔朱高煦的谋反。可他丝毫不慌,慢条斯理地制定策略,御驾亲征,轻轻松松就把二叔摆平了。

此后,朱瞻基励精图治,一心治理国家。

朱瞻基在治国上,实行的是仁政。

他喜欢乔装,在民间查访,因此很了解百姓疾苦,很爱民。

他在位时减赋税,给老百姓实惠。他还修改律法,废除掉了很多过于残忍的刑罚,增加了很多劝诫教化犯人的办法。

对外关系上,朱瞻基是尽力搞好外交,增加经济往来,避免武力冲突。这样一来对外征战减少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在朱瞻基的一系列举措下,大明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

以至于后世将朱高炽和朱瞻基的统治时期称作是“仁宣之治”,以示赞美。

二.英年早逝,死因成谜

朱瞻基病的突然,死得蹊跷,死因不明确,即便在史书上,也没有明确记载真实死因。

因此,后世不少人都在议论他的死因。

600 年来,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死因,大体有以下 6 种,1.服食丹药中毒说;2.个人嗜好导致中毒说;3.纵欲致死;4.过劳死;5.居住环境中毒说;6.遗传病

其实这 6 种说法,只有一种比较靠谱,其余纯属无稽之谈。

下面奇韵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几种说法。

1.服食丹药中毒说

古代有不少帝王以及名人,都迷恋服食丹药,谋求长生不老,因此而中毒。

服丹过量去世的名人也不少,比较知名的,比如秦始皇嬴政,比如唐穆宗李恒,比如明光宗朱常洛。

服丹中毒是因为丹药里的成分。古代炼丹的原料有朱砂、铜、硫磺、黄金、各种石头等,这些东西经过高温会产生汞、砷,以及重金属这些有毒物质,人要是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时间长了,那就一命呜呼了。

而明朝皇帝迷恋炼丹服丹并因此中毒的都不止一个,坊间便流传出朱瞻基英年早逝也是因为服丹中毒一说。

实际上,历史上的朱瞻基是不屑于服丹的。

一方面,史书上没有朱瞻基服丹的记载;

另一方面,朱瞻基是一个对生死看得比较开的皇帝。

《明实录》记载了朱瞻基的遗诏:

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

“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说明了他对生死的看法。

这样一个人是不屑于服丹药求长生的。

2.个人嗜好导致中毒说

朱瞻基有两大个人嗜好,一是斗蛐蛐,二是把玩香炉。

而这两个嗜好,就引发了一种猜测,那就是铅中毒致死。

朱瞻基在位时,曾因为这两大喜好,特意下旨,命匠人为自己烧制了特殊的蛐蛐罐和香炉,他下令烧制的这批香炉,便是赫赫有名的宣德炉。

然而不论是蛐蛐罐,还是宣德炉,却都是含铅的,因为里面有一种原料叫“倭源白水铅”,名字虽花哨,实质上就是铅。

人体摄入过量的铅是会中毒致死的,因此有人猜测,天天抱着蛐蛐罐、把玩宣德炉的朱瞻基,长此以往就铅中毒了。

不过奇韵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说法是胡扯。

确实,人体摄入过量的铅会中毒致死,奇韵还特意查询了资料,这个致死量是 50 克。

但铅中毒是有条件的,导致人体铅中毒的途经有两个,一是呼吸道,二是消化道。

先说呼吸道,铅这种东西在稳定状态下是不挥发的,也就没办法通过呼吸道吸入,只有那种铅冶炼行业,或是现代的蓄电池生产、还有喷涂行业,才有机会将空气中的铅元素吸入。

再说消化道,这个就简单了,说白了就是吃进去,古代炼制的丹药或是某些中药,含铅,长期服用会导致铅中毒。

而皮肤直接接触固体铅,是不易中毒的,拿手摸铅块,更易发生的是皮肤瘙痒蜕皮。

所以说,朱瞻基就算是 24 小时抱着蛐蛐罐和宣德炉把玩,也不会引发铅中毒的,毕竟只是把玩而已,又不是拿蛐蛐罐或者宣德炉泡茶喝。

3.纵欲致死说

这种传言大约是来自野史,以及朱瞻基死后妃嫔殉葬的名录。

野史云,朱瞻基曾服用过有助于那方面的丹药。

野史认为,朱瞻基喜欢娱乐活动,爱玩的人自然也喜美色。

还有朱瞻基驾崩后,安排的殉葬嫔妃就有 10 名之多,这也成了他好色的证据之一。

再加上朱瞻基的老爸,明仁宗朱高炽就好美色、纵欲,难免就会让人编排,朱瞻基是遗传老爸、效仿老爸。

而实际上,朱瞻基就算再爱玩,也和纵欲沾不上关系。

首先,正史上一丁点关于朱瞻基纵欲的记载都没有。

其次,我们有一个误区,实际上,朱瞻基的后宫配置十分简单。

我们看正史上的记载,朱瞻基真正的后宫妃嫔,实际上只有 4 人。

一是原配胡善祥,胡皇后;

二是毕生挚爱孙皇后(最初是妃,后来胡皇后被废,孙氏被封皇后);

三是吴贤妃,宫女出身,有幸被朱瞻基看中,之后便被藏在宫外,因为朱瞻基怕被真爱孙皇后发现,影响夫妻感情,一直到朱瞻基临终前才正式接进宫。

四是国嫔郭爱,郭爱本来是个有名的才女,因为名气大,被选进宫,可是进宫没多久就病死了,嫔这个身份还是死后追封的。

朱瞻基共有 2 个儿子,3 个女儿,是胡皇后、孙皇后、吴贤妃这三人所生。也就是说朱瞻基真正的妻妾就只有这三位而已。

至于为他死后殉葬的 10 名妃子,原本都是宫女,是为了给皇帝殉葬,临时封的妃子充数而已。

朱瞻基这个人的确喜欢娱乐活动,但是他对女色方面确实需求不高,喜欢玩乐不代表就喜欢美色,实际上他是一个更看重男女感情的人。

所以说,纵欲致死之说就是无稽之谈。

4.过劳死说

这种说法认为,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皇权达到前所未有的专制集中,皇帝需要直接处理的政务也是直线上升,工作量巨大。

在这种制度下,只要是想好好工作的皇帝,就不得不超负荷工作。

朱元璋在位时,是“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也就是说连续 30 年,基本都没休息过。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一天处理的政务能达到好几百件。

到了朱棣在位时,依然是劳心劳力,日理万机,而且还要御驾亲征。

所以有人就认为,到了朱瞻基这儿,工作量依然巨大,每天超负荷地工作,积劳成疾,以至英年早逝。

可实际上,朱瞻基可比自己的太爷爷、爷爷幸福多了。

虽然到了朱瞻基这儿依然没有丞相,但是当时的内阁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内阁制度是明朝创立的,替皇帝分担工作量的一个设置。

而且除了内阁,朱瞻基还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宫里办了个“内书堂”,挑选一些聪慧的太监在内书堂读书,再选优秀的出来,帮自己办公。

这些小太监替朱瞻基抄写文件,减少了他不少的工作量。

后来朱瞻基甚至设立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朱瞻基不仅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皇帝,也是一个脑子很灵活的人,他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他会不断地去摸索,去创新。

朱瞻基这种性格,是把个人生活看得比较重的,要他像太爷爷那样,为了事业放弃其他,做一个工作狂,那是不可能的。

朱瞻基留下来的宣德炉、蛐蛐罐和那些精美的书画作品,便是有力证明。

他在当上皇帝之后,依然有精力设计宣德炉的样式,陶腾蛐蛐、斗蛐蛐,写书法画画送人,这些都能说明,朱瞻基是一个能够合理安排自己工作生活、劳逸结合的皇帝。

再者,朱瞻基在位时,整个大明的政局也比明初那会好多了。

明初,北元以及周围外族虎视眈眈,时不时搞事情,皇帝除了搞经济发展,还得想办法御敌。

等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国力也强大起来了,大明整体的局势也稳定多了。

汉王谋反算是朱瞻基时期的一件大事,但是汉王的谋反水平很低,朱瞻基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他给治了。

也就是说,朱瞻基在位时,工作量本来就比以前少,而且朱瞻基还会给自己减负,他是不可能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的。

5.居住环境中毒说

现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朱瞻基是死于甲醛中毒。

理由是,朱瞻基 1425 年继位,搬进皇宫居住,这个时间恰好是北京紫禁城全部建成不久。

紫禁城,从 1406 年开始修建,一直到 1420 年建成使用。

这种观点认为,朱瞻基搬进去住的时候,宫殿还在大量释放甲醛,他在这种环境住久了,就甲醛中毒了。

这种观点一眼看去似乎有点道理,但禁不住推敲。如果让了解古代建筑的人看了,那得笑掉大牙。

一方面,古代木质建筑材料单一,都是榫卯结构,并不需要多少胶水粘合;

另一方面,当时用胶,用的也是鱼鳔胶,用的漆,是由十几种植物熬制成的一种油状物,都是安全环保的。

因此,古代建筑装修,即使建完立刻住人都是没问题的。

甲醛中毒说,纯属是现代人以今论古。

6.遗传病说

遗传病说,是 6 种说法中最靠谱的。

你可能会有疑问,朱元璋、朱棣不都是身强体健嘛,能上阵杀敌,而且寿命不算短,能有什么遗传病?至于朱瞻基的老爸朱高炽身体不好,是因为贪吃不爱动。

朱元璋、朱棣,确实寿命不算短,一个活了 71 岁,一个活了 64 岁,这在平均寿命比较低的古代,已经算是高寿了。

但实际上,我们看看明朝所有皇帝的寿命,16 个皇帝,朱元璋、朱棣算是里面寿命最长的。

16 个皇帝中,刨除去失踪的朱允炆和自尽的朱由检不说,14 个人中,只有 4 人寿命在 50 岁以上,20 多岁、30 多岁英年早逝的竟然有 10 个。

由此可见,明朝皇帝大多短命,似乎遗传基因可不太好。

而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先来看看朱元璋的儿子们。

朱元璋一共 26 个儿子,除了 6 个夭折和意外身亡的,20 个儿子里,活到 50 岁以上的有 12 个,40 岁之前早亡的有 5 个。

整体看来,寿命还是可以的,毕竟古代医疗条件差,50 岁就算不错。

朱棣的儿子共 3 个,其中老二和老三都因为谋反非正常死亡,就不说了。长子朱高炽体胖(据有关史料,有 300 多斤),贪吃,患有一系列肥胖引起的慢性病(指心脑血管病),身体不好,后来 47 岁时暴毙(一说是心脏病发作逝世)。

我们看看朱棣长子朱高炽这一支的情况。

朱高炽一共生了 10 个儿子,虽然他身体不好,但还是比较能生的,其中活到 50 岁以上的只有 1 个,40 岁之前就早亡的有 7 个,这整体寿命也太差了点。

到了朱瞻基这一支,干脆只生了两个儿子,朱祁镇和朱祁钰,而且这哥俩都不长寿,都是 30 多岁就没了。

由此可见,其实朱元璋的儿子们整体看来,在寿命和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到了朱高炽之后,后代们短命的多了很多。

很可能是在朱高炽这里,他身体患有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将这些遗传给了后代,后代们的基因越来越差。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病是有遗传风险的。

朱瞻基从发病到去世,只有十几天,这种病势发展,很像是心脑血管疾病爆发。

朱瞻基从小习武,给人的感觉很健康,但基因里还是带着遗传病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发病暴毙,让人们很难接受。

其实,皇室遗传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比较典型的,唐朝皇室遗传“风疾”(按现代话说,属于脑血栓、脑梗塞一类),唐朝诸多皇帝以及皇室成员都患有风疾,李唐皇室成员年轻时没什么,大多都是中年后发病,然后导致早亡。

在正史中,明确记载患有风疾的皇帝,就有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七人,可见其遗传性之强。

三.结语

综上,导致朱瞻基壮年意外离世的原因,最可能的便是遗传病。

明宣宗的突然离世,是明朝的一大损失。

明宣宗朱瞻基太过完美,太过优秀,他的接班人朱祁镇,与之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朱瞻基的意外离世,9 岁小皇帝仓促接班,大明江山处境艰难。

每每说起耻辱的土木堡之变,时常有历史爱好者感慨道:如果朱瞻基多活 20 年,明朝的历史将会改写,甚至可以多续命 100 年。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没有如果。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