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如果康熙擒鳌拜时失败了,孝庄太后会有什么对策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12:43:32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如果康熙擒鳌拜时失败了,孝庄太后会有什么对策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西游梦红楼】的最佳回答:

如果康熙擒鳌拜失败,鳌拜以“清君侧”为名带兵围了乾清宫,孝庄太后是不是只能抱着康熙从此以泪洗面?

这也太小瞧孝庄太后的智慧了,站在三代皇帝背后的女人,捉鳌拜就跟瓮中捉鳖一样容易。

鳌拜不作不会死

鳌拜迷恋权力的程度,简直就成了第二个多尔衮,不但康熙恨,就连孝庄太后,也忍受不了。

一、前车之鉴

多尔衮当初与福临的大哥豪格争皇位,孝庄太后借助正黄旗、镶黄旗支持的力量,最终与多尔衮达成协议,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六岁的福临登基。

说白了,顺治帝挂个一国之君的名头,而真正执政的还得是多尔衮,所以多尔衮从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一直升到皇父摄政王。

喊多尔衮为皇父,皇太极能没有意见?

憋屈做了了好几年的顺治后来将多尔衮鞭尸就是发泄这段怒气。

顺治捡了个皇位,野史不相信多尔衮与大玉儿之间没故事,反正怎么能黑怎么来,孝庄太后的男人中就多了个多尔衮。

在野史的渲染下,后宫的风从此吹得就不太正经。

不管怎么说,有了多尔衮的前车之鉴,孝庄太后绝对不会让皇父摄政王这种模式再度出现。

二、昔日重现

孝庄太后也绝对想不到抱着 6 岁的顺治登基的场面会再现。

顺治喜欢汉学,更欣赏汉家女子温柔、娴静、知书达理和善解人意的风韵,所以一个出生于正白旗受过江南水乡文化熏染的女子一进宫便成了他的最爱,她就是董鄂妃。

哪知道世事造化弄人,红颜多命薄。

董鄂妃因思念早夭的爱子成疾病倒,年仅 22 岁便香消玉殒,她进宫也才 5 年而已。

半年后,顺治帝染上天花驾崩,天下缟素,一对苦命鸳鸯只能在黄泉下相会。

野史肯定不会放过这个烂笔生花的大事件,又编造了一个故事。

孝庄太后不喜欢汉学,她认为汉学会冲击满族文化的根本,曾多次规劝顺治帝重满文轻汉文,不过收效甚微,因而也不喜欢精通汉学深得顺治帝宠爱的董鄂妃。在董鄂妃发病时,孝庄太后授意太医施药不施效,最后导致董鄂妃去世。顺治帝大怒,要诛太医九族,太医只好说出了了真相。顺治帝与孝庄太后大吵一架,拍拍屁股走上了五台山剃度做了和尚,余生只为爱妻祈福,美人没了,江山要来有何用?

面对不争气儿子的不可理喻的行为,盛怒的孝庄太后抱着 8 岁的康熙登基。

三、政治智慧

孝庄太后的政治智慧这时就显现出来了。

为了杜绝皇父摄政王的再现,孝庄太后“传”顺治帝遗诏: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与鳌拜四人为顾命大臣。

当初顺治帝靠的就是正黄旗、镶黄旗的支持才得以登基,在孝庄太后的心中,这两旗的忠心甚至比儿子顺治帝还可靠,是皇家可以依靠的中坚力量。

孝庄太后选择的四大辅臣的心思和手段可谓缜密。

1、索尼属于正黄旗,而遏必隆、鳌拜属于镶黄旗,完全可以牵制属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

2、苏克萨哈反过来也能平衡正黄旗与镶黄旗的一家独大,因为苏克萨哈与鳌拜是儿女亲家,但苏克萨哈与鳌拜又有极深的矛盾,团结和分化,历来就是皇家统治的不二手段。

3、四大辅臣都不属于宗室子弟,自然没有皇位继承权,对皇权全无威胁。

4、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皆由皇帝亲自执掌,即便其中一方有变,只要皇帝收回其兵权,此人必将成为无兵之将,没有牙的老虎还有何惧?这也是鳌拜被擒后没有发生兵变的根本原因。

5、最重要的是必须保证四大臣不能齐心来对付皇权,而苏克萨哈就是孝庄太后选来搅局的人。

苏克萨哈原属于多尔衮旗下的正白旗,后来因为多尔衮坠马而死后检举多尔衮谋逆才得到顺治帝的重用,在正黄旗、镶黄旗的眼中,苏克萨哈就是个反骨贼,不但不信任还很蔑视,这就注定了正黄旗、镶黄旗与正白旗的内斗和消耗,那么孝庄太后只要略施手段,便可将四人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成为小康熙帝成长的护航船。

以顺治帝爱好汉学的性格,很可能会选择扶植一位偏向汉军旗的顾命大臣来平衡权势,但从互相牵制的人选来看,这更符合孝庄太后的谋略。

将四大臣分化,防止四大臣拥兵自重倒逼皇权,显然是吸取了多尔衮的教训;孝庄太后选择的这四人,其实还有深意,可谓走一步,看十步!

四、联姻手段

四大臣于 1661 年辅政时,索尼已经 61 岁,又因体弱多病,因而在辅臣中实力其实最弱,前景也最不乐观,索尼要想让家族在皇朝中站稳脚跟,那就得交投名状。

只有一家人才可靠,这是孝庄太后要告诉索尼的道理。

索尼虽老但不糊涂,很快明白了孝庄太后的用意,很快陆续递出了自己的投名状,将家族命运交给了孝庄太后。

1、请求孝庄太后将孙女赫舍里氏献进宫,孝庄太后伸手接过了这支橄榄枝,很快下懿旨将赫舍里氏赐婚给康熙帝,不顾鳌拜与遏必隆的反对,并于 1665 年九月册立为皇后。

《康熙朝实录》载:“内大臣噶布喇之女册立皇后,遏必隆心怀妒忌,与鳌拜同入奏阻。”

2、索尼见鳌拜与苏克萨哈势相争激烈,干脆称病不出,置身事外,任由鳌拜独大,自取其祸。索尼自感时日不多,于是在 1667 年三月以先皇顺治帝 14 岁亲政为由,多次上奏请康熙亲政,并上疏请辞一等公爵。

3、索尼于六月临终前再次请求康熙亲政未果,于是将儿子索额图交到了康熙帝手上。七月,康熙帝亲政,次年,索额图由皇宫侍卫升任吏部右侍郎,并于 1669 年改任一等侍卫。

索额图就是索尼专为康熙帝捉鳌拜布下的棋子。

康熙帝亲政,但朝政却被鳌拜把控,大势打击异己,提拔亲信,甚至鳌拜不顾康熙帝的反对,铲除了剩余的三辅臣之一的苏克萨哈,“攘臂上前、强奏累日、竟坐苏克萨哈处绞。”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1669 年,身为一等侍卫的索额图这颗棋子动了。

索额图率领经过精心考察后忠心于康熙帝的羽林军组成善扑营,以游戏为名,一举擒下了鳌拜。索额图便是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智擒鳌拜时韦小宝的原型。

五、不敢亲政

索尼年老,对苏克萨哈本就没有好感,见鳌拜打压苏克萨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上孙女已贵为皇后,只要自家人不犯谋逆之罪,那么家族自然富贵荣华。

同为辅臣的遏必隆,最喜欢和稀泥,面对得势的鳌拜极其嚣张的行事,选择了明哲保身,事事以鳌拜为主,唯一主动的就是阻止索尼的孙女成为皇后,他打的小算盘是让自己的女儿钮钴禄氏成为后宫主宰。

鳌拜把持朝政,擅权自重,走上了多尔衮的老路,已经亲政的康熙帝只能隐忍不发。

鳌拜为了打压正白旗,发起了以劣换优圈换土地的措施,如果正白旗土地的数量不够就用民地来补充,不仅损害正白旗的利益,还使无辜的百姓遭了殃,这自然遭到了正白旗户部尚书苏纳海、以及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的反对。

鳌拜以此为罪要置三人于死地,康熙帝召集四大辅臣商议,由于意见不一便没有批准,哪知道转头鳌拜就假传旨意将三人处死。

皇帝原来是用来看的?盛怒的康熙估计当时没少摔坏茶杯。

察言观色的索尼趁机上奏章请求康熙帝亲政。

康熙帝不能答应,也不敢答应,鳌拜手握镶黄旗,在朝廷上威望正盛,如果此时选择亲政很容易与贪权的鳌拜对上,若君臣撕破脸皮,对根基尚弱的康熙帝只坏不好,因此再三推脱,最后还是孝庄太后出面下了懿旨“缓一二年再奏”才将亲政的呼声压了下来。

只要鳌拜犯错,那就是康熙帝亲政的最好时机。

六、捉拿鳌拜

鳌拜圈地杀了三官员,宣告与正白旗的明面上的友好关系彻底决裂,昔日的儿女亲家成冤家。

知道这违背了康熙帝的意愿,鳌拜虽然不把小皇帝放在心上,但也忌惮站在背后的孝庄太后,于是称病不上朝,另派人去请康熙帝前来探病,以此来试探想康熙帝的态度。

康熙帝带着侍卫前来探病时,侍卫发现鳌拜举止面色有异,立刻上前掀起被子,装病的鳌拜居然身藏宝刀,显然在防范康熙借机发难。

好在康熙帝见机反应够快,以“满洲故俗”把这事圆了过去,但戒心大起,匆匆回了宫。

在鳌拜的府上闹事,即便康熙帝可以全身而退,那几个侍卫肯定走不出大门了。

不知收敛的鳌拜越发放肆,专权达到了骇人的地步,代康熙帝“朱批”国政,还将大臣奏疏带回家“任意更改”,这可都是掉脑袋的大祸呀!

即便如此,康熙帝仍然选择了隐忍。

见小皇帝一再退让,得意的鳌拜抛去了韬光养晦的念头,正式拿对头苏克萨哈开刀。

索尼死后,四大顾命大臣四去其一,已经无力对抗鳌拜势力的苏克萨哈,于是以此为由,上奏辞去顾命大臣一职,乞请驻守先帝福临的孝陵,这是为自己找了条退路,削弱鳌拜的势力来讨好康熙帝。

鳌拜哪肯放权,于是给苏克萨哈定下了二十四大罪状,上奏要将苏克萨哈满门抄斩,籍没家产。

康熙帝正想收回军权,成为实控三旗的旗主,自然反对鳌拜的奏章。

哪知道鳌拜撸起袖子,露出大胳膊,“强奏累日”,逼迫康熙帝同意,最后干脆矫旨,剪除了苏克萨哈一家。

估计康熙帝气得又摔坏了几个茶碗,对鳌拜的杀心,已经忍无可忍,那就无需再忍。

康熙帝便以下棋的借口招来索额图商议行动,计划周详后,召集羽林军问话:“你们都是我的得力干将,你们是听我的还是听鳌拜的?”

吃皇家粮连主子都分不清那还当什么羽林军,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贵自然效忠康熙帝,知道要对付鳌拜反而个个来了精神。

鳌拜就悲剧了,他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却被索额图带领的不知名的毛都没长齐的羽林军掀翻了,捆了个结结实实,随后押进了大牢受审。

你别不信,这可是礼亲王昭梿亲自在《啸亭杂录》中揭的秘,这事还真是索尼为康熙帝留下的棋子索额图完成了对鳌拜的最后一击!

失败对策

其实擒拿鳌拜看似凶险,其实风险很小,这显然经过了孝庄太后的允许和支持。

当时索尼已死,正黄旗已经回到了康熙帝的手上。

鳌拜杀了苏克萨哈,正白旗群龙无首,自然被康熙帝实控。

鳌拜执掌的镶黄旗更不是铁板一块。

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是康熙帝的妃子,遏必隆必然要为家族考虑,而钮钴禄氏是成为皇亲国戚的桥梁,所以只要有希望,遏必隆就不会反,甚至乐于见到鳌拜被问罪下狱。

即使擒拿鳌拜失败,鳌拜根本就调不动镶黄旗的兵,因为上三旗的旗主乃是康熙帝,不用康熙帝下旨,遏必隆就可以以鳌拜谋反的罪名接掌军权,正式与鳌拜决裂。

鳌拜反,遏必隆必然投向康熙帝,其中可能还有孝庄太后的授意。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成为康熙帝第二位皇后也间接说明了这一点。

看似权利深重的鳌拜在被捉拿时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干脆认罪,以免株连家族。

退一万步说,假若鳌拜逃脱带兵问罪,孝庄太后一句轻飘飘的“小孩子不懂事,游戏你也当真”就可化险为夷。

如果兵戈相见之时,孝庄太后只要甩下一句话:“镶黄旗还是圣上的兵吗?”镶黄旗必然内讧,跟着鳌拜谋反就是死罪,谁还不为自家的几口人想想。

即便真正的交战,不用八旗出动,光是正黄旗、一心复仇的正白旗的力量就可以完全碾压军心不稳的镶黄旗,以孝庄太后的智慧,恐怕早就调集重兵从容应对可能激起的兵变。

不管怎么说,在孝庄太后的眼中,不知道轻重专权的鳌拜早就是个死人,容忍鳌拜只不过是把他当成帮助康熙帝成长的一块磨刀石而已,仅此而已。

(图片均来自网络)

【2】、来自网友【学史知今】的最佳回答:

表面上看,16 岁的康熙英明神武智擒鳌拜,实际上孝庄太后才是背后的主导者,孝庄之所以没露面,是因为她想替康熙树威。

纵观孝庄太后一生,她都是一个玩政治的高手,无论是帮助儿子顺治登基,还是培养康熙,她不但没有垂帘听政,甚至都没有她干政的蛛丝马迹,但很多事情又与她脱不了干系。

01 鳌拜真有能力造反吗?

为什么要先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康熙擒鳌拜后,一直标榜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多么的英明神武,群臣也顺势拍马屁,跟着吹捧起来。

那康熙怎么证明自己行啊?就是把打败的对手无限拔高,先捧鳌拜,说鳌拜各种厉害,但还是被自己拿下了,以此衬托自己伟岸的身躯。

其实,虽然鳌拜当时的权力非常大,但我们要知道,那是皇权赋予他的权力,是顺治临终托孤时,赋予他的顾命大臣之权。

只是由于康熙年少,作为顾命大臣的鳌拜进一步延伸了皇权而已,所以本质上他始终是个奴才,一旦皇权收回对他赋予的一切时,他将一无所有。

而鳌拜的出身也很一般,他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拼死效忠得来的,所以鳌拜看似权力滔天,实则不堪一击。

如果鳌拜敢造反,清廷是没有什么人会支持他的,首先皇权牢牢地握在孝庄、康熙手中,其次八旗根本瞧不上鳌拜,最后汉臣只忠于皇权,鳌拜无论身份、地位、威信都没有能力造反。

02 鳌拜真想造反吗?

鳌拜最大的问题,是太过嚣张跋扈,过于贪恋权力,又缺乏政治智慧,他只是想继续操纵权柄,而不是真想把康熙拉下马取而代之。

当康熙弄几个少年活捉鳌拜后,鳌拜和他的势力,根本没有掀起什么风浪,就乖乖束手就擒,这根本不像历史上其他朝代那种造反势力与皇权的争斗。

感觉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康熙就把鳌拜给收拾了,鳌拜要是真想造反,能不事先防备吗?甚至一根筋的他,有可能压根就没想到,自己的言行举止,真的把孝庄、康熙惹得必须下手干掉他。

而当康熙擒拿住鳌拜后,并没有真的杀了鳌拜,只是把他囚禁起来,如果鳌拜真想造反,孝庄和康熙能饶得了他吗?诛九族都算轻的,所以孝庄和康熙其实也知道鳌拜没有造反之心。

03 为什么要擒拿鳌拜?

那既然鳌拜没有造反的能力,也没有造反之心,孝庄和康熙为什么一定要搞掉他呢?因为鳌拜已经让大清的朝堂之上失去了平衡。

本来如果他不诛杀苏克萨哈,如果索尼还能再多活几年,我相信孝庄和康熙也不会急于动手,正是他想独揽大权,才导致了朝廷中失去了制衡他的人。

虽然不至于威胁到皇权,但帝王心术的孝庄和康熙,绝对不允许朝廷上的重臣失去制衡,自古以来帝王都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们需要的是制衡,也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托孤的时候,都要任命多位顾命大臣辅政,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吗?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让他们狗咬狗一嘴毛,皇权好稳坐中间。

而那时候朝廷上已经没有能够制衡鳌拜的人了,作为主人的孝庄和康熙,要么再培养出一股势力与之抗衡,要么就是把鳌拜搞掉,重新洗牌。

哪个简单?哪个风险最小?当然是搞掉鳌拜了,对于孝庄与康熙来讲,鳌拜就是不听话的奴才,那就派几个少年上去踹几脚,也给其它的奴才看看,不听话就跟鳌拜是一个下场。

这样重新洗牌之后,正好为康熙亲政,树立威望,可以说鳌拜就是孝庄与康熙手下,养熟了的奴才,用搞掉鳌拜之举,震慑群臣。

总结

擒拿鳌拜看似凶险异常,实际上孝庄与康熙都知道,当他们动了搞掉鳌拜这个念头时,鳌拜就已经输了。

在绝对的皇权面前,所谓的权臣,除非手握军权,并且军权只忠于自己,否则根本没有与皇权对抗的资格。

比如,后来的和珅,同样权势滔天,但嘉庆一上台,没费什么劲就直接搞掉了他;再比如明朝的魏忠贤,崇祯搞掉他,也是分分钟的事。

康熙擒拿鳌拜根本不会失败,而孝庄也不用准备什么后招,就算那几个少年打不过鳌拜,孝庄和康熙只要一纸诏书,就可以直接让鳌拜一无所有。

所以,擒拿鳌拜,第一,不存在所谓的危险;第二,不存在所谓的复杂。本来很简单的事,只不过让孝庄和康熙刻意地给搞复杂了。目的嘛,就是为了杀鸡给猴看,也借此标榜康熙的文治武功。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