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具有抵御外邪、灌注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的穴位有哪些?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09:09:0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具有抵御外邪、灌注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的穴位有哪些?一共有 1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药师优健(提问者)】的最佳回答:

十五络脉为大络,有统属全身浮络、孙络、血络以渗灌血液、营养周身、贯通气血营卫的作用。

《灵枢·本脏》记载:“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循行于经脉中的营卫气血正是通过络脉布散浮络、孙络而温养、濡润全身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十五络脉从十二经脉、任脉、督脉、脾之大络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称之为络穴。

“络”有散布、联络之意。十二经脉的络穴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任脉的络穴鸠尾穴位于上腹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协部。

络穴共有十五个,具有抵御外邪、渗灌气血、调节营卫、平衡阴阳、联络脏腑、沟通表里的作用。

十五络穴分别有那些穴位,位于什么位置,有什么具体作用。

人体有十五个“络穴”,常用于治疗脏腑的慢性疾患,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可以一起来学习十五络穴歌。

【十五络穴趣味歌诀】

肺经列缺胃丰隆,通里心经肾大钟;

支正小肠大偏历,内关包肝蠡沟封;

飞扬膀胱三焦外,胆是光明别络崇;

督脉长强任鸠尾,公孙脾络大包同。

1、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穴

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位于前臂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5 寸,

拇短伸肌腱

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简单取穴:两手虎口相交,食指尖端接触的

桡骨

桡侧缘的凹陷处,即为此穴。

手太阴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列缺,起于腕后桡侧的筋骨缝中,与手太阴本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

它的病变,实证为手部腕侧锐骨和掌中发热,虚证为哈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可取此穴。

列缺穴在距腕一寸半处,别行于手阳明经。

2、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

手厥阴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内关,位于

前臂前区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2 寸,

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络脉别行手少阳经。

络脉沿着手厥阴心包经本经上系于心包,连络于心系。

它的病变,实证为心痛,虚证为头项强,可取此穴。

3、手太阳小肠经络穴﹣﹣支正

手太阳经的别行络脉,穴名支正,位于腕上五寸处,向内注于手少阴心经。

其支脉上行经肘部,上络肩髃穴部。

它的病变,实证为骨节弛缓,肘部不能活动,虚证为皮肤上生赘疣、小的像手指上的痂疥,可取此穴。

4、手阳明大肠经络穴﹣﹣偏历

手阳明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偏历,距腕三寸,别行于手太阴肺经。

它的别出分支,向上沿臂部,经肩髃穴上行至下颌角,遍布于齿中,再别出分支,上行入耳中,合于该部所聚的主脉。

它的病变,实证为龋齿、耳聋,虚证为牙齿寒冷酸楚、内闭阻隔,可取此穴。

5、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外关

手少阳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外关,距腕二寸,向外绕行臂部,上行注于胸中,别行合于手厥阴心包经。

它的病变,实证为肘部拘挛,虚证为肘部弛缓不收,可取此穴。

6、足太阳膀胱经络穴–飞扬

足太阳膀胱经的别行络脉,穴名飞扬,距外踝七寸,别行于足少阴肾经。

它的病变,实证为鼻塞流涕,头背部疼痛,虚证为鼻中流涕出血,可取此穴。

7、手少阴心经络穴–通里

手少阴心经的别行络脉,穴名通里,距腕一寸,别而上行,沿本经入于心中,系于舌根,会属于目系。

其病变实证为胸中支满阻隔,虚证为不能言语,可取此穴。

按揉通里穴对心悸心痛、目眩头痛有作用。

8、足少阳胆经络穴﹣﹣光明

足少阳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光明,距外踝五寸,别行于足厥阴经,向下络于足背。

它的病变实证为足胫厥冷,虚证为足软无力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可取此穴治疗。

9、足阳明胃经络穴–丰隆

足阳明胃经的别行络脉,穴名丰隆,距外踝八寸,别行于足太阴脾经。

它的别出分支,沿胫骨外缘上行络于头项部,会合各经之气,向下络于咽喉。

它的病变是气上逆就患喉痹,突然失音不能言语。

实证为狂癫之疾,虚证为足缓不收,胫部肌肉萎缩,可取此穴。

10、足太阴脾经络穴﹣﹣公孙

足太阴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别行于足阳明经。

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其气上逆则为霍乱,实证为肠中剧痛,虚证为鼓胀之疾,可取此穴。

11、足少阴肾经络穴﹣﹣大钟

足少阴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大钟,在内踝后面,绕过足跟而别行于足太阳膀胱经。

它的别出分支,与足少阴本经并行向上而至于心包下,向外贯穿腰脊。

它的病变,气上逆则为烦闷,实证为小便不利,虚证为腰痛。可取此穴。

12、足厥阴肝经络穴﹣-﹣蠡沟

足厥阴经的别行络脉,穴名蠡沟,距内踝五寸,别行于足少阳经。

它的别出分支,经过胫部上至睾丸,终结于阴茎。

其病症,气上逆就睾丸肿大,突患疝气。实证为阴茎挺长,虚证为阴部暴痒,可取此穴。

13、任脉络穴﹣﹣鸠尾

任脉的别行络脉,穴名鸠尾穴,在剑突下面,散布于腹中。

它的病变,实证为腹部皮肤疼痛,虚证为腹部皮肤瘙痒,可取此穴。

14、督脉络穴﹣﹣长强

督脉的别行经脉,穴名长强,依着脊骨上行项部,散布于头上,再向下到两肩胛之间分左右别行于足太阳经,入而贯穿于脊骨中。

其病变,实证为脊柱强直而难于俯仰,虚证为头重难支而从身体的高处摇摆不定,此皆挟脊之脉有病,可取此穴。

15、脾之大络﹣﹣大包

脾的大络,穴名大包,在渊腋穴下三寸,散布于胸胁部。

其病变,实证为全身皆疼,虚证为周身骨节都松弛无力。此一络脉象网罗样绕络全身,如现血瘀,可取此穴。

注:本文为家庭健康知识参考和科普知识,不作为治疗依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并科学治疗,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声明:文本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