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天京事变中,“北王”韦昌辉为何会被杀?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1 18:20:59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天京事变中,“北王”韦昌辉为何会被杀?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岩岩说史】的最佳回答:

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已经没有活下来的“理由”,结果只能跟曹魏的成济一样。

一、天京事变的原因:权力结构失衡的结果

天京事变为何爆发?直接原因是杨秀清强迫天王洪秀全册封“万岁”,有了不臣之心,最终激化了内部矛盾,导致 2 万余人死亡,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杨秀清是臣,洪秀全是君,为何臣子敢叫板君王呢?杨秀清野心不小,胆子也很大,因为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已经失去平衡,杨秀清认为自己足以取而代之,成为“天王”。

太平天国创立之初,实行“军师负责制”,军国政务由军师负责,天王只是作为虚位元首而存在,并没有实际权力。之所以如此,与太平天国兴起时特殊的情况有关。

都知道,冯云山才是太平天国的实际缔造者,没有他深入不毛,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紫荆山开辟根据地,就没有太平天国的辉煌。招募人员、制定法律、整顿军事、宣传抗清思想、组建团营,都是冯云山一手操办。

洪秀全能力一般,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真正参与紫荆山根据地的建设。冯云山闯出一片天地,拜上帝教蓬勃发展时,洪秀全才“空降”而来,充当首领,这是冯云山的功劳。

冯云山创建“军师负责制”,是局势使然,因为洪秀全在拜上帝教中缺乏足够的威望,拜上帝教人马先知道冯云山,才知道有洪秀全的存在。但是,冯云山大局观很强,坚决拥戴洪秀全,没有二心,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冯云山担任军师,手握大权,洪秀全作为精神象征,这是太平天国最初的权力格局。但是,洪秀全激进的宣传策略,摧毁孔庙、寺庙的做法,导致冯云山被逮捕入狱,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拯救冯云山,洪秀全束手无策,杨秀清表演“天父下凡”稳定人心,一夜之间崛起。萧朝贵有样学样,表演“天兄下凡”,分享权力。所谓“下凡”,自然是不存在的,却不能拆穿,否则太平天国胎死腹中。洪秀全、冯云山承认杨秀清、萧朝贵“下凡”的权力。

杨秀清、萧朝贵凭借“下凡”而崛起,实际地位高于洪秀全、冯云山,他们只要表演“下凡”,洪秀全、冯云山都得下跪倾听“天父”和“天兄”的教诲。但是,冯云山威望很高,拜上帝教是他创建的,杨秀清、萧朝贵也是他拉拢过来,有冯云山在,局势就不乱。

冯云山威望高,眼光也不差,为了制衡杨秀清、萧朝贵,他极力将本土实力派韦昌辉、石达开拉入权力核心。韦昌辉、石达开强大的家族背景,加上冯云山“首创者”的身份,足以让杨秀清、萧朝贵畏惧,不敢轻举妄动。

很遗憾,冯云山构建起来的权力格局,很快就被破坏。进军途中,冯云山、萧朝贵相继阵亡,韦昌辉、石达开威望不足(教权不给力),杨秀清成为全军的实际主导者,进而具备挑战天王的资格。

1856 年,随着“江南大营”被摧毁,京师暂时没有危险。此时,杨秀清派石达开西征、韦昌辉进入江西作战、秦日纲东征江浙,东王的人马控制京城,天京成了杨秀清的天下。

手握政权、教权、军权,还控制天京城内外的兵马,而韦昌辉、石达开带兵外出征战,对朝廷的影响力减弱。此时,太平天国的权力天平,明显是杨秀清占有优势。

权力平衡被打破,就意味着灾难,因为没了制衡,杨秀清更加嚣张,不但威胁杖责洪秀全,甚至要册封“万岁”,矛盾白热化。但是,韦昌辉、石达开等相对比较理性的实力派,绝对不允许杨秀清当“天王”。

天王洪秀全没实权,不会对韦昌辉、石达开构成威胁,北王、翼王的势力不受影响,还可以趁着外出作战夺取领地。杨秀清大权在握,麾下兵马众多,尤其是得到中层将领的支持,杨秀清成为“天王”,势必会削弱韦昌辉、石达开。

李秀成自述书言:“北王、翼王商议,诛杀东王,及其兄弟三人,其余皆不得多杀。”韦昌辉、石达开跟杨秀清平日有矛盾,经常被欺压,他们决定支持天王洪秀全,除掉杨秀清,保护大家的利益。

二、杨秀清的特殊地位:不能轻易处死,要讲究艺术

《李秀成自述书》对天京事变的原因、过程、结果,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结成“三人同盟”,一起对付杨秀清,共进退,却各自有打算,韦昌辉成为替罪羊。

“江南大营”被摧毁后,天京城里几乎都是东王的人马,洪秀全为了除掉他,只能下达密诏,让韦昌辉、石达开率兵回京,采取突袭战术。此时,韦昌辉在江西瑞州,石达开在湖北洪山,与天京的距离差不多。

相对石达开而言,韦昌辉更加痛恨杨秀清,也更加忠于天王。因为,杨秀清经常杖责的对象就是韦昌辉。太平天国实力派二把手,北王六千岁韦昌辉,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杖责,绝对是一种耻辱。

也许是杨秀清太嚣张,太过自信,他的亲信陈承瑢早已投靠天王,充当韦昌辉大军的“领路人”,突袭东王府。韦昌辉带着仇恨,看到杨秀清就恼火,当即一刀砍了他,完成洪秀全交代的任物。

诛杀杨秀清,绝对是一个错误,也是韦昌辉被处死的关键原因。以拜上帝教为立国基础的太平天国,杨秀清是信仰的纽带,他是“天父”在人间的代表,岂能诛杀“天父”呢?诛杀“天父”,理由是什么?要知道,天父是没有错的。

杨秀清有“天父下凡”加持,他的身份太过特殊,洪秀全、石达开自然不会承担责任,韦昌辉一刀砍了下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如此,杀害“天父”的凶手只能是韦昌辉了。

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时,石达开并未回来践行盟约,而是继续留在洪山,原因无外乎两条。杨秀清地位特殊,石达开不想承担责任;杨秀清实力强悍,一旦行动失败,自己也可以置身事外,保全性命。

除掉杨秀清,韦昌辉理直气壮,说是“奉召讨贼”,而圣旨的文字版没有,洪秀全并未以文字形式宣布杨秀清的罪行,证明事变的合法性。洪秀全这么做,除了想借此机会除掉实力派,自己手握大权,更是害怕承担杀“天父”的责任。

杨秀清表演“天父下凡”已经 8 年,人们对“天父”深信不疑,一旦突然宣布杨秀清罪行,岂不是导致思想混乱,信仰崩溃吗?如此一来,虽然除掉杨秀清,但太平天国也没了信仰,失败不可避免。

所以,韦昌辉回到天京后,不应该杀了杨秀清,而是将其逮捕,送给洪秀全,让大家看着办。杨秀清被擒拿,且控制在“勤王”军团手中,东王余党也不敢轻举妄动,就等着洪秀全出来“说话”了。

三、韦昌辉实力,不足以抗衡洪秀全、石达开联盟

杀了杨秀清,就意味着杀害“天父”,韦昌辉处境被动,成为太平天国的乱臣贼子。但是,“天父”并不是存在,杨秀清所谓的“天父下凡”是假的,只是不好拆穿罢了。

既然杀了杨秀清,韦昌辉大不了鱼死网破,直言“天父下凡”的虚假性,但他实力有限,不足以抗衡洪秀全、石达开联盟,结果兵败被杀。

韦昌辉回京“勤王”时,为赶时间,只带了 3 千兵马,而留守天京的东王兵力达到 6 千余人。杨秀清的铁杆亲信傅学贤得知东王被杀,立刻召集旧部,与韦昌辉在京城交战,不分胜负。

韦昌辉精疲力尽,即将战败时,燕王秦日纲赶来增援,立刻投入战斗,傅学贤战败被杀。此时,北王的兵马损失殆尽,元气大伤。再则,燕王秦日纲是洪秀全的人,支持天王,对韦昌辉阳奉阴违。

天京杀戮过多,石达开才“狼狈赶回京师,计及免杀之事”。韦昌辉埋怨石达开故意迟到,又痛恨他不站在自己这边,两人走向对立面。韦昌辉露出杀心,石达开连夜逃走,被秦日纲追击,洪秀全暗中派人阻止,秦日纲转而去攻打清军。

韦昌辉恼羞成怒,便杀了翼王府上下一千余人,石达开在洪山召集兵马,打着“靖难”旗帜讨伐天京。石达开扬言:“不得韦昌辉狗头,则班师回朝,攻灭天京”,洪秀全无奈,只好下令捉拿韦昌辉,号召天下“讨贼”。

秦日纲军团离开后,韦昌辉在天京城内已经没有多少兵马,无法抵御石达开的“靖难之师”,而洪秀全又下令捉拿他。一怒之下,韦昌辉攻打天王府,结果被留守的数千“女兵”击败,众叛亲离,成为俘虏,大卸八块,首级送给石达开。

韦昌辉被杀,是太平天国的悲哀,也是他个人的悲剧。洪秀全要杀杨秀清,韦昌辉第一个赶回来,结果反而成了替罪羊。究其原因,韦昌辉的手腕有限,不知道权力博弈的法则,杨秀清特殊的身份,岂能自己去杀呢?

260 年,曹魏皇帝曹髦率数百兵马怒气冲冲,准备杀了司马昭。曹髦是皇帝,司马昭的士兵都不敢动手,看到皇帝拼命,顿时六神无主。此时,成济问贾充:“到了这种地步,应该怎么办?”

贾充回答:“司马公养育你们那么久,就是为了今日,还犹豫什么呢?”成济赳赳武夫一枚,直接上去刺死曹髦,为司马昭立下首功。结果呢?司马昭毫不犹豫杀了成济,夷灭三族,谁让他杀了皇帝呢。

韦昌辉、成济,都是扮演一样的“角色”,虽然十分重要,但必须得死,这就是他们的悲剧。如果成济捉拿曹髦,然后就地下跪,主动“认罪”,说:“君王被小人迷惑,以至于此,臣等未能察觉,罪该万死”,做足了表面功夫,司马昭也找不到理由杀他。

韦昌辉也可以这么做,擒拿杨秀清后,直言:“小弟惊闻天父下凡,得知东王有被小人蒙蔽,不由心急如焚,冒犯九千岁。”如此,不但控制了东王,还能推卸责任,以“天父”名义来堵住舆论,然后将杨秀清送去天王府,则大功告成。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2】、来自网友【历史茶坊】的最佳回答: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下场最为悲剧的高层领导,是洪秀全手中的一颗棋子,最后又变成弃子,如果佛教的轮回说真的存在的话,相信无论如何韦昌辉也不会再加入拜上帝教了。

韦昌辉,原名韦正或韦政,太平天国能够成功发动金田起义,聚集数万人马起事,韦昌辉功不可没。韦家是金田村大财主,因家资富饶却苦于没有功名在身,时常被同村的刘姓大财主欺辱,更多次遭受当地秀才梁嘉和大黄江巡检黄基的敲诈勒索。在愁困无计之时,正在附近“传教”的洪秀全、冯云山给他出主意:

“贪官污吏贪得无厌,与其扔银入水,不如开炉打制刀枪,共除这些妖魔鬼怪害人虫。”

韦昌辉回家和老父韦源玠一番合计之后决定,反他娘的,出出这口恶气。

自此,金田村的韦家成为拜上帝教的中心,韦昌辉倾尽家财,加入“革命”,背叛阶级,舍弃富贵,誓死追随洪秀全和拜上帝教,这份虔诚和决心,令当时的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大为敬佩,永安建制时,韦昌辉被封为北王,称六千岁,是太平天国的第五把手(前头依次为天王、东王、南王、西王)。

随着太平军杀出广西,进入湖南,南王冯云山最先升天,蓑衣渡之战中被弹片击中腹部,迁延数日后咽气,洪教主仰天大呼:

“天妒英才,为何夺我良辅性命!”

继而在苦战长沙时,西王萧朝贵又被大炮送上天堂。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顿时成为洪教主的左膀右臂,杨秀清主管日常事务,制订战略规划,韦昌辉则管理诸将并负责卫戌任务。这样的分工一直沿续到攻陷南京之后。

定都天京(南京)以后,腹有韬略的杨秀清越发觉得整日沉缅于美色之中的洪教主简直就是一根废柴,自己这样一个人才竟然屈居他实在窝囊,于是在攻破围困南京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之际,杨秀清假借

“天父下凡”

为名,质问洪教主:

“尔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

洪教主虽然心知肚明,但也不敢戳破杨秀清的诡计,只好违心地说道:

“东王打江山,亦当万岁。”

”天父(杨秀清 饰)“又问:

”东世子(杨秀清儿子)岂止是千岁?“

洪教主装怂装到底,回答道:

“东王既万岁,世子亦便万岁,且世代皆万岁。”

“天父”这才心满意足返回天堂,扮演“天父”的杨秀清不会想到,他一只脚真的已经迈入返回

“天堂”

的途中。

洪教主当即密诏在江西前线的韦昌辉和石达开率军

“勤王护驾”

,韦昌辉早已对杨秀清的擅作威福心生不满,接到洪教主诏令后率领三千精锐连夜赶回天京,咸丰六年八月初四(1856 年 9 月 2 日)在天京城外会合燕王秦日纲等人,杀入东王府中,将杨秀清斩首。随后血洗东王余党,前后共杀两万多人,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如山积,宛如人间炼狱。这就是被称为太平天国转折点的

“天京事变”

随后赶回天京的翼王石达开责备韦昌辉杀人太多,韦昌辉又想杀石达开,提前获知消息的石达开连夜逃出城外,韦昌辉没有抓到石达开,尽杀其亲属护卫。石达开逃至安庆起兵讨伐韦昌辉,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洪教主为安定军心,准备舍弃韦昌辉,于是韦昌辉率军进攻天王府,被誓死效忠天王的二千多女侍应和东王残部击败,最终被处死。

倾尽身家,投身天国,背叛阶级,舍弃荣华的韦昌辉最终落得如此下场,结局令人不胜唏嘘!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