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四川人和重庆人尤其不爱讲普通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8 07:17:54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四川人和重庆人尤其不爱讲普通话?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东瓜哥爆笑馆】的最佳回答:

首先,四川和重庆的方言比较特别,它们的语言音韵与普通话不太一样,所以说话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障碍。

其次,方言在当地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当地人来说,说方言可能更具有意义和归属感。

同时,因为四川和重庆都是中国的内陆地区,与国际交流比较少,所以说普通话的重要性也可能不如在海外交流更频繁的地区那样高。

最后,应该说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关联的,方言在当地的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说方言或许也可以帮助保护当地的文化。

四川人和重庆人不爱说普通话这个问题是复杂的,有着语言、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影响。

文化原因

在四川和重庆地区,方言是一种象征当地文化和传统的语言。说方言不仅代表了当地的身份,而且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惜。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方言代表了当地的传统和文化的记忆。

此外,在四川和重庆的历史文化中,方言还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说方言在当地也被视为一种交流的方式,可以更直接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在一些家庭和社区中,方言也是传承家族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这些家庭和社区中,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还是一种文化遗产,他们通过说方言来保存和传承当地的文化。

总之,在四川和重庆地区,方言是一种关于当地文化和传统的语言,并且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说方言在当地可能更具有意义和归属感,并且被认为是表达情感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语言原因

四川话和重庆话是一种独特的方言,具有独特的音韵结构和词汇。因此,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说话的方式和普通话的方式不同,可能会对说普通话造成困难。

此外,四川话和重庆话是一种母语,对大多数当地人来说是他们最熟悉和最自然的语言。因此,他们可能更愿意说他们自己熟悉的语言,并且说普通话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训练。在四川和重庆地区,方言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普通话在当地的使用可能不如方言频繁。因此,在当地的人可能更习惯说方言,而不是普通话。

总之,语言是对四川和重庆地区人说普通话不太爱好的重要原因。因为方言是他们最熟悉和最自然的语言,并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说普通话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训练。

历史原因

四川和重庆地区是中国的古老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这些地区,方言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动中的主要语言。

在近代历史中,四川和重庆地区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如军阀混战和政治动荡,导致当地人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有所丧失。因此,在这些地区,方言可能被视为当地文化和身份的重要标志,而普通话可能被视为中央政府的语言,不太受当地人的欢迎。

总的来说,历史是对四川和重庆地区人说普通话不太爱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导致当地人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有所丧失,因此方言可能被视为当地文化和身份的重要标志,而普通话可能被视为中央政府的语言,不太受当地人的欢迎。

【2】、来自网友【无敌通史】的最佳回答:

成渝方言,仅仅以一票之差输给普通话,差点就成了全国通用语言!然而巴蜀两地人民不爱说普通话,来源于三个原因。第一成渝方言重要性不亚于普通话,第二成渝方言使用人口巨大,第三成渝方言十分接近普通话。

四川与重庆,是我国西南省份中的两个巨擎。毫不夸张的说,这两个省份基本上就代表了整个西南地区。毕竟四川已经是两千年的“天府之国”,而重庆也是唯一一个内地直辖市。

因此在内地来说,四川与重庆各方面发展都要比其他地方稍微快一些。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这两地旅游。火锅、串串、熊猫…这些独具特色的项目不断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很多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川渝两地的人民都有一口正宗的成渝话~方言!即便有人对他们说普通话,他们大部分时间也是用方言对答。这一点和其他地方的人,显得十分的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票之差输给普通话?为你解密川渝两地的人民,为何不喜欢说普通话!

方言

成渝方言的形成历史

成渝两地在先秦时期,其实称为巴与蜀。两者本来是相爱相杀几百年,然而两者都为后来的秦国所灭。最后为了方便管理,就将两地融合为一个行政区域。而这时候中华大地上并没有形成一种通用语,因此当地还是古代巴蜀用语。

这种情况的改变一直持续到宋朝时期,当时蒙古人大举进攻南宋。而作为抵抗前线的四川与重庆,一直是抵御蒙古人的有力壁垒。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中,川渝两地的原住民基本死伤殆尽。

因此在元朝时期,川渝两地可以说是十室九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初年。朱元璋有感于此,开始第一次将其他各省的人口迁往巴蜀之地。

光绪《内江县志》就说:“宋元争蜀,资(阳)、内 (江)三得三失,残民几尽。”。

然而就在明朝恢复过来的巴蜀,在明朝末年又遭遇不测。反贼张献忠带领部下三进四川,他们不只是抢夺金银财宝和粮食。他们还大肆屠杀普通贫民,让刚刚恢复的巴蜀人口,再次锐减。

后来清朝为了填补人口依样画葫芦,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的居民迁往内地。而这些人都带有各自的地方口音,随后经过几百年的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听到的川渝方言,然而不同地方的方言都有各自的口音,这也是因为当初迁移的人口来自不同地方决定的。

成渝方言的特点在于,入声字整体派入阳平、大多无 tʂ组声母(卷舌声母)、无鼻音韵母[-m]与[-ŋ]。同时重庆市境内的成渝片方言还具有部分中古全浊仄声字读送气清声母、“亩某谋茂”组字读[moŋ]、声调高度相似等特征,内部一致性非常高。

成渝方言

为何成渝两地人民不爱说普通话

在普通话确认为全国通用语言之前,成渝两地一直盛行自己的方言。但是即便是普通话普及的今天,巴蜀居民依然没有改变这个习惯。这在我看来,或许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构成的。

第一:成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仅次于普通话所在的华北官话

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将中国现代汉语方言分成了三个层次。而这第一层次里面,就是以北方方言为代表,也就是所谓的北方官话。

北方官话的适用人群,根据调查发现占据了全中国一大半的人口。打个比方中国十四亿人口,至少有八九亿人口使用的是北方方言。而这也使得北方官话的使用者,不单单局限于北方人群。它还包括现在的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所在的省份。

因此成渝方言,其实也是属于北方官话的一种。而这北方官话又分为四种,分别是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官话。而在这四种里面,西南官话又占据第一位。甚至于超过了,普通话所在的华北官话。

只是因为西南官话中,又分为成渝方言、云贵方言、部分湖南湖北方言,因此整体来说华北方言的普通话才会压成渝方言一头。也正是因为成渝方言,属于北方官话中的带头大哥西南官话。因此巴蜀之地的人,才会更加习惯运用自己的方言。

成渝方言

第二:川渝方言使用者,不低于普通话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普通话确认为我国的通用官方语言。基本上到今天所有的义务教育人群,都会基本的普通话。但是成渝方言依旧在四川重庆,占据主流地位。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调查发现,成渝方言是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而根据人口调查发现,四川与重庆的人口高达一亿多人。这在中国十四亿人口中,基本上占据了总数的十分之一。而这个数字,已经是十分恐怖的存在。

毕竟在很多地方,平时都是使用自己的的家乡方言。比如两广地区的粤语、福建的闽南话,这都是当地运用的主流方言。而在这些使用人口基数中,只有成渝方言是基数最大的方言。

网络上曾经流传一个段子,在当初确认哪一种语言为中国通用语言的时候,许多语言学专家在北京进行投票。最后的结果就是,北京话得到了 52 票,而成渝方言得到了 51 票,仅仅以一票之差输给了普通话。

当然这只是一个网络段子,因为官方语言的确定是根据一个综合性条件来定型的。但是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成渝方言的使用者真的不输给普通话。

成渝方言

第三:成渝方言十分接近普通话

其实听过四川与重庆人说话的朋友都知道,他们所使用的方言很容易听懂。这是因为成渝方言虽然有部分与普通话有区别但是大部分相同。

在成渝方言中,和普通话最大的区别只有两个。第一点就是成渝方言没有平舌和翘舌,第二点就是鼻音“n”和“l”的区别不明显。但是这两点在使用者和听辨者眼中,其实并没有造成太大的误会。

毕竟普通话使用者也分三六九等,一般人的普通话等级估计也就三级甲等左右。一般的语文老师也才二级甲等,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新闻联播播报员的一级甲等。因此这些小小的区别,并不会让外地人听不懂成渝方言在说什么。

只是其中的一些特定的形容词汇,只有当地人才可以理解。总体来说,成渝方言的字面意思,十分接近普通话。

成渝方言使用人群

结语

综上所述成渝两地的人民不爱用普通话,是由三个原因决定的。首先就是成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主流,不亚于普通话;其次就是成渝方言的适用人群众多,十分接近普通话;最后就是成渝方言饿到字面意思,和普通话十分的接近!

这三个原因,共同造就了成渝地区人民更加喜爱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毕竟两者的地位相差不大,很多人也不愿意费心费力的去重新讲普通话。而且因为发音的不同,在普通话的学习中也形成了独有的“川普”。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