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北宋真的没有能力拿回燕云十六州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5 12:27:24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北宋真的没有能力拿回燕云十六州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北疆同心聊历史】的最佳回答:

很遗憾,北宋真的没有能力凭借武力拿回燕云十六洲,或者说是幽云十六州,反正不管怎么说就是没有能力拿回今北京到大同一带的土地呗!幽云十六州为何那么重要?不仅是因为此地界于农耕与游牧地区之间,还因此地重峦叠嶂易守难攻,是农耕地区抵抗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长城东段从此地穿过!由此可见,幽云十六州对中原王朝的重要性,也可以理解北宋为何对幽云十六州志在必得了!

可是,辽国毕竟不是普通的游牧部落,人家早在公元 916 年就建立“封建化”的国家了,比在公元 960 年建国的北宋还要早!

幽云十六州是公元 938 年,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干老儿耶律德光的!

当时,后唐皇帝李从珂和节度使石敬瑭发生“信任危机”,信任危机很快就演变为军事冲突。

后唐军人多势众,石敬瑭哪里是对手?

情急之下,公元 936 年,石敬瑭就用送土地、送厚礼的办法请求“干老儿”耶律德法求救!

呀哈!又得钱儿,又得地儿,还白白捡了一个干儿子!真是天大的好事啊!把个辽太宗高兴得哟,立马答应派兵支持石敬瑭。

最终,契丹军打败了后唐军,唐末帝李从珂举家自焚而死,后唐亡国。

可是,与中原王朝休戚与共的幽云十六州,从这一天起就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转而成了游牧民族进攻中原的跳板和桥头堡!

公元 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但辽宋两强并立的国际大局面却已经无法改变!

正是畏于辽国带来的沉重战略压力,赵匡胤才一再表示:先建立“封桩库”——也就是先“攒钱”,然后再尝试用这钱从辽国手里赎回幽云十六州,如果辽国不同意再用武力解决!

可惜,赵匡胤死得太早了!

宋太宗上位后为了建立威望,就在公元 976 年发动了攻灭北汉的战役,并在消灭北汉后乘胜向北汉的盟友辽国发动了战争,试图一鼓作气拿下幽云十六洲!

可惜,赵光义毕竟不是赵匡胤,他指挥不了战争!

最终,宋军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一带)一战败北,全线崩溃!

此后,宋太宗又发动了对辽国的进攻,可惜结果却还是功败垂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宋真宗与辽国达成“澶渊之盟”后,紧张疲惫的身心终于得以放松!

史载:此后,辽宋两国百年无战事!

至此,宋已忘幽云十六州对国防安全的重要意义,辽也满足于宋的臣服和纳贡!

时光仍似箭,岁月真如梭!

转眼间“唰”的一声,好几十年就过去啦!

我们的“道君天子”——多才多艺的“文艺家”宋徽宗终于上台啦!

宋徽宗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吃喝嫖赌无一不通,可惜呀,就是信奸不信忠,治国无方也无术,把个大宋天下搅得是鸡犬不宁,民怨沸腾!

然而,尽管国家一团糟,人家宋徽宗却还是想实现祖宗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梦想!

机会好像来咧!

不过,且慢哪,好像又没来!

为啥呢?

因为,金人打辽人跟玩似的,可宋人却对辽人畏如猛虎!

所以,尽管和金国达成了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可宋却仍然无力撼动辽国对幽云十六州的统治!

结果,童贯两次带领“精锐之师”硑壁于燕京城下,眼巴巴的看着穷途末路的辽人就是无可奈何!最后,还是靠了金人的力量才得以暂时实现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宿愿!

【2】、来自网友【左左左庶长】的最佳回答:

先说答案,有,而且有三次!

第一次 灭北汉后

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挥师北伐,从包围太原城开始算,一个月时间便吞并北汉,完成了除燕云外的汉地一统。当时的宋军可以说是东亚第一强大的军队,鉴于当时世界四分五裂的情况,说是世界最强的军队也不为过。军队上,有以侍卫司、殿前司为首的经历了几十年战争,消灭数个割据政权的禁军,将领上,有潘美、曹彬、杨业、郭进、田重进、崔彦进等数位一流武将。政治上,北宋初年稳扎稳打的策略使并入宋朝版图的江南两广地区随时可以成为供给赋税的大后方。

当然,这一切都是赵光义他哥给他留下的遗产。

至于赵光义,他不配得到这些。

灭北汉后,赵光义马不停蹄,不顾众军疲乏,不行赏赐以激励全军便直接率军北上攻打燕云。

向来只听说过以逸待劳,头一回在赵光义这里听说以劳伐逸。

早在北宋攻打北汉时,契丹便已经将三支大军驻扎在燕云地区做好防备。等赵光义率军抵达战场时,等着他的是契丹、汉、奚等各族组成的二十万联军。

燕云地区的汉人虽然已经被异族统治了五十年,可当汉人的王师一到,易州、涿州守将还是望风而归顺,直到幽州城下,才遇到第一块硬骨头。

宋辽幽州第一仗:沙河之战

宋军先锋傅潜、孔守正以少量兵力缠住舰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伊实王萨哈的大军,随后宋军主力开赴战场,一击便将辽军击溃。当时的宋军勇猛、善战、自信,即便是骁武凭凌的契丹铁骑,宋军也只当他们是行走的军功,打起仗来毫无惧色。

宋辽幽州第二仗:清沙河之战

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战败后,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佯做收拢溃军,实则在清沙河布下埋伏,追击而来的宋军虽然中俘,却也杀敌上千并且成功突出重围。这一仗双方基本打平。

宋辽幽州第三仗:幽州攻城战

清沙河站罢,赵光义见辽军底气不足,便只留了一部分军队与之对峙,指挥宋军主力对幽州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众所周知当年老李打平安城时没有佯攻四面主攻,孰不知一千多年前赵光义打幽州同样采取了四面攻城的方式,猛烈的进攻使辽军人心涣散,多支辽军出降,投降的将领里甚至还有契丹、渤海人。

可是幽州自唐朝便是重镇,石敬瑭割地后辽国人更是将幽州视为经济命脉,立国之根。数百年的经营使幽州的城防如铁桶一般,再加上幽州城守将韩德让的先祖更是辽国的开国股东之一。致使宋军围攻数日幽州城却依旧固若金汤。

此时的宋军,已经开始疲软了,其实早在攻灭北汉后,宋军就已经疲乏了,后来在幽州取得的胜利只不过是靠着周世宗、宋太祖两代伟大帝王的余威,靠着二十年无败绩培养出来的强大自信在支撑。

高粱河之战

七月初六,辽主闻幽州城危在旦夕,便派南府宰相耶律沙、耶律休哥统帅五院军精锐前往救援。

宋军于高粱河同辽军接战,首战耶律沙溃败,然而经过大半年不断的征伐,宋军从肉体到精神上都已经到极限了,从中午到傍晚只追出去十里地。耶律休哥见状率军手持火把直冲宋军中道,宋军不知敌军数量便撤回高粱河继续与辽军对峙。

耶律沙收容溃军后命其回师再战,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各率骑兵从两翼不断冲杀宋军军阵。宋军虽然精疲力尽,体力不支,但是在诸位名将的指挥下还是在有序撤退。

倒是这个皇帝赵光义,给世人展示了超高的车技。

因天色太暗,辽军冲杀猛烈,赵光义与大军失散,他的近臣连忙给他找了辆驴车南逃。赵光义坐上驴车后头也不回,一昼夜狂奔百里,即使屁股中箭也毫不在意,一路从幽州逃回金屯台。

而本来撤退有序的宋军在突然失去皇帝后也逐渐溃散,被辽军追杀损失近万人。

对宋军打击更大的是,宋军撤退后在涿州收拢溃兵,再度形成战斗力,但是皇帝却找不到了,等打听清楚皇帝已经跑回了宋境,并且因军队要立太祖之子赵德昭的谣言把宋军灭北汉的战功也给一笔勾销了。

高粱河一战,但凡赵光义能在灭北汉后把赏赐发下去,给宋军一段时间休整,或者说在围攻幽州时网开一面,结局也断然不会如此。

雍熙北伐

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率军亲征北宋,结果如同宋太宗亲征辽国一样,在满城遭遇大败。辽景宗撤回去不久就因此郁郁而终。

在萧太后、韩德让、耶律斜轸的扶持下,十二岁的小皇帝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

赵光义这边听说人家幼主临朝,便又动了他老赵家欺负孤儿寡母的 DNA。

而此时的宋军,在高粱河一战后的损失其实并不严重,重要的是因皇帝丢下军队不管,战后不行赏赐,且军队要另立新君的谣言,导致军队与宋太宗之间的信任完全破裂,监军权力大过主将、画阵图遥控指挥等作死手段轮番上演。

燕云十六州以太行山为界,分山前七州与山后九州,其中山前七州以幽州为中心,是燕云十六州的精华所在,山后九州作为山前七州的侧翼虽然人口少,地形崎岖,却可以有效的护卫山前七州以及草原支援幽州的通路。

因此,此次北伐赵光义将宋军一分为三,潘美、杨业率东路军,田重进率中路军,这两路攻山后九州。曹彬、米信率西路军,此一路佯攻山前七州。收复山后九州后,三路大军再会师幽州。

太祖皇帝培养出来的战将中潘美曹彬最为突出,其中潘美如同一把锋利的长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遇到难打的硬骨头交给潘美就对了。而曹彬则更像一把八面汉剑,朴实厚重,打仗稳扎稳打,做事四平八稳,颇有古之儒将风范。

此次北伐,赵光义充分考虑到了潘美曹彬二人的性格,以潘美为锋攻打山后九州,以曹彬为盾于山前七州吸引辽军主力。

北伐开始前的考虑不可以说不周到,开战后曹彬迅速拿下涿州与耶律休哥对峙,耶律休哥不敢轻动,只能眼睁睁看着潘美杨业田重进等人连战连捷,在飞狐、西陉、新城三地大破辽军,又接连攻克云、应、寰、朔四州。

眼看一切向好,即将取胜的时候,一向老成持重的曹彬却被耶律休哥断了粮道,十万大军无粮为继,曹彬只能率军先退至雄州就食,雄州虽已至宋境,但是依旧位于宋辽边境,还是能有效威慑耶律休哥。

但是万万没想到,宋太宗接报后竟然要求曹彬立刻北上,重新夺回涿州,曹彬无奈,只能率兵携五日军粮北上。

曹彬退出涿州后,耶律休哥、韩德让、萧太后、辽圣宗等人便率辽国主力抵达涿州东南,曹彬再回来时,耶律休哥便率骑兵阻击,宋军只能边挖沟边前进,往日一日不到的路程此番竟然足足走了四天,等到了涿州面前又是严阵以待的辽军。时值酷暑,宋军劳累过度,又无粮草补给。辽军只几轮冲杀宋军便迅速溃败。在岐沟关辽军发动总攻,宋军大败,十万东路精锐折损近半。

东路军败亡后,宋太宗又急令西路、中路携所攻克州县的百姓撤回宋境,然而监军王侁又强迫杨业出朔州同耶律斜轸作战,最终导致一代名将陨落陈家谷口。

雍熙北伐以大败告终,如果说上次北伐导致皇帝和军队离心离德,这次北伐则导致周世宗、宋太祖两代明君培养的百战禁军报销殆尽。

战后潘美、田重进、米信等将领全部被降职,而始作俑者曹彬却只是象征性的惩罚了一下。

史书中记载是曹彬无法管束部下,轻敌冒进导致东路大败,继而引发全线溃败。可历史上曹彬从来就没有犯过这种错误,当年王全斌搅乱巴蜀,是曹彬去平定叛乱,安抚地方,灭南唐时也是曹彬兵不血刃,秋毫无犯的拿下了南唐。

如此稳重之人不可能让自己的军队陷入混乱。因此军粮被劫是曹彬的责任,但是随后的冒进则很有可能是赵光义在背后遥控指挥,因此即使曹彬战败,也是在替领导背锅,所以没有受到重处。

如果曹彬保住了粮道,或者说撤回雄州后没有冒进,结局或许又不一样。

高粱河、雍熙两仗让宋朝开国时期强大的禁军部队损失殆尽,让军队和中央离心离德,从此往后,北宋对辽国只能采取守势。

但是到了赵光义儿子宋真宗的时候,机会又出现了。

澶渊之战

雍熙北伐后,宋辽两国在边境又进行了多次大战,虽然以辽攻宋守为主,但是辽国的攻势却也是败多胜少,还折损了耶律休哥这一员大将。

宋景德元年秋,萧太后、辽圣宗率二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此番攻击辽国一改常态,选择不顾一切的南下,边境的杨家将打不过就直接放过,十万定州军难啃,也直接绕过去,大名府攻不下也选择放弃,一路直奔北宋都城开封。

当然,辽军也在朔州、瀛州、大名府的城下留下了无数尸体,至黄河畔的澶州城下时,已然是强弩之末。

在澶州城下,二代名将李继隆率久疏战阵的京城禁军正面大败辽军,辽军主将萧达览也被宋军小兵射杀。

此时的辽朝给宋朝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局面。

辽朝的主心骨萧太后带着辽圣宗不远千里钻进了宋朝被动织成的大网,前有李继隆,后有王超,边境更是有杨家将等宋朝边军已然杀入辽境。

虽然说是被动,可这网毕竟是织成了。而且辽军的战斗力本就没那么夸张,又不是真打不过,当时在位的哪怕是那个败家赵二,燕云也就拿回来了。

可偏偏真宗的胆子就那么点,当初亲征都是寇准把他抬过的黄河,寇准、杨延昭等人均力主再战,要趁此良机一口吃掉辽国的生力军并且北上收复燕云。但是有一众大臣以及宋真宗本人都不希望再打,无奈只能同意了辽国提议双方签订盟约,辽国撤军。

至此,燕云十六州终宋一朝便再无收回希望。

一来是盟约约束,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再无争议,二则是北方和平后宋朝河北禁军的战斗力急剧下滑。

宋辽两国倒也是都讲信用,一纸和约后,双方享受了一百二十年的和平日子,最终这对难兄难弟手拉着手一起走向灭亡。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