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5:16:10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no 7】的最佳回答:

医学的落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人类的医学都没有进步 甚至还发明了许多犹如酷刑的手术方式 比如‘放血疗法’

无论得了什么病,医生都是采用放血治疗。普通人感冒发烧了,放血治疗;路易十五国王患了天花,放血治疗;华盛顿感到呼吸困难、发烧,放血治疗。

甚至还有医生觉得用刀子放血速度不够快,原因是人体血液中有凝血功能,放血一段时间就会凝固。经过他们不断的努力,终于发现用水蛭吸血可以解决凝血的问题,水蛭体内有抗凝血物质,这种物质蚊子也有,只不过它们吸血的量实在是太少了。

有了水蛭,医生就可以加大放血,而这也导致人们对水蛭的需求量猛增,以至于有许多人以养殖水蛭为生。

另外要多说一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医生”是由理发师担任的,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而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充当解释世界万物运行规律的人,还担任着为病人驱逐病魔的人。只是他们认为外科并不重要,而且手上沾染献血有损于自己的尊严,所以这一事情体面的人都不愿意做,只好交给了理发师完成。从某方面来讲,外科医生的祖师爷是理发师。

现如今我们知道,放血并不能治愈疾病,而且人体如果失血过多,将可能会导致人体死亡。但由于人们遵循“传统医学”,又对这一疗法深信不疑,因此该疗法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上到国王,下至百姓,无论生什么病都会采用放血疗法来治疗。

比如:查理二世国王患了轻微中风,经过 12 位御医的会诊,最终决定在国王的左肩处放血,之后又采用拔罐放血,共计放血 852 毫升左右。紧接着医生们又为国王准备了金属锑,但这东西被证实是有毒的。

随后,医生们又开始了老一套,用茴香、肉桂、豆蔻等调出来的药水为他灌肠,还不止一次,而是每隔两小时一次,整整进行了五天,估计国王身上都腌入味了。

经过这样的治理,查理二世非但没好,反而病情更重了,于是这些医生又拿出了看家本事,把国王的头发剃光,然后用高温烙铁将国王的头皮烫出泡,之后再挤掉。然后又喂给了国王一系列的草药,比如:鸽子粪,羊的胆结石……

另外要说一句,在当时麻醉剂还没有被发明,由此而知国王将会面临怎样的疼痛。就这样,经过 12 位的御医治疗之后,查理二世不出意外地死亡了。

就这样,国王查理二世,路易十五,安妮女王,拜伦爵士,华盛顿,莫扎特等一系列国王、总统、名人、普通人等都因放血疗法而死。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幸穿越到了那个年代,可千万不要生病,生病了千万不要找医生,因为在当时,医生就是合法的消灭人口。

如果说放血疗法虽然残忍,但还并不能称得上细思极恐,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就令人后背一凉了。

医学、数学、科学

一直到了 19 世纪,放血疗法都一直在欧洲一些国家采用,我国其实也有放血疗法,但我国认为血液是精气,比较珍贵,因此放血量不多,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其实,并不是没人质疑过放血疗法的功效,在过去就有人发现采用放血疗法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不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

比如:死于放血疗法的拜伦爵士就不认同放血疗法,他已经知道放血疗法不可靠,但是他没有用数学的方式来验证真理,最终导致他被医生说服,采用放血疗法治疗,结局却因此而死,而医生们还怪罪他的家人没有让他早一些接受放血疗法。

后来,一位英国记者 William Cobbett 翻看了美国费城的死亡报告发现,死于放血疗法的人非常多,因此他开始质疑放血疗法,并且批评采用放血疗法治疗病人的本杰明.瑞师,然而这可不得了,因为本杰明.瑞师曾经在《独立宣言》上签过字,而且还是当时的医学先驱,全美国 3/4 的医生都是他的学生,只是他非常喜欢用放血疗法来医治病人,平均每天能给 100 个病人放血,也因此他的病人死亡数量是最多的。

由于英国记者的质疑损害了本杰明.瑞师的名声,所以他将英国记者告上了法庭。由于本杰明是当地的名人,又是著名的医生。再加上英国记者没有用数学统计学来证明本杰明医生医死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法庭宣判英国记者败诉,而这几乎也从法律上宣判放血疗法有效。

只是没想到就在法庭宣判没多久,华盛顿就因为放血疗法去世了。后来,英国医生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使用了数学统计学,以及对照组等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来验证放血疗法,他将 366 名病人分成三组,一组接受放血疗法,另外两组接受其他方法,结果发现放血疗法的组死亡了 35 例,而另外两组死亡数量分别是 2 例和 4 例。

尽管从科学角度验证了放血疗法无效,然而由于人们的固有思维,以及推广落后,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旧有很多医生使用放血疗法医治病人,直到近 200 年来,该方法才彻底被淘汰。

细思极恐之处

按理来说,医学属于科学,不以个人权威、地位、成就等位转移,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盲信权威,而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也没有保持公正,使得原本早就该揭露的问题反而得到了大力推广,造成人们更大的损失。

现如今,为了保证医学的严禁,一个药物或者某个治疗手法在应用于临床时,会经过层层的审核以及实验,而不是某位专家说“可以”就实施。这也从根本上杜绝了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只是现代医学的进步,是建立在过去的森森白骨之上。

【2】、来自网友【每日一段历史】的最佳回答: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背后的国际暗战。

1961 年 1 月 20 日,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接替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 35 任总统。

出生于 1917 年的肯尼迪当年才 44 岁,他年富力强,一心想要有所作为,他就任之后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冷战攻势采取了毫不留情的强硬态度,在 1962 年 10 月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他果断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并摆出了一副宁可爆发核大战,让全世界毁灭也不让步的架势。最后古巴导弹危机以赫鲁晓夫让步,从古巴撤走远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而告终。

在对内政策方面,面对就任之初经济危机的挑战,肯尼迪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结构性减税、提高最低工资,对农民提供紧急救济和补贴,提高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水平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他在普通美国民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可以说,肯尼迪的套路就是“内修王道,外修霸道”,他在就职演说上有一句著名的话:“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直译一下:别问你的国家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在任期间,他派遣特种部队和作战飞机进入南越,扩大越南战争,大力推行登月计划,加快和苏联的太空竞争,是比较好斗,比较鹰派的一个总统。

肯尼迪上台后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和新中国的关系问题。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

1958 年 8 月,毛主席决策炮击金门,打破了美国试图搞“台湾独立”的阴谋,迫使美国回到华沙谈判桌前,美国当局对这种谈也不是,不谈也不是的状态十分恼火,于是不久就在联合国耍花招,把“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原本只需要普通多数赞成的“一般性问题”升级为需要 2/3 多数赞成的“重要问题”,以阻挠国际朋友不断增多的新中国加入联合国。

随后,由于美国扩大侵越战争,毛主席指示周总理针锋相对地警告美国不得肆意进入北越领土,并宣布中国对美国侵越行为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从 1961 年开始,新中国加大了对北越政权的支援力度,使得美国在越南的代理人战争遭到严重挫折。

刚刚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获胜而志得意满的肯尼迪认识到,他遇到了真正的高手。很快,中情局告诉了他另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工作已经接近成功,即将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其实,在 1960 年底,美国的间谍卫星就已经发现了新中国设立在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和相应的浓缩铀工厂,只不过由于获取的情报过于零碎,中情局一直没能掌握确凿的证据。

新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就受到过美国的核讹诈,1958 年台海危机时,艾森豪威尔又再次叫嚣要用核武器“保卫台湾”。早在 1956 年,毛主席就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60 年,赫鲁晓夫撤走全部专家,撕毁中苏之间的一系列合作协议。毛主席毅然领导不信邪、不怕鬼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争气。在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和千千万万科研人员、工人、战士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下,在周总理、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到 1962 年底,新中国的原子弹实际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根据美国的评估报告,新中国最快在 1965 年就能具备爆炸原子弹的能力。

毛主席:原子弹,没有它,人家说你说话不算数

让一个新的共产主义国家拥有原子弹,这是自诩自由世界领袖的肯尼迪所不能容忍的,他对新中国的行动绝对不能坐视不理,肯尼迪在白宫公开宣称“新中国试图进行核试验是 60 年代最糟糕的事情”。然而,他以武力干涉的想法却遭到了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内的一群军人的一致反对。

那些在朝鲜战争时期还是师长和团长,领教过中国军队可怕实力的美国将军们认为,新中国的核武器并不能影响亚洲的政治平衡(因为有原子弹和能够投射原子弹根本不是一回事),相反,如果摧毁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基地,将会对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直接武装打击的道路行不通,肯尼迪眼珠一转,又找到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相信,由于 1950 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十分紧张,赫鲁晓夫当然也不愿意新中国研发自己的核武器。

国际政治的玩法就是这么吊诡,刚刚还是剑拔弩张,誓要拼个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现在却要为双方共同的利益而站到同一条战线上来了。

1963 年 5 月,美国政府约见了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露骨地表示“希望在中国拥有核武器的问题上交换意见”,但苏联方面对此反应冷淡。1963 年 7 月,美国新任驻苏大使哈里曼在莫斯科会见了赫鲁晓夫,公开鼓吹美苏联合对中国的核设施发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计划。

令美国人失望的是,赫鲁晓夫仅同意在政治层面上对新中国施加压力,并在美国人面前刻意淡化中苏之间的分歧,他认为新中国的核武器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并劝告美国人“当一个人没有核武器时,那他一定是叫得最凶的。”

被赫鲁晓夫的态度搞蒙了的肯尼迪开始病急乱投医,1963 年 9 月,他乘着蒋大公子蒋经国访美的机会,与台湾方面秘密商定了由美国出动运输机,由台湾方面出动 300-500 人的特种部队,突袭并摧毁新中国的核试验基地的危险计划。

在肯尼迪的一再坚持下,1963 年 11 月 18 日,在五角大楼举行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新任参联会主席,著名的鹰派人士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提出了一份关于阻止或推迟新中国成功实施原子弹研制计划的方案。

方案包括四个选项:一、美国实施常规轰炸、二、国民党军队实施常规轰炸、三、派遣间谍到中国实施秘密袭击、四、由国民党特种部队空投后进行破坏。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这时,距离新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已经不到一年了。

在会议上,肯尼迪表示将对这一方案在一周后进一步讨论,即 11 月 25 日。

可是,仅仅 5 天后,1963 年 11 月 22 日,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被刺杀身亡,继任的总统约翰逊比较谨慎,认为袭击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设施无助于巩固美国的国际地位,于是终止了这个被称为“布拉沃”的非常规作战计划,疯狂的图谋最终胎死腹中。

1964 年 10 月 16 日,新中国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宣告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讹诈彻底破产,这是中国近现代 100 多年历史上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中华民族低人一等的时代彻底终结了。

喜欢 (0)